經常有人根據股指期貨的席位持倉變化,來預測和解讀期指市場的運行,即憑借前20家股指期貨席位的凈持倉來判斷后市行情。事實上,期指的席位持倉反應的真正含義在現有數據信息環境下很難得到驗證,投資者要正確且謹慎看待期指的席位持倉,不能妄加曲解。想要正確看待期指的席位持倉變化,就要客觀的看待總持倉、凈持倉和席位持倉的區別,了解背后的含義。
總持倉反應多空資金參與市場的力度
總持倉,是指期指合約所有多空買入(或賣出)的頭寸在未了結平倉前的總和。一份持倉的生成一定是有一個多頭開倉和一個空頭同步開倉才能完成,當出現多空同時平倉的時候總持倉就會減少,如果一個多頭開倉和一個多頭平倉,總持倉不會改變,同樣一個空頭開倉和一個空頭平倉形成對手盤也不會改變總持倉量;所以總持倉的變化代表了多空力量參與市場的程度,當多空分歧加大,多空資金不斷流入市場,就會不斷推高總持倉;當市場分歧下降,觀望情緒加重,多空資金就會選擇平倉離場,總持倉會因此下降。不輪資金是進還是出,股指期貨市場從整體上看,多頭單邊持倉(以下簡稱多頭持倉)和空頭單邊持倉(以下簡稱空頭持倉)必然相等,這是因為合約要達成交易的話,買賣雙方缺一不可。
從我國近年來的交易數據上講,自2010年股指期貨上市以來,所有合約中,進入多空前20的會員合計約120個,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賬戶總數超16萬戶,平均每個交易席位代表著超過1000個賬戶的持倉,是群體行為的綜合表現。
凈持倉反應多空主力資金的參與程度差異
凈持倉的由來,原則上以總持倉算,凈持倉永遠為0,但因為國內只公布期指持倉排名前20的各席位的持倉情況,凈持倉就是通過計算前20席位多空持倉的絕對數差異得來。為何市場較為關注凈持倉,因為市場普遍理解,參與期貨的主力資金一般持倉偏大,會主要分布在排名靠前的會員席位中,通過凈持倉就能看出主力資金參與市場力度的差異,或者說以此判斷市場是偏多還是偏空,當多頭頭寸大于空頭頭寸,即出現凈多頭的時候,市場偏多的概率大,當期指出現凈空頭的時候,市場偏空的概率大。
不過,由于國內股指期貨還處于發展階段,目前投資者結構還不太完善,機構投資者更多是參與賣出套期保值為主,所以以滬深300股指期貨為例,上市5年來,90%以上的時間呈現凈空頭的局面,即便是去年開始進入牛市,因此,通過凈持倉判斷市場方向還是需要謹慎。
通過計算分析2010年以來的IF主力合約持倉數據,得到的結果是歷史上前20席位的多頭持倉占多頭總持倉比例的均值為69.9%,前20席位的空頭持倉占空頭總持倉比例的均值為80.9%。
主力席位持倉變動需要理性看待
主力席位持倉,沒有統一標準界定持倉到多少為主力席位。通常市場會將總持倉排名居前5、日持倉變動居前5看作主力席位。但在股指期貨市場,由于投資者形成持倉的交易策略較為豐富,投資者的目的也不相同,所以在不能理解持倉背后策略的情況下,從表觀數據分析可能也會形成一定曲解。
從理論上講,期貨市場作為風險管理市場,自然存在著風險釋放者(套保交易者)與風險承擔者(套利者與投機者),這兩者的交易目的與交易行為因交易目的不同而各有特點。持有現貨(股票)的套保者因為要對沖部分持有現貨的風險,一般來說以持有空單為主;套利者針對過大的利差設置交易;投機者的行為隨機性較大。通常套保者的持倉量比例較大,而套利與投機者的成交量較大,這樣才能很好的起到風險的釋放與轉移。而由于套保者并不是通過對期貨走勢的判斷進行多空操作的,其持倉量的多空對后市行情的借鑒意義有限。由于每日公布的股指期貨持倉并不區分套保持倉,還是套利投機持倉,所以即便某席位持倉很集中,或者當天變動很大,但由于無法驗證其持倉變動的真實意圖,所以并不能對后市行情構成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