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剛剛告別了2015年,迎來了嶄新的2016年,農業企業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把握先機?規避哪些風險?找準農業的春風,借助風力大步向前,且看小編跟您共同分享。
農業作為傳統的第一產業,分散、粗放、科技含量低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發展的積弊。中央十三五層面上的釋放信號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放眼未來,規模化和信息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由路徑,也必將形成農業經濟的新業態。
改革加速進行,規模化、信息化勢不可擋
11月初,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從中央農業戰略規劃中所釋放的信號,綜合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路徑來看,未來我國農業將向著“規模化”和“信息化”的現代化模式發展。
規模化是未來之勢
農業規模化經營是在城市化達到一定程度、農村經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以科技含量高、產出高的現代化農業代替簡單農業勞作方式的產物。從各國農業發展的歷史和我國目前的農村狀況來看,部分農村地區已具備了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條件,同時也面臨著農業勞作方式升級的問題。實現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農村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既能夠享受規模化所帶來的成本降低、經營效率提升,又能避免小農經濟信息不對稱情形下的非理性生產所造成的農產品周期性供給的劇烈擾動。
土地流轉大趨勢,改革政策不斷加碼。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臵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
2015年8月農村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融資試點落地,后續仍將有政策不斷推出,2017年12月份土地流轉試點工作結束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土地產權的確認及土地流轉市場的建立必將帶來土地資源價值的上升。
圖1 流轉土地占耕地面積的比例逐年上升
表2:近年來土地流轉政策指引
作為養殖產業鏈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生豬養殖長期以來集中度較低,目前我國商品豬市場的競爭格局表現為年出欄規模在49頭以下的散養戶退出市場與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場規模不斷增加的形態。年出欄規模在5萬頭以上的養殖企業(戶)的數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出欄規模也有較大幅度增加,對散養戶退出市場的替代效應明顯,大型養殖戶的規模效應帶來飼料獸藥等養殖成本的降低,科學化養殖提高土地及人力利用效率。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的數據粗略測算,目前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大中型養殖戶占我國生豬總出欄的40%左右,資金實力強大的上市公司運用多種方式擴大養殖規模,搶占行業有利高位。
信息化是大勢所趨
信息化對農業這種傳統行業的重塑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效益增長是不言而喻的。從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到2015年“互聯網 ”現代農業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間,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于改造傳統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作用日益凸顯,水肥一體化、12316熱線上的蔬菜病蟲害視頻問診等農業信息化成果正在逐漸改變我國農業傳統的生產方式,“互聯網 ”現代農業就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催促農業創新,是對全產業鏈、價值鏈進行重構、再造、優化和提升。
