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膩了千篇一律的網(wǎng)紅臉,就格外懷念那個沒有整容、沒有PS的年代,懷念那些天然的美人。比如,林青霞。
香港女作家亦舒認(rèn)為,林青霞是當(dāng)時同類型女星中最美的一個。還曾專門撰文講她的出眾之處,是美而不自知,最后贊到:“林青霞只是美。真要命。”不過,文里還有一段文字:
數(shù)年前在半島大堂見到周天娜,驚艷到下巴要跌下來,靈魂好不容易歸竅,拍拍胸口說:幸虧咱們有林青霞。
周天娜(Tina Chow),這個可以媲美林青霞的女人究竟是誰?
上圖是周天娜較為經(jīng)典的一張。傘下回眸的模樣稱不上絕美,帶著一絲硬朗,幾分神秘。除了亦舒外,周天娜的崇拜者還有好多,而且個個都是藝術(shù)界的大咖。
老佛爺、圣羅蘭、三宅一生在內(nèi)的眾多設(shè)計大師,都視周天娜為自己的繆斯。喬治·阿瑪尼曾說:“天娜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yōu)雅感,她并不需要設(shè)計師為她設(shè)計什么,相反我們從她那里獲得了許多的靈感。”
周天娜,是70至80年代被稱作Fashion Icon的亞裔超模,同時也是第一位公開宣布患上艾滋病的著名女性。
她的父親是二戰(zhàn)駐日的美國大兵,母親是日本演員。這樣的結(jié)合,使周天娜有著高挑的身材,深邃的五官,舉手投足間又是一番東方氣質(zhì)。
15歲時,她離開美國,返回出生地日本,作為模特出道。
少女時期的她,出演了不少資生堂化妝品廣告,像個不知愁滋味的精靈:
70年代初,為許多時尚雜志供稿的時裝插畫師安東尼奧·洛佩茲相中周天娜,帶其前往巴黎發(fā)展。憑借自身的獨特氣質(zhì),她一躍成為當(dāng)紅超模。
安東尼奧拍攝的周天娜
周天娜的原名是Bettina Louise Lutz,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從了丈夫周英華之姓。這位周先生是中國京劇麟派大師周信芳的兒子,同時也是倫敦高級中餐廳Mr.Chow的創(chuàng)始人。當(dāng)時Mr.Chow是無數(shù)藝術(shù)家和上層名流的聚會場所。相傳約翰·列儂遇害前一天曾在這里吃了最后的晚餐,更令它名聲大噪。(《視覺:激情藏在安靜的角落》里,介紹周家人的命運,包括周英華與周天娜的感情故事)
周天娜和周英華的結(jié)合,還是男方前妻牽的紅線。因文化差異,當(dāng)時周英華和前妻格蕾絲·柯丁頓(原英國明模,后任《VOGUE》美國版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的婚姻已走向盡頭。同為圈內(nèi)中人的格蕾絲和周天娜,彼此欣賞對方的穿衣品味。
有次周天娜來Mr.Chow參加派對,格蕾絲隨手拿出一件旗袍讓她試穿,那綽約風(fēng)姿令周英華失了神。1972年他在一個show上對外宣布,自己將迎娶這位時尚新寵。
少年時被父母送出來留學(xué)的周英華,曾學(xué)習(xí)繪畫和建筑,對藝術(shù)有自己的見解,給周天娜不少啟發(fā)。婚后這對璧人盡享了一段甜蜜時光。從英國遷移紐約后,1978年周英華在曼哈頓開設(shè)了第二家Mr.Chow。許多藝術(shù)家進出此地,為周氏夫婦留下不少影像記錄。
直到父母文革時的遭遇和去世的消息從中國傳來,令周英華一蹶不振,周天娜成了忙前忙后的老板娘。這之后二人的狀態(tài),就像在1984年Helmut Newton拍攝的照片一樣:身著香奈兒的周天娜,被繩索束縛在吧臺之上,而周英華在另一側(cè)冷眼相看……
面對整日死氣沉沉的丈夫,周天娜不愿只做Mr. Chow的附屬品。二人的裂痕愈發(fā)加劇。1987 年分居后,周天娜前往巴黎發(fā)展。結(jié)識了好萊塢影星理察·基爾,同為素食愛好者的兩人擦出火花。但不久男方又醉倒在另一超模辛迪·克勞馥的裙下。
之后周天娜和一位雙性戀者短暫交往。1989年與周英華正式離婚,也是這一年周天娜被檢查出艾滋病,她對此選擇了向社會公開。
“我一生從未亂交,對感情認(rèn)真,卻是這樣的結(jié)局。”她不解。
周天娜返回加州私宅,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最后的日子。相比西式療法,她更相信宗教信仰和健康飲食。1992年,41歲的周天娜在家中病逝。據(jù)女兒周佳納回憶,母親穿著最愛的Mariano Fortuny藍(lán)色褶縐裙,安詳?shù)仉x開了。
周天娜和幼年的女兒周佳納(長大后的周佳納出演電影,還曾和好萊塢男星基努·里維斯交往)
1990年即查出艾滋病第二年,周天娜和家人。左起分別為女兒周佳納、周天娜、母親、姐姐女兒及姐姐
平日生活中的周天娜習(xí)慣穿白衫,外搭男士開衫,下配KENZO深色長褲。
生前喜愛收集高級時裝。她的姐姐曾有這樣一個比喻:“天娜的收藏,像是點綴漆盤、最出彩的那顆草莓,而不是一整盆水果。”
去世前周天娜將自己的藏品編制目錄,全部贈送給紐約時裝設(shè)計學(xué)院,有人稱贊周天娜的收藏是上世紀(jì)某個時代的時尚縮影。
UK Vogue September 1989, by Steven Meisel
Tina Chow in Chanel by Karl Lagerfeld, 1983
From Flair, an out of print book about her vintage collection
Tina Chow in GAP ADVERTISING 1989, by Herb Ritts
周天娜認(rèn)為自己的歸屬感,來自朋友。她說:“如果一個人只認(rèn)同一處地方是很危險的,其實每一個城市都是由人組成,每當(dāng)我想起世界各地的城市,就會想起住在那兒的朋友,我的很多好朋友很年輕就去世了,令我更加感到朋友的珍貴。”
去世前她將自己的珠寶贈給她的朋友們,包括她自己設(shè)計的首飾。
周天娜佩戴自己設(shè)計的首飾出境雜志。她的作品以金銀、木竹、水晶石為原料,造型前衛(wèi)
《New York》之后以“Lost Angel”為題,懷念這位Fashion Icon,說她的生活、她的離去都是美麗頁面上的一章。
香港老牌雜志《號外》的創(chuàng)始人鄧小宇,也曾懷念過自己與周天娜的二三事:
她給我的印象是她從不會刻意,努力去出名出風(fēng)頭,只不過,剛好她所有的好友都是名人,而又剛好所有的名人都是那么喜愛她,她有什么辦法?其實也難怪,以 Tina Chow 的美麗,風(fēng)度,含蓄,品味,見識,修養(yǎng),以及她那份自然,不自覺,不做作,同路人很難會不欣賞她,喜歡她,可惜她太早離開我們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chatmonchy
欲看周天娜和周家更多故事
本期視覺和Lens的其他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當(dāng)當(dāng)、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