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大疆品牌創立初期的最早一批用戶,早在大疆最初發售精靈1代,以及需要自行組裝風火輪機架配合Naza飛控的年代,我就開始購置大疆的散件組裝無人機,那個時候甚至沒有幾個人聽過“多旋翼”“多軸飛行器”這些詞,相對無人機的門檻也比較高,不說設備價格遠遠高于現在,而且需要一些動手能力和相關知識才能完成無人機的組裝與調試,更別提什么避障什么數字圖傳這些智能輔助,那個年代任何高手也必“經炸機之路”的錘煉。大約在2014年左右我開始使用大疆最早期的行業機S800 EVO配合Z15云臺掛載GH3相機拍視頻,接著隨著大疆新產品不斷發布,我的設備也是升級換代過無數次。
大疆一直在進步大疆研發技術的進步,使航拍門檻降低的同時也不斷在提升設備本身的性能。甚至性能越來越強大而體積卻越做越小,曾經需要2個人抬著掛載單反相機拍攝的S800、S1000這些機型也漸漸退出大疆的歷史舞臺。現在就算是專業的航拍團隊也只需一個手提箱裝臺悟2就可以輕松出行作業,甚至一些玩家僅僅使用精靈以及御這些入門機型都拍出了很震撼的航拍大片。
我作為一個非行業從事者,卻又是無人機發燒級玩家。所拍攝的視頻和照片用途其實也就只是發發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所以對我而言小巧便攜變成第一考量點。2-3年前我就將笨重的大型設備統統處理掉,取而代之的是Mavic Pro以及精靈4,最近兩年我也開始接觸穿越機,看到這次大疆發布的Mavic Mini尤為興奮,先不看功能和參數,這個史上最小的體積可以裝進口袋就出門,僅僅這一點就足夠吸引我了。
正文即將開始接下來請由我帶大家進一步了解這臺重量只有249g,可以隨意放進背包甚至口袋中的小飛機。
首先大疆發布Mavic Mini的時候就由“跟手機差不多輕”“很快就能學會操作”“飛的時候很放心”“不會剪輯也能創作”這簡短的幾句話描述了什么是Mavic Mini。
既然名字叫Mavic Mini,顧名思義他是之前Mavic的袖珍版本,結構設計方面采用了御系列的折疊設計,同時搭載三軸云臺以及可拍攝2.7K的1200萬像素相機。雖然沒有4K,不過這對于任何只是發發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的玩家來說已經足夠了,接下來我將從開箱、外觀、功能、出行、實際試飛感受這幾個方面做個詳細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正在了解以及準備入手Mavic Mini的朋友們。
Mavic Mini飛行器以及遙控器的產品圖。
首先我們按照慣例從包裝開始,收到的是暢飛套裝,包裝盒上直接圖片形式描述了盒內物品清單,除了標準套裝的飛行器和遙控器以外,還多了收納包、雙向充電管家、三塊電池以及全向槳葉保護罩。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Mavic Mini Logo下方的中文注釋并沒有將其稱之為無人機或者飛行器,而是第一次出現的“航拍小飛機”這個全新的稱呼,可見這次Mavic Mini的定位將“小”放在第一位!
249g究竟意味著什么?說到“小飛機”這個被大疆重新定義的新名詞,當然少不了用數據說話,盒子正反面的右下角均標注了249g這個關鍵參數,為何說其是關鍵,因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對無人機的監管規定,是要求250g以上的飛行器必須進行實名登記才可以飛行,而就差這1g意味著Mavic Mini便不需要實名登記,可以實現更多場景下的飛行可能,也減少了入門用戶的麻煩。
不過還要強調一下,雖說不需要實名登記,但這不意味著它不限飛,限飛政策和其他飛機也是一樣的,也就是其他機型在限飛區限制高度120米或者不能解鎖起飛,那么Mavic Mini也是一樣的,這點不要混淆。
開箱分享打開包裝盒首先一個灰色紡織布料包覆的收納包映入眼簾。
取出收納包第一感覺非常精致,低調的同色DJI Mavic Logo呈現出來。
拿出手拿包之后就是暢飛套裝的其他配件,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說明。最大盒這個是全向槳葉保護罩。
下層部分分別是充電插頭、說明書以及3塊電池。
將所有物品全部取出,包裝真是下功夫了,除了收納包里面的飛行器、遙控器、充電管家,其余附件全部都有盒子獨立包裝。
接下來我來逐個開啟這些盒子,別急,咱們從小到大的順序慢慢來!
