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散人
王嵐的傳統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對生活如是,對她所熱愛的書法藝術更是“浸透到骨子里”再散發而出的。
古人云:“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平時,王嵐很少拋頭露面,她對浮世的虛名和酬酢保持著一種本能的警覺和淡然。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她頭腦清醒,行事低調,不事張揚,視名利為浮云。她深知,心氣浮躁,書必淺薄;不下苦功,終難成就。伯英學書,池水盡墨;元常居則畫地,臥則畫席。古代大師的內斂功夫與苦學精神,在她身上是不難見到的。
在王嵐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清晰地讀到她對傳統的認知與理解。在常年不懈的追索中,在眾多的“揚棄”與“取舍”的積淀后,今天的王嵐,終于有了屬于她自己的書法語言。
王嵐的書法,似以小楷、隸書與草書見長。
著名書家黃正明在致細研究后,認為:王嵐的小楷,娟秀而雋永,娟秀中見精致,雋永中見古樸。她的逸秀小楷,上追鐘繇之《宣示表》與《薦季直表》,下取王獻之《洛神賦玉版十三行》,并融以唐人楷意,常常小中見大,筆觸扎實精到,而在表現上又平和溫潤,似與友人娓娓道來般的自然與流暢,其間透著書家獨有的底蘊與靈性。王嵐的隸書,取法高古,尤顯端莊沉靜之態,如雍容之貴婦,一顰一笑中透著大家風范。她常參以篆法入隸,既簡潔內蘊又寬博大度,讓觀賞者既可見她對秦漢書藝的深深領悟,又能感受到其對《張遷》、《乙瑛》、《西峽頌》、《石門頌》等經典的反復摹臨與領悟,故其隸書能融通求變,率性質樸。王嵐尤擅草書,字里行間全無女性之拘謹與束縛,線條干凈利落,章法變化有致,絕無造作之氣,讓人觀之一嘆再贊。
我之于書法,純粹是門外看熱鬧。但是讀人讀字的道理是相通的,一致的,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此之謂也。我相信,憑著王嵐的真誠、嚴謹、悟性和智慧,朗朗書法的星空,一定會有她自己獨特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