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我們知道U·S·A·是美國國名的縮寫,那么它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最初美洲是被稱為“AMERICA”,這個詞是1507年德意志地圖學家兼地理學家M·瓦爾茲繆勒根據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戈·韋斯普奇的名字,給新大陸起的。韋斯普奇是出生在佛羅倫薩的探險家,于 1497—1503年間四次遠航新大陸。其實新大陸應以哥倫布命名,但當時哥倫布的探險活動還是西班牙的國家機密,世人知者甚少。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政論家托馬斯·潘恩在《獨立宣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美洲 13 個聯合洲一致通過的宣言”的副標題。其中的字頭是:“T·U·D·T·U·S·A”,直到 1776 年寫入獨立宣言時,才寫作:“TheUnitedStates”。后來有人干脆將其縮為“The States”。1791年,華盛頓把它縮寫為“U·S·A·”1795年“U·S·A·”的縮寫正式見諸記載,含義是“美利堅合眾國”。
海地 海地是加勒比海島國,與多米尼加相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這個島,命名為伊斯帕尼奧拉島。西班牙把該島據為殖民地,開始種植甘蔗。歐洲列強都想把它攫為己有,在 1697年的《路格維克條約》中,該島的西半部被劃為法國殖民地。當地印第安人把島西部叫做“山地”。1804年,海地(山地)宣告獨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
墨西哥 墨西哥的國名是從當地阿茲特克族的守護神“墨西特里”的名字演變而來的。1325—1521年,阿茲特克族在現在的墨西哥市建都,建立了“墨西哥·特諾契提特朗”國。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是中美洲國家,首都也叫危地馬拉。這里是古代瑪雅文化的一個中心,以后屬于阿茲臺克文化。1524年,這里淪為西班牙殖民
地。現在的危地馬拉是把原來的阿茲臺克地名加以西班牙語化。它的原名阿茲臺克,語意是“鷹族人之國”。1821年,危地馬拉成立共和國,國名由危地馬拉城名而來。
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為中美洲國家。在西班牙人占領以前,美洲的阿茲臺克族把這里稱為“產玉石的地方”。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越過山脈侵入這個地方,建筑了堡壘,并將堡壘命名為“救世主”(指耶穌)。以后堡壘的名字逐漸轉用為這一帶的地名,又作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名稱。這個國家的首都是“圣薩爾瓦多”,即神圣救世主的意思。
秘魯 秘魯在南美洲西北部,為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地。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從巴拿馬地峽來到這里,并稱之為秘魯(Peru)。
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大陸東部和中部。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爾奉王室之命,率船隊遠征印度,途中到此登陸,立了一個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命名為圣十字架地,宣布歸葡萄牙所有。后來,在海岸附近發現一種紋路細密、色彩鮮艷、堅固耐用的樹木,可提取寶貴的染料。這種染料純粹為白色,曝露于空氣中變成紅色。當時便借用東方一種相似的樹木——紅木的名字來稱呼這種樹木,葡萄牙語紅木稱“巴西(Braza)”。以后,巴西一名逐漸成為這塊陸地的正式名稱。
智利 智利是南美洲國家,1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稱為“新西班尼亞”。到了18世紀,這塊地方被分別稱為秘魯和智利。但智利這個地名的發音音素在西班牙語里沒有,是來自于印加系語言的;另外,“智利”的語源是從居住此地的阿勞干人的“寒冷”而來的,因為這個地方比印加帝國緯度高,所以稱為“智利”(寒冷)。
阿根廷 阿根廷是南美國家。1526年,意大利探險家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考察南美大陸的河流,把巴拉那河與烏拉圭河的匯合部分命名為拉普拉塔河,即“白銀之河”。這是因為他在考察探險中,遇到的印第安人都用白銀和他交換物品,卡伯特由此斷定這里出產白銀,故命名為“白銀之河”(但實際上這一帶并不產銀)。后來,這條河流域的肥沃草原,成了西班牙的拉普拉塔殖民地,有大量的殖民者移居。1810年,殖民地人民掀起了獨立運動,于1816年獨立。新的國名是把舊名拉普拉塔用西班牙語形容詞“白銀的”替換而成。現名“阿根廷”,直譯是“白銀之國”,而其內容的意思是“拉普拉塔河之國”。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也是南美洲國家。