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938年1月國軍戰場各戰區序列表
1938年1月國軍戰場各戰區序列表

★陸海空軍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參謀總長何應欽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
作戰地域:平漢路方面
兵力:第一集團軍宋哲元部、第二十集團軍商震部及直轄部隊,共計二十五個步兵師、二個獨立步兵旅、二個騎兵師及特種部隊。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
作戰地域:陜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敵衛立煌部、北路前敵傅作義部、第十八集團軍朱德部及戰區直轄部隊,共計二十七個步兵師、三個獨立步兵旅、三個騎兵師及特種部隊。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
作戰地域:江蘇、浙江方面
兵力:第十集團軍劉建緒部、第十九集團軍羅卓英部、第二十三集團軍唐式遵部、第二十八集團軍潘文華部、游擊總司令黃紹雄部及戰區直轄部隊,共計二十四個步兵師、六個獨立步兵旅及特種部隊。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
作戰地域:廣東、廣西方面
兵力:第十二集團軍余漢謀部及戰區直轄部隊,共計九個步兵師、二個獨立步兵旅及特種部隊。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域:津浦路方面
兵力:第三集團軍于學忠部、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部、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部、第二十二集團軍鄧錫侯部、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及戰區直轄部隊,共計二十七個步兵師、三個獨立步兵旅及特種部隊。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蔣中正,副司令長官朱紹良
作戰地域:甘肅、寧夏、青海方面
兵力:第十七集團軍馬鴻逵部、東北挺進軍馬占山部及戰區直轄部隊,共計五個步兵師、四個獨立步兵旅、五個騎兵師、四個獨立騎兵旅及特種部隊。

☆武漢衛戍司令部:總司令陳誠
兵力:第二軍李延年部、第四十九軍劉多筌部、第五十四軍霍揆彰部、第六十軍盧漢部、第七十五軍周壘部及衛戍總司令部直轄部隊,共計十四個步兵師、一個獨立步兵旅及特種部隊。

☆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
兵力:第十一軍團毛炳文部、第十七軍團胡宗南部、第二十一軍團鄧寶珊部及行營直轄部隊,共計十二個步兵師、四個獨立步兵旅、三個騎兵師及特種部隊。

☆福建綏靖公署:主任陳儀
兵力:共計二個步兵師、四個獨立步兵旅及其他部隊。

☆軍事委員會直轄部隊:
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第八集團軍張發奎部、第二十六集團軍徐源泉部、第二十軍團湯恩伯部,共計十七個步兵師,此外尚有后方整訓部隊二十六個步兵師,擔任后方警備任務的十四個步兵師、七個獨立步兵旅。

★全國總兵力:二百一十個步兵師、三十五個獨立步兵旅、十一個騎兵師、六個獨立騎兵旅、十八個炮兵團、八個炮兵營及其他特種部隊。

1938年11月國軍戰場各戰區序列表

★陸海空軍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參謀總長何應欽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
作戰地域:河南省及安徽省一部
兵力: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第三集團軍孫桐萱部,共計十二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獨立騎兵旅及其他直轄部隊。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
作戰地域:山西省及陜西省一部
兵力:第五集團軍曾萬鐘部、第六集團軍楊愛源部、第七集團軍傅作義部、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兼)部、第十八集團軍朱德部,共計三十二個步兵師、五個騎兵師及其他直屬部隊。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
作戰地域:蘇南、皖南和浙江省、福建省
兵力:第十集團軍劉建緒部、第二十三集團軍唐式遵部、第二十五集團軍陳儀部、第三十二集團軍上官云相部,共計二十二個步兵師及其他直屬部隊。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
作戰地域:廣東省、廣西省
兵力:第九集團軍張發奎(兼)部、第十二集團軍余漢謀部、第十六集團軍夏威部,共計八個步兵師及其他直屬部隊。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區域:皖西、鄂北及豫南
兵力: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部、第二十三集團軍孫震部、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瓚緒部、第三十三集團軍張自忠部、豫鄂皖邊區游擊總指揮廖磊部,共計二十六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及其他直轄部隊。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
作戰地域: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及綏遠省
兵力:第十七集團軍馬鴻賓部、騎兵第七集團軍門炳岳部,共計六個步兵師、四個騎兵師及其他直屬部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薛岳代理)
作戰地域:湖南省及鄂南、江西省一部分
兵力:第十九集團軍羅卓英部、第二十集團軍商震部、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第三十集團軍王陵基部、第三十一集團軍周礨部、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樊崧甫部,共計五十二個步兵師及其他直轄部隊。

☆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
作戰地域:陜西方面
兵力:第十六軍董釗部、第二十七軍范漢杰部、第九十軍李文部,共計玖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及其他直轄部隊。

☆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
作戰地域:山東及蘇北
兵力:第五十七軍繆徵流部、第八十九軍韓德勤部、游擊總司令沈鴻烈部,共計七個步兵師及其他部隊。

☆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鐘麟
作戰地域:河北省、察哈爾省
兵力:第六十九軍石友三部、第九十九軍朱懷冰部、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部,共計五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及其他部隊。  
 
1945年4月國軍戰斗訓序列表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

☆第一方面軍:司令長官盧漢,副司令長官關麟征
作戰地域:云南
下轄:第六十、五十二、九十三軍等。

☆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張發奎,副司令長官夏威、鄧龍光
作戰地域:粵桂邊界
下轄:第四十六、六十二、六十四軍等。

☆第三方面軍:司令長官湯恩伯,副司令長官霍揆彰、張雪中
作戰地域:黔湘邊界
下轄:第十三、二十、二十六、七十一、九十四軍等。

☆第四方面軍:司令長官王耀武,副司令長官夏楚中
作戰地域:湘西
湘西:第十八、七十三、七十四、一百軍等。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代),副司令長官曾萬鐘、孫蔚如
作戰地域:陜甘寧及豫西
下轄:孫蔚如第四集團軍、董釗第三十集團軍、王仲廉第三十一集團軍、李文第三十四集團軍、俞濟時第三十六集團軍、丁德隆第八十四集團軍等。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楊愛源、朱德
作戰地域:晉西
下轄:楊愛源第六集團軍、趙承綬第七集團軍、孫楚第八集團軍、王靖國第十三集團軍、朱德第十八集團軍等。
注:名義上第十八集團軍仍屬于第二戰區序列,但戰區早已不發軍餉和武器彈藥、軍需物資了;因此第十八集團軍事實上也不再聽從戰區的指揮,活動區域也遠遠不止晉西。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副司令長官劉建緒、唐式遵、上官云相
作戰地域:淞南、贛東、閩北
下轄:唐式遵第二十三集團軍、李覺第二十五集團軍、李默庵第三二集團軍等。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副司令長官孫震、郭寄嶠
作戰地域:鄂西北
下轄:劉汝明第二集團軍、孫震第二十二集團軍等。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副司令長官:吳奇偉、郭懺、王東原、陳繼承
作戰地域:鄂西、湘西
下轄:王敬玖第十集團軍、周礨第二十六集團軍、馮治安第三十三集團軍及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吳奇偉部、湘鄂川黔邊區清剿總指揮傅仲芳部等。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傅司令長官蔣光鼐
作戰地域:贛南、粵北
下轄:余漢謀第一二集團軍及閩粵贛邊區總司令香翰屏部等。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副司令長官傅作義、馬鴻逵
作戰地域:綏遠、寧夏、甘肅、青海、陜西
所轄兵力:趙壽山第三集團軍、馬鴻逵第十七集團軍、李鐵軍第二十五集團軍、馬步芳第四十二集團軍及傅作義所轄駐綏遠、榆林地區的部隊如晉綏陜邊區朱紹良鄧寶珊部、東北挺進軍馬占山部、第三十五軍、暫三軍等。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副司令長官王陵基、楊森
作戰地域:贛西、湘南
下轄:孫渡第一集團軍、王陵基第三十集團軍及第四、四十四、九十、九十九軍等。

☆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副司令長官:何柱國、牟中衍、李明揚、王懋功
作戰地域:鄂豫皖邊界
下轄:何柱國第十五集團軍、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團軍、陳大慶第十九集團軍等。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贛州行轅主任:顧祝同
下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兼)、大慶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轅主任:李宗仁
下轄:第一戰區代司令長官胡宗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冀察戰區總司令高樹勛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轅主任:龍云
下轄:暫二十三師等。

☆重慶衛戍總司令:王瓚緒,副總司令:劉戡
下轄:第十四軍、敵二十五師等。

☆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
下轄:第五軍、第九軍及昆明警備司令部等。

☆中國駐印軍副司令長官:鄭洞國
下轄:孫立人新一軍等。

☆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
下轄:第二十四軍等。

☆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潘文華
下轄:第五十六軍等。

☆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鄧錫侯
下轄:第九十五軍等。

☆廣西綏靖公署主任:李宗仁(兼)、副主任:白崇禧(兼)

