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保護的先驅、著名建筑師梁思成先生在《圖像中國建筑史》中寫道:“目前所知的木構建筑中最早的實物,是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的大殿。該殿建于857年……”這是就當時掌握的資料所作出的歷史結論,隨著古建的不斷發現,現在我們知道,佛光寺并不是已知最早的木構建筑。至少,芮城縣的廣仁王廟比它早了26年,該廟始建于唐大和五年,即公元831年。
芮城是運城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山西西南端,居晉、秦、豫三省交界。雖然于一般的旅行團客有所陌生,但在古建、壁畫相關者圈內,聲名甚著。我們對于古建、壁畫知之無多,訪芮城實在顯得不相宜了,權且把此行作為學習吧。
到芮城,第一個要訪的自然是永樂宮。永樂宮和明朝的永樂帝朱棣并無干系,只因其舊址在芮城縣永樂鎮而得名。永樂宮建設工程持續了一百一十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1959年,因修建三門峽大壩后宮宇處于淹沒區而將其整體搬遷到芮城縣的龍泉村。永樂宮是道觀,永樂之名與教旨貴生樂生確也一致。
看過永樂宮的“枯山水”,已經下午五點多了。我們往外走,問在三清殿門下售賣永樂宮壁畫畫冊的工作人員:“現在去廣仁王廟還來得及嗎?”她問:“你們是開車來的嗎?出門右拐一直往北開就能到,廟在中龍泉村。”“現在還能進去嗎?”她語焉不詳。我再問:“現在過去那廟還開門嗎?”她遲疑著似乎不能回答。我很好奇,廣仁王廟到底是幾點關門,這難道說不清楚?直到去了才知道,原來廣仁王廟還沒正式開放。
于是呼叫了網約車前往。天色向晚,車開進一片荒蕪,如同先前查閱資料所見。車在一個高阜前停了下來,我們十分詫異。司機說到了,然后攜手坐在副駕的愛人就往上跑去。我們也連忙向前走去,視野不開闊,所見也并沒有古跡的感覺,生出一些失望來。
及近前細看,乃察非然。再登樓,見雜植幽竹,與曾在日本大小寺廟、蘇州博物館、無錫拈花灣小鎮見過的風致很有一些相似,暗覺或有洞天。
正殿已關門,我俯下身來透過窗戶往里細看,正要辨認屋里的建筑。身后傳來一位老爺爺的聲音:“你們從哪兒來的?”我回身看他,不知就里,如實作答。他聽了,走上臺階來,搬開封門木,掏出鑰匙,開鎖,推門。“吱呀”一聲,于是,這先前還緊閉著的唐朝寺廟,便為我們打開了門。時間是二〇一六年十月三日下午六點多。
|
(繞過高阜幽竹,即見廣仁王廟的牌子,上面注明了開放時間) |
他領我們走進廟里,讓我們在供桌右側放著的簽到本上簽到:“先簽個名,然后慢慢看。”光線昏暗,廟內沒有照明,同行人簽名后告訴我:“簽到的不多,上一個來參觀的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簽到畢,爺爺給我們指點:這是中唐時期的木構建筑,現在國內只有四座唐代木構建筑了。這廟的主體框架基本維持了唐朝原來的樣子,它的榫卯結構可以搖晃變形,在地震時不容易倒塌。主體框架以外的部分,歷朝均有大修,2013年,國家文物局撥了一筆錢,又進行了一次大修。
|
(廣仁王廟正殿的梁架,上有字樣:年月日重修廣仁王廟大吉) |
我們無知的問:“龍王像是原來的嗎?”
——“哪里可以保存這么久呀,這都是新朔的像。”
又問:“這兒就您一個人看守嗎?”
——“一共兩個人,輪著看。現在還沒正式開放,售票處都是沒人的。”
我說:“兩班倒,很辛苦吧?”
——“還好咧。”
同行人說:“等正式開放了,這里就會很熱鬧了。”
他聽了,沒有說話,默默的。不知是喜,還是憂。現在這樣,中唐的古建筑得到了保護,而游客不多,也許并不很壞。文物保護,總是不能吵吵嚷嚷的。
他又指點我們看梁柱,細細的講解。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廟內無燈燭。爺爺看出我們對唐朝建筑的迷戀,讓我們慢慢看,叮囑我們離開時關上門即可。
這守衛神圣遺跡的老爺爺呀。
夜幕下,站在中唐的廟宇下,窗外的星月淡淡的斜進一些光線來。一千多年的時光,在這荒村的圣殿中悠悠的過去了。今夜,我來到這兒,偶然的經過,因了機緣得以駐足,不久又歸于長夜的永寂。唐廟則要在這天空下,存續到下一個千年吧,或許,將穿越一個又一個千年。下午在永樂宮中,看赑屃馱碑,吾謂之辛苦。同行人說:“赑屃雖然馱了千年,還被毀傷,但仍將長存。而感慨它們的我們,則不能長久在世呢。” 噫吁嚱!
廟只有一個正殿,看了一會,感受了一會,便從廟里出來。我關門動作太慢,來回走動巡查的爺爺忍不住過來親自動手。我,很不安。
唐廟前是一個清代重建的戲臺,廟的兩邊新建有序庭、斗宮庭、思庭、晉南古建展廊,廟后新建了碑刻墻、觀景臺,在設計上與正殿、戲臺的風格、布局頗類,很相融的統一在這高阜上。于古跡以外,極大的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不復是之前孤零零只有一個小廟和戲臺的景象。
我站在正殿前拍照,一個小孩走到我身后,看了看我拍的畫面,說:“這有什么好拍的呀,觀景臺更好看呢。”說完,他又跑著跟別的小孩玩鬧去了。真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呀。
我們隨意走到晉南古建展廊看。一看,都忍不住驚呼起來:運城、臨汾古建真多啊。
月升廟宇之夜空,曠野寂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唐人于此祭拜龍王,所見的也是這片天空吧。古人的生活環境是這樣的充滿了詩歌,如在畫圖中。
走下臺階,在龍泉遺址坐了會。龍泉已經不知何處去,只剩一塊空地,任我們枯坐,獨享晚風。過了一會,老爺爺下來了,與我們打招呼,說:“要換班了。”然后開著電動車,載上小孫子——正是那跟我說正殿不好看的孩子,消失在黑暗里了。
老爺爺是附近的村民吧,也許小時候經常和伙伴們到廟里嬉戲,也許從祖輩那兒聽了很多廣仁王廟的傳說,也許……一千年太長了,就是最近幾十年吧,那許多的傳統,如本雅明所說的講故事的傳統,仿佛突然之間,在拔地而起的城市里,紛紛消失了。我們要到哪里去尋找唐風,尋找唐詩的土壤,尋找我們的來時路……
夜更深了,該返城了。呼叫了一臺車,司機介紹說:古魏城的遺址城墻啊,現在都和村莊混成一片了。而現在縣城所處的地方呀,以前都在城外。透過車窗,我看到作為古魏國故都的標識亮著燈。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天下諸侯,古魏國是其一,時在公元前11世紀,距離唐朝又是一千多年將近兩千年歷史了。
多少舊事,笑談間都不再被提起了。只有娛樂八卦,每日不停的占據著我們的生命。
那為我們打開中唐圣殿大門的老爺爺,也許已經到家了,正一邊吃飯一邊給小孫子講故事了吧,不知道他講的是什么故事,不知道那小孩愛聽不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