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藍獅農業品牌策劃
已入局的盒馬鮮生,“新零售”基因凸顯,拓店布局動作加快,引發業內關注。人們在思考,這種新業態的產生背景、運作模式及盈利邏輯,是否具備可供其他企業借鑒的意義。比如,承載著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的期待,現實情境下卻大范圍虧損的生鮮電商。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能否助力生鮮電商“突圍”,成為后者走出盈利困境的破局法寶?
啟示一之整合資源: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整合資源、提升效率,而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都在再造資源,再造供應鏈體系,而也正是這個再造,拖垮了大多數的生鮮電商。所以不要再造,而應該整合線下零售已經存在的供應鏈體系、供應鏈能力、供應鏈資源,光整合不行,更重要的是“打通”打通超市的供應鏈體系,來提供線上生鮮客群對品類的需求,而不是把線下簡單搬到線上。
啟示二之強化體驗:用超越行業標準數倍的體驗重新顛覆消費者的認知,當然這樣的體驗一定是以產品和服務為核心,充分體現所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提升為基礎的。對于生鮮,需要的是用戶逐級遞進式的強化體驗,來彌補互聯網生鮮發展所遇到的一個痛中之痛生鮮商品的非標準化以及彌補非見面式交易帶來的缺憾。強化體驗可以提升回購率,降低營銷成本;提高客群密度,降低物流成本,這就是價值所在。
啟示三之創新模式:商品體驗,應該僅僅是強化體驗的一半,另一半則是服務體驗,也就是一直以來被外屆視為生鮮電商致命核心的冷鏈物流及配送服務體驗。事實上,雖然隨著生鮮電商在這幾年的發展,冷鏈物流也備受關注,但從整體來看,其發展仍然是滯后的。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的是一定要用模式創新、服務創新、人才創新,才能跳出原有思路,實現突破。
結合國外的經驗和技術,深入理解國內的消費習慣,用好互聯網,超前半步來實踐冷銷,提供好的生鮮商品,這樣的新零售才會有生命力。綜合來看,生鮮電商的核心是生鮮,電商是模式和工具,核心突破了,生鮮電商才有未來。
水稻?大米?品牌?營銷?
邀您加入
業內首個稻米品牌營銷實戰群!
與專家交流,和同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