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與商鞅,戰國法家的兩大巨頭,命運都是悲劇,也都是慘劇。
先說吳起。吳起從魏國輾轉到了楚國,并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施展了他變法圖強的政治抱負。吳起的一條變法主張就是建議楚悼王:大臣的權勢太重,分封的貴族太多;如果這樣下去,日后則必會出現臣子們于上逼主、于下虐民的狀況!這則實實是國家的禍患啊。吳起建議楚悼王,可使分封的楚國貴族子孫,到了第三代時,國君將收回他們的爵祿,取消或減少百官的俸祿,裁減多余的官吏,以此來富國強兵……楚悼王采納了吳起的這些建議;可新法還沒施行一年,楚悼王就死了,吳起也因此遭到了楚國貴族的肢解。
再說商鞅。商君新法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組織,設置告密連坐的制度;焚燒詩書,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請托而進用對國家有功的人;約束了那些靠游說以做官的人,而使得農民士兵們都顯貴了起來……秦孝公當然也實行這些主張,秦國自然而然地也就就此國富兵強了起來。商鞅變法八年之后,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為了平息貴族的眾怒而車裂了商鞅;但秦惠文王的可貴之處在于,裂商鞅而不廢秦法,因此秦國的強大才能堅持到最后。
韓非在《和氏》中認為:楚悼王之后,楚國不用吳起的變法而最終削弱混亂;但秦惠文王則裂商鞅而不廢秦法,終致秦國持續地富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