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母乳喂養最初的幾小時
幾乎所有的母嬰宣傳品上都提倡寶寶出生后,要第一時間接觸母乳。那么,在產后最初的幾小時,應該怎么開始母乳喂養呢?
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
“三早”是寶寶出生后必須立即進行的三件事。
寶寶一出生,就該馬上被抱到媽媽身邊,和媽媽進行親密接觸。這種接觸會刺激媽媽的腦垂體分泌催產素和催乳素,促使媽媽的子宮不斷收縮,從而刺激乳房泌乳。所以產后最初幾個小時,最重要就是要做到“三早”——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把最寶貴的“奶黃金”送給寶寶。
剖腹產媽媽可能無法在術后立即喂養寶寶。這也沒有關系,只要媽媽有這種意識,盡早進行就好。早期的接觸和吮吸能夠最大限度地刺激媽媽的乳房,從而早開奶,加緊產奶。
“三早”之間相輔相成,不但有助于新媽媽順利地排出第一滴奶,也為日后順利進行母乳喂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乳汁的產生包括泌乳和排乳兩個過程
① 腦下垂體分泌催乳素,促使腺泡分泌乳汁。
② 嬰兒吮吸乳頭,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形成排乳反射。
吮吸的5~10分鐘內,哺乳媽媽血中催乳素的量會增高10倍
如果產后不讓寶寶立即吮吸,乳頭得不到有效刺激,泌乳和排乳兩個反射過程就不能建立。乳汁不能排出,繼續泌乳就將受到抑制,乳汁的產生也將不能持續進行。因此,寶寶及時吮吸乳頭是促使乳汁分泌的關鍵,吮吸刺激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
母嬰同室
母乳喂養是媽媽和寶寶兩個人一起進行的事業。最理想的情況是讓媽媽和寶寶同室相處,可以想什么時候喂奶就什么時候喂。
母乳喂養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按需喂養。只要寶寶餓了,媽媽馬上就能給寶寶喂奶,并保證寶寶吃的只是母乳,沒有別的添加食物。
初 乳
產后2~3天內乳房分泌的黃色或金黃色乳汁就是初乳。之后,乳汁分泌量增加,初乳就會變成奶白色的正常乳汁。
初乳雖然只有少量,但它濃稠,并且富含免疫抗體,是一種“超級乳汁”,足以滿足嬰兒出生初期的免疫需要。讓寶寶盡早吮吸初乳是產后幾小時甚至幾天內最最重要的事情。
初乳的優點
* 益智的牛磺酸和氨基酸的含量是牛奶的10~30倍* 熱量高,易消化
* 含有多種抗體
* 抗菌,維持腸道菌群正常化的溶菌酶含量最高
專家診室
早吮吸早開奶
不要被老輩人影響
我們鼓勵所有的媽媽用母乳喂養。“看你奶還可以,堅持喂吧。”這樣鼓勵的話被一撥撥來查房的醫生、護士重復著。這確實能讓產婦們安心不少。有些產婦剛生完還沒有下奶,也會在我們的鼓勵下讓寶寶吮吸乳房。這樣,一旦媽媽下奶,就不會浪費掉珍貴的初乳。
有 一個產婦,她的媽媽和姨媽生孩子的時候都沒有奶水,所以她在生孩子以前都準備好了奶粉、奶瓶什么的,已經打算人工喂養了,聽了我們的話后,也重新燃起母乳 喂養的希望。她是順產,生完半小時,我們就把寶寶抱給她,讓寶寶吮吸母親乳房。她的寶寶也很爭氣,吸著媽媽的乳房,就是不放開,像吸盤一樣緊緊含著乳頭, 終于在第一天就吸出奶來。一直到出院,她的寶寶一口奶粉都沒喝。
不懼怕條件不足
有的媽媽,因為產傷怕疼,或者自身條件不足,沒有及時讓孩子吮吸,而讓孩子喝奶粉,結果造成孩子乳頭混淆。這樣要糾正起來就麻煩了。
這樣的媽媽可以給寶寶添加凱貝爾高吉星片等含鋅量豐富的制劑,碾碎了沖到寶寶奶粉里,不僅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還能讓寶寶智力發育更好。
有 一個媽媽因為先天條件不好,乳頭幾乎是和乳暈平齊的,只有刺激的時候才會凸出來一點兒。所以,一開始寶寶根本吃不著。但也不能讓寶寶一直餓著,沒辦法只好 用上奶瓶了,把奶擠到奶瓶里讓寶寶吸。但由于乳竇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奶量一直多不起來,無法實現全母乳喂養。后來在我的提醒下,這位媽媽才知道原因所在, 為了糾正寶寶的乳頭混淆,又下了一番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