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期,夜間戰斗機部隊已經成為德國空軍中最強大的一支組成力量,它擁有當時德國空軍近一半的一線作戰力量。此時一款新型夜間戰斗機出現在夜間戰斗機部隊的裝備序列中,這就是Ju88G-1。它與其后繼改型迅速占據了夜間戰斗機部隊的一線主力機型位置,成為帝國夜空最后的守衛者。
Ju88G-1 隨著戰爭的發展,夜間戰斗的強度及要求越來越高。德國夜戰部隊原先主力機型Ju88C系列夜間戰斗機不得不采用更多的重型火力、更厚的裝甲及額外的雷達電子設備和操作人員,這導致Ju88C不堪重負,嚴重影響了其低速飛行操控品質。因此為滿足前線戰斗需要,發展一種新的Ju88夜戰型號,改善其作戰性能及提高飛行操控品質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1943年春,一架Ju88R-2安裝了源自Ju188的擴大版方形直立尾翼進行試驗測試,這就是Ju88 V58。隨后德國人在V58基礎上研制發展了Ju88G系列夜間戰斗機。第一款原型機Ju88G V1在1943年6月完成設計并首飛。Ju88G V1采用2臺1700馬力的BMW 801D發動機,火力采用 6門MG 151/20 20mm航炮:機首右側裝有2門MG 151/20 20mm航炮,機腹左側下凸起的武器艙內裝有4門MG151/20 20mm航炮。彈藥存儲在飛機前艙內,總共可攜帶1250發20mm炮彈,可謂火力強勁。另外座艙后部還裝有一挺備彈750發的MG131 13mm防御機槍。飛機后艙則是機體油箱的安裝位置。V1機載搜索雷達選用的是FuG 212 Lichtenstein C-1 雷達。增強的動力及新尾翼的采用改善了Ju88G低速時的操控性,增加了其航向穩定性,同時機體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及電子設備。實際上Ju88G在原型機測試完成前就已經接到生產命令了,這簡直就是一場賭博。從中也可以看出德國空軍對新型夜戰飛機的熱切需要。不過德國空軍還是押對寶了:Ju88G系列夜戰飛機在以后的作戰中表現優異,為保衛德國夜空立下汗馬功勞。
主要型號 G-0
Ju88G-0預生產型與原型機V1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機首上的2門MG151/20 20mm航炮。這是為了防止在黑夜中射擊時產生的炮口發射焰(muzzle flash)導致飛行員暫時失明。此外雷達也換成了新型的FuG 220 Lichtenstein SN-2 雷達。
G-1
Ju88G-1是G系列的第一個量產型號,基本與G-0相同,于1943年末投產。G-1型采用更大的副翼,提高了飛機機動性;添加了機翼油箱,增加了續航力。有一些Ju88G-1還在機背上安裝了“斜樂曲”(Schrage Musik)傾斜火炮系統以增強火力
機上電子設備裝有FuG-101A無線電高度儀、FuG-10P 和FuG-16ZY無線電電臺、FuG-25A無線電敵我識別系統及FuB-12歸航方向指示系統等。另外除了裝有FuG 220 雷達外, G-1上還安裝了新型的FuG 227 “佛蘭斯堡” (Flensburg)被動雷達探測裝置。它可以追蹤英國夜航轟炸機上“Monica”護尾雷達的波束,從而引導德軍夜間戰斗機對轟炸機展開攻擊。大量電子設備的采用也加大了乘員工作強度。隨后為緩解這一問題,德國人在原先的三人機組上又增添了一名觀察員,分擔工作壓力。但實際上戰時G-1機組還是三人編制。
隸屬2./NJG2的Ju88G-1 飛行中的Ju88G-1,可以清楚看到機腹左側下的武器艙及其MG151/20 20mm航炮炮管 1944年10月6日在Bulltofata的一架Ju88G-1,可見它并未安裝“斜樂曲” 正在保養的Ju88G-1的BMW801D-2發動機,可以看到發動機內部一些細節 實際生產中Ju88G-1遇到了與Ju88R-1生產時類似的問題:BMW 801D發動機的產量跟不上飛機生產速度的需要,不過這也是當時德國軍工生產中的一個通病。
