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權應該如何分配?
從原則上講,創始人或者能緊密聯系到一起的其他合伙人,所占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證創始團隊對公司起到絕對的控制作用。
另外,《公司法》規定:持有33.3%以上股權比例的股東是有否決權的。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合伙人平均分配股權,比如50%對50%,或者33%、33%、34%這樣的比例。但這樣分股的弊端比較明顯,如西少爺、真功夫等案例。
另外,通過股權分配要幫助公司獲得更多的資源,其一是為了吸引人才,其二是為了吸引投資。所以對投資人需要預留出一定的股份。
1、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
原始股占30%;期權池預留30%;員工認購20%;天使投資人占20%。
2、股權分配不當的后果
a、給早期的貴人涌泉相報。
b、讓天使投資人輕易控股。
c、給兼職大牛不小的股份。
d、給早期骨干員工不少的股權。
3、股權分配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a、盡早落地股權分配規則。
b、建立合理股權分配機制。
c、合伙人的股權代持。
d、股東股權與公司發展綁定。
e、合理設計創始股東或合伙人報酬安排。
公司股權分配的原則和方法
(1)最大責任者一股獨大
在美國,幾個創始人平分股權,公司也能做起來。但中國正相反,能夠做起來的公司,更多是一股獨大。比較成功的模式是這樣的,有一個大家都信服的大股東作為牽頭人,他是公司決策的中心,對公司承擔最大的責任;另外搭配1-2個小股東、與大股東互補的能力和資源的合伙股東,能發出跟大股東不同的聲音,對公司有一定的影響力。基于這樣的一個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見,又有人拍板和承擔責任。
股權分配在根本上是要讓所有人在分配和討論的過程中,心里感覺到合理、公平,從而事后忘掉這個分配而集中精力做事,這是最核心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常見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創業者認為點子是自己提出來的,所以自己理所應當占據最大的股份,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誤區:創業是一個艱苦的多年過程,而不是一個點子。點子本身都是靠做出來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的試錯和調整,創業項目能夠成功,所有的產品和業務與當初最早的點子相比,早已面目全非。
(2)杜絕平均和拖延
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很多時候,創始人不愿意談論股權分配問題,這個話題不容易啟齒,所以他們要么完全回避這個問題,要么只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約定。
創始人普遍會犯的錯誤是:沒有在第一天就把股份的分配問題談清楚,并寫下來。股權的分配等得越久,就越難談。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項目成功必不可少的功臣,關于股權分配的討論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進行。
建議盡早進行股權分配的討論并達成共識。談這個問題的理想時間是,幾個人決定一起做事情之前、正式開始做事情之后。
(3)股份綁定,分期兌現
僅僅達成股份比例的共識還不夠,如果一個創始人拿了很多股份,但后來做事不給力怎么辦?如果有人中途離開公司怎么辦,股份如何處置?這個在上篇文章中已經探討過。創業公司是做出來的,做了:應該給的股權給你。不做:應該給的不能給,因為要留給真正做的人。避免一些創始人離開公司以后手上一直還有公司股權,不勞而獲。
(4)遵守契約精神
股權分配最核心的原則是“契約精神”。對所有的創始團隊成員而言,股權一旦定下來,也就意味著利益分配機制定好了,除去后期的調整機制不說,接下來干活的時候,每個人的努力和貢獻其實和這個比例沒啥關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對于所有的早期創業者來說,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創業成功了,即使只拿1%也很多; 創業不成功,就算占有100%也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