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金櫻蓮子散
【處方】金櫻子(冬采,干擦去毛)3兩(凈,炒,切破,去子凈用),蓮子(去心)2兩,頭面2兩(炒),白扁豆2兩(炒),牡荊實(即黃荊子)、糯米1合(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用4錢,入熟蜜3匙,滾湯調服。
【摘錄】《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
162、九制香附丸
【處方】香附420克 艾120克
【制法】將上藥一次用酒,二次用醋,三次用鹽,四次用童便,五次用小茴香60克,六次用益智仁60克,七次用丹參 60克,八次用姜汁,九次用萊菔子6O克,先后分別煎汁,按春三日、夏一日、秋三日、冬七日浸制,隨后曬干研為細粉,糊丸。
【功能主治】開郁健脾,調經安胎。治婦人經事不調,赤白帶下,氣血凝滯腹痛,胸悶脅脹,嘔吐惡心,氣塊血塊。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開水送下。
【摘錄】《飼鶴亭集方》
163、九霄丸
【處方】蘄艾(酒浸一宿,煮干)1兩,牡蠣粉1兩,龍骨(煅)1兩,當歸(酒炒)1兩,干姜(炮)2兩,吳茱萸(滾湯泡,炒)7錢,白芍(酒炒)7錢,山藥(姜汁炒)1兩半,白石脂(醋煅,淬7次,研)1兩。
【制法】上為末,酒為丸。
【功能主治】白帶日久不止,臍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湯送下。
【摘錄】《竹林女科證治》卷一
164、久煉太素丹
【處方】礜石(鹽泥固濟,火煅10日10夜,放冷用)、陽起石(入甘鍋子內,煅令通紅,放冷用)、寒水石(入甘鍋子內,煅令通紅,放冷用)、礬石(飛過成灰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加白石脂細末少許,滴水為丸;如丸時,就口以氣吹之,如雞頭子大,候干,放甘鍋子內,以瓦子蓋口,再燒令通赤,取出,傾在建盞內,放冷。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一切虛損,夜夢紛壇,遺精失溺,大便滑泄,久利肌瘦,及婦人子宮久寒,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溫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165、九轉靈丹
【處方】靈砂1兩,石菖蒲(一寸九節者佳)1兩,生礬9錢,制辰砂5錢,制雄黃5錢。
【制法】上為細末,棗肉杵爛為丸,如粟米大,金箔為衣,陰干收固。
【功能主治】固精添髓,壯顏補虛。主四時傷寒,五勞七傷,中風痰喘,膈食,瘧痢,痰嗽,男子遺精、白濁、勞瘵、盜汗,婦人崩漏、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棗湯送下。
【摘錄】《靈藥秘方》卷下
166、韭子丸
【處方】韭子7升(凈揀)。
【制法】上以醋湯煮千百沸,取出焙干,旋炒令作油麻香,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腰胯酸疼,腿膝冷痹,夜多小便,夢寐遺泄,日漸羸瘦,面無顏色;女人惡露,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167、濟陰丹
【處方】三棱2兩,莪術1兩(切片,煨),蒼術(泔浸,去皮)1兩半,枳殼(去瓤)1兩半,大艾(去根)1兩半,劉寄奴1兩半,香附子(凈)1兩半,敗姜1兩半,烏頭3合(上藥用米醋3升,煮干取出焙干為末),當歸身1兩半,蒲黃1兩(隔紙炒),生地黃(酒浸)7錢半,熟地黃(酒蒸)7錢半,橘皮(去白,細紅者佳)1兩半,白芍藥1兩半,玄胡索(炒)半兩,五靈脂(酒煮)半兩,白術(煨)半兩,牡丹皮(凈,去滑)1兩,桂(去粗皮)1兩,赤芍藥1兩,片子姜黃1兩,青皮(去白)1兩,川芎7錢半。
【制法】上為末,糯米粉谷醋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理氣,活血,消積。主婦人諸疾。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產后敗血沖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墮胎腹中攻刺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暈血癖,血崩血滯,血入四肢;一應血臟有患,諸種風氣,傷風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惡心,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胎臟虛冷,數曾墮胎,崩中不定,室女經脈不通。
【用法用量】沉香湯送下;蘇湯、鹽湯亦可。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七
168、濟陰丹
【處方】川芎8錢,川歸8錢,川萆薢8錢,生地8錢,赤芍1兩半,香附1兩半,陳二艾、小茴香5錢,南木香3錢,劉寄奴5錢,蓬術7錢半。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調,赤白帶下,不受孕,肚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卷三
169、橘皮煎丸
