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京萬里長城分布圖及情況

萬里長城北京段,地跨京北山區平谷、密云、懷柔、昌平、門頭溝5個縣區,總廠629千米(其中主干線長529km,支線長90km)。據查,保存完整無損的累計長度為67km,基本完整的6km,中等的116 km,壞的95 km,最壞的295km。長城線上共有城臺(包括敵臺、附墻臺及戰臺)827座。北京長城整個走勢呈比較連續完整的半環形。

一、平谷長城

平谷縣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其東南與天津市薊縣接壤,西北與密云縣相連。

 

 

 

自東而來的長城由天津薊縣井峪溝進入北京平谷,過彰作關,向北到將軍關,又折西至黃松峪關后一直向北到四座樓,然后出平谷到密云的墻子路長城。據華夏子在80年代所著的《明長城考實》記載:“平谷縣長城長約121華里,現查有敵樓52座,其中較好的4座,圮殘的3座,被毀只存基礎或殘址的45座。

 

據《明史?地理志》載:“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二月省入三河縣。十三年十一日復置。……西北有營州中屯衛,永樂元年自故龍山縣移置于此。”明時屬薊州籍。

 

長城由薊縣黃土壤村西約二華里起,始為北京平谷縣轄。平谷縣所轄長城的大體走向為:向西過一海拔五百二十三米的山至彰作關,轉北經中心村西側過柵欄峪、柴木峪,繼續向北四華里處折西至將軍關。由將軍關繼續向西,轉南又轉西至黃松峪關。再向西經樓南溝后行約七華里,轉北經龍潭東溝,過海拔七百零一米山峰、七百八十三點三米山峰,經河口轉東上四座樓山。過四座樓山后,經張家臺至黃門子,西出平谷入密云界。

 

平谷縣轄長城長約一百二十一華里,現查有敵樓五十二座,其中較好的四座,圮殘的三座,被毀只存基礎或殘址的四十五座。

 

長城由薊縣和平谷縣交界處起,至彰作關為石砌城墻,保存較好,只靠近彰作關口處坍塌較嚴重。據《四鎮三關志》載:彰作關,“永樂年建正關”,2山口闊數丈,前窄后寬,可通單騎,為極沖之地。原正關處設有一座關門樓,今已被拆毀,只存一摻有碎石的土堆。

 

長城過彰作關后仍為石砌,靠近關口處圮坍嚴重。行二華里在長城向北的轉折點上,有石結構墩臺一座,此墩臺由于筑在山尖之上,故很遠地方便可看見,當地稱其為“卡兒墩”。墩臺西、北兩側墻較好,東、南兩側己倒圮。

 

長城由卡兒墩向北至中心村正東的一座海拔四百八十六米的山峰上,全部為石砌城墻,墻體完好,磚砌垛口已毀壞。由此山繼續向北至向西的轉折點處,山雖不甚太高,但數峰疊起,山崖壁立,險不可攀,城墻多修筑得簡單,部分以險為障。長城由北向西轉后,繼續向北修了一段分支墻,在墻盡端筑有一敵樓,當地稱“鷹嘴樓”,今只存殘基。

 

城西轉后仍為石砌,今已坍成一溜石堆,石塊多數體積較大,可見原墻體砌筑得十分堅固。在靠近將軍關的石墻墻體至今保存較好。

 

將軍關,又叫將軍石關。據《四鎮三關志》載:“永樂年建正關。”3關口處在東西兩山之間,地勢開闊,無遮無障,明時為極沖之地。今關口東部磚砌城墻基本殘存,有一座敵樓當地稱為“正北樓”,已被拆毀,只存高約六米的基座。靠近此樓的城墻內側有一券門,門南是農民蔡錫泉家后院,院內有一天然柱狀豎石,高約六米。

 

據說石上原刻有“將軍石”三個大字,并屬有年號,今字跡已無。過正北樓向西是公路,路西有一河。據說河西原有一座敵樓,今已蕩然無存。正北樓至將軍關西山間的城墻亦毀掉。

 

將軍關西的金山,因山勢陡峭,沒有筑墻,在金山山梁二凹地有一段不足五十米長的石墻,當地稱為大壩墻,止于山崖之下。從山崖始有連貫的石砌城墻,至黃松峪關,大部分已坍塌。

 

黃松峪關,據《四鎮三關志》載:“永樂年建。”4關口處,地勢較平漫,能通眾騎,為極沖之地。據當地老鄉說,關門原設有兩座較大的磚筑空心敵摟,修黃松峪水庫時連城墻一起拆毀。

 

長城過黃松峪關向西有近百米城墻已坍成平地。關口以西隨山順坡筑有城圍狀石砌城墻,這段墻的東北與主體城墻相交處已毀掉。這段墻的西北與主城墻相交處墻體尚存,但靠水庫大壩和交于主城墻處坍塌嚴重。當地稱水庫西北地為七星寨。在七星寨城墻與主體長城相交處,原建有“西鶴樓”,現已無跡可尋。石墻過“西鶴樓”后坍塌嚴重。樓南溝北因山險峻未筑墻。只北寨村正口子東、西有墻,并保存較好。

 

北寨正口子兩側懸崖危聳,峭如刀切,關口緊鎖。然今關口建筑已毀掉。正口子西的山崖之上有二百余米石砌墻,然后直至海拔七百一十五米的井臺山,因山勢陡峭以險為障,均未筑墻。石墻由井臺山北的梁家庵起,大部分構筑簡單,坍塌嚴重。過龍潭東溝至海拔七百零一米的北大頂段為石砌,構筑堅固,今除垛口毀壞外,墻體完好。

 

長城由北大頂經羅家溝西山頂,過上白羊北約二華里止于山崖。這段墻構筑簡單的地段坍塌嚴重,構筑堅固的地段雖也有個別圮坍,但整體尚存。花峪子河口南北因山勢陡峭未筑墻。長城走徑順山麓轉東后,只在山谷地建有幾座敵樓,當地稱為趙家樓、張家樓等。這幾座敵樓雖有不同程度的圮殘,但整體尚屬較好。

 

長城過張家樓后,仍以險為障至海拔一千零六十二米的四座樓山。在四座樓山四百米的距離內,原建有四座空心敵樓,今最東端的一座已被拆毀無存,其余三座敵樓保存完好,均在東南角有部分殘圮。在四座樓之間,只西端的二座敵樓有石墻相接但已坍塌。

 

長城由四座樓山轉北至史家臺,仍以險為障。從玻璃臺通史家臺的河口起,又始有石墻至北水峪關,此段石墻保存較好。北水峪關,據《四鎮三關志》載:“洪武年建正關。”5山日闊數十丈,后山窄狹,僅能容單騎通行。

 

由北水峪關向東因山勢險峻未筑墻,至一座山勢稍緩的山上,又開始有石墻。至黃門子村西大砬子山的平谷與密云交界處。這段石砌城墻坍塌嚴重。

 

【將軍關】

將軍關位于北京平谷區東北約40公里的明長城線上,東靠茅山,東南臨黃崖關,西北近墻子路關,是平谷東北的重要隘口。將軍關又名將軍石關,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隆慶三年(1569)又經邊總戚繼光重修。一稱因建關前此谷口曾由都司將軍把守,因此得名。又稱因附近有塊巨石,通稱將軍石,以石得名。距今將近600年。關口東部城墻至今猶存,有一敵樓,當地稱之為“正北樓”,只殘留高約6米的基座。靠樓城墻內側有一券門,門南有一家院,內有一天然柱狀豎石,高約6米,據說石上原刻有“將軍石”三字,并署有年號,今字跡已漫漶。將軍關東側山上長城,今多已倒塌,靠近關口處兩側的長城修筑堅固,石砌墻體至今仍保存較好。將軍關向西為金山,因山勢陡峭,沒有修筑墻體,僅在金山山梁的二凹地有不足50米長的石墻,當地稱為大壩墻。

 

該關隘口東西兩面依山,中衛平川谷地,將軍關石河常年不斷,從北向南而流。山上植有松、柏和野生的椿、榆及灌木草叢。此關地處兩山相峙的谷口,山巒重疊,長城蜿蜒山巔之上,谷口地勢開闊無遮無障。形勢險要,為要沖之地。關北8.5公里之興隆縣陡子峪,關南10公里直上營(又稱將軍營),東南10公里至彰作里關,西北15公里至黑水灣寨,關左右各建墩堡1座駐軍戍守。東側上崗上設關城一處,并列城樓3座,中高約4丈(約13米),左右次之,周長30丈(約100米)為磚石結構,樓分3層,上層有垛口,中空四壁有箭窗,底層駐兵戍守,有券門3個,高寬約1丈(約3米),可通騎往來。城下為屯兵營寨,明代設都司駐守,清代改由把總衛守。明初有位都司將軍,曾登石布陣,打退過2000來犯之敵的3次進攻,大獲全勝。明成化元年(1465)參將王杞曾在此石上刻“將軍石”3字,以示紀念。城樓和墩堡、營寨早已拆毀,巨石尚存,字跡不清。

 

交通:平谷區金海湖鎮將軍關村。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18路公交車到平谷汽車站,轉乘9路小公共汽車到海子路口下車,打車25~30元到將軍關村;從四元橋上京平高速公路,轉順平路,到達從金海湖公園門口旁,有條向北的岔路,可直接到將軍關村,路程大約12公里。

【黃松峪關】

黃松峪關建于明永樂年間,由于地勢開闊平坦,所以此關的地位相當于平谷長城沿線中最重要的一處,地位高于毗鄰的將軍關和其他營盤。可惜諾大個城堡在修黃松峪水庫時被完全拆毀,現堡中只留下幾株百年老樹作為歷史回憶。水庫兩邊山上雖然沒有敵樓的身影,但長城的墻體依然,有些地方保存得還相當不錯。長城以“之”字形上山奔西北方向而去,當地稱呼這段墻為七星寨。

 

黃松峪水庫東邊山梁上的長城從將軍關方向而來,翻過了“大金山”,一下就出溜到水庫中。山上石頭砌的長城堅固完好,并沒有嚴重坍塌,但敵樓卻已蕩然無存。這兒的長城是用種別處見不到的方法碼砌的,很像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的巨石墻,長城都是用半噸左右的石塊很技巧地砌在一起,留下了遺傳千古之謎——我們的先人是如何建成了這漫山遍野的巨石長城?游人走在山間的長城上,好似閑庭信步在羅馬大道,似乎只要有體力和閑適,就可以一直走到山海關或嘉峪關似的,只可惜,這樣好的長城在這兒只有一小段。

 

交通:平谷黃松峪鄉黃松峪村。黃松峪關距平谷城區20公里,在從平谷區金海湖的公路北面大約6公里,公路旁有去湖洞水和京東大溶洞旅游區的指示牌;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18路公交車到平谷汽車站,然后換乘25路小公交到達黃松峪。打車從平谷城區到黃松峪關大約40元錢。

 

【樓南溝長城】

平谷的樓南溝長城實際上是在深山區,這里的山石海拔足有七百多米,其東面連接的便是黃松峪長城,平時游人很少到達。樓南溝長城的風貌也不甚很好,長城墻體全部由山石干壘砌筑,尚有圓烽火臺一座和墩臺遺址五座,但自然損毀較為嚴重。樓南溝長城是東西走向,一直向西頂到一座山尖上,上面有一座大塊山石堆成的圓形烽火臺。俯視著通往四座樓山的那條大山溝,再向西,對面山坡上也有一道石墻向山上爬去,頂到一座山峰下面就不見了。此地山高谷深,交通非常不便,但仍有長城鎖關,可見古人處事之謹慎小心,處處設防,唯恐有所疏漏。

 

交通:從東直門坐918路快1到平谷醫院下車,然后包車到達梨樹溝(樓南溝),打車約35元錢。

 

