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最近有些煩惱,主要來自兩方面。
第一個是我與老公之間。我生了寶寶以后,他的一個親戚阿姨來幫忙照顧,另外還請了一位阿姨做飯。
但讓我不爽的是這兩位阿姨,總會說一些難聽的話刺激我,比如說什么媽媽不在還好些,媽媽一回來,飯也不吃了,牛奶也不喝了。其實不過是孩子向我撒嬌而已。
如果孩子只要我抱,親戚阿姨還會強行把孩子抱走,邊抱邊開玩笑:“不要媽媽”
我和老公溝通,老公說我心眼小,我直接和兩個阿姨開懟,老公還是會說我,后來我們就吵架了,鬧得嚴重時,我強烈要求讓他家親戚走,他卻說“過得下去就過,過不下去就不過。”
傷心多次,我對他感情直線下降,說話做事也不像以前那樣遷就他了,雖然我們還能和平相處,但我已經對他性冷淡了。
第二個煩惱是我母親,她來看我時,看到我心情差,狀態糟糕,就關心我。我和她說了下那兩個阿姨的事,以及和我老公吵架了。我母親當時也很氣憤,不過沒有和我老公他們發生沖突,只是告訴我要自己走出來,把身體養好,工作做好。
問題是現在我母親只要一來,就會和我說這些事,每次都說得很氣憤,我好不容易調整好的心情,又會變得很糟糕,幾天都寢食難安,母親的這些話,像是反復提醒我、強化這些痛苦一樣。
我不知道怎么和她說,怕她覺得她也是處處為我著想,我怎么反而不知好歹,怎么不感恩,我怕她傷心。
或者我是不是就不該這樣想?
我現在就想強大一些、開心一些,不至于一旦走到離婚,我會不知所措。
另外說到帶寶寶的人選,當初是他父母沒時間,我提出讓我父母來,老公開始同意,后來又不同意,說是怕有矛盾。但他這樣出爾反爾的態度,讓我懷疑應該是他們家里商量了,想要照顧他家親戚,不愿我父母得到這份工資。
那段時間,我爸正失業,家里沒什么收入,在我家里最困難的時候,他不管不顧,畢竟他家經濟條件非常好,所以我很恨他。雖然我自己有工資,可以救濟我父母,不靠他,但我會想那我要個老公干嘛,不就是能風雨同舟嗎?
小草
顏 辭 回 信:
小草:
你好,讀了你的信,我一下就想到了我曾經發過的一條朋友圈。
正因為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太多太多,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才會如此孤獨吧。尤其是在情緒低落時,遇到困難時,多想身邊有一個人,他們能真正地理解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可人們總是對他人的痛苦,想象力極其有限。
為了幫助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共情,我舉兩個簡單例子:
A.你今天上班遲到,被領導狠狠地批評了,你回家以后心情很低落,就把這事告訴了你老公。
你老公的第一反應:
第一種:“叫你晚上不要這么晚睡,你不聽,遲到被領導批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好了,你也別不開心了,今天晚上早點休息吧。”
第二種:抱抱你,然后對你說,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以前我也遇到過被領導批評的情況,回家以后也是不開心了好一陣子,所以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
B.你被好友欺騙了,你又氣又傷心,你把這事告訴了你母親。
你母親的第一反應:
第一種:追問你好友欺騙你的細節,然后罵了她幾句,便開始對你說,這里面也有你的責任,就算是一個教訓吧,下一次千萬別再這樣信任人了。
第二種:“被自己的好友欺騙,這種感覺一定很難過,我要是你也會很生氣很生氣,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呢,你想哭就痛快地哭一場吧。”
如果你是以上場景的當事人,在你正因情緒受困的彼時彼刻,你會更傾向于接受哪一種反饋呢?