1499年,意大利人亞美利哥和西班牙軍官奧海達的探險隊,在這個地方的馬拉開波湖岸邊,發現沼澤地上有一些印第安人村莊的房屋是建筑在很多木樁上的,這和意大利威尼斯街道的形式很相似,因此把這里稱為“小威尼斯”。西班牙語的“威尼斯”加上“小”的后綴就是“委內瑞拉”。不久,人們就把它當做地名。1830年,委內瑞拉獨立,仍以此為國名。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是南美洲國家。在 19世紀以前,南美大陸北部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委內瑞拉出生的革命家玻利維爾率領起義軍擊敗了西班牙軍隊,建立了大哥倫比亞聯邦。新國名是用哥倫布的名字加上拉丁語的地名后綴而成,意思是“哥倫布之國”。1886年,哥倫比亞共和國成立。馬里 “馬里”是中世紀非洲黑人國家的名稱,語意為“王之住所”。這個帝國的領地曾經從大西洋海岸擴展到乍得湖一帶。
加納 加納原名“黃金海岸”,它是根據16—19世紀,西歐人在這個地域與當地人作黃金交易(實為掠奪)而命名的。“加納”這一名稱為 5—12世紀蘇丹人王國的名稱,語意為“最高統治者”。
蘇丹 蘇丹國過去是由埃及的蘇丹統治的地方,即“蘇丹”(的土地、國家)之意。“蘇丹”原是阿拉伯語的“權力、統治權”之意,后來成了專指“統治者”的名稱。
剛果 原名“法屬剛果”。“剛果”是從剛果河得名。“剛果”即當地居民土語的“山”。剛果河穿越山脈,故當地人以此為河流命名。
利比亞 “利比亞”是希臘神話女神的名字,它還曾是地中海沿岸整個非洲陸地塊的名稱。后來,“阿非利加”之稱取代了“利比亞”。當時“利比亞”成了北非意大利屬地的名稱,現在則只是作為利比亞共和國的名稱。
肯尼亞 肯尼亞是東非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國家,在它的中部,非洲第二高山——肯尼亞山巨人般跨越赤道,聳立入云。班圖語的“肯尼亞”意為“鴕鳥”,象征這座大山黑白相配。肯尼亞就因為這座大山而得名。肯尼亞1963年 12月12 日宣告獨立,1964年12 月12 日成立肯尼亞共和國。
盧旺達 盧旺達于1962年7月1日宣布獨立,同時將國名由“盧安達”改為“盧旺達”。“盧旺達”是當地民族語“人民、人們”之意。烏干達 烏干達的主要兩大民族是巴布干達族和布索加族,“烏干達”即是從“巴布干達”的族名轉化而來的。烏干達獨立的第二年由王國改成了共和國,國名也從“布干達”改成了“烏干達”。幾內亞 “幾內亞”一詞在幾內亞的蘇蘇語中是“婦女”的意思。早在幾百年前,一個法國航海家乘船來到幾內亞。他上岸之后遇到一個婦女,連忙用法語問:“這是什么地方?”那個婦女不懂法語之意,便所答非所問地用蘇蘇語回答說:“幾內亞”,意思是說她是個“婦女”。這位航海家同樣不懂當地的土語,以為她說的是地名,便把“幾內亞”這幾個字記入他的海圖中。從此“幾內亞”便成了這個國家的名字。關于幾內亞國名的由來,還有下列說法:
1、由英奈一詞(蘇丹語中意為魔鬼)演變而來。
2、由一個叫齋內的婦女的名字演變而來。
3、源于一種靛藍布(這里的幾內亞一詞是“靛藍色”的意思)。
4、由15世紀尼日爾村鎮名Ginnie,Genna或Juinie轉化而來。
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是因為尼日爾河流經之地稱為“尼日爾”,為“黑色”之意。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的國名是根據阿拉伯語的“Aljezira”(島、半島)而來的,因這塊地域向地中海突出,呈半島狀態,所以阿拉伯人稱它為“半島”。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是“坦喀尼葛”與“桑給巴爾”的合成語。“坦喀尼葛”是由湖的名稱轉化的,形容水積蓄貌;“桑給巴爾”是阿拉伯語“黑人的海岸”之意。
布隆迪 “布隆迪”的“布”是當地民族語“王國、國”之意。埃塞俄比亞 古代希臘人認為非洲內陸住著一種近似猿人的人,這種人叫做“埃塞俄貝斯”。希臘語中,“埃塞俄貝斯”是“曬黑”(埃特)和“臉”(俄比斯)的合成詞,即“曬成淺黑色的人”之意。毛里塔尼亞“毛里塔尼亞”這一國名是“毛里人之國”的意思。“毛里”出自希臘語的“Mauros”,即“黑膚色”。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來源于拉丁文austra1is,意為“南方的”。古代人認為北半球有大陸,推測在地球的南半部也會有一塊陸地。1531年法國制圖學家奧尤斯·菲納在他繪制的世界地圖中,也設想南方有個大陸,稱Terra Australis,意為“南方的陸地”。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羅·德基羅斯率領一支探險隊在新赫布里底群島(今瓦努阿圖)登陸,誤認為是南方大陸,并命名為Australia del EspirituSanto,西班牙文意為圣靈的南方陸地。
所羅門群島 在南半球南緯 5—10 度,東徑 155—170 度的太平洋海面上,有一個由6個大島和數百個小島組成的島國,這就是所羅門群島。所羅門群島國名的來歷是這樣的:早在3000年前,這個群島上就有人類生息勞動。公元1568年,西班牙王國駐秘魯和智利總督的侄子門達納,在一次遠征航程中首先發現了這群島的最大島嶼。他認為這一大群島嶼便是西班牙國王一直派人尋找、傳說蘊藏著可與所羅門國王財富相匹敵的地方。為了使這次遠征和發現能得到西班牙國王的賞識,門達納就把這群島嶼命名為所羅門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