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要寫出墨流糙澀、富于頓挫的味道,主要在筆法,同時與書寫的紙張、墨流滯暢也有關系。抱庸結合自已的硬筆習練體會,簡單說一說。
首先說說筆法技巧。熟手都會有這樣的體悟:寫硬筆書,筆的選擇是就粗不就細。道理很簡單,筆是死的,人是活的。通過指腕之力的提按收放,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寫出不同粗細的線條。用力虛輕舒緩一些,就是纖瘦的點畫;用力厚重緊實一些,就是肥碩的點畫。筆法熟練的書寫者,以粗筆寫細字隨心所欲、游刃有余,但是反之,就是圣人神仙,用細筆也寫不出敦厚粗樸的筆畫來。
那么用較粗的硬筆,如何寫出澀糙滄桑的筆畫呢?寫出枯澀的筆畫,并非一定不能用墨流酣暢的筆,比如,我寫中性筆只用最大號1.0的,0.7的我都極少用,而且就喜歡用墨流酣暢的筆,越酣暢越好。關鍵不在筆,在手在心。這就要談到筆法技巧的核心了。想寫出澀筆和頓挫的效果,速度要稍快,筆尖入紙要輕,盡量以斜切或斜擦,運筆過程中直的筆畫要寫輕寫快、折的筆畫要寫慢寫實,帶著節(jié)奏來。當然,這個節(jié)奏感來自日常反復習練的機械記憶。總之,運筆快則瘦、慢則肥,筆尖觸紙斜則瘦、正則肥,指腕之力輕則瘦、重則肥,書寫者根據自已的實際可以靈活處理。
其次,說說書寫用的紙張。這個好理解,紙張越粗糙,磨擦力越大,越便于控制筆的方向,也更容易寫出糙澀的效果,以及點畫的頓挫感。所以,用普通的打印復印紙寫硬筆,最好選用粗糙的一面。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打印紙多次折疊,打開后會是密密麻麻的小方格,這樣既增大了紙張的粗糙度,又便于書寫時參照小方格,有效改善布局和章法,兩全齊美。我個人書寫時,喜歡在白紙下面墊報紙,這樣既能擴展筆尖觸紙的縱向幅度,增大點畫肥瘦可控空間,又可以有效減少筆尖或圓珠的磨損。
至于墨流酣暢度的問題,因為完全能夠通過筆法的靈活運用加以調控,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作為硬筆書法者,必須熟悉硬筆的性能特點,得先把筆玩順溜,才能更好的練習硬筆書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