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人如何面對挫折?一個人在最艱難的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人生態度?一個人的情商究竟如何在最艱難的時候拯救他?一個人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進行情緒自控? 確實,訴訟是我經歷的最痛苦的“當頭棒喝”!而隨后鋪天蓋地的虛假報道,也是我最無法承受的一種委屈——被冤枉。在那段時間里,隨著事情的不斷演變,各種不實報道也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微軟對我指控的“罪名”也越來越多,它強大的新聞機器一經啟動,就從來不會自動停歇! 后來在官司結束一年多以后,一名微軟公關部門離職的人給我描述了當時的真相:在那段時間里,公司有一間專門的小屋子,里面擠滿了策劃撰寫與我相關新聞的員工。她就是具體執行者,主要是逼迫這個團隊找來各路寫手和記者,向他們灌輸微軟是受害者,李開復是不誠信的。當時在這個團隊里,有許多人曾經跟隨過我到大學里演講,和我并肩工作過,也曾看到我為微軟出面道歉,安撫客戶,協調與政府的關系?,F在執行這種指令,對他們來說非常痛苦。曾經有一個女孩覺得完成那樣的工作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在聽到指令后哭著跑出了辦公室。 當時,微軟的聲音主要有:我曾經負責過搜索業務部門,因此掌握微軟的搜索機密,還常在搜索方面指導比爾·蓋茨,甚至聲稱最近12個月就和他開過3-5次一對一的搜索技術探討會議。另外,微軟聲稱因為我曾經在微軟中國工作過,并且蓄意將我的職責夸大為負責后來微軟中國的全面業務、政府關系和研發集團,所以掌握了微軟中國的機密。甚至提出由于我在微軟中國進行過招聘,所以連在Coogle的招聘工作我也不能做。 顯然,這些指控都是莫須有!對于我有關搜索技術的指控,更是絲毫沒有根據。 我離職以后,一位搜索部門的員工發出了這樣的電子郵件,“李開復根本和我們的技術無關,但是我們要把他卷進來,這樣訴訟才有戲。到時候他就知道,他被栽贓了”。而這封內部郵件后來被提交成為法律上的證據。 微軟甚至指責我掌握微軟的招聘機密。招聘了幾百個人就成了機密了?太匪夷所思了吧!因此,當微軟指控我知道招聘的機密時,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我究竟知道哪些機密。 在整整六個星期的時間里,各種突發事件都在不斷上演。除了媒體的博弈、微軟的質問,還有對方律師不斷提出的新的取證要求,在每一個細微的角落里,雙方都在尋找最大的進攻切入點。 那段日子過得非常緩慢,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然而,在緩慢的調子中,仿佛又會有一段箭在弦上、千鈞一發的時段?,F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就像希區柯克的懸疑片一樣,充滿了謎團,充滿了令人窒息的劇情和隨時爆發的未知。 我的生活如同在冰刀上的舞蹈一樣,每一步,都那么驚險。 2005年8月26日,是我去西雅圖參加取證的日子。那一天,所有的證人都按照法律提供的時間表陸續到達了微軟總部附近的一幢臨時房屋里,接受對方律師提問。這一天,一切就如同想象中的一樣,有《圣經》,有證人,有法官派來的速記員,還有攝像機的鏡頭記錄著人們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 這一天也是我被提起訴訟之后第一次見到以前在微軟的同事們——那些決定把我推向法庭的人們。雖然他們的表情或冷漠,或同情,或鼓勵,或自信,或毫無表情,但都是種種無聲的語言。他們在用這些無聲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情緒,頓時,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此時此地,昔日的“戰友”在今日“對決”。不管對方是存心“傷害”,還是例行公事,我都悲從中來,百感交集。 那天比爾·蓋茨徑直走進了屋子里。那是我們在訴訟開始后的第一次相見,但他目光直視,沒有和我有片刻的眼神交流。而我竟然真的有點難過,我甚至在那一刻回想起我們曾經一起工作的許多場景。一直到現在,我仍然保留著那一天我寫下的日記: 當比爾·蓋茨走進屋子里的時候,他并沒有直視我,這是因為,他已經把我視做一個敵人了嗎?