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學小陳彩虹技校畢業,他樓上小李西安交大畢業,小陳他爸,被樓上老李笑了一輩子,小陳在彩虹廠做工人,小李在深圳做金融,年入80萬元。
小李工作后,第一年回家,就帶著父母去歐洲旅游了一圈,拍了上千張照片。老李拿著這些照片向老陳炫耀,老陳說:外國有啥看的,先把中國看完了再說。
老陳回去跟老伴說:人家老李兒子就是牛,瞧咱兒子,真是個窩囊廢,看把你能帶西安玩不?老伴兒說:咱就這命,你就認命吧!
老陳想不通,當年他跟老李是大學校友,怎么自己的兒子這么差勁,一點也不上進,眼看著廠子效益越來越差,真不知道兒子以后該咋辦。
小李去深圳上班,第一年就帶了女朋友回來探親。從那之后,老陳就躲著老李,小陳還沒女友,老陳覺得臉上無光,低人一等。
以前,小陳跟老陳一起住,聽見兒子打游戲,老陳就有一股無名之火,對小陳吼道:也不出去找女朋友,你是在游戲里能娶個媳婦還是咋地?以后誰要是介紹對象,可沒你挑了,我這老臉都丟盡了,學習你沒人家好,找媳婦也比人家晚,事事你都不如人,要你這貨可咋辦啊!
小陳懟道:我就是不如人家,不行,你認小李做干兒子算了。老陳想沖進門揍兒子一頓,氣得牙癢癢。
小時候,小李就是小陳的噩夢,因為考試成績跟小李差太遠,經常被老陳一頓暴揍。所以,小陳對小李一直無視,看見當沒看見。
小陳無視小李,也不單是因為挨揍。當年上初中的時候,小李上課向美術老師打口哨,被班主任聽見了。
美術老師是個新來的美女大學生,跟班主任哭得稀里嘩啦,班主任震怒,一定要查出是誰干的。結果,小李向班主任打小報告,說是小陳的同桌吹的口哨。
因為小李學習好,班主任就相信了。讓小李同桌罰站了三節課,直到數學老師上課時說:多大點事,坐下來!這事才算完了。
從那以后,班主任和美術老師一直針對小陳的同桌。小陳曾把這件事向教務處反映,但教務處覺得他是在包庇壞同學,還給他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
小李結婚后,小陳也在第二年順利完婚。小陳的房子是老陳給買的,60平米的二手房,離他爸家不足100米。媳婦是農村人,樸實能干。那時候工廠倒閉了,小兩口在自家小區門口,擺起了夜市賣米線,有空了就回父母家,帶點瓜果蔬菜,給老陳兩口子做做飯,一家人和和美美,老陳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反觀老李,兒子兒媳都是賺錢能手,兒子有出息了,老李覺得高人一等。見誰都喜歡打聽:你兒子在干什么?找點優越感。他把人都得罪完了,但自我感覺良好。
老李兒媳婦生娃的時候,老伴兒去深圳照顧兒媳,結果呢?她做的飯,兒媳婦拒絕吃,她刷過的碗,兒媳婦還要再沖洗一遍。根本幫不上忙,連抱娃,都被兒媳婦數落姿勢不對,一氣之下回咸陽了,還不去了。
小李一直在求老李,賣掉咸陽的房子,給他湊錢在深圳買套房,然后全家人都搬深圳去。
老李看兒媳婦對老伴兒這態度,直接拒絕了。但兒子那邊已經開始分期付款了,據說是120平米的房子,總價1200萬。被兒子逼的沒轍,老李只好把所有積蓄,共計80萬元轉給了兒子,房子沒賣,他還等著養老呢。
五年前,有一天老李正在小區外面散步,突然暈倒了。醒來后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原來他是被路邊的好心人給救了,人家用老李口袋里的手機,聯系上了他老伴兒。
老李抱著老伴兒,在醫院里大哭了一場,他說:我將來死了都沒人知道。老伴兒打電話給小李,小李說:讓我爸好好看病,我過年就回來。可那時候是七月,離過年還早著呢!
