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不斷爆出各類金融騙局爆倉的消息,究其原因,主要是臨近年末,各項資金面臨年終結算,一些騙子公司苦心經營的騙局難以為繼,只能是跑路了事。所以,值得投資者特別引起警惕。千萬要常常提醒自己:你看中的是那些收益,而騙子們瞄上的是你的本金。
11月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公告了一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這12家私募分別是:華天國泰、中融坤瑞、中元寶盛、融易融、銀河瑞盈、中投華融、萬弘基金(蘇州)、湖北奧信創業投資、幸匯財富、洲海鴻潤、北京幸福財富投資以及深圳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失聯”是一種官方措辭,表明這家注冊的私募公司已經無法聯系,也無法監管,實質上就是“跑路”。為啥要跑路呢?當然是維持不下去了。
有數據顯示:今年股災以來,已經有約一千家私募公司清盤。一般來說,私募公司管理方賺管理費,如果遇到極端行情未能及時清盤,按照約定管理方也要承擔一定責任。如果涉及責任金額過大,就可能引發私募公司管理方跑路。
投資者投資的錢呢?當然很難拿回來了。在媒體報道中,一位投資者通過一家名為姆桑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購買了中元寶盛(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一款私募產品,投資期限為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
現在中元寶盛這個公司已經失聯找不到了,姆桑投資也拒絕承擔連帶責任。
這位投資者告到北京證監局,只是得到一份告知函,“建議您通過其他合法途徑維權。”理論上可以打官司,但這種遭遇“跑路”的民間經濟糾紛要想拿回本金難度很大。
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P2P金融行業中跑路最多的。
今年10月左右,一篇名為《P2P崩盤緊急提醒!677家跑路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列舉了今年以來發生兌付困難的677家P2P公司的名單,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最終的結局就是老板跑路。
畢竟目前P2P還處于監管的真空地帶,中間還有一批公司在渾水摸魚。具體的投資技巧不多說了,網上一搜一大把。總之,投資者在做任何投資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別攤上這股跑路潮。
有媒體報道,因涉嫌以“原始股”非法集資,上海優索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段國帥近日被依法批捕,其炮制的假股票騙局騙取了上千名群眾的2億多元資金。
此外,南京一家名為“蝦米電子科技”的公司聲稱2016年“很快將在新三板上市”,需要通過股權投資融資:任何投資者購買公司至少5萬元的股權,就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的創業股東”。經法院認定,該公司的這一經營模式構成非法傳銷。
最近筆者也偶然參加了一場“高端財富投資論壇”:某理財公司計劃在海外上市,聲稱目前購買公司的理財產品,除了有8%-10%的投資回報外,還可以成為原始股東。該投資論壇為了凸顯上檔次,特意設立在一個五星級酒店里,還拉來一幫“開國元老后人”、“名人養女”、“退休領導”前來站臺,因此吸引了大約1000名熱切的希望擁抱財富的老頭、老太。
事實上,上面說所的買賣“原始股”的行為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首先要說一下“原始股”是啥,原始股是指公司上市之前發行、可在上市一段時期后售出的股票。
其次,誰會有“原始股”。一般來說,原始股只屬于公司的創始團隊和公司高管。外人要想擁有原始股,只可以通過“增發”等方式獲得,而這種增發是“私募”性質的,一般只面對少量的(不超過10名)和公司有特殊關系的人群,例如合作伙伴、供應商等。
所以,普通老百姓你就別想擁有合法的原始股。而通過電話、門店銷售人員、網絡等渠道向老百姓公開銷售“原始股”,實際上本身就違反了證券法關于“不得變相公開發行股票”的規定。即使你花錢買到所謂原始股,也屬于私下轉讓,并不受法律保護,也就是說你花錢買到的所謂“股權憑證”就是一張廢紙。
要是喜歡投資股票,對于一般來百姓來說,只有二級市場這個渠道,也就是我國現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承擔新三板交易結算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有一種石頭叫鐵礦石,2013年10月份時它的價格是1000多元一噸,現在的價格是300元一噸,已經是打3折甩賣;有一種炭叫焦炭,2012年年底,它的價格是2200元一噸,現在是600元一噸,已經是打2.7折甩賣;還有一種生產汽車輪胎用的東西叫橡膠,2011年最高峰時價格是4.2萬一噸,現在的價格是9000多一噸,已經是2.1折甩賣;更離奇的是,有一種金屬叫鎳,在2007年最高峰時價格是48萬元一噸,現在是6萬多一噸,已經是1.25折甩賣。
上面是一個段子,說明在美國加息預期、中國等新興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確跌得很慘。因為跌得慘,各類非法的大宗商品炒作平臺也開始冒出來了,尤其是違規的原油交易行為異常猖獗。諸多商品交易平臺的會員單位以T 0頻繁交易、雙向交易、高杠桿高收益、銀行第三方存管為噱頭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然而,要知道,正規的大宗商品投資是少數投資精英和機構們玩的游戲,有國家指定的少數幾個合法平臺,是不可能這樣滿大街“拉客”的。由于目前國家在這方面的監管能力有限,多數市場上看到的炒作大宗商品的平臺都是非法的,多為的某些會員單位自己搞個網站,通過模擬實盤交易,賺取平臺費。
因為要賺平臺費,所以很多平臺本身就存在系統性的騙術。北京投資者張先生對媒體記者稱,“每當賬面盈利的時候要止盈時,交易軟件就會卡殼造成無法交易;會員單位提供的行情看起來會和境外原油期貨市場走勢一致,但是會存在各種微小的差異和時滯了;此外加上過夜費、延期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在T 0頻繁交易中,投資者在數周內的交易成本就可能超過本金的一半。”
對于原油交易亂象,近期有關部門已經頻頻發聲。今年10月20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截至目前,商務部尚未批準任何一家交易市場從事原油、成品油交易。10月23日,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已經針對投訴舉報較為集中的地方原油交易平臺,約請當地政府會商,要求加強屬地管理。
說得很明白了,中國尚未對個人開展原油期貨交易,所有的炒油平臺都是非法活動!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炒個A股還炒不好,你就斷了炒大宗商品期貨的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