☆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兼)

☆滇黔綏靖公署主任:龍云

☆粵東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兼)

☆河南省警備司令:劉茂恩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
直轄:廖耀湘新六軍、第五十四軍及中印公路警備司令黃琪翔部(第二軍、第五十三軍等)

☆軍委會直轄部隊:第六十九、七十六、七十九軍及炮兵部隊等。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華陸軍序列表

○注:1、本表不包括關東軍,2、上海派遣軍于1937年8月組成,陸續增加兵力,至11月上旬,以上海派遣軍司令部改為華中派遣軍司令部。

▲華北方面軍(1937年8月31日)
▲司令官:寺內壽一,參謀長:岡部直三郎

△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參謀長橋本群
作戰地域:平漢路正面及以西方面
兵力:谷壽夫第六師團、土肥原賢二第十四師團、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及野戰重炮兵二個旅團、戰車一個聯隊、輕裝甲車四個中隊等特種部隊。

△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參謀長鈴木率道
作戰地域:津浦路正面
兵力:磯谷廉介第十師團、中島今朝吾第十六師團、下元熊禰第一○八師團及野戰重炮兵一個旅團、戰車、輕裝甲車等特種部隊。

△方面軍直轄:坂垣征四郎第五師團、山岡重厚第一○九師團、河邊正三中國駐屯混成旅團及航空兵團和特種部隊。

▲華中派遣軍(1937年11月上旬)
▲司令官: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兼)
作戰地域:淞滬一帶
兵力:疼田進第三師團、吉住良輔第九師團、山室宗武第十一師團、荻洲立兵第十三師團、伊東政喜第一○一師團、中島今朝吾第十六師團(從華北調來)、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及特種部隊。

△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
作戰地域:杭州灣北岸、松江、青浦、嘉興等地
兵力:谷壽夫第六師團(從華北調來)、牛島真雄第十八師團、末松茂治第一一四師團、國崎支隊及特種兵部隊。

△華中派遣軍直轄:第一○五、一○七、一一○師團、安井旅團、高橋旅團、重藤支隊及偽滿軍于芷山旅、李春山旅等。  
 
▲1941年夏日本侵華陸軍序列表
○注:1、日本的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于1939年9月中旬在南京設立,同時撤銷設在南京的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原華中派遣軍所轄的第十一軍、第十三軍等部隊即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直轄。2、日本關東軍、臺灣軍有十余個師團駐扎在中國領土,因不屬于中國派遣軍,故未列入。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火田)俊六
下轄:華北方面軍、第十一、十三、二十三軍及第三飛行集團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下轄:

△第一軍:司令官巖松義雄
作戰地域:山西
兵力: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六旅團等。

△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次
作戰地域:山東、河南及江蘇一部
兵力:第十七、三十二師團,騎兵第四旅團,獨立混成第五、第六、第十一旅團等。

△駐蒙軍:司令官甘粕重太郎
作戰地域:內蒙、綏遠、察哈爾和晉北
兵力:第二十六師團、騎兵集團、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等。

△方面軍直轄:第二十一、二十七、三十三、三十五、一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一、第七、第八、第十五旅團等。
作戰地域:河北、豫北、魯西北

▲中國派遣軍直轄:

△第十一軍:司令官阿男惟畿
作戰地域:湖北、湖南、江西及河南一部
兵力:第三、四、六、十三、三十四、三十九、四十師團獨立混成第十四、十八、二十旅團等。

△第十三軍:司令官澤田茂
作戰地域:江蘇、浙江、安徽及福建一部分
兵力:第五、十五、二十二、一一六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七旅團等。

△二十三軍司令官酒井隆
作戰地域:廣東及廣西南部、江西南部
兵力:第十八、三十八、一○四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三、十七旅團等。

△第三飛行集團
第一飛行團 作戰空域:華北
第二飛行團 作戰空域:華中
第三飛行團 作戰空域:華南
 
1945年汪偽偽軍序列表

×偽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陳逆公博

×偽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任逆援道
作戰地域:蘇南、淮南、皖中
兵力:第二軍、第三軍及教導旅、獨立旅、特務旅等。

×偽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孫逆良誠
作戰地域:蘇中、蘇北
兵力:第四軍、第五軍、第九軍及第三十八師、獨立第二十二師、暫編第十九師、獨立第十九、二十二旅等。

×偽第三方面軍:總司令吳逆化文
作戰地域:魯南、魯中、淮北
兵力:第六軍、第七軍等。

×偽第四方面軍:總司令張逆嵐峰
作戰地域:淮北
兵力:第一軍、第八軍及第十五師等。

×偽淮海綏靖公署:主任郝逆鵬舉
作戰地域:蘇北、淮北
兵力:第二十八、三十三、三十五師,獨立第十一、十二、十八旅等。

×偽杭州綏靖公署:主任丁逆默邨
作戰地域:浙江
兵力:第十二軍、獨立第四、六、十旅等。

×偽武漢綏靖公署:主任葉逆篷
作戰地域:湖北及河南、安徽一部分
兵力:第十一、十二、二十九師,暫五師、獨立第三旅等。

×偽軍委會直轄:
警衛軍 作戰地域:南京附近及淮南
皖南獨立軍 作戰地域:皖南
 
日本投降時侵華日軍的戰斗序列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最后勝利。日本自菜特戰役失敗后,大本營對戰爭的形勢判斷認為,同盟國今后將迅速地直接加重對日本本土及其在中國內領區的軍事壓力,日本今后能夠有組織地進行戰爭的時間,大概只能以1945年中期為限,以后的作戰方式及戰爭指導,將不得不轉為游擊戰爭。上述判斷表明,日本帝國主義者已經預感到其末日的到來。為了作最后的掙扎,1945年初,大本營擬定了1945年上半年的戰爭指導方針,這一指導方針的基本思想是:繼續進行與盟國軍隊決戰的淮備,加緊完成日本本土及在中國占領區的防御部署,使日本本土和中國占領區成為決戰的基地爭,主要是加強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下游和上海周圍地區以及海南島的兵力和戰備,以便在盟軍進攻時,能發探最大的戰斗力,與之決戰。中國派遣軍根據大本營提出的方計和任務,于1945年1月29日下達轉入新的作戰準備的命令。


將第23軍由第6方面軍抽出改歸中國派遣軍直轄,并令其在3月底以前完成在中國東南沿海對盟軍作戰的準備;令第13軍于夏初完成在長江下游地區對盟軍作戰的準備;令華北方面軍于夏初完成在青島方面對盟軍作戰的準備,同時確保華北占領區;令第5航空軍以主力加強在中國沿海方面對盟軍作戰的準備。此外,還命令第6方面軍確保粵漢、湘桂鐵路沿線占領區,并作為同中國軍隊作戰的主力。為實現上述戰略部署,大本營對兵力進行了如下調整:


6個師團的增編:2月28口,在杭州編成第133師團,并編入第6軍戰斗序列。4月12日,編成第161師團,并編入第13軍戰斗序列。同日,編成第129、130師團,并編入第23軍戰斗序列。4月20日,在廣東韶關編成第131師團,并編入第23軍戰斗序列。4月29日,在湖北當陽編成第132師團,并編入第6方面軍戰斗序列。


13個獨立棍成旅團的增編:2月10日,以第12野戰補充隊為基干編成獨立混成第92旅團.并編入第12軍戰斗序列。2月20日,以第4野戰補充充隊在揚州編成獨立混成第90旅團,并編入第13軍戰斗序列。2月25日,以乙支隊在福州編成獨立混成第62旅團,以甲支隊在溫州編成獨立混成第89旅團;以第11野戰補充隊一部為基干編成獨立混成第91旅團。上述備旅團均編入第6軍戰斗序列。3月10日,以第5、9、10野戰補充隊分別編成獨立混成第83、84、85旅團,并編入第34軍戰斗序列。3月10日,以第1、2野戰補充隊編成獨立混成第81、82旅團,并編入第20軍戰斗序列。3月30日,在湖南寶慶編成獨立混成第86旅團,并編入第20軍戰斗序列。4月20日,在衡陽編成獨立混成第87旅兇,并編入第20軍戰斗序列。4月29日,在廣西全縣編成獨立混成第88旅團,并納入第11軍戰斗序列。


