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中的牛形怪物有很多,大部分都出自于《山海經》,少部分出自于《神異經》和民間傳說,今天筆者只單獨跟大家聊一聊,《山海經》里有9頭上古妖牛,獓因第4,蜚第2,第1是雷獸至尊。
9.那父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那父是灌題之山上的一種異獸,外形和牛相似,長著白色的尾巴,除此之外沒什么特別的了。
8.獂
《山海經·北山經卷三》:“乾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鳴自詨。”獂是《山海經》里一外貌最接近牛的怪獸了,只是少了一條腿,常年居于乾山,叫聲像自己的名字一樣。
7.精精
《山海經東山經》有載:“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詨。”精精也是最接近普通牛的怪獸,除了長著馬尾巴之外,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
6.鯥牛
《山海經·南山經·柢山》有載:“曰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翻譯過來就是在柢山有半牛半魚的異獸,平時都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肋骨上長了一雙翅膀,叫聲像牦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蘇,吃了它的肉能不患癰腫疾病。
5.犀渠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厘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其名曰犀渠。”犀渠是生活在厘山的兇獸,外貌和牛一樣,渾身黑色的皮毛,叫聲和嬰兒相似,以人為食,兇殘無比。
4.獓因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三危之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身白而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因,是食人。”三危山上有一種叫獓因的兇獸,外形是一頭大白牛,長著四只牛角,毛長的就像防雨的蓑衣一樣,和《西游記》里牛魔王的本體很接近。
3.軨軨
《山海經·東次二經》有載:“空桑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軨軨是一種生活在空桑山的野獸,形狀像牛,但長著虎紋,發出的聲音如同人的呻吟,軨軨是《山海經》里著名的“洪災兆獸”之一,它在哪里出現哪里就會發生水災。
2.蜚
《山海經》有載:“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蜚牛是牛頭蛇尾的怪物,并沒有說他是吃人的兇獸,但蜚似乎瘟疫之獸,所到之處草木枯萎,水源流干,到處都會發生瘟疫。
1.夔牛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夔牛是上古時代名氣最大的神牛了,雖然他沒有牛角,還只有一只牛蹄,但他的神力很強,所到之處風雨雷電交加,綻放日月般耀眼的光芒。不過可惜夔牛被黃帝捕殺,皮和骨頭被做成了戰鼓和鼓槌,敲打起來能發生雷鳴聲,響徹百里之外。《封神演義》里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就是以夔牛為原型的。在上古雷獸之中,夔牛算得上是至尊般的存在了。因此,《山海經》里有9頭上古妖牛,獓因第4,蜚第2,第1是雷獸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