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終于上學了,每個家長都是開心又伴隨著擔心,開心寶寶終于長大了,擔心寶寶在學校被欺負,沒有吃好飯,你們寶寶去上幼兒園回來,家長到底應該問什么呢?究竟怎么樣和寶寶溝通比較好呢?
一、今天和朋友們一起玩得開心嗎?
有許多家長會因為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得比較弱勢而擔心其在幼兒園受到欺負,所以每次都會很焦慮的問自己的孩子:幼兒園里是否有小朋友欺負你……這時候你的孩子會本能的產生聯想,比如誰搶了他的玩具,或者沒有分給他零食。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家長扮演的角色是在“離間”孩子和伙伴們之間的關系。過分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和小伙伴們相處時的弱勢,過度產生保護孩子的想法,只會產生一個不好的結果,就是讓你的孩子交不到朋友,甚至會被孤立。
小編認為:其實幼兒園本身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好處就是:給了他們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環境,在這里,他們發現自己不再是眾星捧月的“小皇帝”,在這里,他們需要尊重和友好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小伙伴,從而學會與人相處,與人為善。
所以,把“有人欺負你嗎”這個問題替換成“今天和朋友們一起玩的開心嗎?”“今天又交了幾個好朋友啊……”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問題上的變化,但你的孩子受到的引導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后者會鼓勵孩子去積極的與別人相處,學會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也會擁有最基礎的社交能力,這對于孩子后期的成長是具有建設性作用的。每個父母都想陪伴孩子的一生,永遠在他身邊保護著她,但很顯然,我們并做不到對嗎?所以不如給他創造友誼的社交能力吧,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中良好社交、擁有屬于自己的朋友圈呢。
二、今天發生了什么開心的事情呢?
3—6歲的孩子幾乎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有令我們大人莫名其妙的嚎啕大哭或者開懷大笑,而孩子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收到大人們的引導,所以很多大人才會以逗哭小孩為樂,這也就告訴我們,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畫什么他就是什么。如果當你的孩子從幼兒園里回來,你問他,今天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那么他會本能的去腦海中搜索讓他覺得不開心的事情,而引起孩子不開心的事情極有可能僅僅只是因為他午休的時候做了一個不好的夢。但因此產生的聯想會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抗拒,甚至會因為在第二天入園的時候表現的極不情愿,原因很可能就是家長們給孩子植入了“不開心”的情緒基因。
下次,當你的孩子從幼兒園里回來,你不妨這樣問他:“今天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呢?”我想你會得到一個非常棒的答案。你的孩子可能會眉飛色舞的跟你講他在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甚至跟你講述只有孩子們才能懂的笑話。這不僅能讓你的孩子身心愉悅,而且會讓他對幼兒園和小伙伴們建立很深厚的情感,而且對于幫助孩子建立樂觀向上的陽光性格也有益處。
三、今天你吃飯是不是很乖啊?
很多家長一直困惑的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得非常好,既能自己吃飯又能自己穿衣服,但是回到家里,就變了一個樣子,吃飯和其他自理能力依然是最頭疼的問題。孩子們在幼兒園里之所以能夠自理,是因為他處在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環境當中,有許多和他一樣的小朋友都在接受這一個規則。所以,他的社會行為讓他也跟隨了這一規則,這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也能夠有幼兒園里的表現,不妨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來跟孩子進行溝通,通過充分肯定孩子在幼兒園里的表現并給予贊美,讓孩子們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出在幼兒園里的優秀一面。而這個提問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和孩子的溝通中,你需要給孩子一個意識,那就是他在幼兒園里在飲食自理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棒的,也是值得去堅持的,甚至你可以表現出希望孩子把這種良好行為帶回家庭中來的愿望。
四、有沒有覺得自己又長大了?
這個提問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并不能意識到自己行為意識和生理發育的變化,但大人們通常會在孩子的日常表現中覺得孩子的思想、行為、習慣、身體都在慢慢走向成熟。有些家長會給孩子定期和家里的墻壁比身高,畫出刻度用以標記孩子的成長,孩子們在這個時候會表現得非常懂事,因為他發現自己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自己,自己長大了長高了。
當孩子從幼兒園里回到家里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流這樣的問題:有沒有覺得自己又長大了?
以前怎么樣的事情現在怎么樣了,比如以前吃飯需要追著喂,現在可以自己安安靜靜的坐著吃飯了!比如以前只是喜歡自己吃自己的東西,現在學會分享了!通過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成長意識的同時,就可以深入的跟孩子們交流,既然你長大了,那么是否應該去做很多的事情,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者把之前的習慣堅持得更好一點呢?這樣就很輕松的起到了鼓勵孩子自發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去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這種方式是在激發孩子的潛能,而不是簡單的要求孩子去改變。
小編建議:其實,幼兒園不是您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才是。
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后,家長們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的同時,不妨晚飯后,和孩子做做小游戲。比如:小手工、折紙游戲......等。陶冶下寶寶的藝術天賦,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資與無限的智慧,讓孩子在玩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
(AOPA云:陳秋迪)
AOPA云 www.aopayun.com,更多航空資訊、精彩視頻,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opayun(長按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