13個獨立警備隊(相當于旅團)的增編:2月28日,在南京編成第1獨立警備隊,并編入第13軍軍戰斗序列。
3月9日,在北平編成第3獨立警備隊,并納入華北方面軍直轄;在大同編成第4獨立警備隊并編入駐蒙軍戰斗序列。在山西運城編成第5獨立警備隊,并編入第1軍戰斗序列,在鄭州編成第6獨立警備隊,并編入第12軍戰斗序列;在北平編成獨立第7警備隊,并編入華北方面軍直轄。4月,編成第2、9、10、11、12、13、14獨立警備隊。其中將第10、13、14獨立警備隊編入第12軍戰斗序列,將第9、11、12獨立警備隊編入第43軍戰斗序列;將第3獨立警備隊編入第20軍戰斗序列。


為了加強中國東北和朝鮮方面的兵力,1945年5月30日,大本營將第34軍之第39師團、華北方面軍之第59、63、117師團編入關東軍戰斗序列。上述各師團于6、7月間移駐我國東北。


此外,根據大本營1944年11月1日的命令,1945年1至3月間,將第47師團由日本國內調到湖南省南部,并編入第6方面軍戰斗序列。


根據大本營]944年12月的命令,1945年1月間將第11軍之第37師團調往越南,編入第38軍戰斗序列。1945年1月13日,大本營下令將屬第11軍指揮的第22師團調歸南方軍,編入第18方面軍戰斗序列。
 
△△戰車第3師團師團長山路秀男中將、參謀長向田宗彥大佐,司令部設北平。下轄:
第13戰車隊隊長興石睦大尉、第17戰車隊隊長田頭方太郎大尉、機動步兵第3聯隊聯隊長古松喜三大佐、搜索隊隊長福島甚三郎中佐、透射炮隊隊長伊藤光治少佐、機動炮第3聯隊聯隊長清木規正大佐、工兵隊隊長拇野俊治大佐、輜重隊隊長小松鹿之助大佐。


△△騎兵第4旅團旅團長加藤原之助中將,司今部設歸德。下轄:
騎兵第25聯隊聯隊長古澤末俊大佐、騎兵第26聯隊聯隊長山下彥平大佐、騎炮兵第4聯隊聯隊長東高安中佐、輜重隊隊長森下莊一少佐。


△第6獨立警備隊隊長飯田雅雄少將,司令部設新鄉。下轄:
獨立警備步兵第31大隊大隊長掘源明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32大隊大隊長江畸博夫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33大隊大隊長澤田敏雄大尉、獨立警備第34大隊大隊長白川好春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35大隊大隊長高橋干男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36大隊大隊長有角光少佐。


△第10獨立警備隊隊長星善太郎少將,司令部設鄭州。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49、50、51、52、53、54大隊。


△第13獨立步兵隊隊長齊武秀人少將,司令部設偃城下轄獨立管備步兵第67、68、69、70、71、72大隊


△第14獨立警備隊隊長大井川八郎少將(4月14日以前任步兵第83旅團長),司令部設鄧縣。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73、74、75、76、77、78大隊。


△駐蒙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中川留雄少將,司令部設張家口。下轄第118師團、獨立混成第2旅團、第4獨立警備隊。


△△第118師團師團長內田銀之助中將、參謀長山口武三郎大佐,司令部設張家口。下轄:
△步兵第80旅團旅團長瀧本一磨少將(1945年4月12日以前任第12獨立警備隊隊長):獨立步兵第223大隊大隊長土井政人大尉、獨立步兵第224大隊大隊長尾原豐一少佐、獨立步兵第225大隊大隊長山重太郎少佐、獨立步兵第226大隊大隊長浮村慣中佐。
△步兵第90旅團旅團長久保滿雄少將:獨立步兵第392大隊、獨立步兵第401大隊大隊長須藤清二少佐、獨立步兵第402大隊大隊長春木屋幸市大尉、獨立步兵第403大隊大隊長高橋鶴美大尉。迫擊炮隊隊長原欣平大尉、工兵隊隊長田中一博大尉、輜重隊隊長若松橋大尉。


△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渡邊渡少將,司令部設張家口。下轄:
立步兵第1大隊大隊長增田喜四郎少佐、獨立步兵第2大隊大隊長久保田溜中佐、獨立步兵第3大隊大隊長巖田三榮大尉、獨立步兵第4大隊大隊長中川國維少佐、獨立步兵第5大隊大隊長森田舍三大佐。


△第4獨立警備隊隊長板本吉太郎少將,司令部設大同。下轄:
獨立警備步兵第19大隊大隊長高橋鶴美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20大隊大隊長岸田三策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21大隊大隊長丸尼三男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22大隊大隊民增田喜四郎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23大隊大隊長平井富雄大尉、獨立步兵第24大隊大隊長尾原豐一少佐。


▲▲第43軍司令官細川中康中將,參謀長寒川溢大佐(6月1日任職,前任久保滿雄少將)。司令部設濟南。該軍于1945年3月13日以第59師團(該師團在第12軍準備參加打通京漢線作戰對接替該軍擔負山東的警備任務)為基干編成(3月22日下達該軍戰斗序列),并編入華北方面軍戰斗序列。下轄:第59師團(該師團于5月30日調歸關東軍,以第20軍第47師團接替)、獨立混成第5、9旅團(第9旅團5月調歸方面軍直轄,調入第9、11、12獨立警備隊)、獨立步兵第1旅團。


△△第47師團師團長渡邊洋中將、參謀長染矢半治郎大佐。1943年5月14日在日本以留守第57師團為基干編成,1944年11月1日大本營將其派入中國,并編入第6方面軍戰斗序列,11月15日至22日從日本出發,12月15日至次年3月初陸續抵達武漢。2月10日,第6方而軍司令官將該師團配屬第20軍參加芷江作戰,3月4日其主力到達湘潭地區。6月10日由湘潭出發開往濟南。司令部沒濟南。下轄:
 
步兵第91聯隊聯隊長加藤正次大佐、步兵第105聯隊聯隊長武信純一大佐、步兵第131聯隊聯隊長重廣三馬大佐、騎兵第47聯隊聯隊長小野健中佐、山炮兵第47聯隊聯隊長副島太郎大佐、工兵第47聯隊聯隊長阿部皋大佐、輕重兵第47聯隊聯隊長三田村正之助大佐。


△獨立混成第5旅團旅團長長野榮二少將,該旅團原屬華北方面軍直轄,3月22日編入第43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青島。下轄:
獨立步兵第16大隊大隊長久保秋義少佐、獨立步兵第17大隊大隊長表健次郎中佐、獨立步兵第18大隊大隊長柏崎與三二大尉、獨立步兵第19大隊大隊長清水喜代治大尉、獨立步兵第20大隊大隊長西村不可止少佐。


△獨立步兵第1旅團旅團長淺見敏彥少將,該旅團原屬華北方面軍直轄,3月22日編入第43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山東莒縣。下轄:
獨立步兵第191大隊大隊長伊藤次作中佐、獨立步兵第192大隊大隊長高橋博藏少佐、獨立步兵第193大隊大隊長松浦偎雄中佐、獨立步兵第94大隊大隊長石黑攻大佐。


△第9獨立警備隊隊長石川忠夫少將,司令部設濟南。1945年4月12日編成。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43、44、45、46、47、48大隊。


△第11獨立警備隊隊長竇田武二郎少格,司令部設兗州。1945年4六12日編成。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55、56、57、58、59、60大隊。


△第12獨立警備隊隊長瀧本一磨少將,該部于1945年4月編成,司令部設青島。下轄獨立步兵第步兵第61、62、63、64、65、66大隊。


▲方面軍直轄兵團:


△獨立混成第1旅團旅團長小松崎力雄少將,司令部設邯鄲。下轄:獨立步兵第72大隊大隊馬馬見冢八藏少佐、獨立步兵第73大隊大隊長重川秋光大尉、獨立步兵第74大隊大隊長清水 中佐、獨立步兵第75大隊大隊長二村銀減少佐、獨立步兵第76大隊大隊長掘田三郎中佐。


△獨立混成第8旅團旅團長竹內安守少將,司令部駐古北口。下轄:獨立步兵第31大隊大隊長尾加幸三少佐、獨立步兵第32大隊大隊長中谷兼三大尉、獨立步兵第33大隊大隊長田中重壽少佐、獨立步兵第34大隊大隊長小煙中佐、獨立步兵第35大隊大隊長野扳忠良中佐。


△獨立混成第9旅團旅團長的野憲三郎少將(前任藤岡武雄少將),司令部設大沽。下轄:獨立步兵第36大隊大隊長高下敏正少佐、獨立步兵第37大隊大隊長井上太三郎少佐、獨立步兵第38大隊大隊長江田貫一郎少佐、獨立步兵第39大隊大隊長安江綱彥大佐、獨立步兵第40大隊大隊長營讓大尉。

△獨立步兵第2旅團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司令部設井陘。下轄:獨立步兵第195大隊大隊長音成五一中佐、獨立步兵第196大隊大隊長中野壽一中佐、獨立步兵第197大隊大隊長光武秀次中佐、獨立步兵第198大隊大隊長小野哲二郎中佐。


