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現代名家人物名畫欣賞
2011-05-20 20:49

 在線讀書網  》名畫典藏 》中國現代名家人物名畫欣賞 》作品欣賞


六日會上/陳謀

 


 

六日會上/陳謀
1983年 絹本設色 115cmx 85cm 中國美術館藏


    陳謀, 1937年生;北京市人。196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國畫系副主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白描人物技法》、《工筆人物畫》
    陳謀喜愛描繪少數民族人物和他們生活的環境。畫中人物往往個性鮮明,使人感受到邊疆人民生活的樸實,祥和。《六月會上》描繪的是一次民族貿易集會。圖上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由于這種集會大多一年一次,并且在戶外臨時搭棚開設,因此很有地方特色,吸引了遠近各族人民前來采購。此圖的中心是五個穿著盛裝的少女在選購新式收錄機,她們神情專注,畫家重點刻畫了兩個女子的面貌和三個女子的服飾。畫家對工筆重彩技法的熟練掌握使圖中色彩艷而不火,用線準確有力.民族特色濃厚,服飾質感很強,給觀者有—種新的感受并加深了對民族風情的了解。

李逵探母/戴衛
1982年 紙本設色 112cm x 95cm 自藏


    中國人物畫常常利用對歷史性題材或傳統人物故事題材的描繪,來表現不同時期畫家的藝術表現形式特性和繪畫思想。戴衛選擇了水滸故事中李逵探母的情節進行描繪,其意愿無非如此。欣賞這幅作品,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塑造,觀者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其表現方法的與眾不同:李逵那強壯跪地的身軀,悲喜交集充滿愧疚的表情與年邁失明的老母形成了強烈對比,更加增添了繪畫主題的內在意義。“戴衛的人物畫,語言簡潔, 內涵豐富,熔理性思考與感性表現于一爐,作品中不僅顯示出傳統的功力與自己的個性,也顯示出現代意識”。《李逵探母》成功地塑造出了“無情未必真豪杰”的典型形象,也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了李逵復雜的內心世界。其惟妙惟肖的細部刻畫與筆墨寫意的有機結合,豐富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性。

爐前/張仁芝 1964年紙木設色106.3cmX 66.8cm北京畫院藏



    張仁芝,1935年生,河北省興隆縣人,祖籍天津市薊縣。196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65年結業于北京畫院進修班,為北京畫院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6o年代.隨著中國工業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反映工業建設成就的主題和歌頌社會主義繁榮的內容成為許多畫家喜愛表現的題材,順應當時形勢。工農兵成為社會主義祖國的先鋒階層,他們的形象—經創作出,往往家喻戶曉,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爐前》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圖中的人物形象、姿態,乃至于背景在當時都具有典型意義。畫面描繪幾位煉鋼工人在勞動間隙稍事休息的情景。畫家成功地畫出了工人們在爐前被火光所映照的身影.生動的動態,各具個性的感人形象、以及創新的筆墨技巧,都使這幅畫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魯迅像/吳永良
1962年 紙本墨筆 138cmx 63cm 魯迅博物館藏


    吳永良,1937年生于浙江省鄞縣。1962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78年任教該院中國畫系,現為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魯迅像》運用白描的手法表現了魯迅對于階級敵人永不休戰的硬骨頭精神。圖中魯迅神情嚴肅。傲然挺立,鐵骨錚錚-畫家懷著對魯迅無比崇敬的心情.準確地刻畫了魯迅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睿智的洞察世事的目光,正如圖上自題絕句所言,要用自己的鮮血來告慰祖先。背景挺拔的樹木和地上蒼勁的野草襯托著魯迅硬朗的身軀。全畫不施顏色,用線挺拔有力.以突出當時那種嚴肅、冷峻的時代氣氛。

陸游詩意圖/趙俊生

 


 

陸游詩意圖/趙俊生
1999年 紙本設色 80cm x l80cm 自藏


    優秀的畫家善于把主觀意念感受,通過學識修養和對審美趣味的追求反映在作品的物象之中,把畫家對人生的體驗,對理想的追求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這個載體反映出來,這就必須具有提煉、概括、夸張、強化對象的能力。《陸游詩意圖》便是畫家借詩發揮,表現被升華、理想化的形象。陸游這一人物被放置在梅下巖間,和詩人性格相吻合;陸游削瘦的人物面部造型與縮于巖間的身姿通過提煉、變形,使他比真實形象更集中、更強烈、更具感染力。此幅作品用筆從容不迫,濃淡相宜,人物造型格調高古,顯示出畫家深厚的藝術修養。

