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的升高,越來越多的人血脂變高。臨床上西醫常用他汀類進行調脂。但是久服后常帶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肝功能的損傷。
而中醫會告訴你,你這是脾虛,你這是痰濁,人體如此復雜,難道就這兩個原因嗎?
1. 脾虛類型之高脂血癥:
中醫認為脾這生痰之源,喜好肥甜,濕困脾陽,運化失調,近而痰生肥胖有加,脾弱則體無殺雞之力,脾虛則食如黛玉,久而久之,雖胖而食量不增,食如貓吃難下,胸悶腹脹,舌淡而苔白。
脈弦細無力,表現為頭重如石壓,腳輕如起綿,冬怕冷夏怕熱,宜健脾補氣,化濕益氣調痰而治。加以時日,脾運而力生,苔變而脂降。
2. 痰濁類型之高脂血癥:
中醫認為胖人多痰,這是因為肥胖之人多食脂肪長甜食,天長日久,濕困脾陽,運化失職,痰濁內生,清不升則濁難降,加之時日,胃失中和而苔厚,脈像弦滑而痰多。
體型的表現為肥胖之相,體泛力困較多,頭重腳輕屁股大,胃生惡濁脈滑痰多,此類以健脾調胃為宜,最終以達降脂降壓之效果。
除了脾虛和痰濁,還有以下這些情況也可以引起:
1. 氣滯類型之高血脂:
中醫認為高脂血癥亦血中之痰濁,痰濁日久亦生瘀血,心脈阻而氣不通,不通則痛,故生胸痛胸悶胸促,日長并危及心臟血管,乃病入五胕攻心難醫.
此病胸悶胸痛,而痛處固定不移,氣短心煩,手腳有麻木之感,或坐或騎車,路程不遠,而腿麻不止,這樣的高脂血以行氣化積為宜。病要除根,先找病根,此為中醫看法。
2. 肝腎陰虛之高血脂癥:
中醫認為人隨歲增,腎精損消,陰不足肝腎雙虛,腰酸腿軟飯量減,體泛腦忘身消瘦,盜汗遺精多夢幻。苔少脈沉細無綿綿。
這種類型的高脂血癥患者為消瘦型,并不是所有的高血脂患者都是肥胖之人,瘦人同樣可患高脂血癥,此為其中一種,人瘦而精不神,稍走便喘息不定,此患者應滋補肝腎,養血益氣為宜。
3. 脾腎陽虛之高血脂癥:
中醫認為脾陽不足,腎陽不夠者,不能溫煦機體,運化失健,形寒肢冷,食欲不振,上樓氣喘,下樓大汁,腿軟腳飄,行如騰云駕霧,躺則腦神昏沉,欲睡不能,欲醒不清,常見失眠健忘難入睡,
這樣的高脂血患者宜溫陽健脾,化濁降脂,脾腎中和益體健,腰漆酸軟常水腫。
最后再分享一則配伍:
桂枝、炙甘草,橘紅、姜半夏、茯苓、炒白術、枳殼、竹茹、豬苓、澤瀉、赤芍、九節菖蒲。
這個配伍為溫膽 湯 、五苓 散 、四物 湯 三方的化裁:
橘紅、姜半夏為君藥,利濕化痰;臣藥為茯苓、炒白術、枳殼、竹茹、豬苓、澤瀉、九節菖蒲、赤芍,利濕健脾,化瘀活血;佐以桂枝通陽溫經;使以甘草補中調和諸藥,共奏化痰利濕,活血理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