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秦帝國鼎盛形勢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被壓制的各項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反秦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楚國貴族項羽、泗水亭長劉邦,也響應陳勝號召,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大秦帝國滅亡,項羽依靠強大的實力,分封諸侯、分割天下。出于對劉邦的忌憚,項羽故意把劉邦分封到偏僻的巴蜀。因為實力不及項羽,劉邦被迫接受。
二、楚漢相爭形勢圖
公元前206年,劉邦還定三秦,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項羽的分封體系存在大量矛盾,因此,分封后不久,矛盾就開始激化。因為突發事件一個接一個,項羽精力被牽制、無力顧及關中。劉邦抓住機會,重用韓信、蕭何,乘機重新攻入關中。劉邦重新攻入關中后,迅速穩定了局面,并利用關中為根基與項羽爭奪天下。經過四年的鏖戰,劉邦徹底擊敗項羽,重新統一了天下。劉邦稱帝,大漢帝國正式建立。
三、大漢帝國開國形勢圖
大漢立國之初,不僅異常虛弱,而且形勢險惡。因為秦始皇、秦二世虛耗國力,以及長達十幾年的戰亂,所以,大漢帝國立國之初,丟失了大片固有領土。匈奴利用楚漢相爭的機會,重新占領了河套地區,并以河套地區為基地,無休止騷擾、進攻大漢帝國。白馬羌地區、西南夷地區也因為戰亂而與大漢帝國失去聯系。在南方,大秦帝國南海郡都尉趙佗,出兵占據南海、桂林、象三郡,自立為王,與大漢帝國分庭抗禮。東越、閩越貴族,也重新立國。迫于形勢,漢高祖劉邦全部予以承認。
四、漢武帝時期形勢圖
經過漢文帝、漢景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漢帝國國力開始恢復。漢武帝即位后,開始全面反攻。漢武帝反攻,首當其沖的就是匈奴。經過幾十年的鏖戰,大漢帝國不僅收復了河套地區,還深入漠北,徹底擊敗匈奴,解除了匈奴對大漢帝國的威脅。其他方面,漢武帝攻滅衛滿朝鮮,設立四個郡縣。攻占整個河西走廊,設立兩個郡縣。攻滅南越、閩越、東越等“三越”,重新收復整個南方。攻滅“三越”后,漢武帝順勢進入海南島,在海南島設立郡縣。此外,漢武帝還與西域諸國正式建立官方聯系,為西域歸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大漢帝國鼎盛形勢圖
以西域都護府設立為標志,大漢帝國正式達到鼎盛。漢武帝在位五十年,為大漢帝國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因為漢武帝用兵過多、過繁,且百姓得不到休養生息,所以,國力消耗過度,漢武帝末年國內開始不穩定。漢昭帝、漢宣帝即位后,立刻開始休養生息。經過兩位帝王的努力,大漢帝國重新興盛,并達到國力鼎盛,史稱“昭宣中興”。公元前60年,西域歸附,漢宣帝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帝國的版圖,并設立西域都護發進行管轄。至此,大漢帝國疆域也達到鼎盛。
六、新莽亂世形勢圖
王莽進入大漢帝國中樞,標準著大漢帝國衰落的開始。漢宣帝去世后,外戚集團開始介入政治。諸多外戚中,以王氏外戚影響最大。公元前22年,依靠幾位舅父的提攜,王莽進入中樞,并扶搖直上,逐漸掌握了大權。公元8年,大權獨攬的王莽正式篡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篡位后,不顧當時的實際情況,胡亂改革。結果,天下大亂,農民不斷起義。在內外交困中,王莽被殺、新朝覆滅。
七、大漢帝國崩潰形勢圖
公元25年,劉秀剿滅群雄,中興大漢帝國,史稱“后漢”或“東漢”。長達幾十年的戰亂,給百姓造成了極大的苦難。劉秀即位后,充分吸取教訓,刀劍入庫、馬放南山,完全與民休息。不過,劉秀矯枉過正,完全不重視武備,使得東漢軍備異常薄弱。更嚴重的是,東漢后世君王也完全繼承了劉秀限武的政策,使得東漢一直被外患所困擾。因為武備不振,所以,面臨農民起義,中央不得不放權,讓地方自己處理。在中央的不斷放權中,地方勢力逐步崛起,并最終演變成割據。大漢帝國在享國四百年后,最終因為地方割據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