Ju88G-1在1944年春天首次參戰,隨后在5月正式開始列裝部隊。然而就在Ju88G-1夜間戰斗機剛剛參加實戰不久準備大顯身手時,卻遇到極其郁悶的一件事,讓英國人檢了個大便宜。1944年7月13日,7./NJG2的一名飛行員執行完在北海的巡邏任務返航時,由于誤讀羅盤方位而誤降在英國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地區,英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一架嶄新的Ju88G-1夜間戰斗機(Wr.N.712273)。很快英國人就破解了德國新型機載雷達的秘密,獲得了 FuG 220雷達的工作參數。而英國人對FuG 227的解決手段則更直截了當,轟炸機司令部命令拆掉所有夜航轟炸機上的“Monica”護尾雷達,這讓FuG 227徹底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
誤降英國伍德布里奇的Ju88G-1 關于皇家空軍對這架飛機的初步檢查分析報告可參見:
http://www.aeroflight.co.uk/types/germany/junkers/ju_88/captured.pdf G-1在實際戰斗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英國人曾經試飛Ju 88G-1 TP190(英軍編號)和“蚊”式進行模擬空戰,結果在一場“Dog fight”中Ju 88G-1壓倒了“蚊”式,這的確很讓人吃驚。不過模擬戰斗是在中低速狀態下,這也是Ju 88G-1所擅長的領域。但總的來說英國試飛人員對Ju 88G-1給予較高的評價。
G-1基本數據 基本數據:機長:14.54m(不含SN-2雷達天線);16.50m(含SN-2雷達天線);高度:4.85m;翼展:20.0m;翼面積:54.5m ;
動力:1700馬力 BMW 801D-2 發動機兩臺;
重量: 空重:9081kg;正常起飛重量:13095kg;最大起飛重量:14690kg;
性能: 最大速度:573公里/小時( (8500 m高度,未安裝斜樂曲);550公里/小時(同高度,安裝斜樂曲);升限:8840m; 航程:2500Km(1553英里); 最大巡航時間:4.75小時;.
武器: 機腹武器艙內4門前射MG151/20 20mm航炮,每門備彈200發;駕駛艙后部一挺MG131 13mm防御機槍,備彈500發;可選裝 “斜樂曲(Schr?ge Musik)”火炮系統(兩門MG151/20 20mm航炮,仰角70度);
G-6
G-6 是Ju88G系列第二款量產型號,也是最著名的一款G系列夜間戰斗機。它于1944年中期以后投產,分為a,b,c3個亞型。
Ju88G-6夜間戰斗機
實際上德國人并沒有把G-6劃分為a,b,c三個亞型,這個劃分法是英國人根據檢查及測試戰后繳獲的G-6時提出的。我姑且也采用這一劃分法。
最初的生產型號是Ju 88G-6a,與G-1相似但換裝了1700馬力的BMW801G發動機。同時“斜樂曲”(Schr?ge Musik)系統成為G-6a上的標準裝備。G-6a的“斜樂曲”由兩門備彈200發的MG151/20 20mm航炮組成。其它武器配置與G-1相同。
戰爭后期德國人曾在G-6上裝上30mm航炮進行實驗測試,但直到戰爭結束,G-6各型上的標準武器配備還是MG151/20 20mm航炮。
此外G-6a機尾上安裝了FuG 220后方警戒用雷達天線,防止盟軍夜間戰斗機從尾部襲擊。G-6b加裝了FuG350“納克索斯”Naxos Z被動雷達探測裝置。“納克索斯”可以探測到盟國轟炸機上安裝的H2S地形測繪雷達的信號,探測距離可達60km。另外G-6b采用了更大的油箱,提高了續航力。最后一款G-6c 將BMW 801G-2發動機更換成功率更大的1750馬力Jumo 213A直列V12 發動機。這使得G-6c比G-1每小時快了25英里。
