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于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當前,中國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戰略意義重大。前陣子,網絡上在探討一個說法,說中國事實上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種文明。我也認同這種觀點,中國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延續幾千年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東方文明。這種東方文明,是過去我們在精氣神上統合包括日本、韓國、朝鮮、越南在內的整個東方世界的精神支柱。此文明在漢代成型,在唐宋達到頂峰。它是很大氣的,開放包容的,有自己的思想架構,又完全可以不斷接納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化創新。在唐詩宋詞中,我們可以品讀出當時的生活方式的美好。
大航海時代,中國的社會發展漸漸落后于歐洲國家,非但不是原生的東方文明自身缺陷導致,恰恰相反,是嚴重背離了這個偉大的充滿包容性的文明傳統。此文化傳統在今天的城市地帶,已大多湮滅無痕。然而,種子還在,祧緒不絕,只是散布在日漸衰落的鄉村世界里,只要一有機會,便會復蘇,便會成長,便會繁榮。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一定要從文明復興的角度理解,一定要從文明復興的基點出發,一定要從文明復興的全局謀劃。總之,我們當前的鄉村振興,肩負著一個偉大使命:復興我們自漢而唐而宋的東方文明。鄉風文明是政治層面的表述,文明復興才是人文層面的表述。文明復興,是貫穿于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鄉村振興四大要求的核心目標與終極追求。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看,興旺、宜居、治安、富裕,都是基礎性的需求。文明復興,則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需求,它是一種強調以生活美學為核心的鄉風文明再造運動。就鄉村而言,文明的復興,本質上就是鄉村美學的興起。鄉村美學的興起,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發現鄉村(鄉土)之美,二是佑護鄉村(鄉土)之靈,三是再造鄉村(鄉土)之魅。日本與臺灣經歷過這個時期,他們稱之為“鄉土再造”,口號便是:再造魅力故鄉。鄉村振興如果沒有確定起文明復興的核心,沒有確定起鄉村美學的原則,其結果很可能與預期的目標相反,是破壞性的,而且是永久的破壞。這一點,令人擔心。在現實的采風中,可以觀察到不少村莊的鄉村振興,過于注重形式,缺少靈魂,徒糜錢財。較之于執行者,鄉村振興更需要的是思想者。
自2015年以來,以發現鄉土之美為主題,我在福建南部展開了較高密度的田野調查。長達七年的田野調查,讓我獲得三個重要的認識:一是福建鄉土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二是福建鄉土資源需要深度挖掘與強力佑護;三是福建鄉土文化資源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福建鄉村振興意義重大、任重道遠。一定要集古今之智,鑒中外之例,匯“朝野”之才,打造更為美好的鄉村世界,千萬不可簡單地委托給少數幾個人或一兩家企業,草草了事。
中國鄉村美學,正在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