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的國際幼兒園,價格是最大的硬傷,一年學費、生活費、材料費加在一起,少說也有十幾萬了。這么貴的學費,到底每天都在學些什么呢?是教了多少英語單詞,還是會了多少數字?我們該如何來衡量幼兒園的價值?
本文作者暖暖媽曾經送女兒在私校上了1年的幼兒園,她對私校的感悟很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作者:暖暖媽;本文來源:公眾號“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藍橡樹”獲授權轉載。
........................................
暖暖的小班和中班,上的是一家公立幼兒園,以培養孩子科學啟蒙為主。到了大班的時候,出于對其英語培養的初衷,轉至北京一家著名的國際幼兒園。
幼兒園里從來沒有排排坐
我們小時候都上過幼兒園,那種幾十個小朋友排排坐,背著小手等著老師發糖果的記憶到現在都很深刻。幾十年過去了,雖然大部分幼兒園已經不背小手了,但是一上課,小朋友們在小凳子上坐一排,小手放在膝蓋上整齊劃一聽老師講課的場景還是很普遍的。
到這個幼兒園的第一天,我驚奇的發現,除了吃飯、做手工等必須在小桌上完成的以外,小朋友們幾乎都是不坐在凳子上的。每個教室都鋪著地墊,畫畫、看繪本、游戲互動,小朋友們都可以隨意地坐在地上或者趴在地上完成。
大部分幼兒園,會要求整齊和統一行動。而這家幼兒園除了集中系統地學習英語、邏輯、科學等以外,其他的自由時間,孩子們可以自行安排。
比如,幼兒園有個小圖書館,外教預定圖書館的時段,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老師不會規定大家看什么,以及看書的數量,而是在保持圖書館秩序的情況下,孩子們選擇自主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老師培養孩子們的自主閱讀習慣。
操場活動也是這樣,外教根據自己班小朋友當天的身體狀況和天氣情況來決定孩子們的外出時間和時長。老師們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自己去交朋友,自己解決的玩耍中的問題,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完全可以自行決定。
鼓勵與眾不同、不必整齊劃一,是這個幼兒園的特點。剛開始,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對于孩子們來說,會不會太散漫了?園長說:“這一方面是讓孩子對老師不一味順從,能夠具備自主思考的能力、展現自己的天賦;另一方面,老師們怎么能安排合理(既保證集體發展,也尊重個性),這也是是非常考驗老師的能力的。”
不想吃就不吃,不想睡覺就不睡
在我們家,如果有孩子不愛吃的菜,家長一定會本著“這個吃了對身體好”的原則,各種威逼利誘讓孩子吃下去。看著孩子一大碗下肚,每天三次的吃飯戰斗才結束。睡午覺就更是了,孩子死活睡不著,家長一定又是一頓痛批。
這讓我想起一個段子:兩個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對話,一個說,“為什么只有小朋友挑食,大人不挑食?”另一個回答:“當然了,大人們不愛吃的東西,他們根本就不會買!”
在這個幼兒園里,老師從來不會要求小朋友必須吃掉不喜歡的食物。暖暖告訴我,有些她不愛吃的東西,外教老師允許她第一次倒掉,以后再遇到可以不盛到自己碗里,不浪費就行。但是同樣類型的食物,至少要吃一種。
這不是助長孩子的挑食嗎?園長說,“其實不喜歡吃某一種食物,不算挑食。誰都有喜歡吃和不喜歡吃的東西。某一類食物都不吃,這才是挑食。”是呀,我不愛吃菠菜,但我愛吃其他蔬菜,這就不算偏食,只有綠葉蔬菜都不吃,才算偏食。我覺得幼兒園的外教尊重孩子這一點,讓我十分欣喜。
午睡同理,如果有小朋友不愛睡午覺,幼兒園也不會勉強孩子一定要睡覺,可以中午集中一批不睡覺的孩子,老師帶著去講故事,或者搭樂高,孩子不用睡不著還必須在小床上躺著。
這兩個小的細節是能看得出來,幼兒園的西式教育理念,老師非常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不強迫吃飯、不強迫喝水,不強迫睡覺,道理講在前面,讓小朋友自己做選擇,可以說是相當的有人權了。
而且據我的觀察,在這樣被充分尊重意愿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反而比其他孩子更懂得什么事情是應該做的。懂得自己作出選擇,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得到尊重,對其今后的自信,應該有極大的幫助。
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情商
比學到知識更重要
很多媽媽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會特別關注這個幼兒園會教給孩子多少知識,最后就開始比較誰家孩子幾歲認識多少個字,會說多少個單詞,并且把這個作為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
甚至我小時候也這樣。暖姥姥會自豪地到處跟叔叔阿姨們說我5歲就會背40首唐詩,會心算百以內加減法……
而進到這個幼兒園以后,我首先就被暖暖帶回家的課堂材料驚住了。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不是英語,也不是數學、科學,而是社區(Community)。
這個“社區”課題,究竟會學些什么呢?