【四座樓長城】

      位于平谷區北部的四座樓山上。.向北至南水峪關,以險為障,以崖代墻,部分城段樓、臺密集,南水峪關北,長城保存完好。玻璃臺至北水峪口,依山勢而建,偶有城墻相接,達北水峪北山,出平谷區境,進入密云縣、興隆縣一帶。長城為空心敵樓4座,時存3座。敵樓東西排列,樓之間有城墻相連,每座樓形制相同,均為三眼兩層,頂建有鋪房。通高10米,底12米見方,上口11米見方。存基座及中層建筑,基座均用石條壘砌。建筑為“井”字形格局,南、西、北三面各開箭窗3個,東面開左右2窗。

 

交通:平谷到金海湖的公路中間有南獨樂河鎮,鎮旁有條小路可通達四座樓,指示牌標明距離為33公里。或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18路公交車到平谷,換乘平谷39路中巴車,到四座樓下車。

 

二、密云長城

據記載:“密云長城全長207公里,擁有城臺568座,城臺保存狀況較好的195座。”長城進入密云,向北經墻子路、干峪溝、營房村折向東北,經遙橋峪轉北過大黑關,再轉北過大角峪、五道梁、頭道溝、司馬臺、金山嶺、蟠龍山、古北口、臥虎山、洪洞峪、過白馬關折向南過黃峪口、鹿皮關、石塘路、北石城、南石城、梨樹溝、五座樓、黑山寺、白道峪、牛盆峪、最后到達小水峪。

【墻子路長城】

 

 

墻子路關位于北京密云縣到河北興隆縣的公路旁,是長城自平谷進入密云境的第一大關隘。薊鎮長城分為三協(協,相當于現在的軍分區),其中中西協四路全部位于今密云境內,墻子路關居東(其他三路從東向西的順序是曹家路、古北口和石塘路)。據長城學者所述:墻子路關建于明洪武年間,是明長城中較年長者。當時墻子路關統領士兵萬人,主要布防在今平谷地區的各個關口(如關上、鎮魯營、熊兒寨等)。墻子路長城跨越了流向密云水庫的清水河,河水就從長城下面的水關鉆過去,因此有“一水流二關”之說,長城就在水關以南的山上。

 

長城距離墻子路正關(關上)約3公里,在一處名叫泉水河的小村莊的東面,長城沿高不過百米的小山崗蜿蜒前進,最終在大梯子峪爬上高山,并在那里拐了一個90°的直角彎后開始一路翻山西去,重新奔向霧靈山方向。泉水河山上的敵樓和墻體基本完好,最高的敵樓名為“高尖樓”,抗日戰爭時期在此曾發生過戰斗。長城主線一路向北去,高尖樓有一截向東伸出的城臺,是墻子路長城所獨有的。在南北縱向延伸的主墻體上每間隔不太遠的地方就會向東伸出一道幾十米長的短墻,如同被抻長了的馬面。這種設置在古代作戰時起到與主墻互補,發揮交叉火力的功用。這樣的長城構筑,好像只有這里才有,別的地方罕見。

 

交通:密云縣新城子鄉關上村、泉水河村。從三元橋上京承高速,進入密云城區,走密墻路可到“墻子雄關”關上村;從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坐980路公交車,到達密云汽車站,包車或乘坐中巴前往關上村。包車到關上村費用50元,到泉水河村長城下,費用大約60元。

 

食宿:泉水河村口保駕溝(河北興隆縣轄)農家樂,特色:山溝幽靜,風景絢麗,游人稀少。電話:0314-5656766、13801359327,標準間:60元/間。

 

提示:從墻子路關(關上村)到泉水河村長城需要徒步40分鐘。

 

遙橋峪長城】

遙橋峪城堡位于密云新城子鄉東部、霧靈山西北角,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98年)。堡城為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城墻是用大鵝卵石建筑的,僅基礎和把角拐彎的地方使用條石和青磚加固。遙橋峪堡子不大,僅南面有一道城門,門外有幾株參天大樹顯得很是古樸。長城出墻子路關先向北,以后大體朝著東北方向的霧靈山走,時斷時續。現在的遙橋峪并沒有大段的長城實體遺存,只在其東面山坡上有幾個烽火臺矗立著,這里有湖泊,有山景,風光美得很。遙橋峪在霧靈山的西坡,由于山高嶺大,形成了天然屏障,所以從南坡到西坡,許多地方根本沒有修長城,或者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山口地帶左一段,右一節的修點邊墻和關口。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達密云汽車站,換乘到大角峪的中巴車,于二郎廟路口沿遙橋峪水庫徒步走,從水庫大壩下可直接走到遙橋峪村,路程大約3公里。

 

食宿:城鄉情農家院,特色:古城人家,樸實厚道。電話:010-81021666,13716003583馮長利,標準間:75元/間。特色菜:垮燉水庫魚、柴鍋燉柴雞。

 

大黑關長城】

大黑關又名黑關或黑峪關,距密云曹家路8公里,位于霧靈山山麓東北角,在北京市全圖的最東北犄角尖上,長城自此掉頭猛拐180°,連續不斷地一直向西綿延到古北口。據史料記載,大黑關東、西山皆高且險,唯關口是一道平川,明時在此駐守備。關口處設有關城。今關城除東側墻殘坍嚴重外,其余三面尚存殘垣。大黑關于明洪武年間建關城,雖然地處偏遠,但昔日卻是來往交通要樞之地,三股道路于此交匯一點,向南到興隆,向東到承德,向西到京師,可謂咽喉要道。由于現在的交通改道走了墻子路和古北口,所以這里一下子冷清下來了,除當地的農民車輛偶爾駛過,基本沒有多少游人來打擾。

 

當關正北有高崖陡然而起,崖頭坐落著一個三眼空心鎮關敵樓。自此敵樓起,西北方向的各山頭上都有敵樓,而且一個比一個高,路途也越來越險阻。如今的大黑關一直被游人冷落,每年夏天來霧靈山登山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愿意拐一個彎來這里看野長城。

 

交通: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經密云縣城到新城子鎮曹家路。或在東直門乘坐980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包車到大黑關,費用大約35~40元。

 

食宿:趙淑香長城農家院,特色:長城腳下,人文氣重。電話:010-81021473,標準間:100/間(2~6人),特色菜:農家燉菜、兩吃虹鱒魚、虹鱒魚湯。

 

【大角峪長城】

大角峪關建于明洪武年間,關城建筑已經毀壞無蹤,只剩東西兩側山上的圈墻還在,老百姓管關城所在地叫“關門”,有公路穿越關門村,目前這里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界線。大角峪村的海拔高度已達700多米,但東西兩側的高山均在1100米以上,尤其西山特高,海拔1200多米。徒步上長城可選擇走西溝,大角峪村西有條叫西溝的山溝中有小路可以上山,緣西溝走7里可達五道梁長城,再走3里可登上西山的山頂。

 

從西山頂山可以清楚觀看東山長城在接近山頂時北折下山的樣子,長城自大角峪西山下來后過水關,又攀緣到西北方向的山巒去,那里的地勢更高更險。

 

交通:大角峪關在黑關西北,司馬臺正東,距離曹家路僅2公里。去大角峪村有中巴車從密云汽車站直達,大約30分鐘左右一班車;去大角峪西山長城的路有兩條條,開車的話可由大角峪村北行出關門,見土路左轉,到五道梁村登山,從五道梁村道西山頂大約3公里,自大角峪村道五道梁村7公里。

 

攻略:大角峪長城位于密云東北方向85公里處,西側20公里是司北臺,東側20公
里是霧靈山。大角峪長城是一段野長城,最高處1420米,從密云有很好的公路通這里,
公路邊有一較大的村子叫菜家店,從菜家店向西北5公里到西溝村,分東溝和西溝兩
條上山的路,從西溝上到長城約需3小時。從西溝上山是一條許久無人走過的小路,
有些地段已經無法辯認出路的存在,只得從叢林中趟出一條路走。當地的農民在東溝
修了一條較寬的路,設卡收費,每人20元,只需約2小時可到長城,路修了,但長
城并沒有修,據說這片山承包給私人管理。

 

提示:到了五道梁長城的過水洞登頂時要注意一定要撿一個名曰“老道洞”的路徑走。去東山的路非常難行,且當地老鄉都說東溝一帶山高林密,有野獸出沒,甚至有土豹子等猛獸,游人不可冒然行之。

 

食宿:如意居農家院,特色:農家主人快人快語,農家飯菜味道不錯。
電話:010-81022004、13903247857劉世琴
標準間:80元
特色菜:山野菜,柴雞燉山磨

 

【頭道溝(白嶺關)長城】

“白嶺關位于新城子鄉頭道溝村,建于明代,長2.5公里,城下有白嶺關。”這個頭道溝村就是過去的白嶺關。長城沿著大角峪的高山之巔一直蜿蜒去了司馬臺方向,頭道溝長城距離司馬臺長城已經很近了,只相隔一個山頭而已。二道溝位置居中,離大角峪更近,其正南方是二郎廟路口(距頭道溝2公里),東南是明代重鎮新城子,從大角峪乘中巴到那里很方便。這里的長城高且險,相比之下,著名的司馬臺長城望京樓只不過是個小兒科——大約至少低了200~300米。險峻的山勢,讓人望而卻步,所以直到目前為止,很少有長城旅行者和攝影師前往探訪。

 

可能北京和河北長城上的敵樓都有“恐低癥”,沒有一處不盡量蓋得高的。頭道溝和二道溝的山如列屏,高不可及,長城如蛟龍上下翻滾。走過許多地方,見識過許多險要的山,但還未曾見識過在如此險要之地筑城的。從遠處看,除山尖有個敵樓,其他兩個墩臺卻孤零零地懸在半山的上腰和下腰處,三個樓子自高趨低成了一線,但又與誰都不搭界,顯得與眾不同。頭道溝村山上的敵樓已距離司馬臺不遠了,山頂的一排敵樓與望京樓長相守,遠相望。

 

交通:自駕車從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司馬臺出口下高速,上松曹路,直到白嶺關(沿途有旅游路標);或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換乘去新城子方向的中巴車到寨子村下。

 

食宿:順和園民俗,特色:鄉村美食,味道可口。電話:010-81023209、13831406408李淑敏,標準間:80元/間,推薦:杏仁三丁,薄荷魚,粘豆腐。

 

【司馬臺長城】

 

 

密云東部的司馬臺長城與境內其他各段長城相比,無疑算是脫穎而出的一支奇葩。它猶如一條長龍橫亙在燕山山脈之巔,成為一段跌宕起伏,雄險奇巧,變化多端,綿延不盡的沃野“長龍”,交錯盤踞在明代中原的邊關重地,今被長城愛好者們所推崇。

 

司馬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是一段偏離原北齊長城基礎的明長城,也是至今完好保留明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司馬臺長城,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這樣評論司馬臺長城:”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是中國長城之最。“所謂之最,就是最絕。整段長城構思奇巧,結構新穎,形態各異,集萬里長城眾多特色于一體,可用險、密、全、巧、奇五字概括。“望京樓是司馬臺長城的最高點,海拔986米。據說晴夜中在望京樓可以望見北京城的燈火。再有,司馬臺長城有四處最絕之處:其一,長城建筑細部精致,磚雕、石刻、文字磚一個都不少,這是萬里長城中極其少見的段落;其二,創造戰墻的形式,防御效果超過傻大笨粗的實體墻,其遮掩守城兵士的作用是全方位的,發射火器時,也幾乎沒有死角;其三,司馬臺天梯之長,為萬里長城獨一份。北京的長城有天梯的地方不止一處,但司馬臺的天梯一蹬一米高,呵呵,似乎古代守城將士都是巨人;四就是障墻密布。登上了司馬臺長城,你將發現長城建筑的奇特性和多樣性特征、了解到一般旅行者難以知曉的古長城建造方法,以及長城上的細部結構特征和各個部件的實際作用,成為深度古長城玩家。

 

交通:從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公路,司馬臺出口出,上馬北路,沿路標提示到司馬臺長城景區;或乘坐公交從北京東直門坐980路車到密云汽車站,換乘至司馬臺景區的中巴車,車程約40分鐘。

 

食宿:鑫和旺勝農家樂,特色:毗鄰景區,價格實惠。電話:010-69036532、13716892984申小華,標準間:80元;司馬臺溫泉度假村,標準間:150元,電話:13701265674劉文華。