在農業的生產環節,運用大數據指導調節農產品生產、消費,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農業管理方式創新,提高產出和生產效率;在農產品的流通環節,要樹立消費導向的農業發展新理念,發揮農業電子商務的“鯰魚效應”,創新農產品流通格局,借助互聯網媒介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增加農產品交易的透明性、電子商務打通流通環節,極大地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當然,“互聯網 ”現代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也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協調作用,形成一個大聯合、大協作的總體格局。為了服務于農業信息化發展大局,農業部信息中心已經提出了“兩輪”驅動國家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戰略,正在積極打造農業部電子政務技術中心、國家農業大數據開發中心、全國農業信息化促進中心及農業信息化孵化基地“三中心一基地”,這將為“互聯網 ”現代農業提供積極動力和支撐。
深耕產業鏈、分銷渠道廣、了解下游客戶需求的公司提前布局“互聯網 ”戰略,有望借著“十三五”農業現代化這股東風完成平臺大發展,搶占行業有利位臵,打造上下游一體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產業鏈閉環。因此我們推薦重點關注農業信息化先行者大北農,穩步推進“智慧大北農戰略”,打造豬管網、智農商城、農信網等互聯網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式科學化養殖、提高效率、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養殖業冰火兩重天,豬價能漲到多高尚是未知數
“豬”擊長空
從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豬價經歷過兩波完整的周期波動,基本上三至四年為一個完整的市場波動周期。在宏觀經濟增速下滑,豬肉消費疲軟的大環境下,此輪豬價上漲由供給減少的因素驅動,從2015年3月底開始啟動上漲,在將近半年的時間內生豬價格由最低的12元/千克不到上漲至最高18元/千克以上,區間漲幅達到50%以上,進入9月初生豬價格開始下調,至11月中旬生豬價格維持在16元/千克以上的水平,但國家收儲政策導致玉米價格在10月份出現大跌至2元/千克左右,豬糧比一直在7.5以上的水平,生豬養殖戶的盈利水平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生豬價格在2011年9月達到上輪周期的高點之后開始進入下行區間,市場出清至2015年6月38,461萬頭的最低點,生豬供給偏緊也帶來2015年4月豬肉價格的不斷攀升;先行指標能繁母豬存欄量自2013年9月已連續26個月下降,剛發布的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848萬頭,遠遠低于農業部“4800萬頭”的警戒線,根據生豬出欄滯后10-12個月的經驗值,預計2016年整年生豬供應量仍偏緊,短期生豬出欄量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下游屠宰企業與養殖戶博弈愈加激烈,“肉制品致癌論”也加劇了肉制品需求萎靡不振的悲觀前景,屠宰企業屠宰量保持低位,觀望情緒比較濃厚;進口豬肉由于內外價差而不斷增長,雖然進口豬肉對我國豬肉需求的影響不大,但會壓制國內豬價的上漲。
在產能出清供應量偏緊和需求難以提振的大背景下,市場對于豬價上漲的觀點和判斷趨于一致。
估計2016年春節前的季節性和節日性需求將提振2015年9月以來的頹勢,但由于春節前的集中出欄,豬價會在春節后出現短暫小幅下跌,之后從4月起豬價將迎來新一波的上漲,由于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國家調控生豬價格的豬糧比價上限是9.5,所以達到2011年9月高點的可能性較小,預計明年的生豬價格高點在19-20元/千克之間。
生豬養殖企業借著豬周期上行這股東風在2015年二季度實現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市場表現在整個農林牧漁板塊中十分搶眼。雖然經歷過2015年的大漲,但豬周期上行的大趨勢不改,豬價上漲尚在半山腰上,2016年生豬養殖企業業績超預期的概率很大,有望整體提升生豬養殖企業的估值水平,繼續看好生豬養殖產業鏈上的優質企業如溫氏股份、牧原股份。
“雞”翔淺底
2011年以來,速生雞、禽流感等負面新聞使我國的雞肉消費斷崖式下跌,加上白羽肉雞行業擴產的不理性導致供給量大幅過剩,行業盈利快速縮水陷入全面虧損,2014年8月以后白羽肉雞均價繼續下跌,市場普遍預期的旺季雞價反彈也是鏡花水月,2015年10月雞價跌至冰點,11月以來雞價有所反彈,目前市場對于雞價拐點的判斷依然存在分歧,但整個行業處于底部區間的共識已顛撲不破,未來周期向上的邏輯不斷強化。
上游祖代雞引種量大幅下滑,產能出清向下游傳導。商品代肉雞產能過剩使得上游祖代雞引種量2013年達到峰值后開始大幅下滑,2015年1-8月的祖代雞引種量為43.8萬套左右,預計2015年全年引種量在70-80萬套之間,同比下降30-40%,同時白羽肉雞行業協會表示在2016年會繼續實施嚴格的控制引種量的政策,預計明年引種量在80萬套左右。根據白雞完整生產周期60周的經驗值來看,2015年引種量大幅收縮的影響會在2016年一季度起開始顯現,商品代雞產能過剩的局面有望緩解甚至出現偏緊的情況。
中游父母代雞持續去產能,強制換羽對供應的擾動減弱。2013年引種峰值傳導至父母代已基本結束,未來引種量對父母代雞供應量的增加效應減弱;強制換羽在2015年三季度旺季雞價下跌的背景下深虧,打擊養殖戶未來換羽時的信心,前述兩點疊加或使父母代存欄出清速度更快。
