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畫家的福祉。
自然給了康斯特布爾一雙對光和色彩格外敏感的眼睛,他用來尋找真和美。信手拾起畫筆,便涂染出一個嶄新天地。大自然讓他自學成才。
畫壇歷來流派眾多,如數個話匣同時打開,各說各的,排斥而不兼容。他的內心只響著一個單純的聲音:忠實于自然。他鐘情于速寫—每一筆觸都出自于心靈對自然的干預。
有朋友抱怨他沒有例行常規地將前景涂上如古老的小提琴那樣柔和的棕色,他當即拿來一把小提琴放在草地上。朋友傻了眼:程式化的暖色調在鮮綠色中如此突兀。
他信奉像樹木、原野、天空和大海一樣的真實,鄙視一切企圖超越真實的定型定性。
在他筆下,田園如此之真。真才是美的結實靈魂。他對大自然有如梔子般潔凈芬芳的雪白情懷。他的作畫,是雪白的抒情。
1816年,他已40歲,婚姻作為頭等大事被提到日程上來。他即將迎娶心愛的女子瑪麗亞·比克內爾。他非常珍惜這次機會。為了不給準岳父找到任何拒絕嫁女的借口,他心甘情愿成為工作狂,接納每件送上門來的訂單,遇到客戶百般刁難,他也以極大的耐心對待,以完美的作品交卷,務必皆大歡喜。汪洋在內心的愛情,使作品發著光: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了幸福的味道,真實而飽滿,素樸而高貴。婚禮如期舉行,大量的工作卻使他的健康受損。
同時代畫家中,他是另類。不去朝拜圣地意大利,也無意游歷國外。只守在鄉間,耐心地捕捉每一寸光,每一寸影,醉心于描摹光影撲向尋常景物上的美妙瞬間。《干草車》便是妙手偶得的天成之作。一輛干草車正涉水而過。閃爍著細碎陽光的草地,飄浮著云彩的藍空,蕩漾著漣漪的河水,簡樸的磨坊……平民的平常生活一瞥。他的手法如此平實,沒有一絲一毫的矯飾與飄浮。樸質如此,而又華美如斯。讓人在觸目的一瞬,心靈如被電擊。干草如此質感,似能嗅到陽光的芬芳,將臉貼上去,似有陽光撲面的暖煦。陽光穿透胸腔,焐熱久已冷漠的心臟,如同一次重生。干草車,載著鄉愁,載著童年,呼嘯而來,激活了人們心靈深處的記憶。那是人類一切感情的根系。《干草車》是現實,更是超現實:它讓人超越現狀,超越經驗,鏈接遼遠的記憶—個人的,甚或人類的原始記憶。
代表作品《干草車》
《干草車》送到巴黎參加官方沙龍,畫里洋溢的生活氣息、日常而亙古的溫情打動了評委,毫無懸念地獲得巴黎美展金獎,成了轟動美術界的盛事。
《干草車》吹響了號角。人們欣然看到,康斯特布爾以及同道正努力將英國風景畫從古典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且大跨步邁進。
他并不因此驕矜,仍一如既往地靜靜呈現英國的鄉村風情和田園風光。它們一直存在,從容淡定,不論被忽視還是被珍惜。他所做的,不過是撿拾記憶,友情提醒:對大自然的熱愛,檢驗著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和人生信念的深度與厚度。
12年后,妻子逝世。何以解憂,唯有作畫。他像疲憊的老牛,將痛苦深埋心底,埋頭創作。1832年完成了一生中最有力的作品《滑鐵盧大橋的揭幕禮》。他還應邀在藝術團體講學,以將經驗悉數傳授給后來人為快樂。他介紹自己獨創的技法:把未經調配的色塊平鋪畫布,讓其閃爍出無數的亮點,人們美其名曰:“康斯特布爾的雪白。”這是他對后世畫家最珍貴最無私的饋贈。
他是19世紀末葉法國印象主義藝術家的引路人。
他去世后,巴黎圣馬克大街一家餐廳的一間房屋被命名為“康斯特布爾沙龍”,四周懸掛他的作品,以此永久紀念他。
約翰·康斯特布爾: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1776年6月11日出生于英國薩福克郡一個優美的小山村,長大后,開始在皇家美術學院學畫,后認為臨摹古典風景畫不如向大自然學習。作品真實生動地表現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景色,其畫風對后來法國風景畫的革新和浪漫主義的繪畫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