△第3獨立警備隊隊長古賀龍一少將,司令部設北平。1945年3月9日編成。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13大隊大隊長慊田東藏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14大隊大隊長星加幸三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15大隊大隊長營讓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16大隊大隊長上條保廣中佐、獨立警備步兵第17大隊大隊長能代忠男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18大隊大隊長濱野浩大尉。


△第7獨立警備隊隊長岡村勝實少將,司令部設保定。該部于1945年3月9日編成。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37大隊大隊長尾九天外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38大隊大隊長宇田川富藏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40大隊大隊長小山藤吉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41大隊大隊長矢部敏夫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42大隊大隊長齊藤五郎大尉。


△華北特別警備隊隊長加藤接泊治郎少將,總隊部設唐山。下轄:第1警備大隊大隊長中山孝一大佐、第2警備大隊大隊長村上直枝中佐、第3警備大隊大隊長池上發一中佐、第4警備大隊大隊長三好俊良中佐、第5警備大隊大隊長天野輝中佐、第6警備大隊大隊長豬吳念秋少佐、第7警備大隊大隊長原重司少佐、第8警備大隊大隊長松田秀維中佐、第9警備大隊大隊長松本滿貞中佐、第10警備大隊大隊長長谷川俊文少佐。
 
▲▲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4月28日任職,前任唐川安夫少將),司令部設漢口。下轄:第11、20軍、方面軍直轄第132師團,獨立混成第17、83、84、85旅團,獨立步兵第5、7、11、12旅團及第2獨立警備隊。


▲▲第11軍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將(前任為上月良夫中將),參謀長福伴藏少將(4月28日任職,前任中山貞武少將),司令部設廣西全縣。下轄:第58師團、獨立混成第22、88旅團。


△△第58師團師團長川吳雄人中將(前任為毛利末廣中將),參謀長高原烏重大佐。司令部設全縣。下轄:
△步兵第51旅團旅團長堤不夾貴少將:獨立步兵第92大隊大隊長橫井則秋少佐、獨立步兵第93大隊大隊長平田友市少佐、獨立步兵第94大隊大隊長前崎正雄中佐、獨立步兵第95大隊大隊長稻垣陽大佐。
△步兵第52旅團旅團長有賀龍太郎少將:獨立步兵第106大隊大隊長今掘元貞大佐、獨立步兵第107大隊大隊長筑鳩長作少佐、獨立步兵第108大隊大隊長廣瀨武夫大尉、工兵隊隊長鈴木孝夫大尉、輜重隊隊長和田喜代治少佐。


△獨立混成第22旅團旅團長米山米鹿少將,司令部設全縣。下轄:獨立步兵第66大隊大隊長井上進大佐、獨立步兵第71大隊大隊長渡邊威則大佐、獨立步兵第125大隊大隊長田賀五里生大佐、獨立步兵第126大隊大隊長小屋迫要少佐、獨立步兵第127大隊大隊長藤田莊作中佐、山炮兵隊隊長橫川止知少佐、工兵隊隊長橫林武男大尉。


△獨立混成第88旅團旅團長留藤喜代志少將,司令部沒全縣。下轄:獨立步兵第519大隊大隊長谷口成男少佐、獨立步兵第520大隊大隊長藤田武大尉、獨立步兵第521大隊大隊長望月四郎大尉、獨立步兵第522大隊大隊長前田正夫大尉、獨立步兵第523大隊大隊長前田彥作大尉、炮兵隊隊長佐藤泰司大尉、工兵隊隊長大林清治大尉。


▲▲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參謀長依知川庸治少將(前任川目太郎少將).司令部駐衡陽。下轄:第64、68、116師團,獨立混成第81、82、86、87旅團。


△△第64師團師團長船引正之中將、參謀長齋藤敏雄大佐,司令部沒湘陰。下轄:
△步兵第59旅團旅團長巖切秀少將:獨立步兵第51大隊大隊長山本角太郎中佐、獨立步兵第52大隊大隊長烏山和成中佐、獨立步兵第53大隊大隊長山本孝男中佐、獨立步兵第131大隊大隊長關繁大佐。
△步兵第70旅團旅團長岡村勝實少將:獨立步兵第54大隊大隊長岸土武彥大佐、獨立步兵第55大隊大隊長重藤三治大佐、獨立步兵第132大隊大隊長本莊十郎中佐、獨立步兵第133大隊大隊伍白濱藤三大佐。
△工兵隊隊長出時正中尉、輜重隊隊長江藤新吾少佐。


△第68師團師團氏堤三樹男中將、參謀長小合茂中佐,司令部設武岡。下轄:
△步兵第57旅團旅團長黑獺平一少將:獨立步兵第61大隊大隊長洋田亮大佐、獨立步兵第62大隊大隊長飯伏義盛大尉、獨立步兵第63大隊大隊長本谷孫一大尉、獨立步兵第64大隊大隊長藤原捻大尉。
△步兵第58旅團旅團長關根久太郎少將:獨立步兵第65大隊大隊長西山義郎中佐、獨立步兵第115大隊大隊長安藤修道中佐、獨立步兵第116大隊大隊長麻生雄次郎大尉、獨立步兵第117大隊大隊長永里恒彥少佐。
△工兵隊隊長北川三平大尉、輜重隊隊長土山正敏少佐。


△△第116師團師團長菱田原四郎中將(前任巖永汪中將)、參謀長立圈榮造大佐,司令部設寶慶。下轄:
步兵第109聯隊聯隊長瀧寺保三郎大佐、步天第120聯隊聯隊長兒玉忠雄大佐、步兵第133聯隊聯隊長加川勝永大佐、野炮兵第122聯隊聯隊長安井清少佐、工兵第116聯隊聯隊長池田金太郎大佐、輕重兵第116聯隊聯隊長南喜代彥中佐。


△獨立混成第81旅團旅團戰專田盛壽大佐,司令部設湘潭。1945年3月10日由第1野戰補充隊編成。下轄:
獨立步兵第484大隊大隊長奧野升三中佐、獨立步兵第485大隊大隊長今井保正少佐、獨立步兵第486大隊大隊長飯田仁少佐、獨立步兵第487大隊、獨立步兵第488大隊大隊長島田幸夫大尉。
 
△獨立混成第82旅團旅團長櫻庭子郎大佐,1945年3月10日出第2野戰補充隊編成,司令部設株州。下轄:
獨立步兵第489大隊大隊長小原直良少佐、獨立步兵第490大隊大隊長松田良成中佐、獨立步兵第491大隊大隊長宮澤源一少佐、獨立步兵第492大隊大隊長尾中康一大尉、獨立步兵第493大隊大隊長松田隆直大尉、炮兵隊隊長川添孝太郎大尉、工兵隊隊長木下太郎大尉。


△獨立混成第86旅團旅團長上野原吉少將,1945年3月30日編成,司令部設永豐。下轄:
獨立步兵第509大隊大隊長川合吉忠大尉、獨立步兵第510大隊大隊長山田書記—大尉、獨立步兵第511大隊大隊長米田浚三大尉、獨立步兵第512大隊大隊長石田政一少佐、獨立步兵第513大隊大隊長北田人志大尉、炮兵隊隊長大和田重豐大尉、工兵隊隊長中村沃生大尉。


△獨立混成第87旅團旅團長小山義巳少將,1945年4月20日編成,司令部設郴縣。下轄:
獨立步兵第514大隊大隊長木谷孫一少佐、獨火步兵第515大隊大隊長有元俊夫大尉、獨立步兵第516大隊大隊長瀧野晉太郎大尉、獨立步兵第517大隊大隊長巖元榮治大尉、獨立步兵第518大隊大隊長松高文治大尉、炮兵隊隊長中西行人大尉、工兵隊隊長久掘和夫大尉。


▲▲方面軍直轄兵團:


△△第132師團師團長柳川秭中將,參謀長中森恒二大佐。1945年4月29日在湖北當陽編成,并編入第6方面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當陽。下轄:
△步兵第97旅團旅團長尾浦銀次郎大佐:獨立步兵第599大隊大隊長小阪田浩少佐、獨立步兵第600大隊大隊長巖崎守大尉、獨立步兵第601大隊大隊長川寄陸雄少佐、獨立步兵第602大隊大隊長原義大尉。
△步兵第98旅團旅團長河村貞雄大佐:獨立步兵第603大隊大隊長山內一大尉、獨立步兵第604大隊大隊長小濱勇少佐、獨立步兵第605大隊大隊長日高博大尉、獨立步兵第606大隊大隊長伊藤清少佐。
△工兵隊隊長江口興四郎大尉、輜重隊隊長有富正一大尉。