生豬價格大幅上漲,替代效應將對雞價產生支撐。歷史上當豬雞價格比接近2或超過2時,雞肉對豬肉的替代效應開始顯現,雞價會在豬價的帶動下同步上漲,從而縮小這一比價,使其維持在1.5左右的正常水平,中長期來看豬雞比有較明顯的回歸歷史中樞水平的趨勢。目前的豬雞比為2.15,基于對明年豬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我們有理由相信雞價在目前的低位有向上的動能。
中小養殖戶對這波禽市低迷深虧的心有余悸導致加速退出以及未來謹慎擴欄,以及大型養殖企業資金面緊張所造成的延緩建設產能,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判斷,2016年商品代肉雞供給的下滑速度會超市場預期,肉雞產業鏈將步入景氣上行的周期,禽鏈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大幅反轉,股價有望走出上漲行情,建議布局禽鏈上的相關公司圣農發展、益生股份等。
農業企業風向標
大北農
大北農是一家綜合性農業高科技企業,其主營業務是飼料產品生產、銷售和農作物種子培育、推廣。為充分發揮本公司科研實力和營銷網絡優勢、提升產品之間的協同效應,公司還分別從事動物保健產品和植物保護產品的生產、銷售,作為飼料產品和種子產品的兩類輔助業務。
農業信息化先行者,穩步推進“智慧大北農戰略”。養殖業一直以來都存在著集中度不高、科技化水平低的現象,大北農作為深耕養殖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在原有主營飼料、種子生產和銷售的基礎上,前瞻性地進行“互聯網 ”布局,積極打造豬管網、智農商城、農信網產業鏈閉環,在獲取行業大數據的同時,幫助養殖戶、經銷商等參與者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流通效率,對建立的龐大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有助于生豬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育肥管理及豬價行情預測。
公司自2014年在內部推廣信息化產品以來不斷推進產品的應用,2015年利用公司既有的銷售渠道優勢進行推廣,計劃在2016年覆蓋母豬360萬頭、2017年覆蓋500萬頭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表 3:大北農信息化平臺簡介
牧原股份
公司是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我國最大的自育自繁自養大規模一體化的生豬養殖企業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生豬育種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種豬和商品豬的養殖與銷售,擁有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等多個環節于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并擁有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豬舍和飼喂系統、強大的生豬育種技術、獨特的飼料配方技術。
生豬市場保持景氣上行,公司受益豬價上漲。能繁母豬存欄量不斷下滑預示未來生豬供應量的減少,豬價上行的邏輯得到支撐。公司作為河南省生豬養殖的龍頭企業,在生豬市場低迷時敢于逆勢擴大養殖規模,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預計明年豬價還有一波上漲的行情,公司受益行業景氣上行業績有望超預期增長。
產能持續擴張,規模化效益顯著。公司豬舍清群提高養殖效率,公司充足的土地儲備及行業優勢支撐產能加速擴張,公司鐘祥、曹縣、唐河、扶溝項目的逐步投產以及新建項目的推進,公司產能有望以每年100-150萬頭速度增長,2016年有望達到出欄量300萬頭,長期來看公司產能將達到1000萬頭,比肩溫氏股份。
自育自繁自養一體化模式使得公司產品質量高、成本優勢明顯。公司優質育種技術培育優質的生豬品種,獨特的飼料配方實現生豬喂養的精細化,有效降低豬料比,自行設計建造的豬舍及全自動喂養系統全面提升養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益生股份
公司是我國飼養祖代肉種雞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品種最全的企業,祖代肉種雞、蛋種雞市場占有率連續七年全國第一。2013年,公司進口祖代肉種雞43.73萬套,進口海蘭褐祖代蛋種雞9.5萬套,規模雄踞亞洲第一,公司父母代肉種雞存欄量達120萬套,位居全國前列。
雞價拐點向上反轉在即,公司業績反彈空間大。祖代雞引種量過剩使得禽業面臨痛苦的去產能過程,雞價低迷導致補欄積極性降至冰點,公司主營祖代雞繁育,年銷售父母代雞苗1500萬套左右,商品代雛雞2.5億羽左右,市場價格低迷導致近三年公司收入下滑和虧損嚴重。但是根據以上對禽鏈的分析,我們預計白雞行業拐點將會在明年出現,公司作為最上游的企業,拐點出現后業績將表現出高彈性。
來源:東北證券
==========================
《品牌農業》是神農島首席顧問婁向鵬先生歷經6年,對農產品品牌的特殊性、戰略路徑和獨特方法系統的思考和總結,是中國第一本從產業、企業和市場的角度研究農產品品牌打造方法的專著,希望對您的事業有所幫助,并且歡迎交流互動。
【轉發送書】轉發文章至朋友圈并截圖 地址 電話 姓名 郵編留言公共號,將有機會獲贈《品牌農業》書籍一本。(隨機抽取,每日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