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阿季(楊絳的乳名)的父親楊蔭杭因為腦溢血逝世,終年67歲,而此時的阿季并沒有陪在父親的身邊,阿季回到家中時,只能看到父親的遺照了。阿季像往常一樣,到廚房泡了一杯蓋碗茶,放到了桌子上,可是父親喝不到了,自己躲在一旁哭了起來。
楊絳和父親楊蔭杭
幼時和父親相處的一幕幕畫面都浮現在阿季的腦海里。晚飯后父親吃水果,她專門負責削皮;父親要吃栗子、核桃等堅果,她又負責給父親剝殼;到了夏天,父親很怕蚊子嗡嗡地吵,在他入睡前,阿季總是會親自檢查一遍蚊帳,看看里面還有沒有蚊子,好讓父親睡得安穩;父親有午休的習慣,這時候孩子們怕吵著父親,都管自己去玩了,有一次父親叫住阿季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著,只是別出聲。”等父親睡著了,阿季就拿著書在一旁陪著;冬天的時候,阿季為父親房里的火爐添煤。
楊絳
戰亂時,楊蔭杭曾閑下來專心著書,連書名都計劃好就叫《詩騷體韻》,本來想著以后傳給阿季,可惜的是,楊蔭杭對自己的書稿不滿意,在去世前毀了它。
對于阿季來說,楊蔭杭是個非常優秀的父親,正是父親帶她走上了文學之路,父親身上優秀的品質也“遺傳”給了她。
下期是《人物傳記之楊絳 | 感恩母親教會我如何做一名賢妻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