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做食物,并不是近現代才發明的新創意。《詩疏》說:“椒樹、茱英,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中以為食。”早在漢代之前,人們就開始用茶當菜,或者煮成湯羹,即最初的 “茶食”,只不過當時的茶食仍然以解毒為主要功能。
到了唐宋時期,皇宮、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間還盛行茶宴。茶宴的氣氛莊重雅致,禮節嚴格,且必用貢茶或高級茶葉,取水于名泉、清泉,選用名貴茶具。茶宴的大致內容是:先由主人親自調茶或親自指揮、監督調茶,以示對客人的敬意,然后獻茶、接茶、聞茶香觀茶色、品茶味。茶過三巡之后評論茶的品第,稱頌主人道德,賞景敘情,行文做詩等。
當然,那時的茶宴都是那些有錢或者有權人的享受,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是沒有機會體驗這種茶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