最小的盒子是說明書部分。
還有一張卡通配圖的卡片,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可以獲取更多相關幫助。
再下來就是充電插頭,做工十分精致,上面DJI的Logo是雕刻上去而非印刷,可見大疆對細節的嚴謹要求。
充電器參數是100-240V輸入,正常充電模式:5V-3A,快速充電模式:9V-2A/12V-1.5A。
最底部的盒子是3塊電池的包裝,且每塊電池都有獨立的袋子隔離。
這次Mavic Mini的電池設計方面感覺更像是相機電池的設計,不再像以前其他機型的電池帶著外殼是笨重的個體,而這個電池就和傳統數碼產品一樣是放置在機身內部的。
電池側面看看厚度,比索尼A7電池還薄,重量也很輕。
電池頂部卡口處是與機身接觸的觸點,這里必須要說一下這個卡扣設計,無論是從充電管家還是飛行器機身取出電池的時候,都需要用些力氣而且很難找到正確下手的地方,真的有點影響整體體驗,這個詳細很多人和我有同感吧。只能期待在下一代機新發布時會有所改進。
看完配件終于輪到重量級的收納包開啟啦!
在拉開這個拉鏈的時候發現做工精細到拉鏈上的Logo雕刻都如此精致,拍一張給大家感受一下。
打開收納盒直接看到了Mavic Mini真身,第一感覺就是比想象中還要小!同時右側的遙控器和充電管家有塑料袋包覆。
撕去塑料袋就可以清楚看到核心部件的清晰外貌啦,話說每次開箱撕塑料袋都有莫名的快感,我感覺撕塑料袋好爽,一直撕一直爽!和我有同感的小伙伴看完文章一定給我點個贊,哈哈。
拿起遙控器和管家下面還有兩個盒子。
上面這盒是全部相關線材。實際使用的時候是用不到這么多的。
2根Micro-USB充電線、3根遙控器轉接線(Micro-USB、Type-C、Lightning)1對備用遙桿、1支更換槳葉所需的螺絲刀。
手機連接遙控器的轉接線,根據你手機接口選擇其中一根就好,分別是:Micro-USB、Type-C、Lightning。
另外一個盒是備用螺旋槳槳葉,以及電機上固定槳葉所需的被用螺絲。
接下來是傳說中的雙向充電管家,為什么是雙向呢?除了它可以同時為3塊飛機電池充電,還可以利用飛機電池支持給手機或者相機等數碼設備充電。
3塊電池全部放入充電管家,插上電源以后你就可以睡覺了,他會逐一充滿每一塊電池,早上起來拿著電池去爽飛就好了,真心方便,就算你已經入手了標準套裝,也強烈建議你再額外買一個管家用!
