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學習的進度是學習行業,還沒到學習企業的階段,我理解投資的大局觀,就是行業第一,企業第二,邏輯基礎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反過來。是行業的成長造就了行業內企業的成長,而不是企業NB帶動了行業跟著成長。只有行業有前景,行業內的企業才會有發展。
我們可能都沒有選股的能力,但是我們基本上都有選擇行業的能力,大部分人這個想象力還是有的。如果找對行業了,那么在一個行業內挑公司,就容易得多,可以選擇龍頭戰法,也就是直接買這個行業的前幾名,或者直接第一名,這樣即使收獲不是最大但也不會太差。
比如白酒行業,最受關注的龍頭是茅臺,最近兩年漲幅前十名是:
最近一年漲幅前十名是:
也就是你如果看好白酒行業,不用費太多精力選股,就選行業老大茅臺,就能獲益中上游水平。
我們有沒有能力選到山西汾酒和水井坊?這個難度就比較大,因為你要了解非常細的行業知識,而且要有非常正確的判斷,這個難度比從三四十個主要行業中選擇白酒行業難多了。搞不好你選來選去,最后選到了最近一年漲幅榜的后十名也說不上,那就慘了。
同樣是酒,白酒、啤酒、紅酒,判斷哪個酒是最好的行業,肯定比較容易,這個看下財報就知道白酒比啤酒行業好的太多了,憑想象也可以想到,你心情高興,多喝兩瓶啤酒,無非是十幾元的事情,可是你要是多喝兩瓶白酒可能就是千把百元了,對企業營收的貢獻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你看最近兩年啤酒行業的漲幅情況,重慶啤酒還是被收購了才這樣,否則也會跟其它六家一樣原地踏步。
都是消費品,差距就是這么大。我認為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從白酒公司中選擇出漲幅最大的汾酒的能力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能力在白酒和啤酒之間做出選擇。
會不會有一天啤酒行業逆襲漲幅比白酒行業好呢?有這種可能,但是你放心,如果這種可能性出現的話,你一定能夠感知得到。任何一個行業出現行業性利好,我們一定都會感知得到。因為,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的最終消費者都是人類本身,行業向好意味著人類對這個行業的需求擴大,我們當然會感知得到。比如人人都用手機,那必然整個產業鏈都是向好的。比如你去所以中國企業的網站看,網站都會放上微信和微博這兩個標志,你去國外的企業網站看,都會放上Facebook和Twitter這兩個標志,那么,你就能夠知道我們已經離不開社交媒體了,而且,行業的前兩位是誰也一目了然,并且你會發現這兩位定位還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你說你怎么可能感知不到行業的變化呢?
當然,人會有認知偏見,比如房地產行業一直非?;?,但是人們總是一邊在搶購房子的同時,一邊擔心房地產公司杠桿高會突然死掉,正是這種認知偏見導致了恒大融創們的長期低估,但是最終還是會回到合理價格。
我們再來看看醫藥板塊,最大最好的企業就是恒瑞,這誰都知道。我們選取上市超過3年的醫藥板塊看,最近一年漲幅前十名,恒瑞排第二:
最近兩年漲幅排行,恒瑞是第六,這里面還有花園生物這樣并不是制藥的企業。
最近三年
最近四年
不多列了,歡迎大家就其它行業交流,對于我來說,還不到研究企業進而選擇一個行業里面最好的那個公司的時候,我也不確定將來我學到那里了,是否就能夠掌握這項技能,能夠選到行業漲幅最大的那個,但我比較確定的是我能夠感知到哪些行業好,行業老大老二我也能夠感知得到。對于很多人來說,知道行業老大老二了,可能就夠了,行業如果大到如房地產、汽車行業一樣,知道前5名也就夠了。
大局觀的邏輯就是,我們不認為我們有能力選到成長行業中漲幅最大的,但是我們是有能力選到成長行業,我們也有能力找到行業中的前幾名的,我們甚至不需要深入研究企業,只要把行業研究透了,買入那些成長行業的龍頭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