曾有一架Ju-88G-6 (Wr.N.620153)搭載了Jumo213 + MW-50的動力組合進行實驗測試。測試中在打開MW-50動力增強裝置的情況下它飛出了425英里/小時的高速,并維持了10-20分鐘。
Ju88G-6尾部的警戒雷達天線 另外G-6c由于設備的增加及“斜樂曲”系統安裝位置前移,導致機身油箱容積減小,航程有所減小。同樣考慮到增添的額外設備及應對敵方夜間戰斗機威脅,德軍決定將G-6的三人機組擴編一人。不過不少機組還是三人編制。
面對“蚊”式的威脅,Ju88G-6主要依靠Rückswart(護尾雷達)的預警,G-6機組乘員的安全很大程度都押在這上面了。同時還要依靠增加的第二名觀察員及其它乘員的仔細觀察,因為蚊式常常乘德軍夜間戰斗機準備降落時突然襲擊。實戰中有些蚊式在咬尾時被Ju88G-6發現而被其尾部MG131機槍擊落。
雖然SN-2是Ju88G-6的標準配備雷達,但部分Ju88G-6在后期裝備了 FuG218“海王星(Neptun)”或FuG240“ 柏林(Berlin)”厘米波雷達。FuG 240是德國戰爭期間最先進的機載搜索雷達,其天線前方裝有一個木制的整流罩,不像其它型號的雷達天線暴露在機頭外側,這對飛機速度的影響很小。
Ju88G-6安裝的FuG218“海王星(Neptun)”雷達 戰后被英國繳獲的一架安裝FuG 240 “ 柏林(Berlin)”雷達的Ju88G-6 NJG4的一架安裝FuG240的Ju88G-6,它被藏在樹林里,注意其木質的整流罩 1945年3月,NJG4的部分Ju88G-6曾裝上FuG 280“Kiel”被動紅外探測器進行測試。FuG 280的最大探測距離設計為4km,但德國人曾在測試中識別出5km以外的轟炸機目標。而測試中德國人總結出使用FuG 280最有效的方法是依靠機載雷達接近到離目標1km處,然后駕駛Ju88G-6從目標下方接近,利用天空為背景可以獲得十分清晰的目標紅外信號。
FuG280被動紅外探測器 G-6c基本數據:
長度:16.5m;
最大速度:580km/h(高度6100m,帶雷達及“斜樂曲”系統);
翼展:20.0m;
升限: 9560m;
航程:2195km(1364英里);
動力:兩臺1750馬力Jumo 213A發動機;
武器:裝有“斜樂曲”火炮系統(兩門MG151/20 20mm航炮,仰角70度),其它同G-1;
Ju88G-6線條圖 這架正面拍攝的Ju88G-6可以清楚的看到其腹部的武器艙,注意駕駛艙頂部凸起,那是FuG350“納克索斯”Naxos Z被動雷達探測裝置 注意這架Ju88G-6“斜樂曲”的安裝位置,這應該是架G-6b,G-6c“斜樂曲”安裝位置更靠前,其駕駛艙頂部可以看到FuG350 一名地勤人員坐在Ju88G-6機首上,它的機首還蠻堅固的 從這張側視圖可以看出G系列與C-6和R-2的尾翼區別 I./NJG3的指揮官Werner Huseman和他的三名機組乘員與騎士十字勛章獲得者Hans-Georg Schierholz在一架Ju88G-6前合影,可以看到Huseman的機組是四人編制 Ju88G-6服役以后在戰斗中表現良好,即使在戰爭最后階段也取得不少勝利。
1945年2月23日夜,由于白天基地遭到美軍P-51襲擊, I./NJG6及II./NJG6只能臨時湊出7架夜間戰斗機(1架BF110G-4,6架Ju88G-6)倉促出擊攔截數百架飛機組成的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但最后他們僅以1架Ju88G-6的代價擊落了13架蘭開斯特轟炸機。這其中有12架是Ju88G-6的戰果。
