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一年的“績效工資”終于蹣跚的向我們走來了,帶給老師們的是憂喜參半的尷尬。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已把教師推到了風口浪尖,教師們再也承受不起更多的壓力了。提到“績效”就意味著量化考核,外界可能不知道,這些年的“量化考核”把基礎教育的教師們折騰得已不成樣子了。要想救孩子,就先救救基層的、一線上課的、受“量化考核”煎熬的教師們吧! 您知道這幾年老師們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嗎?不是工作累,而是“量化考核”的鬧心、不公平呀!
這樣最終的結果是,沒有關系、靠不上領導的部分老師,為了達到自己考核“優秀”的目的,不顧學生不堪重負,只是一味地講、練、考、罰。把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逼出“好成績”來自保。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幾年學生的之所以不堪重負,與對教師的量化考核不無關系。要想救孩子,還是先救救老師吧?別再給老師們劃分等級了,績效工資會變成加在老師頭上的又一個“緊箍咒”的。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推行績效工資制,其結果與你的初衷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別推行績效工資了!不是我們教師“不差錢”,是教師們不愿意再看到新的不公平。“雙優長一級工資”的結果還不足以作為前車之鑒嗎?事實證明一線教師是最弱勢的群體——工作最最累,可優惠不見臨其位。國家花重金的結果或許反到成為一線教師的怨氣聚集之源。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素質教育能真正貫徹執行,別推行了!若真的可憐一線的老師,發放績效工資,主管部門就要制定硬性的規則,以防那些“方丈們”把“經”念歪了。要防止“方丈們”利用公權為自己謀私利,把公家當成自己的私家大院。需要有更多的制度來制衡領導的權力,才能真正達到績效工資所設計的目的,否則,績效工資制有可能變成權力自肥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