△獨立混成第17旅團旅團長谷實夫少將,司令部設岳陽。下轄:
獨立步兵第87大隊大隊長坂元京次郎中佐、獨立步兵第88大隊大隊長遠藤多喜雄中佐、獨立步兵第89大隊大隊長佐藤虎次少佐、獨立步兵第90大隊大隊長土居常忠大尉、獨立步兵第91大隊大隊長加村義玫大佐、炮兵隊隊長石川清二郎中佐、工兵隊隊長澤田信雄少佐。


△獨立混成第83旅團旅團長田鹽鼎三少將,1945年3月10日由第5野戰補充隊編成,并編入第34軍戰斗序列。第34軍司令部調歸關東軍后,歸第6方面軍直轄。司令部設漢口。下轄:
獨立步兵第494大隊大隊長掘田秋太郎少佐、獨立步兵第495大隊大隊長田中真文大尉、獨立步兵第496大隊大隊長野口清一大尉、獨立步兵第497大隊大隊長薄勛大尉、獨立步兵第498大隊大隊長溝口光太大尉、炮兵隊隊長田中信太郎少佐、工兵隊隊長石衍和郎少佐。


△獨立混成第84旅團旅團長中尾小六少將,1945年8月10日由第9野戰補充隊編成.并編入第34軍戰斗序列。6月17日,調歸第6方面軍直轄,司令部設九江。下轄:
獨立步兵第499大隊大隊長鹽谷鼎大尉、獨立步兵第500大隊大隊長山本博大尉、獨立步兵第501大隊大隊長江副孝大尉、獨立步兵第502大隊大隊長田中恒吉大尉、獨立步兵第503大隊大隊長金子信雄大尉、炮兵隊隊長松園玄逸少佐、工兵隊隊長官原孝一少佐。


△獨立混成第85旅團旅團長松井節少將,1945年3月10日由第10野戰補充隊編成并編入第34軍戰斗序列,6月17日調歸第6方面軍直轄,司令部設應城。下轄:
獨立步兵第504大隊大隊長丸山昌少佐、獨立步兵第505大隊大隊長伊藤清少佐、獨立步兵第506大隊大隊長山崎文三郎少佐、獨立步兵第507大隊大隊長真鋼貞次郎大尉、獨立步兵第508大隊大隊長高橋忠雄大尉、炮兵隊隊長久保今朝夫少佐、工兵隊隊長遠藤賢郎大尉。
獨立步兵第5旅團旅團長村上宗治少將(前任野地嘉平少將),司令部設荊州,原屬第34軍,6月17日歸第6方面軍直轄。下轄獨立步兵第207大隊大隊長管道教中佐、獨立步兵第208大隊大隊長鹽原五十八少佐、獨立步兵第209大隊大隊長植田新兵衛少佐、獨立步兵第210大隊大隊長近場義彥少佐。
 
△獨立步兵第7旅團旅團長生田寅雄少將。司令部設安義。原屬第34軍,6月17月調歸第6萬面軍直轄。下轄:獨立步兵第215大隊大隊長米山靖正中佐、獨立步兵第216大隊大隊長本多菊治中佐、獨立步兵第217大隊大隊長山崎幸占少佐、獨立步兵第218大隊大隊長川崎陸雄少佐。


△獨立步兵第11旅團旅團長加藤勝藏少將(前任為宮下文夫少將),原屬第34軍,6月17日調歸第6方面軍直轄,司令部設應山。
下轄獨立步兵第231大隊大隊長塔下實中佐、獨立步兵第232大隊大隊長鹿田臺太郎中佐、獨立步兵第233大隊大隊長森欽二郎少佐、獨立步兵第234大隊大隊長荒木三次郎少佐。


△獨立步兵第12旅團旅團長安永馬次郎少將(前任為村田孝生少將),司令部設咸寧。下轄:
獨立步兵第235大隊大隊長獲原一門少佐、獨立步兵第236大隊大隊長小濱勇少佐、獨立步兵第237大隊大隊長高橋榮二郎少佐、獨立步兵第238大隊大隊長山本多賀吉中佐。

△第2獨立警備隊隊長岡島重敏少將,司令部設長沙,1945年4月30日編成,并編入第20軍戰斗序列,后調為方面軍直轄。下轄:
獨立警備步兵第7大隊大隊長山口幸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8大隊大隊長井上哲男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9大隊大隊長出口清一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10大隊大隊長掘江實之助少佐、獨立警備步兵第11大隊大隊長高宮正輝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12大隊大隊長大保久一正大尉。


▲▲第13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前任為水津佐比重中將),拯謀長上井明夫少將(前任為山本敏少將)。司令部設上海。下轄:第60、61、65、69、161師團、獨立混成第90、92旅團、獨立步兵第6旅團,第1獨立警備隊。

△△第60師團師團長落合松二郎中將(前任為小林信男中將),參謀長安藤忠誠少將,司令部設蘇州。下轄:
△步兵第55旅團旅團長梨岡壽男少將:獨立步兵第46大隊大隊長大森勝一少佐、獨立步兵第47大隊大隊長后藤學少佐、獨立步兵第48大隊大隊長北原巖男大尉、獨立步兵第49大隊大隊長小澤干尋少佐。
△步兵第56旅團旅團長山口三郎少將〔前任有富次郎少將):獨立步兵第50大隊大隊長獺尾浩大佐、獨立步兵第112大隊大隊長西垣正溫少佐、獨立步兵第113大隊大隊長原武治少佐、獨立步兵第114大隊大隊長服部彰文大尉。
△迫擊炮隊隊長戶谷悅雄大尉、工兵隊隊長原岡逸郎大尉、輜重隊隊長平田忠夫少佐。


△△第61師團師團長田中勤中將,參謀長山下哲夫大佐,司令部設上海。下轄:
△步兵第101聯隊聯隊長羽鳥長四郎大佐、步兵第149聯隊聯隊長橋場帝次大佐、步兵第157聯隊聯隊長南部外茂起大佐
△迫擊炮隊隊長杉山重大郎少佐、工兵隊隊長清水達男少佐、輜重隊隊長小川福次郎少佐。


△△第65師團師團長森盛樹中將(前任為坂口靜夫戶將),參謀長大規章大佐,司令部設徐州。下轄:
△步兵第71旅團旅團長重松吉正中將:獨立步兵第56大隊大隊長岡田功大尉、獨立步兵第57大隊大隊長星野輝夫大尉、獨立步兵第58大隊大隊長弓場義郎大尉、獨立步兵第59大隊大隊長松田緩治中佐。
△步兵第72旅團旅團長原田憲藏大佐(前任為洼田武二郎少將):獨立步兵第50大隊大隊長南波留八少佐、獨立步兵第134大隊大隊長藤本仁一大尉、獨立步兵第135大隊大隊長高橋剛大尉、獨立步兵第136大隊大隊長竹內政彥大尉。
△炮兵隊隊長花谷莆大尉、工兵隊隊長柿本子苗少佐、輜重隊隊長久松恒文少佐。


△△第69師團師團長三浦忠次郎中將,參謀長山本良一大佐,原屬華北方面軍第1軍,1945年5月23日調婦第13軍戰斗序列。下轄:
△步兵第59旅團旅團長石黑清吾少將(前任為松崎直人少將):獨立步兵第82大隊大隊長神保信彥中佐、獨立步兵第83大隊大隊長手鳩主一中佐、獨立步兵第84大隊大隊長官原九郎大尉、獨立步兵第85大隊大隊長丙村勘次中佐。
△步兵第60旅團旅團長國司憲太郎少將:獨立步兵第86大隊大隊長杉山香也中佐、獨立步兵第118大隊大隊長赤星正太少佐、獨立步兵第119大隊大隊長片岡喜右衛門大尉、獨立步兵第120大隊大隊長間野俊夫中佐。
 
△△第161師團師團長高橋茂壽慶中將,參謀長小山達彥大佐。該師團1945年4月由駐福州地區的獨起混成第52旅團為基干編成,其任務是擔負上海地區的警備,司令部沒上海。下轄:
△步兵第101旅團旅團長江口四郎少將:獨立步兵第528大隊大隊長宮崎幸男大尉、獨立步兵第475大隊大隊長戶川春治少佐、獨立步兵第476大隊大隊長植田太郎大尉、獨立步兵第477大隊大隊長仲田善行大尉。
△步兵第102旅團旅團長石田壽少將:獨立步兵第478大隊大隊長大川戶辰藏大尉、獨立步兵第479大隊大隊長木藤重信大尉、獨立步兵第480大隊大隊長近藤博吉大尉、獨立步兵第481大隊大隊長小城義輝大尉
△炮兵隊隊長野澤勝之輔中佐、工兵隊隊長白石兼一大尉、輜重隊隊長勝間田忠重少佐。