 

提示:司馬臺長城上沒有樹蔭,有荊棘,夏天游覽注意著裝,注意防曬,要多備飲用水。司馬臺長城“西八樓”的路上約有200米的文字長城磚刻,有“振武營“、”萬歷十一年秋防中營“等古文字磚刻,注意查看。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上的敵樓密集眾多,平均間隔100多米。敵樓形制多樣,有扁的,方的,圓的,還有拐角的;敵樓的箭窗有獨眼的、二眼的、三眼的、四眼的、五眼的,最多到六眼樓;樓高有一層的、兩層的、還有頂上加房到三層的;外結構有純磚起券的、磚石混建的、磚木立柱搭梁的、空心無頂的。內結構有平頂、船篷頂、穹隆頂、攢尖頂,甚至還有寺廟中常見的藻井頂等。敵樓有的設門,有的沒門,有的有梯,有的沒梯……可以說,金山嶺長城的敵樓很有特色,可謂林林總總,五花八門。若與司馬臺長城連成一條長城考察游路線,將是相當不錯的長城建筑奇妙之旅。金山嶺的敵樓有些有名字,如大、小金山樓和花樓等。花樓的部分裝飾材料用的是白色大理石,并雕飾了精美的圖案,有較為完整的鋪房樓(西十三樓)。鋪房二樓北側墻下還立有一鐵赭色的麒麟影壁,非常精美,十分罕見。

 

有此一說:金山嶺長城因筑于大、小金山上而得名,而大、小金山的得名卻來自一段傳說:當年征調江浙地區戚繼光所屬的戚家軍來此守邊,當時戚家軍的主要軍士組成是當時在東南沿海一帶成功抗擊倭寇的農民和礦工,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義烏和麗水籍士兵。戚家軍軍士來到北方鎮守長城,因懷念家鄉,遂以麗水金山命名此地山嶺,即金山嶺。

 

交通:從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到司馬臺長城出口,轉馬北路,按路標提示到達金山嶺長城景區;在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包小面(約70元)到金山嶺長城景區。

 

食宿:司馬臺與金山嶺兩地相距不遠,可在司馬臺長城附近的賓館農家院食宿。龍聚堂農家院,特色:人氣較旺,洋人住客較多。電話:010-69035175、13241661045王繼林,標準間80元。

 

提示:從司馬臺最高處的仙女樓和望京樓算起,到司馬臺關口西不遠,均被稱為司馬臺長城,由一個地方管理并收費(40元/人)。從司馬臺關口西16樓(十六號敵樓)往西到大小金山樓,習慣上稱為金山嶺長城,由另一個地方管理收費(30元/人),如果需要兩地連穿,則需要支付70元的門票費用。

 

古北口長城】

據史載:自遼、金、元、明、清及民國等六朝以來,發生在古北口的大小戰事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有:大宋宣和年間,金敗遼兵于古北口;宋嘉定年間,蒙古在懷來一敗金兵,乘勝又在古北口二敗金兵;明洪武年間,燕王朱棣率大軍出古北口擊北元殘余勢力,大獲全勝而歸;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蒙古俺答部攻陷古北口,擄掠京師城郊三日,并由古北口原路退回,史稱“庚戍之變“;1933年爆發長城抗戰,古北口也是主要戰場之一……

 

古北口河東至蟠龍山:自大小金山樓往西屬于野長城,從這里到古北口潮河東這一段叫蟠龍山長城,長城在一座名叫“高頭山”的地方穿越了一處軍事禁區(不過不要緊,那段禁區并不長,由北邊的半山腰可以繞過去)。可能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名字起得像這里一樣貼切的地方了,長城盤旋在低嶺上叫“蟠龍”,長城橫亙在高山上叫“臥虎”,不盡對仗而且確是此段長城的形象寫照,可謂臥虎蟠龍是也!

 

蟠龍山地勢較為平緩,容易受敵,明將戚繼光汲取了前朝長城不堅,被俺答部突破古北口直逼京城的教訓(明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蒙古俺答部騎兵突破京師長城防線,大肆搶掠),故重修古北口長城時,在地形不利的地方追求高墻深壘。這里的長城修得高大雄偉,堅固非常,墻高十余米。在一次活動中,我們曾經在蟠龍山長城的馬道上并行十個人而不顯擁擠。在蟠龍山的制高點上有座將軍樓,南北箭窗各四,東西箭窗各三,奇特的地方是該樓有東西南北四門,一般敵樓只有一門或二門對穿,四門敵樓的例子不多。在蟠龍山長城中段另一制高點上有座二十四眼樓,該樓造型獨特,為萬里長城所僅見:正方,雙層,樓內部為立柱頂梁。每層每面三個箭窗,一共24孔,故名二十四眼樓(蟠龍山為1933年長城抗戰的主戰場之一,古北口戰役中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點就在這個敵樓附近,國民政府第17軍25師在此憑長城頑強抗擊侵略者)。現敵樓四面墻只剩了西北兩面,有可能也是毀于炮火。古北口關城在潮河東岸,現在已幾乎不存。長城從山上下來銜接關口,山上的長城保存還基本完好,但接近關口的地方已經變成一道毫不起眼的土壟了。

 

古北口河西至臥虎山:長城百轉千折,敵樓鱗次櫛比,蟠龍臥虎飛度關山,何其壯哉。古北口關的東面叫河東,為蟠龍山,關西叫河西,為臥虎山,因此此關又曾得名“虎北口“。由于古北口自古是中原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據記載,朱元璋逐走蒙元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即加修邊墻,大將徐達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主持古北口關塞重建。但真正使古北口長城大變模樣的,還是明隆慶元年(1576年)戚繼光、譚綸任薊鎮總兵和薊遼總督時大規模改建的結果。臥虎山與其周邊的大山相比,感覺連一半高都沒有,但這只是假象,當你真的爬臥虎山的時候就又覺得高得不得了。臥虎山頂峰又險又高,很多人登頂后的腿腳都不停的哆嗦。不可思議的是,從臥虎山頂下去,在懸崖峭壁的腰上竟然還掛著個敵樓,俯瞰長城直落臥虎山谷,再看西面大山上的長城如瀑布奪路下瀉一樣,更為驚心動魄。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換乘到古北口的中巴車,在古北口隧道下車可直接上長城,或到河西村下車食宿后再上長城;或從北京北站(西直門火車站)乘坐L677次列車(北京北-灤平)到古北口站下車,長城就在火車站邊兒上。

 

白馬關長城】

白馬關建于明永樂年間,別名“三關口“此地人煙稀少,山巒險峻,風景相當不錯。白馬關有邊墻兩道,當地百姓稱之為“一道邊”和“二道邊”,墻都不長,遇山崖而止。現城堡已廢,惟剩下了一個南門洞還有些模樣,上有匾題“白馬關堡“。

 

這里的長城以險為障,大山夾峙,壁如刀削,山谷里地勢稍緩之處有邊墻兩道且保存完好。黃峪口(鯰魚溝附近)山勢險惡,但景色十分壯麗,一般游人難以到達,現在仍然”養在深閨人不識“。這一代的山上有敵樓,高不可攀。從白馬關到這里,公路狀況良好,就是長城距離大路有些遠,且前不著村后不把店。

 

交通:從北京城區駕車出發,上京承高速,經過密云城區,往琉辛路方向行駛,過馮家峪,按路標提示到達白馬關;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換乘到馮家峪、白馬關的汽車(“前火嶺關”專線)。

 

食宿:天樂湖度假村,特色:環境清幽,適于養生。電話:010-81060521,標準間120元/間。

 

提示:白馬關長城現于密云北部的崇山峻嶺和深山林區中,長城附近缺少可以接待旅游食宿的農家樂,建議前往者應備足干糧和食水,且于當日離開。白馬關到鹿皮關30公里,此地位于兩關中間偏南的地方(馮家峪北)

 

 

 

 

 

鹿皮關長城】

鹿皮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卡之一,扼守著密云通往塞外豐寧的交通要道,后來由于修建密云水庫和公路,一代名關也就此消失。鹿皮關長城初建于北齊,明萬歷年間重修,關口位于密云黑龍潭風景區東,白河岸邊的大關橋下,是明代時京師北部長城的重要關口(亦是著名水關長城之一)。有此一說:鹿皮關的名字來源于兩種傳說,一說白河兩岸懸崖峭壁山色斑駁,好似鹿皮斑紋,故名;還有一說是居高臨下觀看峽谷中有大石如花鹿安臥,故名鹿皮關。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汽車站,換乘到黑龍潭旅游區的專線中巴車即可;從北京城區駕車上京承高速,經過密云城區,沿著水庫西線公路一直到黑龍潭大關橋即可。

 

食宿:鳳敏農家院,特色:農家院主人的水庫魚做得不錯。電話:010-61025669、13716691840,標準間:80元,火炕間50元/間(4人)。

 

石塘路長城】

石塘路長城是京北長城中赫赫有名的重要關隘之一。石塘路城堡原為密云首險之一,昔日的南北交通大路通達這里,是控制白河涌出山口的關卡。明時石塘路的地位類似于古北口,明嘉靖年間設石塘路為“薊鎮西協四路之一,下轄二十三處關砦,東自陳家口堡,西至亓(音同齊)連口關,城段延伸125公里,負責95座敵樓的設防和兵力部署。“薊州防區東至山海關,西到居庸關,全程共劃分三協,每協四個路。換言之,這段長城中最要緊的十二個關口之中就有石塘路。

 

石塘路長城共分三段,即北石城、鹿皮關和南石城。由于石塘路山勢不高,敵樓和邊墻被人為因素毀壞的比較嚴重。鹿皮關至北石城再到南石城的長城形成了半環形的防御工事,圓心就是石塘路關所在地(今石塘路村)。很多時候,游人到北石城和去鹿皮關一樣,基本不是沖著野長城去的(經過北石城去九道灣大峽谷旅游區),因為北石城的長城損毀嚴重到根本入不得觀光客們法眼的地步,有心情沿著殘長城走上一遭的游人實在太少。南石城距北石城大約3里,距石塘路村也是3里,這里的長城就很精彩。南石城有個四座樓山,山上有四座敵樓,其中三個是空心的,最高處的墩臺是實心的。四座樓山看起來不高,但爬起來可不易。幾座敵樓都矗立在懸崖峭壁上,僅僅看看就令人頭暈目眩,可想而知爬起來有多難。

 

交通:北京城區出發,走京承高速,經密云縣城,沿水庫西線公路一直往北到石城鎮石塘路村;或者乘火車去,北京北站每天有早晨(6:38)和下午(15:30
:43)三個車次(6453$989)可以往返石塘路火車站,但時間比較長,要3個多小時車程;也可以從北京東直門乘987路或980路公交車到密云縣城,然后打車到石塘路村(40元左右)。

 

食宿:古城人家風情客棧,特色:水墨農家,文化院落。電話:010-61025356、13910322688祁維,帶火炕的標準間:150元。推薦菜:天然石磨豆腐,味道純正鮮嫩。

 

提示:石塘路村距離長城約3里,需要徒步一段路才能到達南、北石城長城。

 

【黑山寺長城】

過南石城和五座樓沿著密云水庫公路再往南走,路和長城就開始分離了,并越走越遠,在黑山寺村附近可以看見山上有三個孤零零的敵樓和煙墩。黑山寺村得名于平頂山山腳下的一座廢廟,現在只存殿基,四周青松環抱,因幾乎沒有游人打擾,所以環境幽靜得很。黑山寺遺址東有一個峽谷,峽谷兩側絕壁高陡異常,仿佛一雙巨手強行將山壁撕開個口子。面對地形如此險惡的山峽,當初不設防也罷了,但明廷仍在峽口建堡設關。現堡子仍在,方形,周長一里多,其特色是用毛石干砌,不太惹人注意。曾經為辨別真偽,一老友還特意替一個當地撿柴的老太太背了好一段路的柴禾,問她:“大媽,這是個堡子嗎?“老太太一臉茫然,似乎沒有聽懂,再問“這是什么時候建的堡子啊?”她指了指山上的敵樓說:“和那個一塊兒修的,是皇上那時候修的。”再問:“是哪個皇上修的?”她說:“秦始皇!”