老李最終沒有熬到過年,60歲就因為糖尿病走了。小李從深圳趕回來,匆匆看了一眼就走了。我家人去參加葬禮,我媽說:老李把人活完了,雇了個大巴車去火葬場,結果車上只坐了四個人。老李媳婦在小區門口守著,見了熟人就報喪,結果沒人領情,當時擺的靈柩就沒人去,火化的時候更沒人去。
現在,老李媳婦養著一條二哈,據說是孫女讓她養的,可孫女幾年也來不了一次,二哈愛叫,她把狗關進一個單間,沒事了就用木棍打狗解氣。兒子很有出息,但她現在就是個孤獨老太太,成天找人跟她去買雞蛋,她覺得一個人太悶了。
反觀老陳,兒子沒出息,但小陳這兩年做生意也賺了點錢。買了輛比亞迪,帶著父母和媳婦兒,每月去附近的景點游玩一番,上個月才從成都回來,雖說老陳現在身體有恙,但是一家人都在身邊照顧。他的晚年生活,可比老李幸福多了。
老陳現在見人也不躲了,夸他兒媳婦能干,兒子也孝順,還常跟人說:兒子有出息有啥用,你又享受不到人家的,還是住得近好。
古人都說,家國難兩全。在一頭太出色,就可能忽略另一邊的存在。
從我的例子中看出,兒子沒有大出息,不一定是壞事。那些高學歷的北漂、深漂,即便能獲得高收入,但是無法盡孝,對于父母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反觀你身邊那些學歷低,只會一門手藝,或者做一些小生意的人,連去外省打工的經驗都沒有。可能一輩子都守在父母身邊,對于父母養老的重任,都是這些人在承擔。
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我身邊也有子女學歷高,父母高收入的人。在子女結婚后,去發達城市跟子女一塊兒生活的,就是我鄰居,他以前就是一個廠長,不缺錢。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會是怎樣的結果?我不得而知。
如果一個人小時候,他的爺爺奶奶都被自己的父母無視。那他長大以后,大概率是不會對父母好的人。
親情不是說出來的,不是有血脈關系就行,而是要去幫助對方。給對方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幫助,這才能體現出親情的可貴之處。
現在有些年輕人,就不喜歡爺爺奶奶,即便父母說爺爺奶奶有多好,但是作為孫子體驗不到,孫子認為,那是你的父母,他沒有給我提供幫助,我何必要孝敬他們。
這種親情,沒有讓子女參與其中。聰明的父母,都會給兒子買東西時,告訴他們,這是爺爺奶奶給你買的,從而建立起爺孫的情感紐帶。
讓兒子體驗到親情,也必然會讓自己老的時候,能體驗到子女的關愛。
在你們的小區,肯定有子女開著小車,父母在垃圾箱找飲料瓶的情況。
有時候,對待老人不好。問題也不全在子女,相互之間要多點包容理解,多一點忍讓。
現在都是一個小孩,子女的對象,也可能是陪伴你到老的人,有時候,就要放低姿態。不要事事都看不慣,看不順眼。不喜歡就在小區外面轉轉,不要在家里跟家人斗氣。
對于子女來說,也不要奢望父母改掉什么缺點,因為這都是幾十年的老毛病。
相互之間都要有妥協讓步。這樣一來,即使兒子是北漂,也可能把父母接過去居住。
家庭關系和諧了,自然也就父慈子孝。
結語: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很大,但也不大。就看你從什么角度去看問題。
作為老人,兒女即便有千萬資產,與他何干。好吃的咬不動,好玩的走不動。一粥一飯足矣。
他們需要的,是兒女在身邊的照顧。吃飯撒了,走路摔了,身上疼想讓人按幾下。
他們更需要的,是兒子的照顧和關心,對于兒子是打工仔還是董事長,幾乎沒有區別。所以,比誰的兒子厲害,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