△獨立混成第90旅團旅團長山本原右衛門少將,1945年2月20日以第4野戰補充隊為基干在揚州編成,司令部設揚州。下轄:獨立步兵第626大隊大隊長巖崎學大尉、獨立步兵第627大隊大隊長原田進少佐、獨立步兵第628大隊大隊長右西秀次大尉、獨立步兵第620大隊大隊長長谷川軍平大尉、炮兵隊隊長土肥正信少佐、工兵隊隊長山本哲也大尉。


△混成第92旅團旅團長瓦田隆根少將。司令部設偃城。1945年2月10日以第12野戰補充隊為基干編成。下轄:獨立步兵第615大隊大隊長尾田義德少佐、獨立步兵第616大隊大隊長伊藤政治少佐、獨立步兵第617大隊大隊長山內昌彥少佐、獨立步兵第618大隊大隊長高浦儀作中佐、獨立步兵第619大隊大隊長仲野靖大尉、炮兵隊隊長大場洋三大尉、工兵隊隊長遒山治左衛門少佐。


△獨立步兵第6旅團旅團長門脅干衛大佐(前任為多田保少將)。下轄:獨立步兵第211大隊大隊長赤羽茂市少佐、獨立步兵第212大隊大隊長山口喜內大尉、獨立步兵第213大隊大隊長山部三和三少佐、獨立步兵第214大隊大隊長阪田物市大尉、獨立步兵第215大隊大隊長遠藤典邦中佐。


△第1獨立警備隊隊長有富治郎少將,司令部設南京。下轄:獨立警備步兵第1大隊大隊長山羽正人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2大隊大隊長渡邊升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3大隊大隊長食庭覺造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4大隊大隊長山口一雄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5大隊大隊長深澤信次大尉、獨立警備步兵第6大隊大隊長小材茂大尉。


▲▲第6軍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參謀長工藤良一少將。軍司令部原屬關東軍,1945年1月25日調歸中國派遣軍戰斗序列,2月19日由東北到達上海,后移駐杭州。下轄:第70、133師團,獨立混成第62、89、91旅團。


△△第70師團師團長內田孝行中將,參謀長中川俊二少將,司令部設嘉興。原屬第13軍,1945午2月1日調歸第6軍戰斗序列。下轄:
△步兵第61旅團旅團長今關靖夫大佐(前任為西脅宗吉少將):獨立步兵第102大隊大隊長山根次郎大佐、獨立步兵第103大隊大隊長河野隆夫少佐、獨立步兵第104大隊大隊長野村懋中佐、獨立步兵第105大隊大隊長山口憲三大佐。
△步兵第62旅團旅團長原田久男少將:獨立步兵第121大隊大隊長大野靜雄大佐、獨立步兵第122大隊大隊長伊藤敬次郎少佐、獨立步兵第123大隊大隊長山口清少佐、獨立步兵第124大隊隊隊長田邊新之中佐。
△迫擊炮隊隊長望月淳一郎大尉、工兵隊隊長日下康久大尉、輜重隊隊長下川涉大尉。


△△第133師團師團長野地嘉平中將,參謀長通澤一治大佐。1945年3月由第65、70師團各袖調一部兵力編成,司令部設杭州。下轄:
△步兵第99旅團旅團長城戶寬爾大佐:獨立步兵第607大隊大隊長中村此君生大尉、獨立步兵第608大隊大隊長水崎久雄大尉、獨立步兵第609大隊大隊長村木敏行大尉、獨立步兵第610大隊大隊長鈴木正司大尉。
△步兵第100旅團旅團長羽烏長四郎大佐:獨立步兵第611大隊大隊長三浦已之助中佐、獨立步兵第612大隊大隊長山下孝雄大尉、獨立步兵第613大隊大隊長松井政一少佐、獨立步兵第614大隊大隊長早木治文大尉、工兵隊隊長高桑利道大尉、輜重隊隊長砂走孝順大尉。
 
△獨立混成第62旅團旅團長長嶺喜一少將。該部于1945年2月25日以乙支隊為基干在福州編成,并編入第6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松江。下轄:獨立步兵第410大隊大隊長杉岡茂大尉、獨立步兵第411大隊大隊長松田良之助少佐、獨立步兵第412大隊大隊長田所大二郎大尉、獨立步兵第413大隊大隊長德本光信大佐、獨立步兵第414大隊大隊長平出五平少佐、獨立步兵第625大隊大隊長田口靜馬少佐、獨立機關槍第10大隊大隊長掘登少佐、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0大隊大隊長 田恭行大尉、炮兵隊隊長田村利二大尉、工兵隊隊長藤井清市少佐。


△獨立混成第89旅團旅團長梨岡壽男少將,1945年2月25日以甲支隊為基干在溫州編成,并編入第6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奉化。下轄:獨立步兵第524大隊大隊長后藤學少佐、獨立步兵第525大隊大隊長藤瀨浩藏少佐、獨立步兵第526大隊大隊長小野厚省大尉、獨立步兵第527大隊大隊長海野虎磨呂大尉、獨立步兵第528大隊、炮兵隊隊長川上滿治少佐、工兵隊隊長兩宮荒少佐、輜重隊隊長原谷武二少佐。


△獨立混成第91旅團旅團長宇野節少將。該部于1945年2月25日以第11野戰補充隊為基干在寧波編成,并納入第6軍戰斗序列。司令部設慈溪。下轄:獨立步兵第631大隊大隊長原田清人少佐、獨立步兵第632大隊大隊長久米川豬平大尉、獨立步兵第633大隊大隊長岡淑郎大尉、獨立步兵第634大隊大隊長岡亢正夫大尉、獨立步兵第635大隊大隊長藤原大尉,炮兵隊隊長衛勝少佐、工兵隊隊長高木大尉。


▲▲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參謀長富田直亮少將(1945年4月15日任職,原參謀長鵜澤尚信中將調任第129師團長),司令部設廣州。原屬第6方面軍,1945年1月29日歸中國派遣軍直轄。下轄:第104、129、130師團、獨立混成第23旅團、獨立步兵第8、13旅團,香港防衛隊。


△△第104師團師團長末藤知文中將(前任為鈴木貞次中將),參謀長鈴木勇雄大佐,司令部設海豐。下轄:步兵第108聯隊聯隊長上野原吉大佐、步兵第137聯隊聯隊長川上一護大佐、步兵第161聯隊聯隊長清水園大佐;野炮兵第104聯隊聯隊長橫川止知少佐、工兵第104聯隊聯隊長森立身少佐、輕重兵第104聯隊聯隊長門口元一中佐。


△△第129師團師團長鵜澤尚信中將,參謀長石原恕之允中佐。1945午4月12日編成,駐廣東惠陽縣淡水鎮。下轄:
△步兵第91旅團旅團長谷肇少將:獨立步兵第98大隊大隊長三野春季少佐、獨立步兵第278大隊大隊長鶴見和典少佐、獨立步兵第279大隊大隊長高井芳衛少佐、獨立步兵第280大隊大隊長大神茂大尉。
△步兵第92旅團旅團長平野義一少將:獨立步兵第101大隊大隊長山內又兵衛中佐、獨立步兵第588大隊大隊長中西義英少佐、獨立步兵第589大隊大隊長島村清次大尉、獨立步兵第590大隊大隊長佐藤仁—郎大尉。
△炮兵隊隊長土橋武男中佐、工兵隊隊長戶城口準大尉、輜重隊隊長小西一夫大尉。


△△第130師團師團長近藤新八中將,參謀長吉村芳次大佐。該師團1945年4月12日以駐廣東汕頭的獨立混成第19旅團為基干編成,后移駐番禺地區。下轄:
△步兵第93旅團旅團長針谷逸郎少將:獨立步兵第97大隊大隊長三富善人大尉、獨立步兵第99大隊大隊長西川俊元中佐、獨立步兵第100大隊大隊長高谷瀧夫中佐、獨立步兵第277大隊大隊長官脅喜平次少佐。
△步兵第94旅團旅團長小野修少將:獨立步兵第281大隊大隊長田中英二大尉、獨立步兵第620大隊大隊長尾九義馬少佐、獨立步兵第621大隊大隊長村董武一大尉、獨立步兵第622大隊大隊長內田馨少佐。
△炮兵隊隊長海老澤貞之助少佐、工兵隊隊長小形研三大尉、輜重隊隊長佐涵淺次郎少佐。


△獨立混成第23旅團旅團長下河邊憲二少將,司令部駐佛山。下轄:獨立步兵第128大隊大隊長福島忠弘少佐、獨立步兵第129大隊大隊長水野孝之助少佐、獨立步兵第130大隊大隊長曾根崎幸人大尉、獨立步兵第247大隊大隊長宮崎光次少佐、獨立步兵第70大隊大隊長村岡安中佐、炮兵隊隊長岡本長之助少佐、工兵隊隊長吉田二郎少佐、輜重隊隊長堤敏一少佐。
 