 

交通:從北京城區經京承高速到密云城區,從密云縣城北的翁溪莊鎮丁字路口左轉到東營子村見岔路再左轉,經北石巖村到黑山寺;或從密云汽車站打車前往黑山寺,大約30元車費。

 

提示:黑山寺目前沒有大規模旅游開發,不具備旅游食宿條件,但此地離密云縣城和翁溪莊都很近,可以就近尋找食宿。如需要深度游覽黑山寺,則需要自備午餐、食水。黑山寺村值得一游的地方很多,這里樹多,石頭多,大概由于地方偏僻,所以保存的老農家院落也多,這在北京郊區難得一見。

 

白道峪長城】

白道峪是村名,但山口卻不叫這個名字,當地老鄉說叫“流白水“。白道峪有兩個古代的屯兵堡壘,一個在山口中,叫“外堡“,現只存遺跡;另一個在山口外,叫”內堡“,現白道峪村內。如今,內堡的整個輪廓還基本堅固,但規模很小,周長不過兩三百米,堡子里僅住著一戶人家。流白水山口里有一個小水庫,過了水庫就注定要在山谷中的大石頭上來回的蹦蹦跳跳,再行1公里,就能看見從山峽兩側垂下來的長城邊墻,前面還有一座形制巨大的鎮關敵樓殘跡,鎮關敵樓后面是被當地百姓稱為“孟良寨”的地方。有此一說:據傳說,當年孟良和焦贊曾經駐守在此寨。孟良寨的山頂有條石壘砌的墻基和堆成堆的大石頭,估計是用來封鎖山口的古代工事。沿峽谷遺址走上去,可以到達云蒙山的主峰,但地形非常艱險,且路況不明,吉兇難測。

 

交通:從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縣城,打車前往白道峪,大約30-40元錢;或自駕車從密云縣城往北到翁溪莊鎮丁字路口,左轉走河北路,按交通路標提示往西田各莊鎮白道峪方向行駛即到。

 

牛盆峪長城】

牛盆峪關為明永樂時期所建,關口城堡現已毀無存。這里的長城在山上有,但山腳處卻只有很短的一截,當地村民將這半截子長城叫“錯長城“,都說是當初的工匠給修錯了,發現之后才停工,沒有繼續修完。其實不然,只是這段長城的山腰以上部分的地勢既險又陡,完全可以憑險制障,沒必要再修墻上山。在北京,明代長城防御的方向是正北方,在黑山寺到牛盆峪,再到小水峪一代的正北是密云和懷柔之間的云蒙山嶺,山一座比一座高,路一條比一條險,在前些年還出過不少游人走進去出不來的事件。可想而知,古代這里的山路狀況一定有甚于此,所以這一代的長城根本沒有連綴成串,明朝關口只在山口設關,坐等入侵者自投羅網。如今,牛盆峪打出的也是山溝游的招牌,牛盆峪、石塘峪和葫蘆峪三條溝壑前后套在一起,以其奇峰怪石、低谷溪潺吸引游客,所以當地想了個辦法招攬游人,三溝聯合掛牌成立了“三峪自然風景區”。

 

交通:從東直門乘980路公交車到密云縣城,轉乘密云水庫西線各次大小公共汽車到水堡子站下車即到;或從密云城區往北,駕車走密西公路到西田各莊鎮牛盆峪村即可。

 

食宿:三峪景區度假村,特色:位于風景區內,長城與自然風景隨處可見。電話:010-61008258、61008958,標準間:130元。

 

【小水峪長城】

小水峪是現密云縣轄區長城的終結點,與懷柔轄區長城的起點大水峪村僅一山之隔。小水峪城堡也建于明永樂年,用鵝卵石和大塊的毛石砌成,原有東西兩門,現已拆毀大半。城堡西門外有5-6株古槐,虬枝老皮,樹冠遮天,很有看頭。

 

小水峪又被稱為“道墻溝”。山谷北面是連綿高聳的云蒙山,路況曲折,走起來十分艱難。即便如此,這里也在山口地帶修起了石墻閘邊,山上分布著稀稀拉拉的幾個敵樓。距離小水峪堡子北大約二里有個小水峪關口,山溝中有兩道障墻,難怪過去叫做“道墻溝”,在最里面的溝中還殘存著一座少見的閘溝敵樓基座。

 

交通:東直門乘坐980路公交車到密云縣城,包車前往小水峪大約30元車費;或從密云縣城北走密西線公路,按路標提示前往西田各莊鎮小水峪村即可。

 

提示:從小水峪村往東沿著山根小路走2公里可到達牛盆峪,往西沿鐵路走3公里到大水峪(現懷柔青龍峽旅游區)。青龍峽風景區有專門到懷柔縣城或北京城區的直達公交車。

 

 

三、懷柔長城

懷柔區在北京城正北偏東一點,直線距離45公里。懷柔一詞有安撫的意思,這可能跟這里曾是多民族雜居區的因素有關。懷柔多山,為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境內水系縱橫,山區林木覆蓋率70%,超過了密云。山清水秀,壞境優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歷史古跡使懷柔成為了北京市的旅游大區,有“首都后花園”之稱。

 

萬里長城攔腰從懷柔中段穿過,據《北京明長城》記述:“懷柔境長城全長63公里,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樓36公里,莊戶火石山至西水峪口27公里。共有城臺241座,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樓59座,莊戶火石山至西水峪39座,保存較好的有98座,破殘的有103座,其余只有基礎或殘址。”

 

長城自小水峪關出了密云界,來到懷柔的第一關便是目前比較著名的“青龍峽旅游區”(大水峪關),以后依次向西的著名關隘有河防口關、慕田峪關、桃峪口關、磨石口關、大榛峪口、黃花城關、撞道口關、西水峪關等。懷柔山地形狀玲瓏崎嶇,多褶皺山地,因此長城景色不像密云那樣氣勢磅礴,以跌宕起伏取勝,特別是桃峪口關所屬的箭扣長城曲折險峻,更是攝影家最常去的景點和各種畫冊中最容易出鏡的地方。

【大水峪長城】

從如今的行政區劃位置上講,大水峪關是懷柔長城的第一關,位于懷柔城區以北20公里。大水峪的東西兩山中間是一條通路,由大水峪村在山口塞之。其東側高山上的長城不知從什么地方突然就蹦了出來,像下山走“之”字形似的出溜下來。大水峪關口南三里是大水峪堡,據《四鎮三關志》記載:“大水谷,永樂年建”,原城堡周二里,過去有東南西三個門,后被逐個拆除。大水峪西側為長城古關河防口,直線距離大約3公里,是長城兩個小有規模的關口相鄰最近的一處。

 

從青龍峽內沿蒼龍峪能直接登上長城,并可一路走到河防口,山越來越高,路也越走越艱辛,但景色卻相當不錯。

 

交通:去大水峪可由北京北站乘火車到懷北站下,在打車到青龍峽(約10元車費);也可以直接從北京宣武門或東大橋乘游16路,從東直門乘916路到懷柔城區再轉乘2路中巴到達青龍峽。

 

食宿:胡楊五星農莊,特色:大水峪村最精致的農家院,電話:010-89616589、13911923090,標準間:150元。

 

【河防口長城】

河防口關建于明永樂年間,又名九谷口,原有關口和關城,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河防口關在縣東北(指懷柔城關)亓連口東,第二關也。口外為連云棧,又北為沙嶺兒,隘窄不容馬,防守較易。”現河防口村,關城已不存。河防口和大水峪一樣,位居山脈和平原交接的山麓地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這里有了新名字“九谷口自然風景區”,當然也要門票。河防口的敵樓保存不錯,且處在矮山梁處顯山露水的位置上,遠遠就能看到,敵樓成為了河防口的標志性建筑。

 

河防口東側長城向北爬上海拔500多米的北斗峰后又朝東折向大水峪,東邊山梁上錯落分布了九個敵樓。夾扁樓(又稱夾板樓)在111國道西面的高山上,由于山頂地形的限制,敵樓只能修成扁扁的一條,故名“夾扁”。夾扁樓一帶的長城大起大落,攀爬相當不容易,繼續西行的路途更為艱難,且不說地形復雜危險和垂直起落高度太大,難以超越的最大困難是長城馬道上灌木叢生。據當地老鄉說,很早之前就沒有多少人到那邊砍柴,幾乎沒有路,現在尋路就更難了。對于我們這些喜歡長城的游人來說,眼巴巴的看著山外有山,山上有樓而去不得,其實也是一種煎熬啊。去河防口長城游覽,通常只能往東走去北斗峰。夾扁樓西面大山的背后是神堂峪長城,要去的話可以從雁棲湖那邊繞路過去,坐火車則在范各莊下車,走路打車都可以,路程8公里。

 

交通:在東直門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城區,轉乘區內2路公交車或出租車可以到達河防口(九谷口自然風景區)長城;或者從北京駕車沿京密路到懷柔,見開放環島左轉第一個紅綠燈右轉,再順懷豐公路北行,過雁棲湖4、5公里即到。

 

食宿:匯龍山莊,特色:山水相依,風景優美。電話:010-60661286,標準間:75元。

 

提示:深秋的河防口滿山紅葉,古墻殘樓,山高嶺長,在這兒賞秋可比香山帶勁多了。

 

【神堂峪長城】

神堂峪堡在長城內,現神堂峪村西邊的高崗上,建于明萬歷年間,如今城堡早已不存。神堂峪同河防口僅一嶺之隔,直線距離也只有幾公里,但因為山勢太險峻,兩地給人以恍如隔世之感,很少有人能從河防口沿長城走過來。這里有兩座名叫“蕎麥山”和“羊鼻山”的大山,山上有幾個敵樓。蕎麥山上最高處的叫東高樓,長城緣山勢比較平緩的地方下來,一直伸到了雁棲河的河邊,現在還有敵樓的殘跡矗立在溪水中,而且山坡上的長城保存相當完好,馬道城堞都還在。神堂峪西面的山勢看起來沒有東邊險,但是比東面高了很多,羊鼻山最高的那個敵樓叫西高樓,它的下面是蓮花池,距離神堂峪大約5公里。

 

交通:神堂峪介于河防口和蓮花池中間,幾乎在懷柔縣城正北方,距離大約十五公里。自駕車可以從北京四元橋出發,走京承高速,進懷柔城區、雁棲環島左轉彎,行駛8公里右轉有路標提示可到;或從北京東直門可以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會議中心,換乘到神堂峪的專線中巴車也可到達(票價4元);或者乘坐北京北的火車在范各莊下車,乘坐去蓮花池和八道河的中巴車在神堂峪路口下車,步行3里也能到達神堂峪村。

 

【蓮花池長城】

懷柔雁棲鎮蓮花池長城在古代叫亓連口關,蓮花池得名于現蓮花池村的泉水,噴涌似朵朵蓮花浮出水面,故名。如今泉水除供村民飲用外,還被罐裝為“蓮花”牌礦泉水出售。

 

亓連口關建于明永樂年間,是現在密云石塘路管轄的最西一關,同時也是以山海關為起點的薊鎮長城的最西,過山梁到慕田峪長城的正關臺,就是明代昌鎮長城黃花路管轄的地界了。據說,蓮花池當地原有關門,門外遺存有兩門古鐵炮,后來修公路將門拆了,鐵炮則當廢鐵賣掉了,令人十分痛惜。山上的長城和敵樓保存還好,城墻有磚砌的,也有石砌的。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可以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龍泉賓館,換乘城北3路中巴車到蓮花池下車即到;從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到達懷柔城區,于雁棲環島左轉直行16公里即到。

 