綠娘/林墉
1980年 紙本設色 120cm x 90cm 自藏


    林墉,1942年生,廣東省潮州人。196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廣東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廣東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
    中國繪畫中特有的用來造型的“線”,本身具有抽象的表現性,一招一式,長短疏密,都依附于畫家駕馭客觀對象形貌的能力和對“形”的敏感度。這些線往往需要一次成功,才能真實傳達出畫中物象的氣韻神態和人物內心活動。《綠娘》在線的概括提煉上準確、生動,尤其是面龐、背部、肘部和腿部幾根長線,干凈、利落地表現了畫中少女所具有的優美身段和青春活力。畫家重點刻畫了少女的頭部,眼睛明眸善睞,婉約多情,而繞著辮梢的手更襯出少女的天真無邪,純潔善良。重墨表現的腿部不僅給人以穩定感,而且反襯出精心刻畫的頭部,從而給觀者一個完美的、理想的人物形象。

綠蘋果/盧禺光
1996年 灑金紙本設色 130cm x 68cm 自藏


    畫家總是能很敏銳地注意到社會中的細微變化,捕捉人物的內心情感,因此,畫家往往具有一種人文的氣質。盧禺光的這幅《綠蘋果》,可以說是他對時下社會風氣變化所進行的人文批判,也可以說是反映了畫家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憶。圖中人物手拿一個綠蘋果倚樹而坐,背景中斑駁陸離的樹葉映襯著面部,使人物越發單純而具有夢幻感。蓬松的云鬢,逸筆帶出又加以暈染的身姿都如煙似霧,美顏、纖手隱隱生情,左側 “畫仕女眼不點睛,余怕其生媚眼拋來拋去夠辛苦” 的題跋揭示了此畫的主題。

羅浮香夢/高劍父
1935年 紙本設色 73.5cm x 34cm 香港藝術館藏


    高劍父(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侖,字爵廷,以號行,廣東番禺人。早年師事居廉,1906年游學日本,1908年回國后主持廣東同盟會,并在廣州起義中任聯軍總司令。辛亥革命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創辦了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曾任廣東省立工業學校、廣州市立藝專、南中美術院校長,中山大學、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廣東美術會會長。1949年移居澳門。
    高劍父一生不遺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反對將傳統繪畫定于一尊;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傳統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又折衷于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他的人物畫在傳統基礎上,能將西方繪畫的造型關系、色彩、虛實處理恰當地融入到創作中,因而在當時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羅浮香夢》作為一幅仕女畫已大大不同于清代流行的那種弱不禁風的女性樣式,畫中女子青春、健康,洋溢著活潑的生氣,顯然是畫家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賣花帽的老漢/吳奇峰 1996年紙本設色 115cmx 69cm自藏


    吳奇峰,生于1937年,浙江省蘭溪人。1961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長期在新疆工作。曾任新疆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級美術師。
    任何一件優秀的作品,都必然是畫家深思熟慮和情感的外化。吳奇峰屬于那種偏重于情感類型的藝術家,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美的感受。《賣花帽的老漢》描繪的是畫家赴南疆游喀什噶爾花帽巴扎所見。帽架上各式花帽反映了當地的民情風俗。都來自于日常生活場景,十分生動。畫家精心刻畫了—位飽經風霜的維族老人樸實的形象,注入了畫家的情感。這種情感自然而然地引導著畫家大量地捕捉、速寫生活中生動樸實的人和人的生活狀態,并且把那些神貌各異的人物、場景幾乎不加修飾或略加修飾地移植到作品中去。畫家心里帶著激情,努力使畫面暢情達意,在筆、墨、色的交替中產生美感。

毛主席走遍全國/李琦
1960年 紙本設色 196.5cm x 117.5cm 中國美術館藏


    這是畫家李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眾多領袖肖像畫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優秀作品。作領袖人物肖像,最忌諱的就是空洞、虛假,不能揭示人物的內在精神氣質。李琦的這幅《毛主席走遍全國》,雖然沒有任何陪襯的景與物,但由于畫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對人物的深刻理解,把一代偉人毛澤東刻畫得形神兼備。尤其是畫家為毛主席精心設計的一頂草帽,不但恰當地點出“毛主席走遍全國”的主題,也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作為黨和國家領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品質。