△獨立步兵第8旅團旅團長松井真二少將(前任加藤章少將),司令部設源潭吁。下轄:獨立步兵第219大隊大隊長本間市郎左衛門大尉、獨立步兵第220大隊大隊長川上鶴之助少佐、獨立步兵第221大隊大隊長官原兼伍少佐、獨立步兵第222大隊大隊長齋藤俊三大佐。


△獨立步兵第13旅團旅團長川上護大佐(前任落合松二郎中將),司令部設廣州。下轄:獨立步兵第230大隊大隊長川名孝少佐、獨立步兵第240大隊大隊長三宅末彥少佐、獨立步兵第241大隊大隊長諸角誠一少佐、獨立步兵第242大隊大隊長吉澤倉次郎少佐。


△香港防衛隊隊長岡田梅吉少將(前任為足立重郎少將)。下轄:獨立步兵第67大隊大隊長廣田義孝少佐、獨立步兵第68大隊大隊長中川金光大尉、獨立步兵第69大隊大隊長山下一夫中佐。


▲▲中國派遣軍直屬部隊:第3、13、27、34、40、131師團:

△△第3師團師團長辰巳榮一中將(前任為山本三男中將),參謀長有馬純雄大佐,原屬第11軍,1945年4月18日歸派遣軍直轄,司令部設鎮江。下轄:步兵第6聯隊聯隊長松山良政大佐、步兵第34聯隊聯隊長二神力大佐、步兵第68聯隊聯隊長橋本熊吉大佐。騎兵第3聯隊聯隊長富崎次彥大佐、野炮兵第3聯隊聯隊長中村從吉大佐、工兵第3聯隊聯隊長田中益太郎中佐、輕重兵第3聯隊聯隊長杉本佑一中佐。


△△第13師團師團長吉田峰太郎中將(前任為赤鹿理中將),參謀長依知川庸治大佐,司令部設長沙,原屬第11軍,1945年4月18日調歸派遣軍直轄。下轄:步兵第65聯隊聯隊長伊藤義彥大佐、步兵第104聯隊聯隊長野口義男中佐、步兵第136聯隊聯隊長大坪進大佐。山炮兵第19聯隊聯隊長石濱勛中佐、工兵第13聯隊聯隊長石川省三中佐、輕重兵第13聯隊聯隊長田原親雄中佐。

△△第27師團師團長落合甚九郎中將,參謀長一色正雄大佐,司令部設南昌,原屬第20軍,2月28日調為第23軍。4月18日調歸派遣軍直轄,8月中旬由贛州到達南昌。下轄:中國駐屯步兵第1聯隊聯隊長矢后原二大佐、中國駐屯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櫻庭子郎大佐、中國駐屯步兵第3聯隊聯隊長小野修大佐。山炮兵第27聯隊聯隊長村上誠一大佐、工兵第27聯隊聯隊長橋本時夫中佐、輕重兵第27聯隊聯隊長原田富二夫中佐。


△△第34師團師團長伴健雄中將,參謀長石川治水大佐,司令部設九江,原屬第11軍,1945年4月18日調歸派遣軍直轄。下轄:步兵第216聯隊聯隊長石川明大佐、步兵第217聯隊聯隊長木佐木清次大佐、步兵第218聯隊聯隊長針谷逸郎大佐。工兵隊隊長田山正文中尉、輜重隊隊長壽三丸中佐。


△△第40師團師團長宮川清三中將,參謀長山本吉郎大佐,司令部設南昌,原屬第20軍,1945年6月17日調歸派遣軍直轄,8月中旬由贛州到達南昌。下轄:步兵第234聯隊聯隊長戶田義直大佐、步兵第235聯隊聯隊長掘內勝身大佐、步兵第236聯隊聯隊長小柴俊男大佐、工兵隊隊長相德定家大尉、輜重隊隊長元吉橋朔中佐。


△△第131師團師團長小侖達次中將,參謀長宮永義文大佐。司令部設安慶,1945年2月至4月下旬以巖本支隊為基干編成,并編入第23軍戰斗序列。6月調歸派遣軍直轄。下轄:
△步兵第95旅團旅團長巖本南次少將:獨立步兵第591大隊大隊長北原巖男少注、獨立步兵第592大隊大隊長財津子之吉少注、獨立步兵第593大隊大隊長中井準一少佐、獨立步兵第594大隊大隊長田中真次郎少佐。
△步兵第96旅團旅團長海福三干雄少將:獨立步兵第595大隊大隊長北村癸卯磨中尉、獨立步兵第596大隊大隊長井上良雄中尉、獨立步兵第597大隊大隊長系原左吉中尉、獨立步兵第598大隊大隊長黑須正之助少佐。
△工兵隊隊長田岡正二大尉。


▲▲航空部隊:
1945年2月26日,大本營下令編織第13飛行師團。3月6日,大本營下達第13飛行師團戰斗序列(轄第1、2、8飛行團),并將第13飛行師團編入第5航空軍戰斗序列。5月8日,大本營又下令將第5航空軍編入航空總軍的戰斗序列,把第13飛行師團長指揮的一部留給中國派遣軍指揮,把第5航空軍主力轉用于朝鮮方面。至此,駐中國的航空部隊的戰斗序列如下:


△△第13飛行師團師團長古田喜八郎中將,參謀長堂菌勝二大佐,司令部設南京。下轄:
△第3飛行團團長三宅友美大佐:飛行第9戰隊(戰斗機)隊長平家鋪少佐、飛行第48戰隊(戰斗機)隊長鏑木健夫少佐、飛行第90戰隊(輕型轟炸機)隊長鈴木武男少佐、飛行第44、第82戰隊各一部、獨立飛行第54個隊隊長岡本良大大尉。
△第105教育飛行團團長土田兵吾少將:第14、18、28效育飛行隊;第5煉成飛行隊隊長杉本明少佐、第19煉成飛行隊隊長下村義雄少佐、中國派遣軍第1航空教育隊隊長國井正男中佐、第3航空地區司令部司令官北村九郎大佐、第43航空地區司令部司令官十川義友大佐、第48航空地區司令部司令官表信一大佐、第55航空地區司令郎司令官佐藤信介大佐、第56航空地區司令部司令官飯島宇八大佐、第6野戰飛行場沒定司令部司令官真館武明大佐、第4航空通信聯隊聯隊長巖間行雄中佐、第14航空通信聯隊聯隊長贊歧武二中佐、第23航空通信聯隊聯隊長須藤三作中佐、第5航空情報聯隊聯隊長進藤錦一郎中佐、第6航空情報聯隊聯隊長涉川博中中佐、第22航空情報聯隊聯隊長井對浩少佐。


▲▲▲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式簽字以后,中國方面接收日軍投降的情況是:包綏、平津地區126800人,山東地區70500人,山西地區58000人,河南地區72740人徐海、安徽地區21000人,上海地區165O00人,南京地區138800人,安慶地區20730人,南潯地區66800人,武漢地區142600人,長衡地區70180人,潮汕地區4460人,廣州、雷州地區83890人,香港地區2850人;海南島地區49400人。以上合計1118400人。
 
