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說到,業余投資者,要做到長期投資,是不是隨便買入一個股票,不離不棄,就是長期投資呢?
非也。
因為那樣,業余投資者只是滿足了“長期”的要求,并沒有滿足“投資”的要求。
長期投資,要做到六個基本點。
一、耐心跟蹤公司的業務變化,并調整倉位,才是長期投資的基石。
這里我談一下我自己的體會,不要預測,而是根據企業已經公布的財務數據,分析企業的業務到底是增長了,還是停滯了。
“古希臘人習慣于好幾天坐在一起,爭論一匹馬應該有幾顆牙,他們認為真理越辯越明,并不用找一匹馬親自數數。現在很多股民只是坐在一起爭論股價是否會上漲,期望幸運女神會眷顧他們,但是對調研公司不屑一顧”
我們無法一天,就了解企業的前世今生,我們跟蹤的時間越長,我們理解的越深刻,最終,我們能夠憑借長期的耐心跟蹤,獲得超越他人的信息優勢。
二、要選擇有“稅盾”的公司。
因為在美國,公司的利潤,要交一次企業所得稅,然后分紅的時候,還要交一次個人所得稅。所以很多公司為了避稅,逐漸減少分紅派息,而是選擇了回購。
“如果說應該有誰為派發股息日漸稀少來負責的話,那么就應該是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政府先是對公司利潤征稅,接著又對公司派發的股息全額征稅,因為這是所謂的非勞動所得(unearned income)。公司為幫助自己的股東避開這種雙重稅收,拋棄了原來的派息政策,開始青睞于回購股票的策略,雖然這種策略使股東們出售股票時繳納的資本利得稅增加了,但是長期資本利得稅率卻只有一般個人所得稅率的一半,股東的總體納稅負擔相應減少了。”
三、不要被世俗困擾。
行情浪費了我們太多時間。
“我個人認為,“股價”是投資者所能追蹤的最沒有價值的信息,卻又是投資者最普遍追蹤的信息。”
短線交易磨損了我們太多的精力。
股評是劣質產品的推銷員。
“雞叫讓太陽升起,很顯然古人混淆了因果。現在投資專家經常解釋市場上升的種種原因:女人的裙子短了;某球隊贏了;日本人被懟了;趨勢線破了;共和黨人贏了;股票超賣了。這些股評家看起來像一群公雞”。
我們雖然猜對了牛熊,可能錯失了大牛股(大牛股往往在熊市也能上漲)。
更慘的情況是猜錯了牛熊,“不僅股市行情非常難以預測,而且散戶更容易在極端行情做反,在牛市末期追漲,在熊市末期殺跌,弄巧成拙、咎由自取”。
四、大牛股是稀少的,長期投資者也是稀少的。
即便是在大牛市中,也永遠是少數的大牛股,支撐了指數的上升。
如果放到更長的時間來看,基業長青的大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同樣的,想要和大牛股相般配,我們也要拒絕喧囂,離群索居,成為投資群體中的少數人。
五、股市長牛
長期來看,股市是牛市。
大漲和大跌,往往都是在幾天之內瞬間完成。而剩下的90%的時間,股市都是昏昏欲睡。
“歷史告訴我們,(成熟市場)一般的調整(下跌10%)每幾年發生一次,熊市(下跌20%以上)每6年發生一次,經濟危機(下跌30%以上),從1929年以來到2000年,70年發生了5次,平均14年發生一次”
如果我們滿倉,最大損失30%多,這樣的機會一輩子才能發生四五次,這有啥可怕的?
六、股價隨著公司盈利增長而不斷上漲。
“股票投資的基本原則非常簡單而且永恒不變。
股票并非彩票。
股票代表著公司的經營情況,如果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比以前更好,那么這家公司的股價就會上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公司的整體盈利已經增長了55倍(到2000年),于此同時整個股市也上漲了60倍。盡管在此期間,發生過4次戰爭,9次經濟衰退,換了8位總統,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股價隨著公司盈利增長而不斷上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