側面布局分別有電量檢測開關、MicroUSB接口、USB-A輸出接口,這里必須吐槽一下,這都啥年代了,9120年了好不好,完全不理解為什么不給配Type-C接口。
遙控器外觀,下面開始詳細說明各個功能。
遙控器和之前的御細節遙控外觀基本相同,只是閹割了液晶屏以及C1 C2自定義按鍵,一張醒目的貼紙上面說明了天線的展開方式以及搖桿如何安裝。別留戀這張貼紙,下面藏著精美的DJI Logo,沒撕的快去撕掉吧。
遙控器一側是拍照按鍵。
另外一側則是視頻按鍵,下面的撥輪是控制云臺的俯仰,阻尼感非常舒服。
遙控器展開狀態,下面就是一個很大的手機架,市面熱門手機都可以加進去,親測iPhone XS Max無需拆去手機殼也可以夾進去。
遙桿就藏在這里,這樣設計可拆卸的遙感就是為了縮小收納體積,我之前的Mavic Pro就是擔心搖桿被包里其他東西壓斷每次都小心翼翼的。
取出遙感只需旋轉2-3圈即可安裝完成,看似比較麻煩的步驟在實際體驗中毫無負擔感。
與手掌接觸的部分有類膚材質包覆,手感很好,而且手心出汗的時候也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側面數據線接口,通過上面說到的Micro-USB轉接線連接遙控器和手機。
底部是揚聲器,飛行時發出的提示音就是這里出來的,而非你手機揚聲器,這個小揚聲器的聲音可一點都不小,即使嘈雜的室外也可以聽清楚。
遙控器左上角是一鍵返航觸發開關,飛行過程中長按這個開關即可觸發自動返航,這里個人認為還是最好少用,還是自己飛最靠譜,畢竟對于一臺不具備避障功能的飛機而言,復雜環境的自動返航還是有很大不穩定因素存在,很多玩家炸機的先例也都是在自動返航過程中撞到了建筑物或者高壓線之類的東西導致的。這個功能真的別成為依賴!
4顆LED電量指示燈,關機狀態下短按一下開關鍵可以顯示剩余電量,升級固件的時候則是狀態指示燈。
說外所有配件,這次輪到小飛機登場啦。
Mavic Mini依舊延續了Mavic前代機型的設計,折疊收納機身,可以在收納以及攜帶時提供最小巧的體積,機身低調的淺灰色再次強調它是一架隨時準備起飛的小家伙,別說是我告訴你大疆為什么把它設計成如此低調的涂裝,這個灰色和很多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顏色一樣,自帶“隱身”效果,哈哈,上天幾十米就看不到了。
機身上到處都是黃黑相間的提示貼紙,大疆其實知道現在的人都比較懶,沒幾個用戶去閱讀說明書,于是就將重點說明直接做成貼紙貼在機身各個需要說明的部位,在你去撕貼紙的時候無形中就閱讀了說明書。
尾部貼紙是提示你應該如何拆裝電池。
撕去這些說明書。
249g的重量和手機接近,一開始沒見到真機以為會是滿滿的塑料感,實際上手后打消了這一顧慮。
第一眼看到這個云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它的外觀像極了Osmo口袋云臺相機。
如此小巧的云臺竟然可以提供如此平滑的畫面,真的放在幾年前想也不敢想,回想幾年前飛精靈2時使用掛在GoPro的大疆禪思云臺已經感覺很穩了!
第三處機身標識就是這個大疆引以為豪的249g,告訴所有人我就是臺航拍小飛機,我可不是有安全隱患的大型無人機!
俯視一下Mavic Mini,小,一個字就詮釋了它出世的意義!
再來看看底部設計,與其說那三條鯊魚鰭一樣的開口是用來散熱,我更相信這個鏤空設計是用來最大限度減輕重量!
下方視覺感知系統,距離地面10米以內都有效工作,它利用攝像頭采集飛機下方圖像加以分析,辨別地面環境從而實現無GPS信號時的精準定位,這個功能在室內飛行非常有效,還有自動返航降落的時候可以更接近起飛位置!
上面電量顯示燈和開關,同樣時大疆一貫的操作,請按以下顯示電量,再長按一下開機。
尾部除了有電池倉,還有SD卡槽以及Micro-USB充電接口,這個可以直接在機身充電的功能有多實用就不用我多說了吧,之前的機型都需要額外帶個碩大的充電器出門,這次出門什么都不用帶隨便一個充電寶或者車充就可以給飛機快速充電,這個體驗簡直太爽了。就是為什么不給個Type-C啊!