食宿:山中傳奇度假山莊,特色:依山傍水適宜消遣,住宿環境較為優雅。電話:010-61629004沈經理,標準間:180元/人/天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于明初大將軍徐達在北齊古長城之上重建而成。永樂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立自己為皇帝。翌年,為遷都北京,因此大修長城,慕田峪關于此時正式建關得名。明代北京長城修筑規模巨大,堅固雄偉,除用以拱衛帝都外,還身擔守護明朝歷代皇帝陵寢的重任。明書《長安客話》稱:“居庸關、黃花城、邊城、慕田峪、灰嶺口俱系沖地,雖宣薊為之屏障,紫荊借以身援,然外而扼控要害,內而擁護京陵,干系至重。”歷史上這里也的確燃過烽火:明初,徐達統軍追擊元兵,在慕田峪關和亓連口關外擺下真實,決一死戰,徐達勝;明嘉靖年蒙古朵顏部大舉進攻慕田峪關,殺其守備陳舜后退兵,蒙古勝。

 

慕田峪長城位于懷柔三渡河鄉,東鄰蓮花池關,西接箭扣長城,中間這一段開放的長城山勢比較平緩,也不太高,還有整齊的石板登山道,適宜一般旅游者游玩,要是體力不佳的人到這里也沒關系,山底下有索道可以上山。慕田峪長城向西北方向延伸,地勢開始一點點高聳陡峭起來,最高峰海拔1039米,山頂上矗立著一座雄偉挺拔的敵樓,大家都叫它“正北樓”,又叫“鎮北樓”,還有的叫法是“大南樓”,由此西去就是著名的箭扣野長城。正北樓東面山坡上有段長城偏偏違反了兩點一線的幾何原理,順山爬上去后繞了一大圈又順坡滑了下來(似乎是為了使墻體兜住制高點),形成牛角的形狀,所以大家就送了它一個形象的名字——牛犄角邊。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可以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會議中心下,換乘到洞臺的中巴車;或駕車從北京四元橋出發向北,經懷柔城區,按照旅游路標提示亦可到達慕田峪。

 

食宿:隆香居農家院,特點:站在小院中,可以一覽眾山美景,愜意無比。電話:010-61621673、13436983311楊玉香。標準間:100元。 

 

【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是慕田峪長城的自然延伸,但兩者有一點不同,箭扣是野長城!箭扣段長城多坐落于懸崖峭壁之上,地形極其險峻,長城隨山勢跌宕起伏,像筆走龍蛇的草體書法一樣。由于箭扣長城的曲折多變,波瀾壯闊,色調飽和度高,故而十分入鏡,惹得各地攝影人春夏秋冬一次次來此拍片采風,樂此不疲。

 

有此一說:箭扣長城居中的地方有個可以勉強步行通過的峽谷,當地老百姓管這兒叫澗口,恐怕箭扣的名字也是由此演變而來。另一說,“箭扣”之名得于長城在此地走了個“W”形,恰似一張滿張的弓,搭著一直蓄勢待發的利箭,其名甚為形象。從西柵子村上長城的路旁有一位英國有人自費設立了告示牌,上面寫著:“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帶走(Takenothing but Photographs),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Leave Nothing butFootprints),保持長城古樸的魅力(Keep the Wall Wild &Wonderful)。“這個呼吁保護萬里長城的洋人名叫威廉 ·林賽,或許你也曾在媒體中見到過他的名字(幾年前,在一次長城環保活動中,我與威廉有過兩天接觸,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賽的中國名字叫洋紅軍。林賽已在中國生活了至少30年,娶了中國妻子,生了兩個孩子,在過去的幾年中,他重走了中國萬里長城,還出了書。當然林賽還是個活雷鋒,常常自費請人打掃長城的衛生,組織長城植樹、宣傳長城環保等活動。

 

從正北樓西側的刀把樓沿著長城往西走,地勢越來越險,此處長城多騎在懸崖峭壁上,攀登者不敢有絲毫大意。到了“天梯”就更是險中之險,這是一段長不過二十多米的山崖,大約有70°~80°之陡,長城像瓷磚一樣附著在崖壁上,游人只能沿手掌寬的轉棱子往上爬,想想都會十分駭人,這就是所謂的“天梯”。“鷹飛倒仰”也指的是這里,所謂鷹飛倒仰是山

高而險,老鷹到此也不得不翻身仰飛才能越過,由此可以想象攀爬的艱險程度了。

 

過了鷹飛倒仰再往前就是北京結了,北京結的命名最早來源于一則遙感數據,據記載“中國地質礦產部地質遙感中心采用航空遙感技術,對北京地區長城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了全面勘察,發現北京地區長城總的走向主要分為東西、北西兩個體系,這兩個體系在懷柔縣八道河鄉西柵子村舊水坑西南的分水嶺上會合,其南會合點位于東經119度29分38.9秒和北緯40度27分45秒之間,這個會合點被命名為‘北京結點’,簡稱北京結“。簡言之,長城從慕田峪方向而來,到北京結敵樓后分成兩岔,向北的一路是“外長城”,經過赤城、宣化、張家口、萬全、懷安后入山西天鎮,最后到達黃河邊的偏關縣;向西的一路是“內長城”,經過北京延慶八達嶺、河北懷來、北京門頭溝、河北來源、山西繁峙、應縣、山陰、朔州,最終也到了黃河邊的偏關和“外長城”重合。

 

西去的內長城在下山途中又分成兩岔,一岔直接朝西奔黃花城,向南的一岔沒走多遠就斷了,所以老鄉叫它“耷拉邊”。古代這里是長城軍事防區的分界線,以慕田峪長城正關為界,東為薊鎮下的薊州鎮石塘路長城,西為昌鎮黃花路長城,北京結正北不遠的九眼樓以北則是宣府鎮長城。

 

交通:去箭扣長城的經典路線是驅車到懷柔北環島,向北往八道河方向走,找到金礦提煉廠西拐,沿土路走4公里到西柵子村;或北京東直門乘坐916路公交車至懷柔國際會議中心下車,打車30-50元左右可以到達臥佛山莊步行沿山澗向上到箭扣長城。

 

食宿:趙氏山居(箭扣長城西柵子村5隊),特點:長城影友之家。電話:**隱去,趙福清,價格:50元/人,網址:www.jkwall.com;王家大院(田仙峪村),特點:拿手菜烹制虹鱒魚。電話:**隱去,價格:60元/間。

 

提示:西柵子村四面環山,其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山上都是箭扣長城,從村中出發上長城共有四條羊腸小路。第一條:往東南可以到箭扣,再向東攀登去正北樓,但是路途艱險。體力好的可以從正北樓一直穿越去慕田峪長城(有時有人把守不準穿越);第二條:西柵子往西南是去“刀把樓”(箭扣的敵樓名)的捷徑,在接近山腰又分出兩岔,直走去刀把樓,右轉去“北京結”(箭扣的敵樓名),去刀把樓的路在接近山頂時又分了岔,直走去刀把樓,右走去鷹飛倒仰;第三條:往西可以過山梁去莊戶(村),并到響水湖和旺泉峪等;第四條:西柵子往西北小路去延慶縣的九眼樓(箭扣長城最西北端敵樓)。

【莊戶長城】

長城從北京結往西順山勢急劇下降,形成險峻氣勢。從邊坑村西到黃花城的大段長城都是沒有開放的野長城,也是北京攝影人常去的地方。邊坑到北京結的直線距離不遠,但是老話說得好,望山跑死馬,這段墻走過的地方地勢大起大落,路經幾個關口,走起來十分艱辛。按照攝影發燒友的通常叫法,取山下最大的村莊——莊戶,命名此地為莊戶長城。這里的山谷中有擦石口關、田仙峪和十八盤等。

 

由于在明嘉靖年間,發生了俺答部大舉攻入古北口,兵臨北京城下“庚戍之變”事件的窘困局面,明朝廷只得亡羊補牢,重新進行了軍事部署,立即在原薊鎮和宣府鎮的基礎上增設了昌鎮和真保鎮等,慕田峪至黃花城一帶從此由薊鎮改屬昌鎮。險關擦石口一帶,古人形容這里之峻急的形式,將附近長城分段冠名為“天際丹梯”、“十八盤”、“三把刀”和“萬人摳”等嚇人的名字。

 

交通:北京東直門乘916路公交車到懷柔會議中心下車,換乘到莊戶村的中巴(每天早7點、中午11點半、下午4點發車)。或者換乘懷柔—洞臺的中巴車,到莊戶村下車。票價4-5元;北京三元橋出發,走京密路進懷柔城區,朝西北慕田峪方向行駛,到慕田峪環島直行,沿路有旅游路標,進入響水湖景區內,即可找到莊戶村。

 

食宿:小趙農家院,特色:響水湖風景區內,離長城最近的農家院。電話:010-89602028、13671152681趙銀華,標準間:80元。

 

【旺泉峪長城】

旺泉峪長城一般是指從磨石口關到邊坑的一道長城,由于旺泉峪村距長城更近,而且旅游服務設施比較周全,所以一提起這里,大家都知道這兒是旺泉峪長城。旺泉峪確實有旺泉,就在村東,還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湯”四個大字。傳說旺泉的泉水奇特,水旺時則生有一種黑色小魚,水少則無。

 

旺泉峪長城的最大特色是城墻上兩面都有垛口,長城兩面設防的地方別處也有,但是沒有這兒的長,保存也沒有這里完好。推測這里設兩面垛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東面箭扣長城的地勢比這里既高又險,唯恐敵人專揀薄弱的地方犯邊。旺泉峪一帶的山不甚高,所以建造者一開始就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防線被突破,守城將士可以就地堅守,擊退來自任何方向的進攻。

 

交通:長城位于懷柔沙峪鄉北的旺泉峪村。從北京東直門乘916路公交車到懷柔會議中心,換乘到旺泉峪的中巴到達。

 

食宿:地景山房度假村中心,特色:休閑環境十分舒適,硬件條件很好。電話:010-61621313,標準間260元。 

 

 

【磨石口長城】

磨石口長城其實就是旺泉峪長城最西端,這段長城還有其他名字,作為旅游區叫響水湖旅游區,所以也叫響水湖長城;因為磨石口關北面的山叫連云嶺,山中有洞叫連云洞,所以這里還叫連云嶺長城。

 

磨石口關始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關隘兩邊都是懸崖,一條小溪穿關而過,由于峽口狹窄,經常年流水沖刷,水關兩邊的石壁被溪水沖刷得十分光滑,故此得名。磨石口關現淹沒在邊坑水庫中,據說水枯時還能看到原來水關的影子。磨石口關北有立崖,山下修了條山路可以攀登連云嶺長城,半途的懸崖邊上設有一鎮關敵樓,于此俯瞰下面的關口,仰望東南方高山上無盡無休的長城,令人不免感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鎮關敵樓附近有摩崖石刻,有河南靈寶縣人許XX所鐫刻不到三尺的四個大字“天設金湯”,并有萬歷戊寅年秋的款記,以形容磨石口關的險要。

 

交通:在東直門乘 916路汽車到懷柔汽車站下,轉乘“懷柔916外環”到娛家園坐去莊戶的中巴車;北京駕車出發,走八達嶺高速公路,十三陵出口離開,在長陵門前右轉,一直開到黃花城路口看到響水湖景區的路牌右轉磨石口長城。

 

食宿:久清農家院,特色:院舍清靜、食宿衛生。電話:010-89602578、13521222183趙久清,標準間60元。

 

【大榛峪長城

長城由磨石口來,下山往大榛峪蜿蜒而去,敵樓和大墻在山的西南側。由于這段長城的甬道破損很厲害,轉頭石塊松動,角度又很刁,所以路很難走。大榛峪山口保存了一個拱門洞,南邊不遠的地方還有個小小的石頭城,但墻里現在已經完全被黃土淤平,變成了有墻的土臺子。城墻距離大榛峪村還有一段距離,走在這段鄉間路上本身就是享受,四周滿是栗子樹、山核桃樹等果樹。

 

大榛峪西山上有個大敵樓,都叫它“西大樓”,也是攝影愛好者常常光顧的地方。樓中存有一塊斷碑,碑文記述了當年修筑該樓的情況,其中一段為“萬歷七年春防,分修黃花鎮本鎮邊墻一百五十丈,自本字一號臺起,至本字二號臺迤西空,接良、涿工界為止。”落款為萬歷四十二年九月。

