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育兒幫】專欄,逢周一推送!本欄文章由該院兒科專家名醫親自撰文或指導寫作,內容涉及眾多兒科常見病的科普講解與防治建議,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濕疹的內外治法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 吉訓超
文:兒科 歐陽學認主治醫師、邵彩林碩士
1
什么是濕疹
濕疹通常是指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和皮膚屏障受損及免疫反應異常有關。濕疹是兒童期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炎癥。由于兒童皮膚正處于發育之中,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性濕疹反應。
2
濕疹的病因
內在因素
濕疹具有家族遺傳性,父母具有過敏性疾病,則其子代的過敏發生率也會增高。如特應性皮炎又叫異位皮炎、異位性濕疹、遺傳過敏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等,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皮膚干燥、疹癢劇烈。
外在因素
兒童濕疹的致敏原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是食物致敏。與兒童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有些蛋白質未完全消化進入體內,引發過敏反應有關。牛奶、牛羊肉、魚蝦致敏率較高,芒果、小麥致敏率較低,提示異種蛋白可能是導致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致敏原可以通過皮膚斑貼試驗來檢測。
在母親孕期暴露在某些化學物質及煙草味下,維生素D缺乏等均可增加兒童過敏性疾病如濕疹的發生。
另外,誘發加重濕疹的因素多種多樣,且因果關系比較復雜,如環境潮濕,情緒控制不佳等常導致濕疹易反復發作和趨向慢性化。
3
濕疹的表現
兒童濕疹最早表現為皮膚發紅,然后出現皮疹,皮膚變粗糙伴脫屑。
兒童濕疹以頭面部為主,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常表現為急性漿液性滲出,皮損為多形性對稱分布,伴有瘙癢,容易反復發作導致慢性濕疹。
通常將濕疹分為干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
滲出型多見于較胖的嬰兒,皮損以滲出糜爛及痂皮為主,容易繼發皮膚感染。
干燥型濕疹表現為紅色丘疹,多發生較瘦弱營養不良的嬰兒,主要累及軀干四肢。
脂溢型濕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后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
4
濕疹的內外治法
一般治療
針對不同類型濕疹盡可能去除致病因素,應避免各種外界刺激。濕疹患者最怕各種刺激,如過度搔抓、接觸化學成分等。洗潔精、肥皂等對皮膚也是一種化學刺激,會使皮膚病變加重。要少吃辣椒,不飲酒;保持皮膚清潔,加強保濕,避免繼發感染;解除思想顧慮,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找到誘發原因是防止復發的關鍵。另外,過敏性(特應性)體質并非一成不變,可隨年齡、外環境而變化。有的患者通過加強鍛煉、改變環境等使機體的反應性發生變化,可不再發生濕疹。
內用療法
可選用抗組胺藥等,對嚴重泛發濕疹或某些頑固的濕疹可以短期內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但最好不要長時間服用。近年來研究表明,維生素D水平與兒童濕疹密切相關,臨床治療兒童濕疹可采用維生素D補充治療。
外用療法
可以外用激素類軟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對于慢性肥厚皮損可局部封閉治療。濕疹發生時,皮膚破損容易導致感染,而且患兒因瘙癢感容易搔抓破損處,更易導致細菌侵入。局部外用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細菌侵入。此外,濕疹患兒的皮膚大多干燥,外用保濕霜如薇諾娜等對于濕疹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避免過度緊張:得了濕疹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于緊張,不要因為疾病而產生心理負擔。精神緊張會導致機體內環境的不穩定,所以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精神改變均可誘發或加重濕疹病情。
5
中醫對濕疹的認識及治療
中醫認為濕疹病因源于先天稟賦不足,屬于易感性體質;后天飲食不節,失其調養;環境氣候,居處觸物;易激急躁,情志所傷;外因風、濕、熱邪趁勢襲擾,風性輕揚,善行數變,而見肌膚呈多形性損害,瘙癢無度;濕熱充斥肌腠則見皮疹紅腫灼熱:脾虛濕盛見流津浸淫;或遷延反復,日久則傷及陰血,出現血虛風燥。
中藥內服
濕疹治療以初起大法以清熱解毒祛濕為先,兼顧調理脾胃,用藥可選黃芩、野菊花、土茯苓、魚腥草、丹皮、僵蠶、地膚子、白鮮皮、甘草等。濕疹后期,皮膚呈苔蘚樣變,以疏風養血、補益脾胃為大法,兼顧祛濕清熱,用藥可選當歸、熟地、白鮮皮、蟬蛻、白芍之類。
中藥外用
中藥外用制劑避免了以上的不足。對于滲出較多的患兒可用黃柏水濕敷,濃度為5% ,禁用粉劑和油膏。對于皮損以紅斑丘疹,無滲出的干性濕疹患兒,可采用黃芩、黃柏、苦參、土茯苓等清熱祛濕中藥制成膏劑外用。另有采用清熱解毒類中藥煎水熏洗之法,需控制好水溫,切忌水溫過高及長時間熏洗。
吉訓超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臨床經驗豐富,對小兒疾病診治有獨到見解。
針對小兒濕疹治療,其認為:
濕疹初期,皮膚瘙癢,皮疹顏色尚淡,形似隱疹,是流連于肌膚之風邪為勝,推薦《攝生眾妙方》中的荊防敗毒散(組成:羌活、獨活、北柴胡、前胡、枳殼、茯苓、荊芥、防風、桔梗、川芎、甘草)隨癥加減。
中后期,皮膚搔抓嚴重者破潰滲液,或皮膚呈苔蘚樣變,此時推崇以健運脾胃為大法,脾胃運,濕邪化;脾胃健,氣血生,則肌膚榮潤;根據其臨證多年經驗,善用土茯苓經驗方(組成:土茯苓、白術、甘草、桔梗、麥芽、稻芽、蘆根、砂仁)隨癥加減。可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