飛行前的最后準備工作就是安裝電池啦,打開尾部倉蓋,插入電池即可。
電池安裝到位卡口會發出“卡塔”聲。
由于到手的電池沒電,拍完開箱圖就要回去充電了,所以首飛被迫推遲到第二天。
愛不釋手再拍兩張,沒見過真機的朋友看我手掌和飛機的比例來感受一下它有多小。
和手機放在一起,還沒有iPhone XS Max大。
在開箱部分結束之前再說一下暢飛套裝里面的全向槳葉保護罩,這個配件非常適合第一次上手無人機的小伙伴,在安裝這個保護罩的情況下就算意外操作導致飛機撞到什么東西甚至時路人,會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且安裝后在室內以及狹小空間內飛行也會大大增加信心!
每個機臂上一個這樣的卡口即可固定,安裝過程很快速,就是拆的時候有點不好下手。
安裝好就是這個樣子,雖然看著像個玩具,不過飛起來真心省心不少,我接下來打算試試之前一直沒勇氣嘗試的玩法,就是直接從家里窗戶飛出去,拍一圈再從窗戶飛進來。
以及迫不及待要首飛了,可所有新電池都沒有電。只好錯過這個如此完美的日落,明早日出的時候再飛吧。
以上就是開箱部分的所有內容,我盡力展示了它所有的細節以及特點,希望對計劃入手的小伙伴起到一點幫助,收拾一下東西回去充電了。
首飛前的準備看完上述開箱以及細節展示,希望能幫助到正在觀望和準備入手的小伙伴,
由于新電池全部沒電,所以被迫改變計劃,把試飛推遲到第二天,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一臺新機到手在首飛之前所需的一些準備工作。
首先第一次打開App連接飛機,需要根據提示進行固件升級,只要手機有網絡即可,升級過程需要飛行器和遙控器均保持50%以上的電量,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如圖左上角顯示升級進度)。
激活飛機后就是選擇是否購買DJI Care隨心換服務,費用是269元,購買這個服務對初學者還是比較有幫助的,大疆提供一年2次換新機會,意外炸機或者落水都可以換一臺新機,第一次更換只需支付服務費289元,第二次換新則需支付329元。這個步驟我就跳過了,建議新人購買。
接下來需要一些簡單的設置,比如操作習慣的設置。
還有就是指南針校準,這個建議每次更換飛行場地都校準一下,飛行中指南針一旦出錯沒什么挽救的機會直接炸機,玩過老一點飛控的朋友應該多多少少都了解。
很簡單一共幾十秒就可以完成,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水平和垂直旋轉飛機360度提示校準成功即可。
再次強調:強烈建議每次更換飛行場地都進行指南針校準!
硬件方面一切準備就緒后,還需要了解一下你所處位置的限飛政策,App中查看限飛區域即可,紅色部分禁飛,飛機無法起飛,灰色區域限高,最大高度120m。我這次比較幸運,正好處在限飛區的邊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疆針對Mavic Mini全新開發的DJI Fly App中新加入了熱門航拍點的推薦,打開這個功能你可以查看周邊的航拍位置,不過應該是新功能不完善的原因,這個功能很多地方的作品還無法查看,也不能上傳你的航拍點,這些應該在后續App更新后會解決。
了解好限飛區域,選好了起飛點。接下來就是關注一下天氣,我本來計劃早上7點飛,結果風俗居然達到了接近12m/s,就算是8點以后也是6.8m/s,這已經是6級風了,遠遠大疆官方建議的4級風,可是沒辦法,海邊這幾天都是大風,只能硬著頭皮首飛了,全當測試Mavic Mini惡略環境下的抗風性能啦,如果這一飛一點問題都沒有,之后回去就不用再擔心天氣影響了。
實際飛行感受分享就這樣帶著疑慮和不安起飛了,看看大疆官方宣稱的可抗4級風的小飛機在6級風下能不能正常飛行(大概估算最少6級,這里應該嚴謹一些用風速計的,不過沒人旅行會帶只風速計哈,但以經驗來看,風只大不小)。
GPS搜星很快,信號良好的情況下懸停在2米觀察了一下,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懸停非常穩,Mavic Mini只是用輕微的反向橫滾動作來抵消風吹動它的位移,我本來想象中飛機會以很大的橫滾角度才能正常懸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上升一些高度風速應該比地面大一點,懸停依然很穩,機身基本處于水平狀態,沒有出現很大的修正橫滾角度,看來大疆寫4級風是非常保守了(后面會有視頻加以驗證,樹葉在大幅擺動,而畫面依然平滑穩定)!