國軍的整軍建軍本應在1929年(民國18年)起,但是由于內亂頻仍,一直拖到1933年(民國22年)南昌的整建陸軍會議,由于在南方仍有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這次整建陸軍會議又無疾而終,一直到了對江西作戰的勝利結束,西南軍閥在六·一事變后俯首帖耳,才有了1936年(民國25年)的正式整軍建軍計劃。在1936年(民國25年)之前,雖有教導師若干設立及幾份編制表的發布,但是教導師旋即改野戰師,編制表發布如同具文。
直到1936年(民國25年),在德國顧問的建議協助下,德式軍火在合步樓貿易公司的易貨貿易下供應得到保證,并且軍火兵裝進口改由俞大維軍工系統指導進口,結束了洋行采購的歷史。再加上北方強鄰的威脅。國軍正式整軍建軍終于拉開序幕。僅開辦費就撥付450萬元國幣,可見當局決心已下,義無返顧。
陸軍整軍建軍的終極目的是六十個德械國防師。,計劃于1938年(民國27年)完成。這六十個師又分為三十個調整師和三十個整理師。1936年(民國25年)先調整二十個師,1937年(民國26年)再調整十個師,整理師從1937年(民國26年)開始建立。并發布了整軍五大原則:
1、統一編制。
2、充實小單位,減少大單位。
3、增加部隊戰斗力。
4、經常費不增加。
5、人事精力依法辦理。
其中調整師較為簡編,先設立教導總隊以為調整師裝備編制范本,并為各調整師輪訓培養軍士。整理師編制較重,擬設立教導師以為整理師裝備編制范本,并為各整理師輪訓培養軍士。
一、調整系列:
(1)、教導總隊編制為:總隊部1;步兵團3;軍士營1;騎兵隊1;炮兵營1;工兵連1;通信兵連1;輜重兵連1;自動車連1;衛生隊1;特務連1;軍官教育隊1;軍樂排1;修械所1;人員編制13517人,騾馬3655匹。
裝備新山炮12門,七十五步兵炮20門,三七戰防炮20門,二十小高炮20門,迫擊炮42門,重機槍80挺,輕機槍278挺。
(2)、調整師編制為:師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團4;騎兵連1;炮兵營1;工兵營1;通信兵營1;輜重兵營1;人員編制11423員名(野炮挽馬師)、11579員名(山炮馱馬師),騾馬2381匹(野炮)、2324匹(山炮)。
裝備野(山)炮12門,小炮24門,82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
二、整理系列:
(1)、教導師編制為:師司令部1;步兵團3;騎兵連1;炮兵團1;工兵營1;通訊兵營1;輜重兵營1;衛生隊1;特務連1。人員編制12837員名(野炮)、13314員名(山炮),騾馬3633匹(野炮)、3687匹(山炮)。
裝備新式野(山)炮36門,二公分炮12門,82迫擊炮18門,重機槍72挺,輕機槍264挺。
(2)、整理師編制為:師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團4;騎兵連1;炮兵團1;工兵營1;通訊兵營1;衛生隊1;特務連1;人員編制13390員名(野炮)、13903員名(山炮)。
裝備野(山)炮36門,榴彈炮16門,二公分加農炮24門,八二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224挺,手槍649支。駁殼槍776支,步槍6666支,騎槍1568支。
資料來源: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570.3/5810。

這個整軍建軍方案,打上了極深的德國烙印。在1936年(民國25年)的整軍建軍方案之前,國軍已有相當之德械部隊,并進行了德國式的訓練。如在1936年(民國25年)初,法爾肯豪森在致在德聯絡人Brinckmann的報告中就指出,到1935年(民國24年)底為止。編成的現代化部隊已經有:
1、完全德式示范旅1個。
2、克虜伯山地炮兵9個分隊。
3、克虜伯野戰炮兵7個分隊。
4、重型野戰榴彈炮(十五公分口徑),兩個分隊(但是裝備的是沈造榴彈炮8門和日本的野貓型榴彈炮8門)。
5、兩個配備了24部萊茵鋼機動車的榴彈分隊。
6、一個工兵團(分三大隊)。
7、一個戰車大隊:24部英國的Cardan L Rloyd小型坦克車,十六部同型兩棲坦克車,十六部德國Vicker型坦克車
8、五個英制Bofors防空高射炮兵分隊。
同時還向德國訂購了24門十五公分大炮,20門三.七公分大炮、20門七.五公分大炮,數千支二四型步槍,一百部克魯斯布新型機動車,三十六部德國坦克車,一百二十公尺帶舷外發動機的架橋輜重。還有Solothurn、Oerlikom、Breda的大量軍火。
而國軍調整、整理各師的編制設立,也無一不滲透了德國顧問的建議。比如新編制師,極大充實了團級火力。原來老編制團只有一個重機槍連,六挺重機槍,一個迫擊炮連,四門八二迫擊炮,每團不過一千五百人之數。而新編制團重機槍火力增至八挺,迫擊炮增至六門,并增設通、勤、搜、工、輜等直屬分隊,使各團一步邁進三千人左右的新式大團。就完全出自法爾肯豪森的建議,緊盯著德國式的編制。
中德貿易易貨貿易德和約于1936年3月簽定,德國先提供1億馬克的貸款,國府可以在這個額度內購買軍火等物資,以礦產抵還。最后這筆貸款除了撥給資源委員會九百八十一萬多馬克外,其余九千多萬馬克全部用來購買軍火物資了。
從1936年(民國25年)起,當年德國輸華軍火總額一下從1935年(民國24年)德國軍火出口總值的8.1%狂增三倍還多,達到28.8%。完全可以說國府是在狂購軍火。沒有這一億馬克支撐,國軍是打不起前期抗戰的。在1935年(民國23年),國軍只有八十多萬支步機槍,三百余門大炮,槍彈不過只有六千萬發存量,可見之窘迫。
從1936年(民國25年)到1937年(民國26年)2月,國軍一共購進收到了如下重裝備:
1、七九馬克沁機槍,1131挺。
2、2公分高射炮,96門。
3、3.7公分戰防炮,126門。
4、10.5公分榴彈炮,40門。
5、3.7公分高射炮,60門。
6、新15公分要塞炮,8門。
7、新7.5公分要塞炮14門。
8、六噸中型戰車一全連(14輛)。
9、四噸半裝甲汽車一全連。
10、8.8公分高射炮12門。
另外還有大量步槍、子彈、器材、車輛、衛生用品、觀通設備等等。
正是這些裝備,完成了二十個調整師和部分特種部隊的建設。這些師到1937年(民國26年)4月調整完畢。

20個調整師大略情況如下:

番號 師長 步槍數 輕機槍 重機槍 迫擊炮 缺編部隊
第二師 黃杰 7000 567 126 42 30連
第十一師 黃維 4000 324 72 24 15連
第十四師 霍揆章 4000 324 72 24 15連
第二五師 關麟征 4000 324 72 24 11連
第三六師 宋希濂 4500 324 72 24 13連
第五七師 阮肇昌 4000 324 66 0 16連
第六七師 李樹森 4000 324 72 24 13連
第八七師 王敬久 4000 324 72 24 13連
教導總隊 桂永清 9533 321 132 28 衛生隊
以上是第一期調整的十個師。
第三師 李玉堂 4000 324 72 24 12連
第四師 王萬齡 4000 324 72 24 11連
第六師 周磊 4000 216 72 24 14連
第九師 李延年 4000 324 72 24 12連
第十師 李默庵 4000 324 72 24 12連
第二七師 馮安邦 4000 324 72 24 12連
第八十師 陳琪 4000 324 72 24 12連
第八三師 劉戡 4000 324 24 24 12連
第八八師 孫元良 4000 324 72 24 11連
第八九師 王仲廉 4000 324 72 24 11連
以上是第二期調整的十個師。

這些調整師有四點是可以注意的,
第一點:不是第一期連教導總隊只有九個師么?原來第二師里面還有一個鐘松的獨立旅,原來這個旅計劃編師的,但是由于要以獨立旅在凇滬方向警備,番號不能太大刺激日本人,這個調整師只好委屈的稱為第二師補充旅了,其實該旅大可以稱師,缺編十九個連的部隊。
第二點:所謂36、87、88三個德械樣板師,其實和其他調整師并無區別,都是一樣的裝備,同樣缺編一個師炮連、團戰防炮連、師高炮連、團小炮連等等部隊。不過一直參加凇滬之戰,所以抬得地位較高罷了。只有教導總隊,才是真正的調整師的樣板部隊,編制甚大,裝備甚足。只缺編一個衛生隊。
第三點:這些調整師并非全是嫡系,還有二七師這個西北軍老底子,對比美械化部隊中的五三軍這個唯一的東北軍老底子,很是有趣。
第四點:每師基本上都缺編師屬一個炮連(每師只有八門山野炮),團屬四個戰防炮連,師屬一個高炮連,團屬小炮連(即德國步兵炮)也全部缺編。還有其他附屬部隊亦不完全齊全,若干師團或有戰防炮和小炮編制。可見國軍就算是武裝這二十個調整師亦屬相當吃力。至于整理師,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現在論者說什么整理師如何如何,調整師如何如何,都是鏡花水月。我國民抗戰初期武力骨干,只有這二十個調整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侵華日軍序列沿革【三】
侵華日軍第13軍
一覽九一八事變前后關東軍戰斗序列及主要軍官
侵華日軍序列編制
斃命湖南的日軍佐官名單
抗日劇中,常出現的大、中、少佐手下有多少兵?管多大的地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龙海市| 龙泉市| 道孚县| 桦南县| 乌什县| 建水县| 娱乐| 新沂市| 襄城县| 清水县| 阿克陶县| 阿图什市| 吴堡县| 天峻县| 黄龙县| 昭苏县| 杂多县| 嘉祥县| 德化县| 泰和县| 潜山县| 磴口县| 崇文区| 海原县| 开江县| 咸宁市| 淳安县| 汾西县| 嘉峪关市| 汉阴县| 深圳市| 利川市| 密云县| 封开县| 禹州市| 四平市| 静宁县| 佛冈县| 台东市|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