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jié)),芍藥、細(xì)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講 解
小青龍湯可治因心下有水氣而引起的各種或然癥狀。
病因心下有水氣,雖見無汗而用麻黃湯之類解表劑卻無效,非但表邪難解,發(fā)汗劑激動里水,變證百出:里有水飲,逆于上則干嘔;表證未解則發(fā)熱;水飲沖逆于肺則咳;里有水飲,氣化失司,水津不布則渴;水流腸間,水谷不別則下利;氣逆上沖,與水氣相合上逆則噎;水道不通則小便不利,小便蓄積膀胱而少腹?jié)M;水氣迫肺而喘。
本方以麻黃、芍藥、甘草解表,其他藥物均為溫中祛飲藥,五味子可鎮(zhèn)咳,機理就在于其性收斂,可祛水止咳。半夏祛飲,細(xì)辛、干姜溫中祛飲,里飲一去,麻桂解表作用才可得以施展。
本方所治飲為寒飲,多見口舌不甚干渴,渴者多由于服麻黃湯類發(fā)汗劑之后,激動里飲而見變證。若口舌干燥為溫?zé)醾蛩拢瑒t細(xì)辛、干姜、半夏等藥過于溫燥,一定慎用。
臨床上老年人痰喘,咳吐白色泡沫痰,用小青龍湯機會較多,若兼煩躁,可加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