【處方】當歸(去蘆,先焙)萆薢 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陽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蘆,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干)干姜(炮)菟絲子(酒浸,焙,搗)三棱(煨熟,乘熱搗碎)各90克 甘草(炙)30克 陳橘皮(凈洗,焙,為末)47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用酒3升,于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藥末入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臟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頻數,肌膚瘦悴、面色萎黃,肢體怠惰,腰膝緩弱;及痃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利,腸風痔瘺;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不孕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170、聚寶丹
【處方】牡蠣1兩,硫黃2錢,龍骨2錢,白石膏5錢,白礬3錢(另研)。
【制法】上為末。入鍋子內,將白礬蓋四味藥上,2斤火煅無煙為度,乳細,酒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諸虛,男子遺精白濁,淋病;婦人赤白帶下,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1粒,空心鹽棗子湯送下;婦人赤白帶下血崩,淡竹葉蔥湯送下;血海冷,艾醋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七引《衛生家寶》
171、聚寶丹
【處方】沒藥1兩,琥珀1兩,木香1兩,當歸1兩,辰砂1錢,麝香1錢,乳香1兩,玄胡索(炒)1兩。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小圓眼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海虛冷,外乘風寒,搏結不散,積聚成塊,血氣攻痛;及經候不調,崩中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錄】《活人心統》卷三
172、卷柏丸
【處方】黃耆(去蘆,蜜水炙)1兩半,熟地黃(洗)1兩半,卷柏(醋炙)1兩,赤石脂(煅,醋淬7次)1兩,鹿茸(醋炙)1兩,白石脂1兩,芎1兩,代赭石(煅,醋淬7次)1兩,艾葉(醋炒)1兩,桑寄生1兩,鱉甲(醋炙)1兩,當歸(去蘆,酒洗,微炒)1兩,地榆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龍骨半兩,干姜(炮)3分。
【制法】上為末,醋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室女,腹臟冷熱相攻,心腹絞痛,腰痛腿痛,赤白帶下,面色痿黃,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米飲湯送下。
【摘錄】《濟生》卷六
173、濟陰丸
【處方】益母草8分,香附米8分(童便浸炒7次,醋炒3次),熟地4兩,當歸4兩,白術4兩,阿膠3兩,生地3兩,陳皮3兩,白茯苓3兩,川芎2兩,半夏2兩,白芍2兩,麥冬2兩,黃芩2兩,杜仲2兩,丹皮2兩,續斷2兩,延胡2兩,沒藥1兩,甘草1兩,吳萸7錢,小茴7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加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順氣益血,調經除帶,益子宮,善胎育。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黃酒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三
174、克應丸
【處方】熟地黃 赤芍藥各60克 當歸75克 赤石脂(煅)龍骨 牡蠣(煅,以酒淬)茯苓 牡丹皮 川芎 艾葉(制,研)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醋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經養血,固澀止帶。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摘錄】《古今醫統》卷八十四
175、苦楝丸
【處方】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
如腰腿疼痛,加四物4兩,羌活、防風各1兩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寒濕傷于帶脈,而收引無權,不能約束一身,故帶下淫溢不已。苦楝子瀉濕熱以清帶脈;小茴香溫經氣以祛寒濕;當歸養血活血以榮經脈也。酒以丸之,酒以下之,使寒濕頓化,則經脈清和,而帶脈完固,帶下無不止矣。
【摘錄】《保命集》卷下
176、老雞丸
【處方】胡黃連1兩,銀柴胡1兩,人參1兩,黃耆1兩,熟地1兩,川芎1兩,遠志1兩,肉蓯蓉1兩,秦艽1兩,甘草1兩,當歸1兩,山藥5錢,白術5錢,五味5錢,天冬1兩2錢,麥冬1兩2錢。
【制法】上為末,用老雞1只,去油蒸爛,同藥搗千余下,細極無骨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下元氣虛,五心煩熱,食少,子宮冷,赤白帶下,經水不調。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靈驗良方匯編》卷下
177、理經四物湯
【處方】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黃1錢,白術(蜜炙)1錢,柴胡1錢,香附(童便制)1錢,玄胡索1錢,黃芩8分,三棱8分。
【功能主治】婦人血虛有熱,經來如屋漏水,頭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帶,咽中臭如魚腥,惡心吐逆。
【用法用量】水煎,臨臥服。先用本方,次用內補當歸丸。
【摘錄】《竹林女科》卷一
178、類從散
