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姜春力: 老齡化不可逆轉 老年醫養照護體系很關鍵

作者|姜春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

60S 要點速讀:

1、在全球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將貫穿整個21世紀,已成為難以逆轉的大趨勢。

2、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并不都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或者兼而有之。

3、建立中國特色醫養照護體系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老年醫養照護體制機制,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

4、據測算,2020年我國老年康養產業就將達到萬億級規模。

5、未來10年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需要抓緊時間建立和完善養老、醫療、照護相關制度和法規,特別是要加快醫養照護體系建設。

以下為內容精編:

一、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

(一)全球已進入人口老齡社會

2017年聯合國發布《世界人口展望》修訂版報告,對未來世界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從全球范圍來看,人口預期壽命從2000年至2005年間的男性65歲、女性69歲,上升到2010年至2015年間的男性69歲和女性73歲。

如果以2017年作為基礎,全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9.62億人,人口老齡化達到12.7%,全球已進入了老齡社會。到2050年,這一年齡層的人口數量將達到21億人,在全球總人口中占比到21.4%,全球將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到2100年,全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1億人,占全球總人口的27.7%,已接近超級老齡社會。

據預測,全世界60歲及以上人口正以每年約3%的速度增長。

目前,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球總人口的8.5%,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7%,2100年則上升至38%。在全球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將貫穿整個21世紀,已成為難以逆轉的大趨勢。

(二)積極應對老齡化已成全球共識

全球應對老齡化達成主要共識有兩點:

一是人口老齡化是長期的,21世紀將持續存在。1990年前后,發達國家均出現勞動人口減少的劉易斯拐點,2050年全世界將出現這個拐點。

二是人口老齡化影響是深刻的。在經濟領域,將對經濟發展模式、增長速度、儲蓄、投資與消費、勞動力市場、養老金、稅收及代際關系產生沖擊性影響;在社會層面,將影響健康管理、醫療照顧、家庭組成、生活安排、住房與遷徙等;在政治方面,將影響投票模式與代表性群體,話語權向老齡人口轉移。

(三)人口老齡化對全球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口預期壽命隨之提高,人口老齡化現象對越來越多國家經濟發展產生了影響,并影響著全球經濟增長和資源配置的格局。

第一,人口老齡化會使勞動力供給短缺。勞動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勞動人口不足會直接制約經濟增長。

第二,社會保障支出大幅上升加大政府財政負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相關的社會保障支出大幅上升將加大政府的財政負擔。

第三,儲蓄率降低導致資本積累和投資率下降。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儲蓄率的下降,進而對資本形成產生不利影響。

當然,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并不都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勞動人口既是生產年齡人口,也是消費能力最旺盛的人口,勞動人口數量減少不利于消費。但是老年人對醫療照護、康復保健、老年用品及養老服務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也為發展老齡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二、發展國老年醫養照護體系主要思路

人體衰老是自然規律。人進入老年以后,會逐漸出現身體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智力水平降低。在老年人進入高齡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失能失智生理老化現象。因此,需要為他們提供醫養照護服務,解決慢病診療、康養調理、生活照料和慰藉陪護的問題。

建立中國特色醫養照護體系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老年醫養照護體制機制,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讓他們身心健康有尊嚴有質量地走完人生旅程。

(一)中國老齡化的獨特國情

1 、老齡化規模大、速度快。據全國老齡辦預測,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3.7億人,占比25.3%。2053年前后老齡人口達到峰值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占比34.9%。

2 、傳統的家庭照護模式難以為繼。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家庭趨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子女陪伴父母的時間變少,使得我國傳統的家庭照護功能逐漸弱化。

3 、養老服務業發展缺乏制度支撐。目前,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還在試點階段,養老服務業得不到制度統籌安排和資金支付保障,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一些有入住愿意且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難以享受到機構養老服務,而居家養老服務不僅缺少服務機構和人員,也缺少失能老人急需的照護、康復、助醫等服務。

4 、城鄉發展不均衡。20世紀70年代,受“少生優生,晚婚晚育”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城鎮生育率比農村生育率低。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進城發展,農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居多,農村老齡化日益嚴重,這些都導致人口老齡化發展城鄉嚴重失衡。

(二)中醫藥在醫養照護中獨特作用

發揮中醫藥在醫養照護中的作用,能夠切實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治未病、老年病,中醫藥具有獨特的作用。積極探索中醫在醫療、預防、保健等方面與“養”的結合,走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照護之路。

(三)深化養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構建中國特色醫養照護體系的基本原則應是:政府為主導,社會服務機構是主體,法治化保障是關鍵, 服務標準規范化管理做支撐。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整合各方醫養資源,全面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四)推動養老醫療和照護服務融合發展

養老的醫療資源與照護服務資源相結合,可以實現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其關鍵在于醫、養各環節、機構的有效對接。

(五)培育醫養照護產業新經濟增長點

經驗表明,老齡產業不僅能夠為老年人帶來民生福利,同時也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據測算,2020年我國老年康養產業就將達到萬億級規模。大力發展醫養照護服務及相關產業,是當前我國積極應對老齡化、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

三、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醫養照護體系政策建議

201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

未來10年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需要抓緊時間建立和完善養老、醫療、照護相關制度和法規,特別是要加快醫養照護體系建設。

(一)完善頂層設計加強醫養照護政策銜接

目前為老年人服務的醫養照護體系中的醫療、照護、資金分屬不同部門管理,應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和機構職能調整,使醫養照護政策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加快建立整合型醫養照護服務體系。

1 、倡導形成醫養照護積極老齡觀社會共識

首先,倡導老年人“健康自立、適度受援”理念。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健康,不僅與物質生活條件、醫療保障狀況、社會家庭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也同老年人心理狀態緊密相連,與老年人自信心強弱成正相關關系。