在這個課堂上,老師找出各種圖片,讓孩子們認識警察、消防員、醫生等職業,并且通過模擬游戲的方式,教會孩子們這些職業分別都是做什么的,以及在哪些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什么方式找到他們獲取幫助。
再舉個例子,他們有一堂課是認識垃圾分類和回收。小朋友們會從家里帶來各種不需要的廢品。老師在白板上分別畫出三個不同的垃圾桶,教小朋友們認識和分類不同類型的垃圾。然后小朋友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廢物材料,根據想象力改造成可以利用的玩具。
在跟幼兒園教學主任David的溝通中他告訴我,很多人只關注孩子是否成才,但成才的基礎,是孩子們先要成人,要成為一個具備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合格的社會人。
暖暖去這個幼兒園之后,最先說得流利的兩句英語是“Could you help me?”和“I don’t like it.”。我作為一個從小“討好型人格”的人,特別欣慰地看到她不管在誰面前,都能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而不是一味的忍耐和順從。
外教老師說,相比聽話和乖,她們會更注重孩子完整的自我表達,不論是提要求、尋求幫助,還是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都培養孩子們用語言準確表達出來,而不是逆來順受,或者以哭鬧來表達訴求。
十幾萬的學費,都學了些什么?
提起國際幼兒園,很多媽媽會有一個誤區,是不是國際幼兒園只崇尚玩得開心就好,而不主張孩子學習。其實并不是這樣。暖暖的幼兒園里,老師也會教英語、藝術和科學,只不過,形式和內容上有所不同。
1、忘掉音標和“I need sentence”
既然是國際幼兒園,一定是全英文的。我給暖暖選外教時,更傾向于英文母語國家。因為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我的英語說得也不錯,但畢竟10來歲才開始學,而且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出來的,所以到現在也很難形成英語的思維方式。
剛開始,我比較擔心暖暖可能跟不上人家的全英文環境。中文助教告訴我,因為孩子的中文思維方式還沒有定型,所以小朋友對英文啟蒙的接受程度,遠比大人要快。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英語,學完26個字母,第一件事就是學音標。元音、輔音、雙元音、重讀開音節閉音節……而暖暖的外教則表示:先忘掉音標,美國的小朋友都是通過自然拼讀來認識單詞的。
小班開始,會先強調聽和說。外教老師設置了各種游戲,把不同發音的字母和組合貼在地上,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小錘子,然后老師說一個單詞,讓孩子們去尋找這個單詞開頭或結尾對應的發音的字母,找到后用小錘子敲一下。
小朋友們對這個游戲樂此不疲,老師在教學中也經常反復,讓他們印象深刻,一節課都是嘻嘻哈哈的,孩子根本不覺得是上課,不經意間,不同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對應的發音,就熟記于心了。
幼兒園經常組織家長來園的活動,我發現暖暖班上的小朋友說英語都毫不費勁,表述很自然。而老師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I need sentence.”,因為孩子剛開始學英語,很自然的會以蹦單詞的形式來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會刻意地引導他們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訴求。
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孩子們學英語的核心,是培養用英文思考,而不是簡單地讀音標記單詞。
2、 用藝術喂大的孩子,會有懂得審美的內心
我在孩子的藝術啟蒙上有些執念,之前就給暖暖報了鋼琴、舞蹈和美術的興趣班,倒不是想強迫她考級,更是希望暖暖在氣質上和對藝術的感知力上都受到熏陶。
老師組織小朋友一起去美術館和博物館參觀。除了課堂上看那些鮮艷的顏色以外,還帶她們看一些真正的藝術作品。參觀時,老師不會說這幅畫的作者是哪國人,他多么著名,而是引導孩子們:這副作品很怪啊?嗯,有的小朋友看出來這是藝術家閉著眼睛畫的,的確如此,抽象藝術很多就是藝術家閉著眼睛用意念畫的,那咱們回去也閉著眼睛畫一幅你們自己喜歡的東西,好么?
