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要小兒安,須得三分饑與寒。上一期的播報我們已經談了“饑”的問題,這一期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寒”吧。
小孩“寒”著養,指的是在給小孩穿衣的時候,不需要包裹得太嚴實,關鍵部位做好保護,總體程度與大人接近,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即可。
那有的爸媽就會問:
“醫生,小孩容易著涼,穿得跟大人一樣不是很容易感冒嗎?”
“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醫生,你說得倒是輕巧嘞?”
莫急,且讓我仔細道來——
第一、小孩體溫與大人差不多,同樣的天氣環境下,感受到的是同樣的寒溫,并不會比大人怕冷。
第二、關鍵部位指的是胸、腹、背、腳。古語云:金心銀背,所以以前小孩保暖的關鍵點是前胸和后背。但今時今日,冷氣與冷飲橫行四處,小孩的腹部和小腳同樣容易受涼。具體的做法即是:在天氣寒涼時, 給小孩穿個小背心打底;夏天注意不露胸背和肚子(大家可想起了肚兜?呵呵~);常穿襪子,冬厚夏薄,防止“寒從腳起”。
第三、多留心小孩的手腳及后背。后背發熱、出汗(類似玩耍后出汗的那種感覺)即應適當減衣;手腳發涼即須及時添衣。
為什么小孩不能穿太多呢?
其實個中機理非常簡單——小孩因為陽氣蓬勃(生長旺盛),稍微穿多,或者蹦跳一會便容易出汗,汗出多,毛孔敞開,風寒即可長驅直入。所以,要想小孩少感冒,就得“少”穿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