其次,樹立老年人力資源財富觀。

應積極發展適宜老年人工作的第三產業中咨詢服務業,為那些處于低齡、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提供發揮有專長老年人智力優勢的勞動崗位,并開發適合老年人體力、智力、活力新的崗位。為鼓勵老年人就業、創業的積極性,完善促進老年人就業的法制環境,建議制訂《老年人就業促進法》,為已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再就業提供法律保障。

2 、探索建立整合型醫養照護服務體系

第一,確定醫養照護服務重點對象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度發展,我國老年人口數在快速上升。醫養照護的服務對象是全體老人,重點是身體機能出現障礙處于半失能失智和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因此,構建醫養照護服務體系需要滿足老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第二,拓展醫養照護服務形式。

要保障老年人在家庭、社區、醫院、養老機構、照護機構中都能夠得到相應的醫療照護或養老照護服務。

第三,建立農村醫養照護平臺。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醫養照護尚在起步階段,醫養照護模式在農村地區還處于雛形,甚至僅在理念階段。除了少數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外,大量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和養老條件都還不完善,分屬不同部門的醫療照護、照料陪護和社會化服務還沒有實現資源對接和整合。

3 、創新體制建立統一醫養照護制度體系

首先,應重視發展長期照護保險。

老年病支出已經成為醫療負擔不堪之重,據有關研究,老齡社會中絕大多數老年人罹患的是慢性病或稱老年病,這些疾病是由于身體機能老化導致的,是不可治愈的。據醫學文獻顯示,全球疾病總負擔的23%歸因于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疾患。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政策,將對老年人生活照料和老年病照護、康復從醫療服務中分離出來,形成了新的社會服務專業,即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有研究表明,用社會服務費用照護老年人比醫療服務費用低30%或更多。從日本實施長期照護保險效果來看,確實有效減緩了醫療費用上升幅度。

其次,應創新體制解決醫養照護政策協調問題。

目前,我國與醫養照護有關的業務涉及多個部門。中國實施“醫養結合”措施是為了打破部門政策在醫療養老服務上的體制障礙。在一些發達國家,是由一個政府部門來統管與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相關的國家事務。

我國可以在深入研究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在未來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考慮進一步實行大部制改革,從體制上解決醫養照護政策協調問題。

(二)加快建立中國醫養照護服務體系

1、總結全國試點經驗加快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2016年6月,人社部印發關于開展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全國15個城市開展試點。目前看試點初步成效顯著,長期照護基金總體報銷水平達到80%以上,切實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提高了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建議在總結試點城市成功經驗基礎上,一是加快制度頂層設計研究;二是加強長期照護服務提供體系建設;三是籌醫療養老政策銜接整合,以建立起有效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2 、建立專業化老年人照護服務失能等級測量評估機制

照護服務分級是建立在失能老人對照護服務的依賴程度基礎上的,失能程度越高,對照護服務的需求越大、依賴性越強,由此決定重度失能者的照護服務強度大、時間長、收費高、保險給付多。

參加長期照護保險的老年人一旦失能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社會福利部門或專業社會工作者會就對其失能等級進行評估,保險機構根據評估結果給予相應等級的照護費用保障,專業照護機構或社區服務機構利用照護保費為參保失能老人提供相應等級的照護服務。

建議,一是設計失能評估指標體系和等級評估量表等工具;二是建立專業化人員上門評估機制。

3 、實行醫養照護人員分層次培養使用和職業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老年照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勞動強度高,需要技巧和體力,易患腰痛等職業病;工資待遇低,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專業照護人員價值不能體現;心理壓力大,照護員無法與失能失智老人交流,面對老年人臨終照護造成心理壓抑;社會地位低,照護人員不被老人和家屬尊重,缺乏明確的上升通道,社會認同度低。這些因素導致養老照護職業榮譽感低,經過專業教育培訓的從業人員流失嚴重。

建議,一是加強專業教育培訓投入,分層次培養照護人才;二是設立專業崗位,分層次善用照護人才;三是提高工資待遇,尊重照護人員的勞動。

(三)通過立法穩固醫養照護制度框架

世界上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中有涉及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條款,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則有專門的老年人法;新加坡頒行《贍養父母法》,將贍養父母這一人倫道義上的責任上升為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法律責任。日本、韓國也有類似法案,保證老年人從子女處獲得必要的生活費;對與父母同住者和贍養父母者給予稅收優惠或住房補貼。

目前,我國的醫養照護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行業標準和法律規范。醫養照護體系涉及領域多、覆蓋面廣、政策要求高,建立一套內容完整、結構合理、要素齊全、銜接配套、和諧統一的醫養照護法規體系,可以有效發揮各地各部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作用,對于我國醫養照護體系健康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在總結醫療與照護兩大資源有效融合過程中對法律保障需求的情況,調整完善、補充制訂相關法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年人口長期照護體系的國際比較
張克:機構改革背景下如何推進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將有四種模式
成都市201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健康事業發展狀況報告
目前健康老齡化面臨的主要困境與對策
老齡社會的最大問題是健康問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榆树市| 吴旗县| 张家口市| 长兴县| 虎林市| 宁陕县| 张家港市| 融水| 尉犁县| 社旗县| 光山县| 紫云| 思南县| 武清区| 枣阳市| 嘉义市| 新邵县| 栾城县| 喀喇沁旗| 沅江市| 保德县| 孝昌县| 绥德县| 巴林左旗| 景德镇市| 儋州市| 蓝山县| 湖南省| 通州区| 同江市| 东港市| 文登市| 阳新县| 攀枝花市| 交口县| 牡丹江市| 潼南县| 黄平县| 昌都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