首飛視頻:
[media]https://v.qq.com/x/page/f3031w5miju.html[/media]
以上視頻均為同一個起落拍攝,為了驗證前面所說的風有多大,請留意視頻22秒時,樹葉被風吹動搖擺的幅度,這樣的大風環境下所拍攝視頻依然平滑穩定。
飛行過程中雖然多次出現強風警告,建議盡快降落,但是并沒有影響飛行,拍攝畫面也依然穩定平滑。只是逆風飛的時候出現動力不足警告時明顯感覺飛機頂風飛不動,速度很慢,所以大飛環境飛一定觀察電量并且別飛太遠,如果是順風飛出去,電量不足逆風是無法飛回來的,那就涼涼了。
飛出去拍了一圈還有些電,降下來在試試目視飛行的操控性如何。
操控感受油門很靈活,動力很充沛,只推50%左右就立刻竄了,特別提一下槳噪,聲音比之前的御和精靈小太多,飛50米以上幾乎聽不到聲音,最大程度避免引起地面人員的注意,這點真的很爽,老司機應該知道我要表達什么,再也不會有保安因為聽到聲音過來驅趕!
橫滾動作也是非常跟手,因為考慮是WiFi傳輸信號指令,本以為會有非常明顯的延遲,這下也放心了。
俯仰桿滿桿向前飛行的姿態,這個角度看上去還是非常激進的!
在全速向前飛行時松開搖桿飛機立刻向反方向俯仰制動,制動過程干脆利落,很短距離就可停止前進并平穩懸停。
一鍵出大片Mavic Mini定位為入門,為了讓更多零基礎小白也可以拍出專業水準的影片,大疆在出廠前為Mavic迷你內置了幾種智能拍攝模式(漸遠模式、沖天模式、環繞模式、螺旋模式)用戶只需將飛機起飛然后框選主體目標后按一下屏幕上的Start鍵,Mavic Mini將會根據預設自己飛行一段軌跡同時拍攝視頻,這個功能非常適合不會手動操作復雜動作的新人,即便是操作經驗豐富的專業玩家也可以利用該功能輕松完成自拍,再也不用像從前一樣去練習“刷鍋”“8字”這樣的動作。
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下各種預設模式的拍攝效果:
以環繞模式為例:將飛機起飛后進入飛機會自動識別畫面中的人物,點擊在人物身上出現的加號圖標即可選中目標。
也可按住屏幕滑動框選目標,然后點擊下方黃色箭頭選擇飛行方向,最后點擊Start,飛機自動以人物為中心環繞360度,期間可以隨時按紅色X按鍵取消動作。
獲得上述自動拍攝的視頻后也無需復雜的后期,只需在DJI Fly App中選擇一個喜歡的模板套用即可生成你的專屬大片,這簡直就是大疆為小白定制福利!
低電量報警,機尾紅燈閃爍,降落下來機身沒有什么明顯高溫情況。
最后低電量報警飛下來一共17分鐘(注意我這里是6級風以及最后的幾次滿桿機動性測試的綜合續航時間)如果不是這樣的大風環境相信超過20分鐘一點問題也沒有!畢竟官方30分鐘續航實在無風環境下以勻速飛行測得的,這個續航已經非常滿意了,加上3塊電池,完全勝任日常拍攝需求!