第一種是勸慰或指引;
第二種是共情與接納。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情緒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東西,所以如果身邊人能和我們一起不止接納那些快樂的正能量情緒,也能接納那些不快樂的負能量情緒,那么才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只可惜絕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掌握其中的技巧,他們未必是不想受傷的那個人走出傷痛,就像你的母親。
當她得知你和你老公鬧了矛盾,她也表達過憤怒,緊接著就開始了她的勸導,盡管我們看起來這樣的勸導是好意,是關心,可你的真實感受就是你對此產生了負擔。
其實,我們人類在心理尚屬正常的時候,是有著強大的修復能力的。如果沒有外界的持續刺激,一般人都可以進行很好的自我調節。
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你母親一次次讓你走出來,要開心,會讓你感到她在強化你的痛苦,請你不要擔心直言會讓你母親認為你不知好歹,有話要表達,比憋在心里強。
下面,我要說一下你老公的問題。
你老公就不僅僅是缺乏共情能力了。
從你的描述上分析,你和你老公在家庭關系上是不夠對等的,他比你有優越感,也比你有話語權,這大概是因為他的經濟條件比你好不少,或者是愛不夠多,亦或是兩者兼有。
你想讓你父母來帶孩子,他開始同意后來不同意,不管是不是他們家商量過,因為帶孩子的錢,是他們家出,所以他們就認為自己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你除了妥協和服從,還有第二條路嗎?
生了孩子,你就是他孩子的媽,照理說你們應該更親近,但如今卻為了兩個外人,鬧得不可開交,也真是讓人感到難過。
我猜你老公大概都沒有細想過,阿姨當著孩子的母親說這些話,是不是太沒修養了?
所以他的反應才是指責你。
我們經常看見一個男人要求自己的妻子要大氣,別計較,他們總要妻子讓步,尤其是對男方的父母,甚至是他們或遠或近的親戚,那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把妻子當做自己的利益共同體。
你信不信當這些男人們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時,他們一樣也會跳起八丈高的。都是千年的狐貍,盡跟老婆玩聊齋,算什么本事呢。
一個外面請來的保姆,加上一個親戚,就敢對女主人說這種沒分寸的話,還強行從女主人懷里抱走孩子,除了她們篤定女主人沒地位,這家里是男主人說了算,還能有什么其他原因。
我就不信先生和孩子親熱,她們敢上去強行把孩子抱走?我就不信她們會對先生說:“孩子沒有爸爸還好些”。
那不是擺明了不想干嘛!
你老公把矛頭指向你,對你說“過得下去就過,過不下去就不過”,可見他多么有優越感,這讓人氣憤,但同時也值得你向他充分學習一下。
值得我們每一個女人充分學習一下,我們要抱持著這樣一種單身力——
“離了誰,地球照樣旋轉,老娘依舊燦爛”
猶記得海清飾演的《雙面膠》,劇里也是演了和你家類似的情節,海清生了孩子,在坐月子,男主的媽和他們請來帶孩子的遠方親戚,想方設法不讓孩子和自己親媽接近。
結果鬧到最后,海清把這家子人全趕了出去,因為那房子是女方出的錢,男方出的連個零頭都沒有。
劇是悲劇,但劇里表達的那些道理卻是相通的。
一個足夠有愛的家庭,是不需要男女雙方角斗的,但凡不夠愛的家庭,兩性力量的博弈就再所難免。
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你說要個老公來干嘛,不就是要風雨同舟嗎?
只能提供一把傘的人,要聽一下那個提供了“舟”的人說一說,他愿不愿意風雨同舟。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啊。
老公若能錦上添花,也是萬幸之至。若能雪中送炭、還能知冷知熱,那應該是拯救了銀河系。
說到底,不管結婚還是未婚,救濟自己的父母,和拯救自己的心情一樣,絕大部分還是只能靠自己。
所以我看到你寫“想強大一些、開心一些,不至于一旦走到離婚,我會不知所措”,想給你鼓掌,你已經逐漸領悟到精髓了,我不為你的未來擔心,當下的不快,我也信你能慢慢處理好。
你只需要堅定地往前走,越走越開闊,越走越勇敢,到時是留著孩子他爸,還是踢了他獨自生活,那都是你一個決定的事兒。
*作者:顏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