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的多,作文為什么還寫不好?
(2011-12-18 18:50:40)
有一個少年朋友向我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說:“人們常講,要想把作文寫好,一定要多讀書。可是,為什么我讀了很多書,作文還是寫不好呢?”他講的是實情,這個同學讀書之多,在班里可算是“冠軍”了。但是,他的作文成績總是剛剛及格,不光內容簡單,語言的毛病也多,這不是怪事嗎?
按理說,書讀得多的人,作文應當寫得好。古代有個學者,打了個比方:讀書好象化銅,化銅是很費氣力的事,作文好象鑄器,鑄器就不太費力了。只要銅化成銅液,倒進摸子里,便鑄成一個個器物。所以他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意思是:讀書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長進。
但是,確有一些少年朋友,書讀得不少,作文卻寫得不好,是讀寫規律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嗎?當然不是,關鍵在于他們讀書不得法。沒有在讀和寫之間溝通一條渠道。這樣說來,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來,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有三個毛病。
一、讀書不注重讀“破”,沒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
唐朝詩人杜甫,寫起詩來,“下筆如有神”,他的重要經驗之一是“讀書破萬卷”。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圣。
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恰恰犯了一個讀書不“破”的毛病。他們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一本書,一篇文章看完,“好啊好啊”贊不絕口,可是你要問他好在哪里,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再追問幾個為什么,那更是無言答對。這樣囫圇吞棗地讀書,連文義都沒有理解,又怎么能吸收到作文里,有益于寫作呢?
讀書要注意消化。我們讀一本書,看一篇文章,不僅要搞清作者寫了什么,還要想想作者是怎么寫的;不僅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寫的,還要弄通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尤其是一些短小的好文章,我們要仔細琢磨,認真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樣開頭和結尾的,選擇了哪些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用什么樣的詞表達思想內容。
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么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溝通了嗎?
二、讀書不注重吸收語言,沒有在背誦上下功夫。
多讀而不善寫的人,一般都沒有在背誦上下過苦功。有些同學寫作文感到沒詞兒,詞兒從哪里來呢?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后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印度有兩個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長大,后來被獵人抱回來,發現她們只能象狼一樣地叫,不會講話。這說明,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
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這個語言環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范的語言環境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干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少年朋友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里儲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里沒詞兒了。
三、讀書不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沒有在吸取思想、知識的營養上下功夫。
不善于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說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里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么廣闊,歷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如果一個人的視野,只局限于直接見聞,僅僅是從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那點點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識一定很貧乏,認識一定很膚淺,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會豐富。這就需要通過讀書,吸取知識和思想的營養,積累寫作的原料。
讀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學到生活的準則,幫助你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理想;讀一部《李自成》,可以了解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運動,幫助你樹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讀了《十萬個為什么》,可以解答你各種各樣的疑問;讀了“少年百科叢書”,你就能像蜜蜂在花叢采蜜一樣,得到豐富的營養;每天堅持讀報,可以了解世界上發生的許許多多事情。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復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