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
生地黃30g,附子9g,茺蔚子30g,澤蘭30g,
澤瀉30g,滑石30g,丹參30g,雞血藤30g,荷葉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水適量,頭煎六十分鐘,二煎四十分鐘,兩次煎液合并混勻,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
張某,女性,53歲。患兒型糖尿病二十一年,合并糖尿病腎病六年,初診,癥見:乏力甚,口干不欲飲食,小便少,大便干結,腰沉,雙下肢不腫,舌紅,苔黃厚干,脈弦細數。實驗室檢查略。西醫診為二型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代償期。中醫診斷:消渴,虛勞。治法:疏通腎絡,排泄濁度。臨床應用本方治療;二診,諸癥,舌脈大致同前,實驗室檢查顯示腎功能有所好轉,守原方治療;三診,患者服上方為主,隨癥加減湯藥九個月余,患者訴食可,二便不通暢,口干不明顯。仍乏力,腰酸。舌紅,苔黃白相間,厚膩。輔助檢查提示腎功能進一步好轉。長期隨診,病情穩定。
方解:
患者為糖尿病腎病,已進入腎功能不全代償期。基本病機為久病后腎陽虛損,腎絡瘀阻,開闔不利,生濕生濁,久則蓄積成毒。腎氣虛憊則見乏力,濕濁泛溢,故見納呆、便秘等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之癥狀。大黃附子湯為《金匱要略》的方劑,原治中陽不足、寒結成實之腹痛。因其切合陽虛并有實邪停滯之病機,故以之為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主方。本案重用大黃其意不在通下熱結,而在排泄濁毒,使邪有出路,以減輕濁毒對腎絡的損傷。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能效減輕氮質血癥,可用于慢性腎衰竭的治療。
本方具有排泄濁毒之功。主治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例,療效獨特顯著。隨訪多年未見復發。
獻方人:仝小林 國家級名老中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