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相信:想要孩子將來不后悔,家長必須逼一逼。越來越多的虎爸虎媽放棄了讓孩子“自然生長”的快樂童年,而選擇了對孩子“狠一點”。除了在興趣班方面,在學習上更是把孩子牢牢地綁在一輛快車上,不允許孩子有絲毫的偏航。但是,逼孩子學習真的有用嗎?難道就沒有辦法讓孩子的學習能夠快樂一點?
家長逼孩子,直接原因是孩子不想學習。但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可以說多種多樣,除了年齡小天性愛玩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有老師就做過一個調查,她發現孩子們對自己學習方面的問題是有意識的。
從這些對話可以看出來,絕大多數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自身缺乏力量,也沒有人助力,甚至還有人拉他們后腿,所以,他們就停下來了。
歸結起來,這些不愛學的原因里面,有環境因素,父母因素、孩子個人因素。而孩子個人因素中,也可以分為下面幾種情況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情況并不是“逼”就能解決問題的。家長們一定要從“逼”孩子就能成功地毒雞湯里走出來,否則,很可能會毀了孩子。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大了,就以上列出的幾種負面因素,要逐一解決,難度都不小。但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對待不愛學習的差生,有一個人就很有辦法。
他從教三十多年,曾在人大附中做班主任,2003年他所帶班級55人,37人進清華北大,10人進劍橋、牛津、耶魯。2006年,他又把自己的女兒送進了北大。可以說,不管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家長,他都是成功者。他就是教育專家王金戰。
王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的話:
讓一個差生變好真的很簡單,怎么做呢?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差生是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才產生的,讓一個差生變好,就是讓他反復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個學生就會慢慢地變好了。
在王金戰看來,拯救這些不愛學習的差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欣賞他們,拿著放大鏡去尋找他們的優點。而他正是用這個方法,把一個班上排名倒數的差生帶進了北大。我們就來結合這個例子講一講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第一,學會表揚:有的放矢,放大孩子的優點
這個孩子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考的很差,他的爸爸對他的成績也非常不滿,當著老師的面就對孩子發火。王老師立刻就發現,問題一定是出在家庭,孩子在父母的重壓下,太過壓抑了。于是他先把孩子爸爸請出辦公室,單獨與孩子聊天。
他詢問孩子的成績,發現孩子期末比期中還進步了兩名,于是對針對孩子的這一進步進行表揚:孩子,你太厲害了,太不容易了,在人大附中這么多高手里面,你半學期就能進步2個名次,按照這個節奏,一年半后,進清華、北大都有可能,就看你敢不敢挑戰自己。
首先,這樣的表揚是有針對性的,是具體的,不是那種“你很聰明”、“你很棒”之類空洞的表揚。
其次,這個表揚放大了學生的優點,縮小了他的缺點,這就是拿著放大鏡去看優點,至于缺點,你盯著看沒有任何意義。
最后,這個表揚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為學生灌輸了一種希望和信心。
第二,降低預期:分解目標,給孩子搭建向上的臺階
王金戰接著又把家長叫來,問他一句話:請問你的孩子到底考到多少名,才能在你這兒得到一點兒的表揚呢?
家長承認:我還真沒有標準。
王老師說:從一樓到二樓,沒有臺階誰都邁不上去,但有了合理的鋪墊,誰都能上的來。同樣的一道題,好的學生可能三步就上去了,差的可能需要五步,但最后也能上去。所以成績好并不是好學生的專利。而做家長的,并不是要逼著孩子從一樓到二樓,而是給孩子足夠多的鋪墊。
家長要改變你的心態,密切關注你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哪怕提高一個名次,你都應該給予鼓勵,給予表揚,這樣你的孩子就會逐步提高的。
如果孩子每往前走一步都能得到家長、老師的正反饋,那他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方向也會越來越清晰,內在潛力也會被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
后來,這個孩子越學越開心,擋都擋不住,最后真的考上了北京大學。同樣,任何一個家長,只要能做好激勵這件事,不用逼,孩子自然就不再是一個差生,而是一個不斷蛻變的未來學霸。這種改變也許僅僅是家長心理層面上的改變,但對孩子來說,就是源源不斷的力量。
表揚孩子,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不用逼不用訓斥就可以得到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不過,如果孩子在實際學習中遲遲打不開局面,成績一點進步都沒有,甚至還有退步,孩子遲早又會回歸到迷茫和失望。因此,這里還需要補充兩個建議
第一、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專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的一個學習思路。強調反復訓練,而且是要在舒適區外反復訓練。比如,孩子數學里面,幾何不太好,那可以讓孩子拿出1-2個月,專門練習幾何,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比如總結出高考幾何考試所有常考題型,看到一道題能馬上說出屬于哪種題型,每種題型解法都爛熟于心。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后,這類題孩子就再也不怕了,信心也會明顯增強。
第二、方法習得。很多孩子只注意知識的學習,卻不注意方法的習得和總結,很多家長也不太注意,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懂學習方法。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消化不良的孩子,還必須吃下大量的食物。因此,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找一些“健脾強胃”的方法。真經的建議是給孩子選擇一些側重于學習方法的課程。這種課程并不是額外加餐,講課外的知識,而是結合課內的知識,用一些獨特的方法把知識串起來,幫助孩子把沒有搞懂的問題搞懂,把覺得困難的問題變簡單。
如果有家長還在尋找這樣的課程,真經可以向大家推薦一個高途的小初高名師課程。這個在線課程,主講老師均為清北等名校畢業,有10年以上教學經驗,老師們都是講方法的高手。比如教數學的龔老師,北大碩士畢業,曾留學南洋理工大學,自己創立了一套“龔氏思維導圖教學法”,被學生稱為“會講方法的老師”。他的課堂,把數學問題都整理成一個一個的方法,比如用“標數法”一招解決圖形計數問題,每堂課都讓孩子感到學到了“絕招”。這樣的課堂,在高途還有很多,如果家長們有興趣,可以選擇下面的入門課程體驗一下,只需要9元。
總的來說,作為家長,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并非一定要逼著才能學習,讓孩子感到開心,輕松、自信,學起來才更有效率,也更有后勁。當家長忍不住要訓斥孩子的時候,不妨壓一壓火,想一想孩子的進步之處,換一個鼓勵的語句。假以時日,你的忍耐和鼓勵就會成為孩子不斷成長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