不幸飛丟怎么辦?不再畏懼失聯炸機,全新找機功能已上線:
全新的DJI Fly App除了上述的熱門航拍點搜索還有一個簡直不要太贊的功能,就是“找飛機”,沒有經歷過炸機的朋友可能覺得這個功能有些雞肋,但凡你曾今遇到炸機或者失聯,你就能理解到這個功能多么重要。尤其是這么小的飛機炸在草叢里或者茂密的樹上,就算你根據GPS坐標或圖傳參照物找到大概位置,哪怕它距離你只有幾米,你都有可能發現不了與它徹底拜拜,飛過穿越機或者固定翼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種東西叫“BB響”,其實這個原理類似與原始的航模專用BB響,也可能是大疆前陣子研發FPV圖傳套裝時發現這個功能依舊能幫助到很多人,所以這次才在Mavic Mini中首次加入。
如圖進入找飛機模式地圖上有飛機失聯最后一刻的位置和失聯計時,而左下角標注了失聯時的坐標,下邊則有“啟動閃燈鳴叫”開關(前提飛機還有電才會發聲)。
“找飛機”功能視頻演示:
[media]https://v.qq.com/x/page/q3031rui470.html[/media]
具體說說這個功能:就是和飛機失聯后App會將最后與飛機通訊的GPS坐標標注在地圖上,同時開啟失聯計時并且可以通過導航功能將你引導到大概的炸機位置,此時你距離飛機應該已經非常近了,可如果它炸在茂密草叢里,即使你距離它只有幾米距離也是看不到的,這時你只需打開鳴叫功能飛機會通過電機發出滴滴聲,然后你可以隨著聲音然后去找飛機。
飛行完成后所有東西放入收納盒,輕松出發下一個目的地吧!
關于民航安檢及登機坐飛機可否通過安檢順利登機?這個一定也是很多旅行愛好者關注的問題,畢竟Mavic Mini剛剛發布不久,網上搜了一下沒有Mavic Mini帶三塊電池登機的前輩發相關帖子,按照之前帶Mavic Pro和兩塊電池登機的經驗我覺得毫無問題,所以我來親測一下向大家一個肯定的答復!
確切答復:可以登機。
過安檢時自覺把收納包打開以便安檢人員詳細檢查,另外電池我是直接放在充電管家里面的,和其他相機手機這類電子產品放在同一個盒子里面過安檢,三個安檢人員根本沒有關注小飛機。
安檢員完全沒有過問Mavic Mini,電池也不需要從充電管家取出,可能在旅游城市天天見到乘客攜帶無人機已經見怪不怪了,順利通過安檢。
最后帶著“小飛機”坐坐“大飛機”讓Mavic Mini感受一下它無法到達的高度。開心結束這次有它伴隨的旅行。
帶它認識下前輩們到家之后將Mavic Mini與它的前輩Mavic Pro放在一起再為大家分享一些對比,文章開始提到除了傳統航拍無人機我也有接觸一些穿越機,如果為Mavic Mini裝上全向槳葉保護罩,它同樣也可以完成一些類似穿越機在室內或者狹窄空間的拍攝效果(當然因為圖傳延遲原因你需要飛慢一些,后期通過對視頻加速來實現最接近穿越機的拍攝效果)。
這是我的一堆小機,疊在一起能數清有幾只螺旋槳嗎?
首先是Mavic Mini的大哥Mavic Pro,體積有多小這里再一次驗證一下。
底部也沒有老大哥復雜的超聲波模塊和金屬散熱結構。
云臺對比結構也更簡潔,Mavic Pro左右兩個前置避障攝像頭也被兩個塑料裝飾件所取代。
遙控器相比老大哥體積差不多,取消了LCD屏幕以及C1、C2自定義按鍵以及曝光控制按鍵,從Mavic Mini入門的定位出發,讓更多零基礎的小白開啟航拍之路。這里不要理解為閹割,而是簡化。讓用戶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參數的設置,用更放松的心情去飛行。
再來看看和穿越機的體積對比,左側為當下標準的5寸花飛穿越機配置,右側是拍攝視頻為主的3寸室內穿越機,Mavic Mini的體積介于二者之間,而249克重量的重量遠遠輕與兩者!
