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按照原定計劃,于美國東部時間6日1時30分左右成功登陸火星。“好奇”號著陸點為蓋爾隕石坑,它將從這里開始踏上對火星生命探索的征程。此前,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相機已經對蓋爾隕石坑完成了高清晰度拍攝和探測任務,該區域的地形地貌已盡在科學家們掌握之中,這也是科學家將其選定為“好奇”號著陸點的關鍵原因之一。因此,蓋爾隕石坑可以算是“好奇”號蹣跚學步的運動場。以下是由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相機所拍攝到的蓋爾隕石坑的特寫鏡頭。
1. 反向河槽

反向河槽
地質學家認為,本圖所示的巖石最高層(接近本圖底部區域)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即反向河槽。當各個沉積層逐漸粘合在一起時,就會形成堅硬、連貫的一個整體。此后,侵蝕過程慢慢掃清周圍沉積物,只留下古老的河槽和沉積物,形成較高地形。
2. 水的跡象

水的跡象
從圖中可以看出,火星表面存在多種地質過程和地形特征,如風力形成的沙丘、撞擊隕石坑以及可能的河流侵蝕。圖中顯示的許多巖層都存在硫酸鹽和粘土的跡象,這種巖層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因為這些特征都與水有關聯,因此科學家將蓋爾隕石坑作為“好奇”號首選著陸點。蓋爾隕石坑直徑約154千米,大約形成于35億年到38億年前。
3. 年輕的隕石坑

年輕的隕石坑
本圖顯示了蓋爾隕石坑中的一個年輕隕石坑。年輕隕石坑中出現一條條剛剛形成的壟起。當然,這里所說的“年輕”,只是地質學中相對的年輕。這個年輕的隕石坑大約形成于數萬年前。蓋爾隕石坑在被選為“好奇”號著陸點之前,科學家們也是經歷了數次激烈的爭論。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就是,可能的著陸點是否最具科學研究價值,同時在預算上又切實可行。對于蓋爾隕石坑,科學家們感興趣的還包括隕石坑中的鋒利山。這座鋒利山表現出明顯的分層巖石沉積特點。
4. 特別的沉積巖層

特別的沉積巖層
本圖顯示了蓋爾隕石坑中一種特別的沉積巖層,這種沉積層在赤道附近的其他隕石坑中也可以發現。在圖片上部,是一個布滿小坑點的平面,它被一個大峽谷所切割,在大峽谷中暗色沙子已積聚形成沙丘。山脊和沙丘頂部大體上形成一道道從左上方到右下方的軸線,這也表明了形成巖石侵蝕的風向。
5. 隕石坑底部

隕石坑底部
本圖頂部的暗色部分是鋒利山的東南邊緣,圖片的其余部分則是蓋爾隕石坑的底部。在鋒利山的邊緣,分布著一些小山、巖石或從鋒利山上滾落的碎片。這表明,山坡上的巖石極易被風所侵蝕。在圖片的右下角,明顯可見一種多邊形地形。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圖案是由于水的流失或冷卻導致沉積巖層發生收縮而形成的,這與沙漠中的泥裂有些類似。多邊形地形地貌在火星較高緯度地區很常見。
6. 沉積巖層

沉積巖層
本圖可以看到明確的沉積巖層。這種巖層的形成機制尚不清楚,但是它們應該與湖泊、河流的侵蝕有關,或與風吹火山灰沉積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