看了梵高的《向日葵》,
有小朋友回家DIY了一個梵高的向日葵
大多數幼兒園的音樂啟蒙,會教孩子們一些耳熟能詳的兒歌。老師對孩子們的要求也是背好歌詞,唱符合基本的調子,或者一群小朋友唱得整齊,這無可厚非。
但暖暖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老師在講故事,或在circle time(圓桌時間)時,會用一些經典的古典音樂、世界名曲作為背景音樂。外教說,“別以為孩子們聽不懂,音樂沒有國界,也不需要語言去解釋,孩子們自然就會在《藍色多瑙河》感受到輕快美好,在《星星變奏曲》中展開夢幻。”
美術課、手工課也是這樣,老師不是畫個簡筆畫,然后讓孩子們照著模仿,而是盡可能地提供材料和空間,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工具進行創作。有一次母親節,老師準備了很多花瓣,希望小朋友挑出自己媽媽喜歡的花瓣顏色,一起完成了一幅有關愛的拼貼畫。
關于藝術啟蒙,有句話我是認可的:真正的藝術和美的東西,能讓孩子培養起持續一生的審美,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讓孩子的內心擁有溫柔的一面,不管未來經歷過什么,那種美好都會與之同在,溫暖內心,賦予力量,使她治愈傷痛,重拾希望。
3、好的科學啟蒙是孩子邏輯思維的核心
我們小時候,整個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只需要學習語文和數學的,自然課也是四年級以后的興趣課,還經常被語文和數學老師霸占,至于科學教育,在我們的童年幾乎是缺失的。
這學期開學,5歲的暖暖在幼兒園開始學習天文知識,是講太陽系的天體運行。那段時間暖暖天天回來念叨Mercury、Venus、Jupiter、Neptune等八大行星的名字,還讓我和暖爸拿著手電筒扮演太陽和地球,她來扮演月亮,模擬行星的自轉和公轉。我們一起大笑著跑啊跑、轉啊轉的場景,讓我記憶猶新。
這讓我想起今年春節我們在美國洛杉磯的格里菲斯天文臺參觀時,看到很多學齡前的小朋友也坐著校車來參觀。在國外,簡單的天文知識,包括太陽系、地球的自轉公轉等,已經是學齡前就掌握的基礎知識。雖然看上去對以后的考試沒什么用,但是孩子們能在生命之初,明白整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互有聯系的,明白晝夜交替和四季更迭的原因,這就是最初的世界觀和人文觀。
暖暖幼兒園的兩個課程細節讓我記憶猶新
提起編程,大家都自然會覺得很高深莫測,自己都不懂,更別說孩子了。其實沒那么高深,不是只有讓火箭上天的才是編程。編程的核心說到底,就是利用代碼來生成相關的指令,從而對物體進行操控。
暖暖班上玩過一個找朋友的游戲,一個小朋友扮演主人公,另外三個小朋友扮演小貓小狗小兔子。其他小朋友一起,在一張格子地圖上,幫這個主人公設計路線,指令分為左轉、右轉、直行、后退,要主人公沿著大家設計的路線走到每個小動物打招呼。路線當然不唯一,然后小朋友們再一起幫主人公找到最短的路線。
暖暖剛開始回來給我描述這個游戲時,我簡直是驚呼出口,“這不就是編程嗎!”真沒想到,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能通過游戲輕松掌握編程的精髓了。
通過這些看似游戲的課堂,我也慢慢的發現,其實在這些訓練中,真正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不由得感嘆,我們經常說的西方教育中盛傳的STEM,其實根本不高深,就隱藏在我們看似無心的日常生活中。
好的教學方式,并不一定就是貴族式教育。我只想給大家展示我們上的幼兒園最真實的一面。不神秘,也不高貴。傳說中的那些高爾夫、馬術等貴族運動,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都沒有涉及。
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基礎上,同時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同時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這才是幼兒園階段應該教會給孩子的。
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咨詢公司咨詢顧問。公眾號: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原創分享了大量科學育兒、親子游攻略、寶寶用品推薦、親子教育,女性成長的研究文章。新書《哪有女人天生會當媽》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