 

交通:北京東直門乘坐916公交車到懷柔國際會議中心(明珠廣場)下車,換乘(懷柔-大榛峪的班車)大榛峪下車即到;或從三元橋駕車上京順路,過懷柔城區,往慕田峪方向行駛,按路標提示到達響水湖大榛峪民俗村。

【黃花城長城】

黃花城,又叫黃花鎮,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屬明長城昌鎮。黃花城的南邊不遠就是明皇十三陵,為拱衛皇朝龍脈的極沖之地,因此黃花鎮是極其重要的長城關隘。過去黃花城的防衛縱深很長,設有重重關卡和邊墻:從四海到黃花城之間還有頭道關、二道關、三道關和長城副線。其他長城關隘,一般是頭關在外側,往里是二關、三關,這里剛好反過來,頭關(黃花城堡)在內,而從此向北一公里的鷂子峪堡(二道關)卻在外側。

 

黃花城位居現昌平正北偏東一點點和懷柔的西北邊緣,距離懷柔城關鎮30公里,而至昌平城區卻不到15公里,距離十三陵就更近了,所以說,黃花城長城的重要性,直接關乎于大明龍脈和國運。從前的黃花城城堡就在黃花城水庫(金湯湖)中心,由于修建了水庫大壩,原來的關口建筑也被淹沒了。

 

來黃花城爬長城的游客很多,一般是從黃花城水庫往東去,到了頂之后再向東全是野長城。再向東的道路可能會被鐵柵欄封死,不過可以從山頂沿小路下到小常峪口,再上山到很有名氣的“十八磴“(一段比較險峻的長城)。黃花城水庫西面的山崖高而陡峭,長城也縮到半山腰上,山背后有小路到長城,登頂后下山能到撞道口關。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國際會議中心,換乘“懷柔—西水峪”的中巴車,在黃花城長城路口下車,步行不遠就是;或從北京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公路,經過昌平城區到達十三陵長嶺路口,按路標往九渡河(黑山寨)方向,見T字路口左轉往黃花城方向,根據景區道路指示牌即可到達。

 

食宿:曉紅一路發,特點:此農家小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著名的“LONELY PLANETCHINA”中有這個傳奇農家的介紹。電話:010-61651393、13716532231孫曉紅,標準間:160元/間。

 

提示:此段長城比較陡峭。

 

另外:

直接到黃花城鎮,一段野長城就在路邊,走過一個小水壩,過去可能會有村民收費,5塊一人,走差不多300米開始爬山,山路200米就到了一個敵樓,有一個金屬梯子上去,頓時眼界大開,此段長城經過修復,還比較好,長城形態也比較漂亮,就是比較陡。

 

【撞道口長城】

自黃花城水庫往南一點,有小公路西去不遠就是撞道口村,這里也算是一個黃花城長城的小關口。撞道口關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又稱鎮虜關。一百多年后,即明萬歷五年(1577年)欽差守備都指揮僉事劉勛又重整撞道口關。現在關口的拱門保存還好,門的南楣有石匾刻著“撞道口”,北面門楣上刻有“鎮虜關”。

 

撞道口關門比較狹窄,而且出關往北的道路崎嶇不平,需要一個勁地爬山,不適宜走車,只能通行騾馬和行人,很明顯撞道口古代是作為黃花城關的偏門設置的,一旦有事時可以于此出奇兵迂回到進攻黃花城的敵人身后偷襲作戰,平時則供當地百姓和守城士卒出入。沿撞道口長城西行,松樹滿山崗,待爬到較高的敵樓上就能放眼看見東西側長城的全貌,山上的敵樓、墻垛和城堞保存得很好,形態俱佳。

 

 

交通: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國際會議中心,換乘“懷柔—西水峪”的中巴車,在撞道口村下車,村北就是古長城。

 

提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撞道口至西水峪段長城兩側山嶺、坡地上的野生桃花、杏花競相開放,爭相斗艷,大有長城花海的其實,每年此時總有大批影人前往采風。

 

【西水峪長城】

西水峪關在撞道口以西,位于懷柔區西隅,不遠就是延慶縣,該關同樣是建于明永樂年間。關城所在地成了西水峪民俗村,村北側有小西湖水長城風景區,景區內的山上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明長城,城堞、敵樓、馬道、垛口具存。

 

西水峪原關城西翼的長城從山上探入小西湖水庫中又躍然而出,成為了北京境內唯一的水下長城。水庫周邊有明代守邊將士所栽的100畝板栗樹林,樹齡多在500年左右,幾百年的老樹樹圍很大,而且有數十畝之多,其正規成都可與北京皇城里的柏樹相比,棵棵都是活文物。

 

西水峪山上的長城保存較好,筑城的石頭采自本地的黃色花崗巖,在夕陽余暉下,熠熠發光。這一帶的長城敵樓比較多,墻體也高大,說明明時此關口的位置還比較重要。古代修長城是分等級的,如何確定某段長城的級別是要根據當時的形勢、地形、地貌的需要,以及能支配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等情況,據說西水峪長城享受到和黃花城、慕田峪一樣的特別待遇,視為一等邊。長城在小西湖的西岸上山,再跨過一個小山澗,又爬到西面的山上去。這里是西水峪長城的終點,龍泉峪長城的起點,同時也是懷柔和延慶的分界線。

 

交通:北京東直門乘坐916路公交車到懷柔國際會議中心,換乘到西水峪的中巴(票價5元)即可;或北京城區出發,上京承高速到懷柔北臺路出高速,第一個紅綠燈左轉直行,到達橋梓后左轉西行,向九渡河方向行駛,根據景區路標提示即可到達。

 

食宿:西水峪三棵棗農家院,特色:小院溫馨,客房干凈,飯菜可口。電話:010-61651396、13910015386楊雪王冬杰,標準間:80~120元。推薦:虹鱒魚三吃。

 

提示:從西水峪水庫(小西湖景區)一直沿著峽谷往西走,可以走到龍泉峪長城,但這段路程很長很艱難,峽谷里水多的時候要來回涉河,還容易迷路,但滿目的山光水色足夠抵償所有路途上的勞頓。 

 

四、延慶長城

延慶是北京的遠郊區之一,要說距離北京也就是70公里,但延慶的雄偉峻急的大山,略帶些干旱荒蕪的高原景色,夏天涼爽,冬天嚴寒風大,以及當地人獨特的口音,顯得與首都有些距離,但也使得它更獨具特色。

 

北京的各個郊區縣一般都是在口子里(長城以內),唯延慶縣獨懸于塞外,這里的媯川盆地是中原與蒙古高原的往來要道,也是各個民族相互接觸的地方,因此自古戰爭頻繁,爭奪激烈。據說,現在延慶的居民主要成分來源于明代戍屯軍人(當年征調的江淮軍士及其家眷)、明初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的移民、清代跑馬占地的八旗子弟和最終定居下來的商人,據說先輩們的逐漸融合才產生了聽起來十分特別的延慶口音。

 

自從延慶因為有了著名景點八達嶺之后,多少年前就成了北京旅游的大戶,“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名言膾炙人口,八達嶺長城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目光。延慶長城的分布和其他區縣有所不同,長城東一段,西一段,南一段,北面還有一段,彼此之間并沒有完全相連,或者完全不相連。盡管如此,大體上還可以依其走向和體系分出兩大部分:東南幾段屬于昌平鎮長城部分,西北方向屬于宣府鎮長城部分。當然,延慶縣中間地帶也有許多殘長城的走向、歸屬均不明確。

【龍泉峪長城

龍泉峪長城東接西水峪、黃花城,與懷柔山水相連,長城蜿蜒在一條名叫“黑龍潭大峽谷”南面的山梁上,峽谷東頭是西水峪,西頭是龍泉峪村,直線距離約5公里。龍泉峪村附近有四道長城平行構筑,以花崗巖、條石構成,地勢平緩,敵樓密集。

 

萬里長城自進入北京后,曾在平谷、密云山勢特別險惡的地方中斷了幾處,到懷柔的北京結后分成內外兩道長城,外長城斷斷續續到赤城去,而內長城在懷柔境內延續到延慶一個名叫“東三岔”的小村莊旁的山頭上就突然中斷了,所以這段長城仍舊被稱為龍泉峪長城。

 

東三岔村位于昌赤路的東側,公里西邊的軍都山山脈一重接一重,有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穿山而去,然而古代這里的地形卻是訊如疾風的蒙古騎兵不可逾越的障礙。由于此地山深,以險制塞,所以基本沒有筑城。從懷柔邊上的東三岔到八達嶺邊上的山神廟,一共二十六公里,只在幾條曲折難行的山徑中筑了幾個關隘(如得勝口和錐石口等),直到山神廟西,長城才重新出現,并經過八達嶺北關綿延到河北懷來縣。

 

交通:從北京到昌平城區,上十三陵旅游公路,由長陵路口往左手拐(西北方向),過泰陵村右轉一直向北走,接近水泉溝村時見小路右轉,1公里多就到龍泉峪村。走這條路穿越十三陵,一路兩游,沿途山景變換,層出不窮,旅途令人賞心悅目。

 

【九眼樓長城】

九眼樓敵樓坐落在懷柔箭扣長城的西北方向,在該地鳥瞰箭扣長城一覽無遺,景色壯觀。九眼樓因其建筑規模和形制在萬里長城中是最大的,且雙層空心,每邊設箭窗9個,四面共36個,號稱“萬里長城第一樓”。九眼樓位于延慶四海鎮東南粉蝶谷內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頂峰,現已開發為“九眼樓長城自然風景區”,對外開放。

 

目前九眼樓的西北面外墻基本損毀,只有東南外墻能依稀看出當年九個窗孔的模樣。該樓的樓芯內部結構尚基本保存,東南西北各有券洞通往室內,中間是個跨度很大的窯,形成了一個大廳。或許這里是某位神圣的居所,常有當地老鄉上來燒香膜拜,旌旗神位一應俱全。

 

交通:從北京城區駕車出發,上京承高速、北六環路,小湯山下高速北行,上秦九路、安四路,直至四海鎮,后東行琉四路,按九眼樓風景區路標提示到達。

 

食宿:九眼樓度假村,特色:植被豐富,清涼宜人。電話:13381118359劉懷,標準間:50~70元。推薦菜:野生蘑菇宴。

 

提示:從懷柔西柵子一側(箭扣長城)有條山路通往九眼樓風景區,游人從西柵子5隊上山可以不用走景區正門直接登頂延慶九眼樓長城。 

 

【四海冶長城】

四海鎮四面環山,周圍山林上盡是長城(但多崩塌或拆毀無余),可見此城在明代的重要性。四海鎮又名北口子,古代還稱四海冶口,為宣府鎮東路咽喉要沖。

 

四海冶建于明天順八年(1464年),后成化、嘉靖、萬歷等年間曾多次重修,原城堡周長三里,現今堡墻已被拆光,沒有了古城堡的影子和味道。四海鎮長城屬宣府鎮,長城修筑質量遠比不上附近的薊鎮和昌鎮長城,多數是干壘的石塊城墻,容易塌陷,少數磚樓子則是被拆掉的,只有海子口附近萬歷年間修建的“頭樓子”(當地人的叫法)和旁邊的兩個烽火臺還有些模樣,但四海鎮東的九眼樓因規制宏大,多少彌補了四海鎮四周長城殘缺的遺憾。

 

交通:北京德勝門長途汽車站乘坐919路公交車到延慶縣城,就地換乘920路車到永寧,然后換車925到四海鎮下;或從北京城區駕車出發,上京承高速、北六環路,小湯山下高速北行,上秦九路、安四路,直至四海鎮。

 

食宿:德才農家院,特色:鄉間風味農家菜。電話:010-60187901張德才。客房:60元/間(兩人)。 

 