而在1945年3月14-16日期間,多名夜戰王牌駕駛Ju 88G-6連續取得佳績。1945年3月14日夜,IV./NJG6指揮官Martin Becker上尉駕駛Ju 88G-6“2Z + FM”在一次戰斗出擊中擊落9架皇家空軍四發重型轟炸機,創造了二戰期間德國夜間戰斗機部隊一次戰斗任務最高擊落數記錄。這其中有3架是由他的無線電操作員Karl-Ludwig Johanssen少尉用MG131機槍擊落。15日夜,2./NJG 2的Heinz R?kker上尉駕駛Ju88G-6 “4R + CK”擊落了4架敵機。當夜R?kker上尉在擊落兩架四發轟炸機后決定去襲擾圣托德(St.Trond),這個原先德軍夜戰部隊的一個主要基地。德軍頭號夜戰王牌Schnaufer少校就享有“圣托德的夜魔”綽號。R?kker飛到圣托德西邊的Le Culot機場,這里是美國陸航第九軍的一個基地。R?kker先當著地面盟軍士兵的面用“Schr?ge Musik”敲掉一架B-25,緊接著又尾隨在一架正準備降落的F-3A后面(R?kker以為是架“蚊”式),4門20mm火炮的急促射擊將F-3A打成了一團火球摔在機場上,隨后 R?kker駕駛Ju88G-6急速躍升穿過機場的探照燈光揚長而去。機場上的美國大兵看得目瞪口呆,根本沒作出任何反應。而一天后,5./NJG2中隊長Erich Jung中尉用他的Ju88G-6“4R+AN”又在一夜間擊落7架蘭開斯特四發轟炸機。
在東線,Ju88G-6一樣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而且相比于西線,東線的夜戰環境稍顯輕松,沒那么嚴重的電子干擾。Ju 88G-6在這里對它的俄國同行們保持著良好的勝率。例如1944年12月22/23日夜,I./NJG 5的Ju88G-6擊落了7架俄國夜航飛機,自己無一損失。
在東線作戰的一架Ju88G-6 不過1945年3月3日執行的“吉塞拉“作戰(Operation Gisela)對于Ju88G就是一場噩夢。以Ju88G為主的大約140架Ju88夜間戰斗機跟蹤英國返航的夜間轟炸機到其基地進行打擊。雖然擊落了19架英國轟炸機,但也在與“蚊”及轟炸機交火中損失不少。更倒霉的是返航途中由于天氣預報的失誤遇到了糟糕的天氣,許多飛機失蹤或墜毀,還有不少受損。“吉塞拉”行動中德軍夜戰部隊總共損失了25架飛機。
總的來說Ju88G-6的實戰表現相當不錯,但它的服役時間太晚了。當時德軍缺人、缺油、缺備件,什么都缺,這不利于Ju88G-6發揮其戰斗力。
一架Ju88G-6機組與地勤人員的全家福,還有他們的寵物狗。戰后德國許多原夜間戰斗機飛行員接受訪問時都對Ju88G-6未能早點參戰表示遺憾。 下面是一個目前關于Ju88G-6量產系列情況的數據表,按機體編號排序。包括機體編號、部隊代碼、所屬部隊、搭載的雷達及乘員情況、注釋/資料出處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luftwaffe-experten.org/Ju88G-database.html G-7
1944年底,G系列最新的一款G-7也展開了研制。它預定采用兩臺附帶有MW-50動力增強裝置的Jumo213E-1代替了原先的Jumo213A發動機(也有資料稱是DB603E/F發動機),采用四葉螺旋槳(4 bladed propeller),這也是G-7系列外形最明顯的識別特征。機翼換上原先為Ju188設計的擴展機翼,翼展達到22m。武器配備與G-6相同。雷達選擇根據G-7各亞型而有所不同。G-7a計劃安裝的是標準的FuG 220“里希施泰因”SN-2 雷達,G-7b是FuG 228“里希施泰因”SN-3雷達或FuG 218 “海王星”V 雷達,G-7c則是FuG 240 “柏林”N-1雷達。實際上FuG 240產量很少,基本都安裝到Ju-88G-6上去了。
關于G-7系列的原型機建造及量產情況一直以來都有爭議。由于G-7的研制是在戰爭最后階段,情況十分混亂,因此導致關于G-7的原始資料多有缺失。現在關于G-7設計生產主要有兩種看法:
1 G-7完成了原型機設計試飛并投入小批量生產;可以參照Gebhard Aders的《History of the German Night Fighter Force 1917-1945》:“Only about 10-12 Ju 88G-7s were completed in November 1944 and none were ever delivered to an operational unit…”我看到的不少資料都引用這個觀點。
2 G-7僅僅處于原型機設計階段,并沒有投入正式生產;Brian Filley在《Junkers Ju 88 in Action》中就闡述G-7只完成了4架原型測試機,頭兩架在盟軍轟炸中被毀,后兩架由于缺少發動機從未完工。
我個人比較傾向后一種看法。因為考慮到當時戰爭已進入最后階段,德國的軍工生產已經非常混亂,而且原型機的測試飛行面臨盟軍戰斗機的嚴重威脅,不大可能順利進行。同時盟軍的大規模轟炸也使德國交通運輸、軍工廠生產陷入癱瘓,G-7最重要的發動機供應不可能得到保障,所以G-7不應該也不具備量產的條件。當時德國不少飛機的原型機就因為沒有發動機而從沒飛過。
但上述兩種看法都贊同一點就是G-7系列從未正式服役參戰過。實際上G-7性能比G-6并沒有明顯提高(使用MW-50的G-6測試最高速比G-7最高速度還快)。雷達方面G-6后期也換裝了FuG240,并不比G-7吃虧。只能說G-7的性價比不算高。
G-7b基本設計數據:
基本數據:機長:14.54m(不含雷達天線);高度:4.85m;翼展:20(22)m;
動力:搭配MW-50動力增強裝置的1725馬力 Jumo213E 發動機兩臺;
重量:空重:9300kg;正常起飛重量:13100kg;最大起飛重量:14675kg;
性能: 最大速度:626公里/小時(9083 m高度使用MW-50動力增強裝置);585公里/小時(高度10200m);巡航速度:560公里/小時(9000m高度;升限:10210m; 航程:2250Km(1398英里);最大巡航時間:3.72小時;
武器: 機腹武器艙內4門前射MG151/20 20mm航炮,每門備彈200發;駕駛艙后部一挺MG131 13mm防御機槍,備彈500發;“斜樂曲(Schr?ge Musik)”火炮系統(兩門MG151/20 20mm航炮);
G-10
Ju88G-10原先被設計成一款遠程型夜間戰斗機,基本設計基于G-6,但是機體加長以容納更多的燃油。只有幾架得以完成但隨后被用于Mistel項目。
Ju88G-10原型機 “Mistel”使用一架無人駕駛的 Ju 88去掉駕駛艙后裝上3800公斤烈性炸藥,成為一架無人操作的炸彈機。在Ju88上面固定一架BF109 或Fw190戰斗機。戰斗機駕駛員通過一套精巧的裝置操縱組合飛機,臨近目標時將飛機對準目標,解脫無人轟炸機,讓無人機沖向目標。一開始有一些Ju88G-1被用于該項目,隨后完成Ju88G-10樣機也被用在這上面。
Ju88G-1與Fw190A-8的組合 用于“Mistel”的Ju88G-10正在訓練 Ju88的其它一些型號情況請參見本帖后面的G系列發展附表。
G系列是Ju88夜間戰斗機型中最后一個量產系列也是最著名的一個系列。它在1944年春首次參戰,逐步取代Ju88C/R及Bf110G系列夜間戰斗機,廣泛列裝到各夜間戰斗機聯隊。先后有11支夜間戰斗機部隊換裝過Ju88G系列。就像陸軍裝甲部隊中的“豹”式一樣,Ju88G系列構成了德國夜間戰斗機部隊最后的中堅力量。
雖然其機體基本設計基于戰前,但依靠不斷的升級改進及采用最新的電子設備,Ju88G系列依然成為一款出色的夜間戰斗機。它擁有出色的操控性,足夠的動力及火力,大航程,可以長時間在夜空中搜索目標作戰。可容納4人的駕駛艙視野良好并擁有足夠的空間添加電子設備。許多夜間戰斗機飛行員都表示了對Ju88G的欣賞。同時Ju88G系列的生產也可以利用老的生產線進行,節約成本,便于大規模生產。
