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幫,又稱清幫、安清幫、親幫,是舊中國影響最大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青幫源于明季的哥老會,從清初開始,以漕運為業,其黨羽遍及運河兩岸,又有船幫之稱。
民國以后,海運漸興,漕運業一厥不振,青幫“上岸”,開始在東部大中城市拓展,到30年代達到了全盛時期,上海成為青幫圣地,杜月笙則是青幫史上最顯赫的教父。
共和國成立前后,對全中國的黑社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青幫在大陸難于立足,便轉移到海外和港臺地區。今天,在海外的青幫與意大利黑手黨齊名。關于青幫的發展史,2002年澳大利亞學者布賴恩.馬丁出版的巨著《上海青幫》有精采的的論述。
這份民國10年青幫進家證書(進家即入會)和徽章,完整無缺,現展示如下:
★左~徽章 右~共60頁的“進家證書”↓↓↓
★青幫奉何為開山鼻祖,眾說紛紜,現總算逮著了,是來自印度的少林拳創始人達摩
★大香堂。香即會員,香堂即聚會場所,常在港臺片中出現,但都是布景,這才是真家伙。
香堂分三類,喜事香堂、評事香堂及刑事香堂。前者為收徒及一般幫內活動之用;中者是頭面人物議事場所,閑人免進;后者是執行家法之用,更不許隨便出入。影視劇將這三種等級不同的場所混為一談了。
★杭州青幫開山祖王伊及肇基老大王培玉像
★青幫杭州大本營
★青幫比洪門組織更嚴密,紀律也更森嚴,違規者輕者逐出幫會,重者處死。這是十大幫規
★還有十大戒守。看來舊時的黑幫比今天黑幫更有人情味哦。
★青幫從開山起既定的論班排輩:前廿四代、后廿四代、續廿四代,共72代(輩)。每輩取一個字,如“清”是開山第一代,接著是靜、道、德等……湊巧的是剛傳到前廿四代最后一輩“學”字,青幫便在大陸被連根拔掉,后廿四代只好走到港臺及海外發展。
★證書和證章有同一圖案:漕船。漕運從清初起便是青幫衣食之業。
★來張大圖和一組不同碼頭的證章。大都有“義氣千秋”、“六大親幫進家”字樣,親幫即青幫,進家即入會。
★各幫旗號。如果你想劫糧,請先認認這旗號,想想它的主人是誰,再掂掂你的斤兩,然后作決定吧。
分享到
★江湖黑話,必需牢記,否則一字之差,便立招殺身之禍。
★氈帽的妙用。
尋常一頂氈帽,但在公眾場合不便交談時它的作用便凸現了。在這場合下帽便是“船”,船就是本幫。帽子必須
向上平放,代表“船”一帆風順,如果側放,則表示“船”遇到危險,十萬火急,亟需援助。不是幫內人會毫不在意,幫
內人一看便知。按幫規必須上前用黑話聯系,從錢銀衣食應急到兩肋插刀,一場港臺影視劇的血腥場面就真實演出。
★當時杭州青幫的龍頭老大
★本證的原始持有者、青幫在大陸最后一代、第廿四代“學”字輩弟子 ——— 殷尚魁。
~~呵呵!如果他還健在,恐怕有100歲了吧。
分享到
下面是一些與青幫有關的實物和照片:
◆◆◆青幫漕運業衰敗后,上岸施展拳腳,在華東華北地區開設很多的武術館,抗戰時期著名的大刀會很多就是青幫人士。(下圖:青幫國術館證章)
★青幫風云人物——青年時代的杜月笙
■■■中國安清總會證章
中國安清總會———抗戰時期青幫在上海成立的全國性組織。很多青幫人士在抗戰中利用他們廣泛的社會基礎配合中國軍隊作戰。如鋤奸、送情報、運軍火、打入日偽中做臥底等等。有些青幫人士最后成為共產黨軍隊將領、有些則成為國民黨軍隊將領。
●●●
杜月笙的水果刀,其實是一把手槍。《國產凌凌柒》周星星那只既是皮鞋又是吹風筒的搞笑構思可能受此啟發吧?呵
★連蔣介石都要讓三分的杜月笙
◆三理會證章。
抗戰勝利后,舉國歡騰!國共內戰尚未爆發,國內的各種幫派也因打鬼子時并肩作戰過而舊怨暫消。一個在中國甚至世界歷史上組織規模最大的幫會成立 了,這就是中國三理會:匯合了海內外青幫、洪門和理善會(理善會前身是白蓮教)全部成員。
不久,三派又分道揚標,最后的情況是,隨著共和國的成立,青幫和理善會在大陸全軍覆沒,逃到海外發展,洪門則一部分走到海外,另一部分對共和國的建立出過大力的留在大陸,發展成致公黨。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