【黑漢嶺長城】

四海的頭樓子還有一個“花樓”保存比較完整,除了這僅剩的“三個敵樓”外,其他的樓子好像都久不在世了。花樓子在下花樓村,距離四海鎮西5公里,要從黑漢嶺去,黑漢嶺在四海和花樓子中間,距離鄉鎮大約6公里,有路可以前往。黑漢嶺的自然風光很美,可彌補殘長城所帶來的缺憾。

 

從黑漢嶺往北步行1個小時山路才能見到花樓子,花樓子為磚石結構,長城則是干插邊的。過黑漢嶺3公里是紅果寺,處在山溝中的公路南有一古代敵樓殘跡,想必當初也是控制過往客商的關卡,遠處還有以大山為背景掩映的土墩子;從黑漢嶺西行3公里到周四溝,這里過去曾有個比較大的守口堡子,坐落在公路北邊的小山崗上。如今堡子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幾乎是用長城磚建起來的小村莊,已基本沒有什么可以游覽的價值。

 

交通:從北京城區上京承高速,經過小湯山鎮,上秦九路、安四路,到四海鎮后繼續北行上延琉路7公里就是黑漢嶺。

【白河堡(小河口)長城】

外長城由九眼樓向西北越黑坨山,到四海冶,之后一直奔西北方向到達白河邊的白河堡(明代又稱靖安堡、小河口)。如今城堡早以被拆毀,但水庫兩側山上的烽火臺還逶迤不斷,白河堡也成了一道自然景點——燕山天池。

 

“東邊”是長城腳下的一個村莊名,顧名思義,應是取東面的邊墻之意。這一帶的長城都是所謂的“干插邊”,到如今基本都坍塌成了一條石龍,有少數幾個敵樓,但外皮已被扒光,都是土臺子形狀,但這一段的殘長城自有其荒涼殘破之美。從此處再往北就出了北京進入了河北赤城縣地段,北面的長城大多也都是這種模樣。白河堡水庫大壩東面那一段,名叫小水口關(今延慶縣小川村),現在還有個小小的堡子鎮守在山谷中的路邊,當然也被扒得精光,這里是北京段白河大峽谷的入口處,有條窄窄的柏油路一直通往懷柔湯河口。

 

交通:北京健翔橋出發,上八達嶺高速公路,經延慶出口到達延慶縣城區,進延琉路,見“燕山天池”旅游綠牌提示直行即到。

 

食宿:燕山天池度假村,特色:依山傍水,垂釣休閑。電話:010-69188160,標準間:120元。 

 

【水關長城】

“水關長城”是個十年前才叫起來的名字,再早的話萬里長城景點里根本沒這一關。在八達嶺長城旅游最紅火的那些年,附近三個鄉鎮共同集資修復了一段無人光顧的八達嶺分支長城,隨后便對外開放,因石佛寺附近曾有個水關(關樓在1905年修京張鐵路時已被拆毀),所以新起的名字就叫“水關長城”。

 

水關長城和八達嶺連接在一起,保護著關溝古道的側翼,事實上水關屬于八達嶺長城防御體系,兩者既有不同之處,又有相似的地方。水關距離八達嶺主登城口大約2公里遠,復建的正關箭樓總體高度為15米多,較八達嶺的“北門鎖鑰”還高大,山上的長城都是大塊花崗巖條石筑就,長城的規制等級相同,敵樓同樣高大雄偉,而且山勢曲折陡峭,景色也完全不遜于八達嶺。不同的地方只是水關的游客比八達嶺要少了N多倍,游客游覽起來更為愜意。還有,水關長城的最東段是整個八達嶺長城的起點,按地位來說還應是八達嶺的“龍頭老大”。水關長城美中不足之處,水關長城靠近青龍橋的北面一段長城還被封閉著,無法通行,也沒有對外開放(但可能有路可以繞行到達)。

 

交通:這里距離北京城區55公里,乘919路公交車石佛寺站下車,或者從北京北站乘坐Y567次動車在“八達嶺”站下。

【青龍橋長城】

青龍橋長城南邊緊接水關長城,北部則和八達嶺長城連在一起,這里的長城大起大落,非常陡峭,特別是山崖下方敵臺之下還有一些看不見的階梯,可能出于安全的考慮,一直沒有正式開放。青龍橋最著名之處倒不是長城,而是借了近代中國有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光,他是晚清的留洋學生,歸國后成為我國第一代鐵路工程專家,在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所以,青龍橋長城的看點不僅在長城,也在這個青龍橋百年老車站。

 

交通:去青龍橋長城,最棒的交通是搭乘火車去,可以體驗著名的人字形“京張鐵路”。乘火車去青龍橋長城在青龍橋火車站(新站)下車,八達嶺高速公路對過既是。每天上午,北京北站有三趟開往延慶八達嶺的火車(07:26Y563、09:33Y567、11:08Y571)可以到達,單程約1小時,票價15元;或者在北京德勝門乘坐919路快車(6站),到八達嶺下車后,徒步走過去很近。

 

提示:從西直門火車站到八達嶺方向經停青龍橋新站,而回來的時候才經停青龍橋老站,新老站分居八達嶺高速公路兩側。回來的時候需要到青龍橋老站去等火車(有詹天佑銅像的那個車站)。西直門到八達嶺的列車往返票價15元。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關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關城呈不規則四方形,周長三百多米,東西各設一門對穿。東門匾額為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按監察御史陳豪書“居庸外鎮”四字,西門匾額萬歷十年(1582年)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兵部尚書吳兌等所題“北門鎖鑰”。1984年前,整個八達嶺開放的長城旅游區從北八樓到南四樓,足有兩千多米長,空心敵臺十二座,后又陸續開放,并延伸到3741米。開放至今,八達嶺長城累計接待中外游人一億五千萬次以上,撫今思古,令人浮想聯翩。

 

有此一說:八達嶺為什么叫八達嶺,一直存在各種說法,其中一說是八達嶺是天下名關居庸關的北口“出‘北門鎖鑰,向右到延慶赤城,向左道宣化張家口,是為倒八字,故名‘八達’”。

 

交通:從北京北三環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公路,在高速18(長城)出口出來后直行即到;北京前門(17路車站)乘游1路,北京站東街(103路站)乘游2路,或從北京德勝門乘919路公交車即可到達。

 

門票: 45元。通票60元(含八達嶺長城、長城博物院、金周影院、熊樂園、景區內交通)。

 

食宿:槐悅來客棧,特色: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百年古槐,農家主人熱情豪爽。電話:010-69121529、13366963376陳建平。標準間120元。

【東溝長城】

東溝在八達嶺西南5公里,之所以叫東溝長城是因為長城腳下有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東溝。幾年前,除了少數攝影愛好者和長城發燒友偶爾光顧過這里,東溝簡直不為世人所知,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開門迎客之后。

 

東溝的山頂,長城保存得還好。東溝長城上的敵樓一律命名為“東字XX號”,從一號到二十一號,可見東溝之名古已有之。東溝長城走勢呈M型,靠近八達嶺處的地方低落(今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境內),然后高聳,山高海拔700多米,繼而還有一凹處,中間有敵樓坐鎮在上山過往的小路上,從該樓起長城向西上揚。經過一段相對平緩的山梁后,長城又躍下峽谷,那里便是所謂的東溝關峽谷,古代這里確有一關門,現已不見蹤影。過東溝關,長城就爬上更高的大山,再緣山脊下降,過幾處一個比一個矮的山頭到石峽關。

 

交通:駕車從北京城區出發上G6高速公路(原八達嶺高速),八達嶺長城出口下高速,往八達嶺滑雪場方向行駛,即見東溝長城。

 

食宿:八達嶺里炮紅蘋果度假村,特色:毗鄰公路,交通方便。電話:010-61163088,標準間:130元;迷彩旅游度假山莊東溝民俗村。 

 

【石峽長城】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朝后發兵東進,連克山西大同和宣府,長驅直入,兵臨八達嶺城下,猛攻不克,而后農民軍偷渡石峽關,走陽坊,終于攻破了北京西直門。石峽長城一半在北京境內,另一半延伸到了河北懷來地區。石峽關殘長城位于八達嶺長城景區西南5公里處,這里崇山峻嶺、深溝險隘,長城城關相連,墩堡相望。已開發的殘長城景區有2000米的殘長城。

 

交通:從北京德勝門乘919路公交車至延慶八達嶺下車,再轉乘小公共即到;或從北京城區自駕車上八達嶺高速,康莊出口(23號出口)下,過收費站直行上西官路,前行約1500米,外石路口(此地叫外炮村,有"人民公墓"路標)右轉,一路直行穿過高速橋(外炮村橋),過里炮村、幫水峪村,到岔道左拐即到石峽關。

五、昌平長城

昌平區位于北京北郊,四環以外,距離北京城區34公里,其西北枕山,東南跨接華北平原。昌平過去是北京歷代皇朝的北大門和畿輔重鎮,素有“京師之枕”和“股肱重地”之稱。昌平境內的長城不多,因此也看不到有比較詳細的長城記載資料。由于長城的主體多在北京北部的延慶,所以昌平境內只有幾個關口及護衛關口的城墻。

 

【居庸關長城】

昌平的居庸關仿佛沾了延慶八達嶺的光,過往八達嶺旅游的游客途經這里時一般都會留心地多張望一眼這座長城古關。明代長城關隘最著名者有內三關和外三關之說,內三關之首就是居庸關(另為紫荊關和倒馬關)。居庸關關城橫跨關溝兩邊的山崖,東面翠屏山和西面金柜山的山巒上都有城垣環圍,中為居庸關云臺,圍城共有7公里,關內外有大小城樓、敵樓等建筑。現存的居庸關關城建筑年代有兩說,一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徐達所建,二是現在看到的關城題記是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其實兩者都沒錯。洪武元年草創關口,以后歷朝增修,到明景泰初年,由于土木之變的慘痛教訓,兵部尚書于謙上書重修加固,徐達之關城被后來加固重修的城所覆蓋。

 

古代居庸關是北京的屏障和關塞,因此這里兵患屢起,其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大事件有金滅遼戰役: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國先攻占居庸關,后占遼都南京(今北京);蒙古滅金:蒙軍數次攻陷居庸關,在張家口外圍和居庸關一帶全殲金國主力部隊,金國很快滅亡;明滅元:大明將軍徐達先攻入居庸關而后進入元大都,驅除蒙元勢力退縮漠北;李自成滅明:李自成于西安稱大順王后率軍東進,發兵一個多月后就攻進了居庸關,顛覆了大明王朝;清滅準噶爾蒙古叛亂:大清康熙山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御駕親征準噶爾,大軍自居庸關出關區大同。

 

有此一說:喜歡明史的朋友可能對居庸關很熟悉。在“土木之變”后,瓦刺首領也先希望以被俘的大明皇帝朱祁鎮(明英宗)為人質,敲詐大明當局。遂親自押解著大明皇帝來到居庸關下,力圖以人質為條件敲開居庸關大門,從而達到直接進攻北京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沒想到在居庸關守城將領郭登和楊洪的機智配合下,也先最終也沒有邁入居庸關一步,甚至即便掌握著明英宗這個最值錢的人質,竟連一分錢贖金也沒拿到,還被氣得半死而歸。也先大怒,反復多次攻城,未果,悻悻退兵。

 

交通:北京城區健翔橋駕車上八達嶺高速,從水關長城出口下高速,上八達線,沿216市道南行5公里即到;在德勝門乘坐919路公交車可以到達居庸關長城。或在市內乘游1、2、3、4、5、919路前往居庸關長城。

 

【南口長城】

南口村所在位置是明代的南口關城堡,這是居庸關系列防御工事中最后的一個守口堡壘,從塞外進了南口,便是坦坦蕩蕩的華北大平原的北沿,距北京德勝門不過40公里,若無阻攔,馬隊疾馳這段路程只需要三四個小時而已。

 

