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吃水餃時,餃子外皮如果有嚼勁,就覺得這餃子非常好吃!那么我們在自行制作餃子時,面粉和水的比例要如何拿捏呢?水餃、蒸餃或鍋貼的面粉調(diào)制有使用冷水和熱水的差別嗎?想讓餃子皮在煮后仍然保有彈性與口感,就要考量面粉的水量和加入的水多少,到底還有哪些水餃皮制作重點呢?小編教大家?guī)渍小?/p>
依照傳統(tǒng)的做法,這三種餃子的外皮都是用中筋面粉加水調(diào)制的,其中水餃皮是冷水面,就是用冷水和成面粉做的,冷水面粉做出來的皮有彈性、較耐煮,因此水餃可以在水中滾動而不破。蒸餃和鍋貼則是用燙面做外皮,燙面比較沒有彈性,但卻比較柔軟,即使用油煎,也是脆脆的、很好吃。現(xiàn)成的餃子皮因為用機器壓制,所以有的加高筋面粉,水量也比較少,吃起來口感還不錯。
每個牌子面粉的吃水量不同,因此和面團時所加的水也有些許差異,基本上,2杯面粉要加將近1杯的水(要留約1/5杯,看情況需要,慢慢地補充、加入),冷水面是全部加冷水,而做燙面時,則2/3量的水是熱水,先均勻地淋入面粉中,用筷子攪動、散熱后,再加入1/3量的冷水,用手揉成一團。
面團和好以后要經(jīng)過醒面的過程,醒的時間最好有20~30分鐘以上,醒的時候要蓋上一條濕布或保鮮膜,以防止面皮變干。醒好的面團還要再揉過,要揉到面團看起來軟又平滑,不粘手也不粘面板,至于揉的時間長短,據(jù)老一輩的說法是看你的手有沒有火,有火、有熱力,很快就能把面團揉光了,這在我們做饅頭時最為明顯。面團揉好后由中間分一個洞,把面團捏成粗細(xì)相同圓環(huán),再掐斷,搓成一長條,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劑子。把小劑子整形成圓柱形,再壓扁,就成為一個個的小圓形,用搟面棍搟成中心厚、邊緣薄的餃子皮。水餃和蒸餃?zhǔn)菆A形的面皮,而鍋貼可以搟成橢圓形。
包餃子的重點
包餃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熟后不能破,餃子皮一破,湯汁外流、風(fēng)味大減,而不破的重點就是包的時候要注意,「餡料的油和湯汁不能沾到皮上」,并且要記得「把皮的封口捏緊」。掌握餃子皮的制作,再搭配包入不同口味的內(nèi)餡,就能有不同的風(fēng)味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