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成熟后,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愛因斯坦一生的領悟,這屆年輕人20多歲就知道了。
獨處的快樂難以想象
“別在家悶著,多出門打交道”
“一個人多沒意思,和朋友聚聚”
“早點結婚吧,免得孤零零的”
這是99%的獨處青年遇到的靈魂拷問,他們的回答干脆利索:
圖by微博
孤獨和獨處完全不同。聚會可以是一群人的孤獨(lonely),獨處(alone)也可以像眾神狂歡。
“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現比獨處更好的伙伴。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里去,比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更為孤獨。”
19世紀的梭羅為獨居在瓦爾登湖歸隱,當代人則幸福多了,在城市的獨居生活也可以浪到飛起。
七夕當天,淘寶“單身商品”成交翻4倍;攜程單人跟團人數增高40%;據淘票票數據,七夕當天看電影的95后里,近三成是一個人去的。
一人觀影全身心沉浸,一人吃火鍋酣暢淋漓,一人唱K沒人搶麥……獨處是這屆年輕人的樂趣。
圖by《圓桌派》
獨居需求帶火“單身經濟”,獨處青年有能力過得滋潤。
據艾瑞咨詢,外賣用戶主要為35歲及以下年輕人;《中國外賣 O2O 分析報告》顯示, 獨居單身受訪者有64.2%叫過外賣。餓了么調查顯示,“一人食”的小份菜很流行。
據2018年阿里零售平臺數據,“單人份”商品供應增加5.6倍,消費增加2.2倍。迷你小家電比普通款銷售增速高15%,迷你榨汁機成交額1.9億元,迷你洗衣機成交額10億元。100克裝大米、200毫升紅酒等小包裝食品也賣爆了。
圖by淘寶
“宅經濟”則是獨居青年的精神豐富的縮影:去年24歲以下動漫用戶增加了1200萬,手機游戲用戶增長了1800萬、電子書用戶增長了1400萬……健身和養寵成為獨居頂配。
下班回家吃飽喝足開始運動,然后刷劇擼貓的日子有多爽你知道嗎?
圖by《圓桌派》
“一個人不擅長交際可能是性格的弱點,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忍受獨處,就是靈魂的缺陷。”掌握獨處自由,單身也自在。
據《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近七成單身90后談戀愛不到2次,兩成人“母胎單身”。與其和另外一個人湊合過日子,他們寧愿先處理好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錘煉出更優秀、清醒的自己。
獨處不會孤獨
無效社交才會
清醒的首要原則:拒絕被無效社交綁架。
中國人2017年每天休閑時間為2.27小時,比三年前的2.55小時更少,每個人又忙了一些,業余時間更加珍貴。
有人把時間和經歷用在交際聚會上,在推杯換盞里消磨體力,在“假熟”圈子里浪費時間。
相聚出自大家有共同訴求,獨處因為每人各有不同。韓雪錄完節目,何炅提議聚餐,她婉拒了:“我要回去寫作業了”,然后真的回家去學習。
掃興嗎?不近人情嗎?恰恰是這種“不合時宜”能讓她擁有獨處自由。
圖by綜藝《口紅王子》
若不能拒絕,則社交無意義,包括朋友圈的斷舍離。
據2018年微信報告,通訊錄好友人均比三年前多110%。
“你通過了我的好友驗證,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沉默了”。在“人脈越多格局越大”、“先認識下,沒準哪天就用得上”的想法下加了近百人,最終他們躺在好友列表里,再也沒有交集,連點贊都覺得冒失。
作者: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