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憂心忡忡地說:我家寶寶每天只吃一點點飯,甚至根本不吃飯,就只喝牛奶,這樣下去真擔心小孩的身體吃不消啊!
這樣看,好像不愛吃飯都是小孩自己的問題。可事實上,家長自己就沒有錯嗎?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不要一味的抱怨,相反該檢查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
不良喂養行為,你占了哪些?
1過度關注,過度焦慮
試想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大群人圍著你,吃任何一口都有人在旁邊評頭論足,這樣子感覺如何呢?
正確做法是,從開始添加輔食起,就應該安排寶寶和大人同桌吃飯。1歲后三餐盡量和家人同步,而不是讓寶寶單獨吃,營造溫馨舒適的進餐氛圍。
2飲食單調,很少換花樣
朋友有一次跟我說,自己孩子最近胃口沒以前好了。仔細一問原來她每天中午為寶寶安排番茄炒雞蛋拌飯,已經連續吃了3個月!孩子小還不會說話,要是他能用語言表達,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血淚控訴”呢。
3拿玩具哄騙吃飯,追著喂
有的家庭喂孩子吃飯就等于打仗,忙里忙外不可開交,一個家長哄,另一個追著到處跑。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玩玩具、看電視等都會降低寶寶對食物的注意力。建議在孩子吃飯前,關掉電視,收好玩具,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
4恐嚇、威脅、強迫孩子多吃
小孩子吃飽后,如果家長還反復的督促、甚至恐嚇威脅他多吃一些,就會讓吃飯變成一種掙扎,食物帶來的愉快感就全被磨滅了。當吃飯變成一種毫無樂趣的事,不僅正常的食欲也會被破壞,甚至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營養狀況,親子關系也會被嚴重的傷害。
5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吃
孩子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什么時候給他機會。多數小孩9~12個月大時,會表現出自己動手的愿望,比如開始會從父母手里搶勺子。孩子雙手活動協調能力有限,即使他很努力,仍舊會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不過,經過半年至1年的鍛煉,孩子還是可以吃得很好。
不要因為難以容忍飯菜撒出來,就剝奪小孩鍛煉學習的機會。不喜歡太臟亂?建議將食物分成幾份,每次只給孩子一份,吃完再添,并在孩子餐椅下面鋪上報紙,這樣收拾起來就相對容易。
6擔心寶寶吃不飽,頻繁給零食
有些家長擔心小孩餓著,總要塞零食給他。其實人在什么時候吃飯最香?當然是餓的時候。飽的時候,即便是美味佳肴也喪失了吸引力。有些孩子可能根本就沒體會過“餓”的滋味,這樣哪能體會食物的美味呢?
7教條地拿食量和書本比較
“平時寶寶每頓都喝200ml奶,近幾天有兩頓只喝了180ml,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書上建議每天加谷物40g,蔬菜豆類20g,水果20g,需不需要買臺電子秤,稱好后再給寶寶吃?”
任何書本推薦的進食量都只是一個大致參考。不同孩子的進食量差別非常大,即使是同一個孩子,胃口也時常波動,所以不要太過于關注所謂的進食量,更應該關注喂養的結果,即孩子體重和身高的增長速度。
9竅門讓孩子食欲大開
孩子嘴巴越來越挑剔,越來越不愛吃飯?我們可以利用下這10個小竅門,讓孩子愛上吃飯!
1給食物起名字
給食物起個形象的名字,比如:
把小牛油果縱向切成四份,做成“船”;蒸熟的小塊西蘭花,就像一棵棵“樹”;熟的胡蘿卜條,像不像一根根“拐杖”;切開去皮的蘋果片,像不像一彎“月亮”;全熟的雞蛋縱向切成四份,就像四艘“獨木舟”……
2蘸點料
小孩子喜歡把食物蘸著料吃。事實上,把不那么受歡迎的食物,例如蔬菜,蘸上美味的料汁,孩子肯定會喜歡??梢栽囋囘@些:
酸奶:純酸奶或有濃縮果汁的調味酸奶;
各種水果、蔬菜泥;營養豐富的沙拉調味汁;奶酪醬。
3抹點料
小朋友喜歡涂涂抹抹,所以給他們一些有營養的「涂料」,讓他們涂到全麥餅干、面包或胡蘿卜上吃。
4頂上加點料
這一招是用美味的食材蘸料蓋住孩子不認識、不喜歡的食物,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去。
5吃高熱量食物
吃一口算一口,要鼓勵孩子少食多餐并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對于食量少的孩子來說,高熱量的食物更合適,吃一點點就能獲得很多營養。
下面列出幼兒最可能愛上的幾種高熱量、高營養密度食物:
各種豆類和豆制品;奶酪、酸奶;花生醬;各種蛋類;魚,尤其是深海魚;雞肉等。
6加點油
健康油類富含生長發育必需的健康脂肪,同時也有較高的熱量,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例如芝麻油、橄欖油等。
對于那些確實吃得不夠多的孩子,建議父母每天給孩子的膳食中加一小勺橄欖油,比如在做各種面的時候灑點兒橄欖油,改善營養狀況。
7化個妝
孩子更喜歡吃自己動手創造出來的東西。如果孩子正處于不肯吃蔬菜的階段,讓孩子給蔬菜化個妝。例如拼成鮮艷的臉孔,用豆子做眼睛、番茄做耳朵、胡蘿卜做鼻子?;蛘甙讶溍姘兊酶腥ぃ航o它用豆子做眼睛,胡蘿卜做鼻子,再用番茄醬畫個嘴巴。
8分享食物
給孩子辦一個聚會,邀請大一點的孩子來家吃飯,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招待大家。當孩子看到朋友是喜歡吃飯的,來自小伙伴的壓力,會讓孩子重視吃飯這件事。
或者試試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準備一頓飯,自己坐下來吃,假裝你根本不在乎孩子到底吃不吃,他很可能會跑過來和你一起吃,畢竟搶食物更能帶來吃飯的樂趣。
9為了營養,不能妥協
為了讓挑食的寶寶吃下東西,家長常常會向垃圾食品舉手投降。有多少次聽見家長對孩子說:“不喜歡今晚的飯嗎?要不要吃點薯片呢?”
雖然你很想讓吃飯成為有趣的事,但總要在這么一個階段(孩子兩歲左右),需要動用自己的權威:“我們晚飯就吃這個!”你越早采取這種手段,孩子吃飯的習慣就越好。
餓了吃飯這件事再自然不過,但很多平時看著挺可愛的孩子,一到吃飯時,什么毛病都來了。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懂事兒,其實,孩子的這些毛病,全是家長“用心培養”出來的。
多花時間了解營養知識,以輕松與理解的態度,培養寶寶正常發展過程中的飲食行為習慣。在配合身心發展的狀況下,提供營養豐富而且色香味都誘人的可口飯菜,使孩子的營養攝取達到均衡,并喜歡自己安靜進餐。
晨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