左側這個是現在比較熱門的5寸穿越機配置,算是高配了,主要是花式飛行同時用GoPro記錄視頻,雖然Mavic Mini不可能實現空翻橫滾這樣的花式動作,但是在安裝全向槳葉保護罩的情況下也可以以較慢的飛行速度來完成一些類似穿越機的拍攝效果,由于WiFi圖傳延遲比較大,所以狹窄空間飛行速度一定慢一些,給自己留一個反應的時間,可以后期快放視頻獲得類似效果。
視覺定位功能演示視頻:
[media]https://v.qq.com/x/page/a3031pnwgsz.html[/media]
最后這個視頻是在室內無GPS信號的情況下測試,僅依靠下視傳感器,Mavic Mini依然可以實現非常精準的懸停定位,同時剛才提到在人多的復雜環境以及室內飛行的情況下意外緊急停槳功能也將安全性發揮到了極致,總之就是Mavic Mini誕生之后你可以比之前的飛行更放心,實現更多之前不敢嘗試的動作和拍攝。
全民航拍時代已經悄然來襲萌新小白到專業航拍從業者人手一架“航拍小飛機”
總結,Mavic Mini從極致輕量化的249g、“航拍小飛機”這個全新名稱、跟手機差不多輕、很快就能學會操作、飛的時候很放心、不會剪輯也能創作這些官方宣傳語中可以很清晰的定位這款產品,它就是一架零基礎的小白也可以輕松上手的入門級航拍機,雖然它看似柔弱不過并沒有向性能妥協,從本文中在6級風的環境下進行的飛行實測,它的性能完全可以勝任生活中常規的拍攝需求,作為一個拍視頻只為發發朋友圈這些社交平臺的用戶,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還是沒接觸過航拍的純小白,Mavic Mini都是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機型,甚至專業航拍從事者也可以入手一架放在車里,以休閑的狀態沒事飛一飛,這些專業用戶甚至從業者的非工作時間遇到一些美景或者突發事件也可以馬上起飛記錄下來留著當備用素材。
優點:
小巧輕便,除了249g無需實名認證這個亮點,給我最大的直觀感受就是可以隨時放入背包或者口袋出門毫無負擔感,對于旅行來說非常友好,相信這個便攜會讓大家出片率大大提升!另外實測飛行手感以及操控性優秀,機動性能非常好,加上它小巧的機身,配合全向槳葉保護罩可以實現一些狹小空間的拍攝,從而體驗全新的視角帶給我們的感受。續航十分優秀,6級風情況下依然可以達到20分鐘左右的續航。而圖傳距離方面因為我所在位置靠近禁飛區無法測試,距離問題已經有很多前輩測試過了大家可以參考。另外DJI Fly App全新的熱門航拍點搜索和一鍵大片自動剪輯功能的加入,讓更多第一次接觸航拍的新人可以輕松上手,硬件方面最值得一提的亮點就是可以直接用充電寶給飛機充電,意味著出門不再需要專門為飛機帶充電器,這個體驗簡直太贊了,相信太多老玩家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缺點:
沒有前視避障系統比較遺憾,因為定位是給新人入門的機型,相信如果加入前視避障應該會對小白用戶起到不小的幫助,哪怕價格稍貴一些我覺得也有必要增加。WiFi圖傳可以感到一些輕微延遲,不過正常飛行不會受到影響,室內以及狹窄空間飛行建議放慢速度,給自己預留一個反應時間。最后說說最大的遺憾我認為就是機身和充電管家居然還在使用Micro-USB接口,這意味著出門需要多帶一條數據線,這都9120年了,給個Type-C有那么難嗎?
再見以上就是本次Mavic Mini詳細測評的全部內容,看到文章結尾相信各位眼睛都酸了吧,感謝大家耐心閱讀本貼,接下來我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用好玩的其他產品測評,歡迎喜歡我文章的小伙伴關注、轉發、評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