是不是他的律師團隊教他這樣做?因為在這個時候,他想讓我對我的“背叛”感到難過,是不是這樣就能給我強大的心理壓力? 我想起我曾經是那么的信任他,并且對他說,“比爾,我絕對不會對你說謊!我將告訴你什么能做,什么是不能做的”。我也曾經在那次陪他“救火”的中國之行中“拯救”他,晚上我曾經跑到他的酒店房間里告訴他“比爾,我會盡量幫你解決一切的,好嗎?”而他當時露出了多么無邪和信任的微笑。 而對于那一天的表現,我還要深深地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新東方集團的徐小平先生。那一天,他是證明我人格的證人。他在那封保證函上聲稱,所有的證詞真實準確,否則愿受責罰。 在取證之前,律師告訴我要找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幫我做人格擔保。我本來認為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在我的朋友圈子中選擇這樣一個人并不困難。但后來我才發現,朋友們的顧慮已經超過想象。很多時候,當我告訴朋友的時候,朋友都是滿口答應,但和公司匯報之后,那些公司往往就會出于和微軟的業務或者商業利益考慮,禁止雇員做這樣對公司沒有好處的事情!而也有很多公司聽說微軟是和Coogle在打官司,就更不愿意因為偏向某一方而被牽扯進來,平白無故“惹禍上身”。 而此時,徐小平先生向我伸出了援手。作為新東方集團董事,他和我只有一面之緣,但我們經常通過電子郵件交流對教育的看法。他這個人有激情、有理想,這一點與我對教育的感情很相似,所以我們一直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當我找不到證人時,小平大度地說,“我愿意為你作證,我沒什么好怕的”。他的直爽讓我至今難忘。 一直到今天,我的郵箱里還保存著他當初發給我的郵件。 后來,他不遠萬里飛到加拿大的律師事務所,幫我簽署了這份證人聲明。而呈現在法官面前的這份證詞,有力地證明了我在中國學生中的影響力,并且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微軟阻撓我去Google中國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怕年輕的技術天才摒棄微軟,加入Google,進而造成Google中國的快速發展。 徐小平在證詞中說: 我從自己在新東方學校與學生們的交流中了解到,李博士極大地影響了許多學生的人生道路。在面對時代劇變時,李博士的信和文章幫助他們轉變了意識和觀念。我每年都會向全國各地的學生發表數百場次的演講,在與他們交談時,我經常引用李博士的話。這些演講的聽眾通常是18~40歲之間、從高中生到博士的學生。李博士睿智的話語和建議在我的聽眾中總是受到熱烈歡迎,新東方學校還提出請求并得到李博士允許,在我們學校的網站上轉載他的多篇文章。我得知并確信我們的許多學生和有意申請出國深造的人都通過這一渠道看到了李博士的文字。我的學生們無數次告訴我,他們認同李博士,并相信在充滿困惑和矛盾的中國當今時代,他是一位值得學習、尊敬和信賴的人。 …… 我在此聲明,在華盛頓州法律之下,我的上述證詞真實準確,否則愿受責罰。 小平在加拿大簽署了這份證詞。他是一個非常風趣可愛的人,他的直率和坦誠,他的無所畏懼和拔刀相助,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了人性的可愛。后來,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總之,2005年8月的最后一周對于我的人生而言至關重要。不僅僅因為那一周是取證的日子,而是這個階段里我度過的每一天、經歷的每件事、遇到的每個人都讓我感慨萬千,我既體會到人情的涼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我相信,無論時間如何流逝,這段時光對于當時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是一生的回憶,它會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或淺或深的痕跡。我知道,無論未來有多遙遠,我們都終將面對靈魂的拷問。我深信,對于這種拷問,我將作出無愧我心的回答。而對于其他的“傷害”,我也會將其當做一種寶貴的歷練。因為,每一種創痛,其實都會帶來一種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