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來醫院例行檢查的寶寶們,腿長差異還真大啊,有些大長腿嘖嘖嘖小南都羨慕,還有一些就明顯要加把勁了哦。
怎么樣算要加把勁呢?先來看看寶寶的身高規律吧:寶寶剛出生時,平均身高約為50厘米;出生后第1年,寶寶身高增長速度最快,平均增長約20—25厘米;1—3歲時,寶寶平均每年增長約8—10厘米;3歲后身高增長速度逐漸遞減,每年約增長5-7厘米直至青春期。
也就是說,寶寶1歲時身高應該有75厘米左右、2歲時85厘米左右,3歲時95厘米左右,只要偏差不大,就是正常的身高值。
“我們都不高哎,寶寶大長腿有困難吧?”有個小不點一切正常,但粑粑麻麻還是覺得自己不高以后會拖累寶寶。的確,寶寶的身高遺傳因素占了70%左右,剩下的30%就跟后天營養、運動、睡眠、環境、疾病等有關。但就算是遺傳因素,也有個上下值的波動,只要給寶寶科學增高,即便父母都不高,寶寶還是有可能會有大長腿的。
鑒于昕爸也不高,小南就從小讓豚豚養成早睡的習慣,9點就開始哄睡。為啥?要跟上生長激素的腳步呀。生長激素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能促進人長高的激素,它在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比清醒狀態高出許多,尤其是晚上10點-凌晨2點,開足馬力讓寶寶竄個子,這趟車絕對不能錯過。
除了早睡、睡足,小南還在天氣好的時候,把豚豚“趕”出去運動運動,畢竟,身高和骨骼發育掛鉤呢,運動能促進寶寶骨骼發育。尤其是下肢骨骼發育好了,寶寶的腿就短不了,下肢的長短決定了寶寶成年后的身高呢,高個子一般都有大長腿,就是這個原因。
光早睡和運動,骨骼就滿足了嗎?No,骨骼生長其實最需要鈣。等一下,不要急著去找鈣片,補鈣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撇開維生素D去補鈣。為啥?只有維生素D才能協助鈣的吸收呀,否則寶寶吃進去再多鈣,也吸收不了那么多,反倒給身體添加了負擔。所以這補鈣說到底呀,就是補充維生素D。
如果寶寶缺乏維生素D,會怎樣?佝僂病就會來鉆空子啦。
所謂佝僂病,大名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當寶寶體內的維生素D儲量告急,鈣、磷代謝就跟著紊亂,骨骼就首當其沖悲催啦。尤其是寶寶1-18個月大時,沒有及時補充維生素D的話,骨骼不能正常鈣化,很容易變軟、彎曲最后畸形了,然后還想大長腿?等著X型腿、O型腿冒出來吧。
你們看,缺乏維生素D后果很嚴重哦,那么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多少維生素D呢?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寶寶出生2周后,就要每天攝入400IU的維生素D直至2歲。
當然了,如果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一出生每天就需要800-1000IU的維生素D,3個月后再降到每天400IU。特殊天氣也要加量,比如北方寒冬適當補充到每天600-800IU,南方梅雨季節也增加到400-600IU。
補鈣,建議選無糖型,幾乎沒有寶寶能抵擋糖的誘惑,大家都懂的(捂臉)。
想到寶寶最常見的牙齒問題就是齲齒,齲齒這貨又多半是寶寶吃糖太多且不注意口腔問題帶出來的,比如偷偷吃糖、睡前吃糖不刷牙……
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源頭上掐斷,少讓他們吃糖,連維D鈣咀嚼片片也選無糖型的。
這些都嘗試過,寶寶的生長還是落后正常標準?那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看看是不是因為疾病的原因影響了寶寶的身高,尤其是一些會引發生理功能紊亂的急慢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急慢性腹瀉、反復呼吸道感染、生長激素缺乏癥、軟骨發育不全等,都會拖身高的后腿。
希望粑粑麻麻能定期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我們一起監測寶寶的生長發育,該補就補,該治就治,為更多寶寶打造大長腿。好啦今天就到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