南口建關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北魏時稱其為“下口”,北齊稱為“夏口”,元代開始稱“南口”并沿用至今。南口關乃天造地設,北為20公里的關溝峽谷,南面渙然一變為大平原。由于時代變遷,南口古長城的軍事防御作用基本喪失。南口村的村東村西各有一小山,聽當地老人說,原來上頭都有空心敵樓虎視關口,為保護長城的安全,原來在山上的敵樓和南口堡之間都有長城相連,后來搞建設,逐漸就把南口的長城拆光了。目前只剩下起于鐵道邊到南口小學中的一道三四百米長的關口南墻和一個南門洞。南墻保存還算完整,但沒有了城堞,城墻大部分是由河中的滾圓的大塊鵝卵石砌就,靠近城門的地方則是白灰勾縫青磚砌的。

 

交通:北京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從陳莊/南口下高速即到;或從德勝門乘坐919路快車到達南口。

【白羊城長城】

昌平區流村鄉白羊城村有段鮮為人知的長城,據記載白羊城關設有東西兩個城門,一條白羊溝穿城而過,明代是“白羊口所”。長城從北山下來又到南山上,據白羊城村的老人說,這里曾有墻臺3個,空心敵樓19個,當初也是小有規模的一處長城關隘。如今白羊口長城是北京保存狀況較差的地方,已基本看不見山上山下有敵樓的身影,最明顯的長城標志是橫亙在莊稼地里一段不長的原正關墻的遺跡。

 

從王家元水庫往北沿山谷一直走,可以到黃樓院,那里有屬于河北懷來的黃臺子長城。昌平區境內從白羊城往西南因為山勢險要,基本沒建長城,只有少數山口有小堡子,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門頭溝境內,只有到河北淶源才又出現了大段的長城。

 

交通:白羊城村距離南口鎮不遠,15公里左右,可以乘坐區內中巴車到達。

 

【長峪城長城】

北京昌平西部與河北交界處有個長城古城堡,名叫“長峪城”,是明代建造的戍邊屯兵古城堡,如今古村落里還保留著最傳統的民俗社戲,古城堡城亙、甕城依然存在。長峪城有北京最高的烽火臺(海拔1460米),以及稀有的圓柱體烽火臺。

 

通常,前往長峪城,在還沒到長峪城村之前就能看見遠處的山上有長城(堡子的圍塞),然后一座磚頭小城門就會出現在眼前,這就是長峪城的“新城”,在長城以內,西面1公里還有一座連接長城的“舊城”。長峪城的新城城門是個很小的甕城,其空間比一套三居室大不了多少,算是“古城”中最小型的哈巴門,這在北京地區的長城堡壘中十分罕見。城里有老房子也有老路。新城西有娘娘廟,外有古樹參天,廟內有兩進殿堂和一座翻新且正在使用的大戲臺,平時村民就在這里表演民俗社戲。

 

舊城在新城西北,居住人口較多,原來城池有兩門,現只剩下半個門。挨著北門西原是把總衙署(長峪城為明代的“長峪城所”)。舊城的第一道長城還在山頭和山谷中,呈現倒八字,從溝底往上爬,到山頂為止。長城基石都是由二三百斤的紅褐色大石塊壘的,石頭經過了粗加工,大致有四方的輪廓。從長峪城沿著長城再往西北5公里就是河北懷來境內的鎮邊城長城。

 

交通:北京城區出發,先到陽坊鎮,由陽坊鎮向北2.5公里到亭子莊,再走南雁路去高崖口,下山后的三岔路口是馬刨泉,右轉(東行)2.5公里有條進山的路,這就是去長峪城的路,有路標提示。這一路風光好,車輛少,基本不堵車;或從德勝門乘坐919路公交車到南口鎮,然后打車到達長峪城,費用約七八十元。

 

食宿:老岳農家樂,特色:小院溫馨,院主人通曉本地風土人情,人文歷史。電話:010-80192251,價格:80元/人(三餐一宿)。

 

 

六、門頭溝長城

門頭溝歷史悠久,地處北京西部,全區以褶皺山地為主,山區面積高達98%,東靈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地區最高峰,門頭溝全境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達到160余座。永定河蜿蜒曲折,穿越深山峽谷之中,流經區境約一百公里,是北京三大峽谷之一,兩岸山巒高聳奇特,風景雄奇壯美,是北京地區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門頭溝地區號稱“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是北京通往塞北的重要道路之一,由于境內高山峽谷縱橫,只有幾處山口可通行人馬,所以門頭溝的軍防基本以山險為障,在關口要隘處設塞圍。門頭溝沒有大修長城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門頭溝的山系是由百花山和東靈山發育而成,西高東低,基本呈東西走向,沒有辦法沿南北方向修筑長城,如果沿東西方向的山脊修長城則無法形成對北京的保護圈,毫無軍事防御意義。

 

門頭溝長城體系歸屬紫荊關管轄,明景泰年間在今沿河口村設立守備營,下轄自東北到西南方向的天津關口、黎元嶺口(現叫梨園嶺口)、洪水峪口、小龍門口等17處隘口,累計長度二百多公里(長城防線長度,并非長城修筑長度)。此后,萬歷年間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等地加筑要塞,與北京經密云、懷柔、延慶的主題長城相呼應,共同組成了京師西北方向的防御體系。從沿河城關城經黃草梁,到洪水口,最后到達小龍門口,共有沿字編號敵樓15座,北京境內的最后關隘小龍門恰好是沿字第15號敵樓。

【沿河城長城】

沿河城——永定河畔的一座城池,是明朝用以阻隔蒙古馬隊沿冰封河谷來襲而設的關城。沿河城是明代真保鎮紫荊關所管轄的重要關隘之一,明景泰二年(1451年)由衛所派官員把守,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提升為守備。隆慶五年(1571年)至萬歷四年(1576年)全面增建沿河城防區,所轄地段數十公里關隘、障墻和長城等設施。

 

沿河城的城墻北面臨永定河,南面在山梁上,東面基本拆毀,西面城墻和西門保存狀況最好,成為沿河城古城的標志。現在的沿河城內基本格局仍在,但老式房屋多已翻修或重蓋,明顯的古跡只有一座大戲臺和西門洞。

 

沿河城西南2公里有個名叫“沿河口”的小村,山口東西各矗立著一座高大完好的守口空心敵樓,其中東面編號“沿字肆號臺”敵樓,配備50位兵卒駐守,保存狀況相當之好,似乎是上天昨天才創造出來的奇跡——敵樓通身上下完好如初,有木門,有對稱的磚梯可登頂,樓頂城堞一人高,一切都好像是守城人剛剛離去時的模樣,其規制之宏偉,其用料用工之精良,其完好如初之品相,亦是長城敵樓中的上等規格,堪稱天下無雙!若稱其為萬里長城第一樓,亦當之無愧。

 

沿河口處兩山夾著石羊溝,溝口小山肆號敵樓的對面是伍號樓,從溝口入山1公里還有一個叁號敵樓。沿河城防區內十幾個敵臺都是“肆號臺”這種制式,高10多米,寬亦有10米,只是新舊好壞程度不同而已。長城全線的敵樓都沒有了原來的窗戶隔扇,但門頭溝的敵樓卻幸存了安置窗戶框子的窗樞,不僅沿河城有,距離這里30公里的黃草梁上的“七座樓”的敵樓也有保存。

 

沿字叁號敵樓與肆、伍兩敵樓形制相同,但地勢有所不同,恰如一個微型的小寨子,敵樓居中,環以雙重有垛口的石墻,雖然不很高,但也易守難攻。沿河口憑三個敵樓就完全封鎖了山口的進出。京西長城的防御部署大多如此,古代軍事戰略家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古人單憑一二十個敵樓和不多的城堡就完成了北京側翼的防守任務。

 

交通:沿河城深藏在京西的大山中,距109國道上的齋堂鎮將近15公里,距離沿河城火車站也有4公里。從北京城里過來可以乘925路公交車到齋堂下車,打車約40元到沿河城。回京也可乘坐925路公交車到蘋果園地鐵站,注意返京公交車的時間下限一般不超過下午4點。

【黃草梁長城】

從石羊溝小路往上延續30公里是黃草梁長城。黃草梁又稱七座樓,鮮為人知的是這里長城的正名為明代天津關。天津者,字意為“天上的渡口”或“天子的渡口”,其地勢高達海拔1700米,是靈山北麓古道必經之地。因此關口地勢雖高,位置卻十分重要,幾乎沿河長城的一半敵樓都設在了天津關兩邊。

 

黃草梁主峰海拔1737米,峰頂一帶為高山草甸,叫十里坪,地勢比較平坦,是逢春夏,漫山草甸黃花開遍,金光燦燦;秋冬兩季,萬物枯萎,又是一片橙黃天地,故名“黃草梁”。黃草梁長城建于明萬歷年間,山上有沿字陸號臺至沿字壹號臺等6座石基磚砌空心敵樓,外加一座完全石砌的敵樓,號稱“七座樓”。7個敵樓依山據險,分布在山梁和斷崖之處,地形比較平坦的地方還有古長城殘垣蜿蜒盤旋數里遠。除空心敵樓外,這里還有幾座烽火臺。敵樓、敵臺以及煙墩相互呼應,藍天映襯長城,座座山嶺相連,景色十分壯觀。

 

門頭溝其他地方的長城很秀氣,好像盆景,黃草梁的長城則波瀾壯闊,好像一幅橫軸山水畫。因為樓高臺遠,人為的破壞因素較少,所以保存狀況也很好,其中有的樓子里還有木制的窗樞,料想可能是明代原物,十分難得。

 

交通:從蘋果園地鐵乘坐929支線公交車至齋堂下,打車(約25元)可至黃草梁;或者自駕車,走109國道過齋堂鎮,去爨底下村,再上行經過柏峪村到達黃草梁。

 

【洪水口長城】

洪水口在門頭溝區齊家莊北8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去靈山的旅游公路旁,過了木蘭臺靈山旅游區收費站往前走2公里左右就到了。洪水口長城就像一叢路邊的野花,車來車往,卻少人經意。

 

洪水口共有3個空心敵樓,都在當地一條山溝的山上。據記載,洪水口關明萬歷三年(1575年)筑成,這里的三座樓的編號是“沿字壹拾貳號臺”到“沿字壹拾肆號臺”。其中最大的是壹拾貳號臺,保存相當好,北面的壹拾叁號臺半毀,山頭上的一座全毀,只剩基座。從關內向關外看,溝沿有堡墻,溝口安坐著鎮關的壹拾貳號敵樓。洪水口關地處靈山南麓峽谷中,扼守一條從靈山南麓來的古道和另一條從靈山北麓繞過來的古道交匯點的咽喉要道,控制前往齋堂川的商路(京西古道),三座敵樓恰好把住了三個方向。沿字壹拾貳號和壹拾叁號敵樓處于同一線上,這里是進關的路徑,沿溝底修了一道長幾百米的石墻,由于山溝中多斷崖,石墻也時斷時續,只在緩坡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的石墻上殘留著城堞。

 

從這里再往西北是小龍門口的長城,但那里的“沿字壹拾伍號臺”敵樓已被拆毀,而且地形十分復雜,如果沒有人指點,很容易錯過。小龍門口西南山上至今還有大塊毛石壘砌的長城,在樹叢中蜿蜒遠去。長城過了小龍門就算正式出了北京界,但“沿字XX號臺”還繼續向紫荊關和來源方向前進著。

 

交通:蘋果園地鐵乘坐925支線到達雙塘澗,打車到達洪水口長城約15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京長城分布及情況
北京境內49段長城
巡游野長城之三:神堂峪長城
漫山花開映箭扣,九眼樓西待探究--莊戶北京結九眼樓環穿
北京懷柔:撞道口長城
蓮花池至慕田峪長城穿越20170326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柳河县| 依安县| 元江| 孝义市| 蓝田县| 宁陵县| 壶关县| 兰西县| 申扎县| 磴口县| 江油市| 镇江市| 屏山县| 承德县| 邵阳市| 金湖县| 尚义县| 土默特右旗| 满洲里市| 巴青县| 台安县| 沙坪坝区| 大港区| 徐汇区| 宜都市| 六盘水市| 平谷区| 肇东市| 威海市| 浦北县| 洛川县| 彭阳县| 科技| 霍林郭勒市| 海丰县| 汶川县| 淅川县| 邹平县| 信阳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