【處方】白馬毛1錢(和椒火燒),龜甲4錢(醋炙),鱉甲5錢(醋炙),牡蠣1兩半(火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赤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調下,1日3次。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四
179、老年白帶方
【處方】黃柏4兩,五味4兩,杜仲4錢,萸肉5錢,補骨脂3錢,牡蠣(煅)3錢,醋香附8錢,砂仁2錢,川椒2錢,川芎2錢,茯苓2錢,車前子2錢,醋炒艾葉1錢,醋化阿膠5錢,白芍6錢。
【制法】鹿角膠為丸。
【功能主治】年老人久帶。
【用法用量】鹽湯送下。
【摘錄】《婦科玉尺》卷五
180、硫黃補火丸
【處方】硫黃6錢,母丁香5錢,麝1錢。
【制法】上研末,獨頭蒜為丸,如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男子精寒痿弱,白濁遺精;女子宮寒虛冷,赤白帶下;寒泄。
【用法用量】每次1丸,納臍眼中,上貼紅緞膏。
【摘錄】《理瀹》
181、六龍固本丸
【處方】懷山藥4兩,巴戟肉4兩,山茱萸肉4兩,川楝子肉2兩,黃耆1兩,補骨脂2兩(青鹽3錢煎湯,拌半日,搓去皮,黃柏5錢酒煎,拌骨脂,炒),小茴香1兩(鹽2錢煎湯,拌楝肉,同炒干),人參2兩,蓮肉2兩,木瓜2兩,當歸身2兩,生地黃2兩,白芍1兩,川芎1兩。
【制法】用水3碗,童便2鐘,拌浸1日,烘,又浸又烘干,上為細末,用斑龍膠一料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生血固真,補心益腎。主婦人赤白帶下,不孕,及小產、血崩、五勞七情等致虛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七
182、硫麥丸
【處方】硫黃1兩(炒),蕎麥面1兩(炒),牡蠣7錢。
【制法】上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白帶。
【用法用量】空心以酒送下。
【摘錄】《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183、立效散
【處方】晚蠶沙(醋浸1宿,焙干稱)1兩,當歸(酒浸,焙干)1兩,女子頭發(焙焦)1兩,烏龍尾(即久塵灰,生姜自然汁浸,焙干。)1兩,舊棕葉(燒存性)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血崩,及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三○引《經驗良方》
184、龍骨散
【處方】白龍骨1兩,烏賊魚骨1兩半(燒灰),白芍藥3分,當歸1兩(銼,微炒),禹余糧2兩(燒,醋淬7遍),桂心1兩,熟干地黃1兩半,吳茱萸半兩(酒或湯浸7遍,焙干,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久冷白帶下,臍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熱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185、鹿角菟絲丸
【處方】鹿角霜2兩,菟絲子5錢,牡蠣5錢,白術5錢,杜仲5錢,蓮須3錢,銀杏5錢,芡實3錢。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溫陽。主婦人白帶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蒼白,精神疲乏,形寒肢冷,頭暈眩,心悸氣短,腰痛如折,小便頻數,五更泄瀉,帶不甚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1日2次,空腹時鹽湯送下。
寒甚者,加肉桂1錢,附片3錢。
【摘錄】《中醫婦科治療學》
186、鹿角膠散
【處方】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烏賊魚骨1兩(燒灰),當歸1兩(銼,微炒),龍骨1兩,白術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白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熱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187、鹿角膠散
【處方】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白龍骨1兩,桂心1兩,當歸1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白術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婦人白帶下不止,面色萎黃,繞臍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188、蘆薈丸
【處方】蘆薈半兩,赤石脂1兩,樗皮(生姜汁炙)1兩,地榆(銼)1兩,牛角腮(炙)3分,禹余糧(醋淬)1兩半,阿膠(炙燥)1兩半,側柏1兩1分。
【制法】上為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中,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189、露華湯
【處方】干蓮房(來年者良)。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食前,以麝香米飲送下。每日3次。不數日見效。去麝即不效,切勿減去。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190、龍骨丸
【處方】龍骨1兩,烏賊魚骨3分(燒灰),白芍藥半兩,側柏2兩(微炒),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熟干地黃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下五色,久不止者;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