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1502一1552)的山水畫作品以青綠重色為主,主宗趙伯駒和南宋“院體”,寫景真實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復兼具明快清朗。繪建筑細致精確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點染,規整中見放逸。畫樹則勾勒、渲染、夾葉、點綴并用,靈活多變,設色濃艷鮮麗,又注意色調的統一與柔和,顯得艷而不媚。人物畫亦以工筆重彩為主,尤善仕女,體態俊美,筆法細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稱。其作品雅俗共賞,對傳統的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畫有重大的發展。
仕女人物畫
山水畫
《桃源仙境圖》
《桃源仙境圖》局部(1)
《桃源仙境圖》局部(2)
《桃源仙境圖》局部(3)
《桃源仙境圖》局部(4)
《桃源仙境圖》局部(5)
仇英(1502—1552),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人,后移家吳縣(今江蘇蘇州)。明代“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亦稱“吳門四杰”。仇英出身工匠,早年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后從而業畫。年輕時以善畫結識了許多當代名家,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據仇英的好友彭年記載:“十洲少既見賞于橫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門下學畫,并曾在著名鑒藏家項元汴、周六觀家中見識了大量古代名作,臨摹創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創作態度十分認真,一絲不茍,每幅畫都是嚴謹周密、刻劃入微。
仇英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歷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于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于時流的板刻習氣,直趨宋人,對后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成為時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精麗艷逸,為明代之杰出者。
仇英名作《漢宮春曉圖》(絹本重彩 縱30.6cm 橫574.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漢宮春曉圖》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斗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人物皆著唐代以來服飾,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全畫構景繁復,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用重彩華麗的手法,表現出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并且融入琴棋書畫、鑒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閑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如臨仙境。《漢宮春曉圖》不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領風騷,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
《漢宮春曉圖》局部(1)
《漢宮春曉圖》局部(2)
《漢宮春曉圖》局部(3)
《漢宮春曉圖》局部(4)
《漢宮春曉圖》局部(5)
《漢宮春曉圖》局部(6)
《漢宮春曉圖》局部(7)
《漢宮春曉圖》局部(8)
《漢宮春曉圖》局部(9)
《漢宮春曉圖》局部(10)
《漢宮春曉圖》局部(11)
《漢宮春曉圖》局部(12)
《漢宮春曉圖》局部(13)
《漢宮春曉圖》局部(14)
《漢宮春曉圖》局部(15)
《漢宮春曉圖》局部(16)
《漢宮春曉圖》局部(17)
《漢宮春曉圖》局部(18)
《漢宮春曉圖》局部(19)
《漢宮春曉圖》局部(20)
《漢宮春曉圖》局部(21)
《漢宮春曉圖》局部(22)
《漢宮春曉圖》局部(23)
《漢宮春曉圖》局部(24)
《漢宮春曉圖》局部(25)
《漢宮春曉圖》局部(26)
《漢宮春曉圖》局部(27)
《漢宮春曉圖》局部(28)
《漢宮春曉圖》局部(29)
《漢宮春曉圖》局部(30)
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