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房顫的治療
Management Of 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新發心房顫動病人的早期治療步驟包括評價是否需要心臟復律、心率減慢治療和抗凝治療。
●需要早期(48小時內)心臟復律或靜脈抗凝治療的患者需要被轉運至急癥監護病房。
●以下病人需要考慮緊急的、采用附加通路的心臟復律治療:活動性缺血、嚴重低血壓、嚴重心衰、與快速傳導相關的預激綜合征出現時。
●所有病人都應該接受旨在尋找直接病因的評估。如果發現,則應盡可能快的糾正這個原因。
●大部分新發的、有癥狀的房顫病人都應當嘗試至少一次心臟復律(電復律或化學復律)為竇性心律的治療,尤其是可逆轉的原因已經被發現和糾正。心臟復律的時機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房顫發作的持續時間。
●大部分新發房顫的患者重建竇性心律之后并不需要維持抗心律失常治療。
●我們建議所有并不需要緊急心臟復律的患者進行心率控制治療。將靜息心率控制在每分鐘85次是合理的目標。
針對大部分病人而言,β受體阻滯劑、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等)都是一線的治療藥物。當需要快速控制心率時,靜脈通道給藥是優先的選擇。
●所有房顫病人都應該接受卒中危險的評估(CHA2DS2-VASc或CHADS2評分)。
●針對持續時間少于48小時的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路徑不同:有作者建議所有未行心臟復律之前給以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一種新的口服抗凝藥物;而另一作者則不建議給抗凝藥物治療,認為此類患者卒中的危險較小。
●對于房顫時間超過48小時的、反對立即復律的患者,我們建議在心臟復律之前的給以連續三周的口服抗凝治療。采用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檢查心房內有無血栓是心臟復律之前的另一個策略。盡管此種方法不需要三周的抗凝治療,但是所有病人,包括TEE上未發現栓子的,都應當接受在TEE檢查時以及心臟復律時以及復律后的1個月內治療劑量的抗凝治療。
●可能的住院治療的適應癥包括:
·快速產生的通過附加通路形成的房顫
·伴隨的心動過緩的房顫的治療
·伴隨的醫學問題或心肌缺血需要治療,后者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病因。
·虛弱老年病人的治療
·節律或心率控制后心衰或低血壓,需要進一步治療
·需要開始抗心律失常治療
·需要開始普通肝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