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五苓散——豬苓湯
均有利水滲濕之功。 有治水濕內停,小便不利證。
a. 豬苓湯利水滲濕之中尚有清熱養陰之功。主治水熱互結,邪氣傷陰致小便不利,口渴欲飲,身日心煩等證。
b. 五苓散利水滲濕之中尚有健脾運濕,化氣解表之功。主治外有表證,內停水濕,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見頭痛發熱,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苔白。
14.真武湯-----實脾散
均能溫補脾腎、助陽行水,同治脾腎陽虛、陽不化氣、水氣內停之小便不利、水腫、苔白脈沉等陰水證。
a. 真武湯偏于溫腎利水,主治腎陽虛之水腫。癥見小便不利、浮腫、腹痛、兼陰隨陽傷之身目閏動者。
b. 實脾散偏于溫補脾陽兼行氣導滯之功,主治脾陽虛水停氣滯之水腫。癥見胸腹脹滿、食減便溏、舌苔白膩。
15.平胃散-----藿香正氣丸
均具有芳香化濕運脾、辟穢祛濁、行氣和中之攻,都可用治濕滯脾胃之脘腹痞滿、吐瀉食少、舌苔白膩等證。
a. 平胃散功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專治濕困脾胃、氣機受阻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口淡納呆、苔白膩等證,為燥濕和胃的代表方。
b. 藿香正氣散兼外散風寒,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之寒熱頭痛、腹痛吐瀉等證,為解表化濕并用之劑。
16. 理中丸---黃土湯
均能溫脾陽,益脾氣,以統血攝血,用治脾陽不足,中焦虛寒,脾不統血的出血證,癥見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者
a.理中丸重在溫陽健脾治本,用治中焦虛寒證,臨癥以脘腹冷痛、食少泄瀉舌淡苔白、脈沉遲為主
b.黃土湯重在標本兼治,既溫陽健脾治本又養血止血治標,臨癥以失血,血色淡黯、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為主。
有代表性的古句子
1、 腎氣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而生化無窮”
2、 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3、 清營湯——“入營猶可透熱轉氣”
4、 犀角地黃湯——“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
5、 苓桂術甘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6、 芍藥湯——“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