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每當看到陶行知的這兩句話,我總是感觸良多——難,真難!
記得有一次語文考試,作文題目是《困惑》。有個學生在作文中說,初中的時候,老師用大巴車把他們載到另一學校,然后教他們:如果有領導問,不能說是自己學校的學生,而應該說是另一學校的學生。這個學生很困惑:老師不是教我們要說真話嗎,現在怎么卻要我們說假話了?
看到這里,我心中有點無奈有點苦澀:“假話”的根源并不在老師,但老師又確確實實在向學生言傳身教。這對一個尚處于心智發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改變他的人生觀,并對本來眼中形象高大的老師產生懷疑——原來老師也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啊!
這樣教學生說假話的老師,或許有不得以的苦衷。但有些老師,則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向學生說假話。例如有個初中學校,學生因不滿校服質量,大多不愿意繳交校服費,有位班主任就嚇唬學生:“不交就不發畢業證”。義務教育階段,當然不可能因為校服費而不發畢業證,可見這純屬恫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然而它對學生的“教育”作用,遠不是幾節德育課能夠抵消的。
最近上寫作課,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寫作練習的題目:談談你對學校食堂的看法。目的是訓練學生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然而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寫什么。我問為什么寫不出來?學生說想不出學校食堂有什么好的。我說既然你覺得不好,就寫不好嘛。有幾個學生驚訝地問:“可以寫不好的嗎?”我聽了心里有點難受,一個小小的食堂學生怎么就覺得不可以寫它不好呢?
在學生眼中,食堂背后是學校,寫學校的壞話則不符合老師的要求,會被評為不合格的作文,甚至還會因為說了真話受到學校的批評處罰。我想,任何一個學校都不會因為學生作文里說食堂不好就去批評甚至處罰學生,但是學生的這種心態,卻是社會耳聞目染和學校長期教育的結果。
學校教育中,傳統的作文教學恰恰就是“不說真話”的教學。雖然很多語文老師也常常說作文要有真情實感,然而同時又要求主題立意要“正確”。而所謂正確,就是要符合某些社會道德和某些權力機關的要求,符合弘揚光、偉、正,少揭陰暗面的要求,不符合這些要求的,就是錯誤的。于是,學生即使有些想法可以寫,但一對照這些要求,倘若不符,就進行自我否定。實在被迫不得不寫,也就寫些言不由衷的大道理。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很多學生也就習慣于作文不寫真話了。
實際上,學生階段,思想或有偏頗在所難免。思想境界可以逐步提高,但說話寫作為人,卻應求真務實,作文貴在寫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為優秀作文。倘若以所謂“思想正確”來強迫學生寫些言不由衷的話,那恐怕就與教人求真背道而馳了。我開玩笑地和學生說,你們中毒太深了,文章貴在真實自然,我們要做到我筆寫我心,而不是搜腸刮肚地去找些符合別人要求的東西。
學校教育中,類似的“假話”還有不少,有些老師侃侃而談一些自己不相信、學生也很難相信的大道理,重復一些大而無當的空話套話假話,宣傳一些貌似光偉正,實則不現實的觀點……凡此種種,皆對學生的社會觀和人生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曾任一個班的班主任,有一次,一個學生曠課。后來班干部拿著這個學生的請假單來讓我簽名。我說這個學生明明是曠課,還簽什么請假單。班干部說,曠課了班主任教育處理就好了,報到學生會的,還是請假,因為曠課會影響本班在學校各班級的排名。我跟這位學生干部說,大家重視班級的榮譽這個非常好,但曠課就是曠課,我們不能做假,然后還頗費口舌地講了不少不應做假的道理。最后這位班干部當然沒有反對我的處理,但我隱隱能感覺到她心里還是覺得我有些迂腐。
確實,一個人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一旦形成,就不是憑我三寸不爛之舌喋喋不休講些道理就能改變的。家庭、社會、學校,無數的事實教育著他們,隨便做做假,說說假話,糊弄過去就能得到榮譽,甚至實利,何樂而不為呢?而說真話,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這個代價還相當沉重。所以我很喜歡南方周末的一句話:可以有不說的真話,但是絕對不能說假話。對一個老師來說,要求他在任何時候都敢于說真話,顯然也過于茍刻。但至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絕不要說假話,必要時也可以保持沉默,這應該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誠然,學校不是與世隔絕的桃源,教師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社會的道德風氣,政治的潛在規則,無不折射在老師和學生身上。在一個誠信、真話匱乏的社會,能否把學生培養成“真人”,確實不是學校老師一方所能決定的。但是學校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師是一個塑造學生靈魂的職業,相對于蕓蕓眾生,難道我們不應該多一份“真”的堅持么?倘若學生在學校和老師身上,看到的是虛偽造作,那么摧毀的,必然是他們心中固有的已非常脆弱的“真”的信仰。如此,他們踏上社會之后又怎么會“求真”呢?
曾經有位老師跟我講過這樣的一個觀點,如果只教學生講真話,那是害了學生,那樣只會讓學生出去之后撞得頭破血流,而教學生學會世故,學會圓滑,學會偽裝,學會唱高調唱頌歌,他們會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我無法否認這樣的觀點,但我覺得這只能說是這個社會的悲哀。我曾對學生說:做人,總應該有一些是值得堅持的,而“真”是其中之一。至少,我們不應該以“假”謀利,以“假”害人。善意的謊言有時確實必要,不含惡意的自我掩飾大多時候也無傷大雅。但誰都不會喜歡別人欺騙自己,正如欺騙公眾的權威部門會逐漸失去他的公信力,經常說假話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虛偽的人之間,維系他們關系的,只能是“名”和“利”,而“真人”,往往卻能收獲他人的真誠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