但而且由于盟軍轟炸、發動機生產跟不上等因素影響,Ju88G系列的產量并不算高。其總產量在800架左右,尚不足以完全替換BF110G及Ju88C/R系列夜間戰斗機,更無法撼動盟軍巨大的數量優勢。Ju88G在取得許多勝利的同時自身損失也很大。另外除了夜戰任務,從44年底開始它還常執行并不擅長的對地攻擊任務而導致許多額外損失。
1944年底開始,由于晝間空軍部隊的嚴重損失,夜戰部隊被迫承擔了許多夜間轟炸及對地攻擊任務。Ju88G使用小型集束炸彈及20mm航炮攻擊地面目標。為了躲避盟軍攔截,它們通常在漆黑的夜間在500英尺以下高度飛行,缺乏導航。許多機組由于飛行高度過低撞在山坡上、樹梢頂部甚至電線桿上而墜毀,或者由于燃料耗光而迫降,還有不少被盟軍戰斗機及高炮擊落。
由于執行對地攻擊及轟炸任務,德國夜間戰斗機部隊在1944年12月到1945年1月間遭受了戰爭期間最嚴重的損失。1944年12月,夜間戰斗機部隊擊落了66架皇家空軍轟炸機,但夜戰部隊僅BF110G-4、Ju88G-1及G-6就損失了114架。這其中有許多是在夜間攻擊任務中損失掉的。
戰爭結束后,盟軍情報人員立刻趕往德國各地搜刮各種新型飛機。許多Ju88G系列戰斗機被帶到法國、英國及美國接受測試評估。測試完成后所有飛機均被拆毀。不過并沒有明顯證據表明曾有Ju88G被運往俄國。而大批被遺棄在德國國內機場上的Ju88G最終被送往拆卸場解體回爐,成為戰后重建的材料。屬于它們的戰爭結束了。
盟軍坦克開進Ju88G-6的基地 幾名美軍人員正在檢查一架繳獲的Ju88G-6 投降的NJG3的Ju88G-6及BF110G-4機群,戰爭結束后大批Ju88G被遺棄在德國各地機場 Ju88G系列發展附表
Ju88GV1 G系列夜間戰斗機原型,兩臺 1700 馬力的BMW 801D 發動機,3名機組乘員;機鼻內2門MG151/20 20mm航炮,機腹武器艙內4門 MG151/20 20mm航炮,駕駛艙后部一挺MG131 13mm防御機槍; FuG 212 Lichtenstein C-1 雷達;
Ju88G-0 預生產型;取消了機鼻處的2門MG151/20 20mm航炮;, FuG 220 Lichtenstein SN-2 雷達, 方形舵;
Ju88G-1 正式生產型;BMW 801D 發動機;機載設備略作修改, 武器艙內4門 MG151/20 20mm航炮;Lichtenstein SN-2雷達及 FuG-227 Flensburg被動雷達探測裝置;
Ju88G-2 G-1修改版,未投產;
Ju88G-3 只有項目計劃;
Ju88G-4 G-1改進版,裝備略有不同,部分裝有配有MG151/20 20mm航炮的“斜樂曲(Schr?ge Musik)”系統;
Ju88G-5 更新設備的G-1版,只有項目計劃;
Ju88G-6a G-4版,斜樂曲”(Schr?ge Musik)系統標準配置;兩臺1700馬力BMW 801G發動機,SN-2后方警戒用雷達天線
Ju88G-6b 安裝FuG 350 Naxos Z被動雷達探測裝置,增加了燃料攜帶量;
Ju88G-6c 裝有兩臺1750 hp (1306 kW) Jumo 213A發動機, 減小了機身油箱容量, “斜樂曲系統(Schr?ge Musik)”安裝位置向駕駛艙方向前移。
Ju88G-7a 采用Ju188的翼尖, 翼展擴大至22m, 兩臺附帶MW-50動力增強裝置的1725馬力Jumo213E-1發動機,寬大的4葉螺旋槳,三人機組,FuG 220 Lichtenstein SN-2 雷達;
Ju88G-7b FuG 228 Lichtenstein SN-3雷達或者 FuG 218 Neptun V/R 雷達,采用木制機鼻;
Ju88G-7c 裝在木制的整流罩內的FuG 240 Berlin N-1a 雷達,無需外部雷達天線;
Ju88G-8 遠程驅逐機型, 采用Ju 88H-2的機身;
Ju88G-10 與 G-8相似,被用于Mistel項目;
Ju88G-12 發展成Ju188R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