母與子/劉秉江
1980年 高麗紙設色 105cmxl03cm 自藏


    劉秉江,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196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出版有〈劉秉江速寫》、〈劉秉江畫集》等。
    《母與子》畫中運用筆墨和色彩不同的特性,使畫面既具有大塊色彩對比的節奏和墨色對比的塊面造型,又有變化微妙的色彩以及色彩經由視覺造成的心理情感反應。因而既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又富有中國式情調,流溢著傳統底蘊和民族的審美感受。畫家采用中國傳統的礦物顏料,并摻進現代水粉顏料,通過高麗紙的滲透性使含水量大的顏色迅速擴散.形成透明與不透明的覆蓋和滲化兼融效果。由此產生的寫意、水墨、色彩互滲作用使此畫在色彩與墨的互補中達到交相輝映的高級境界,從而謳歌了母愛的博大。

釀新酒/周秀清
1984年 絹本設色 79cmx108cm 自藏


    周秀清的人物畫借鑒裝飾美和民間美術的長處,從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再創造,使其賦有新的思想內容和新的藝術形式,給人耳目—新的感覺。《釀新酒》以疏密相間的人物構圖。生動地描繪了幾個黎族姑娘去釀新酒的形象。她們歡快地走在田間小路上,畫家精心塑造她們體態動勢所呈現的曲線美,以突出畫中人物群體的精神氣質和勞動中的節奏及韻律。為表達形體的色彩豐富與色調的統一,畫中并不拘泥于陰暗光影,從而使全畫的整體感異常強烈。讓觀者似乎聽到她們的歡聲笑語由遠而近地飄來。

農場新兵/王玉玨
1964年 紙本設色134cmx89cm廣東美術館藏


    王玉玨的畫長于人物內心世界表現,勾線,渲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線條或綿柔、細勁,或挺拔、有力,在顏色的運用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相對較多的自由發揮空間。《農場新兵》表現的是60年代,上海知識青年到農場去安家落戶的情景,他們剛到農場。正坐在那里小憩,等候農場領導的接見與安排。圖中景物交代明確.人物形象俊美生動,很有地域特色。畫家運用工筆淡彩的手法.刻畫了三個具有活力的青年形象,尤其坐著的女青年胸前的團徽和書包上的紅花特別具有時代感,并體現出歡快的畫風和明快的基調。

齊白石/王子武
1972年紙本設色69cmx 46Cm自藏


    這幅肖像畫使人物的精神氣質得到了真實的傳達,圖中的齊白石莊重安祥,神采奕奕,氣字軒昂。畫家在刻畫齊白石的形貌特征時,為了突出他勤勞、樸,節儉的優良品質,對老人的眼、鼻、嘴須進行了生動的描繪。他那看慣世事和盡察物態的雙眼放射著睿智的目光,微張的嘴顯示出老人對生命的渴望,白眉、白須顯示著他閱歷的豐富和經歷的滄桑。深色的帽子和衣袍反襯出臉部的明晰和矍鑠,也清晰地映襯出銀須的潔白。就筆法技巧而言,這幅畫最妙處是用粉畫的銀髯,生動有致。使畫面在沉著、穩重之中多了一份淡雅的明凈空靈,再現了一代畫壇巨匠的風采。

朝·露·桑 /何家英
1997年絹本設色220cmxl75cm自藏


    何家英是一位具有相當實力、注重功力學養,勇于探索并且已取得成就的畫家。他的工筆重彩能從傳統藝術中去把握底蘊,又能恰到好處地吸收采納外來藝術營養。在當代西方文明的強大沖擊下,畫家努力在心理上將傳統視為立足的根基,作品偏于穩健的唯美風格,是在傳統的繪畫形式中較多地糅進了具象因素,化古意為現代生活的新意,把傳統審美精神和現代欣賞習慣進行交融。以表現已意。在《朝·露·桑》中無論經營布置、筆墨、賦色都經過仔細推敲和長時間的運作。人物刻畫自然、生動、和諧, 色彩明快、清新、熱烈。形象的寫實性、準確性和情趣表現技巧不為傳統所囿,頗具現代感。其超絕的技藝同傳統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珠連壁合,熠熠生輝, 為觀者所贊賞。

出于幽谷 遷于喬木——蔡元培 林風眠/王贊

    王贊,生于l959年,江蘇省揚州人。198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后留校任教。200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同年被錄取為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這幅工筆作品區別于傳統勾勒渲染的表現手法,有著較強的結構意識,著力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畫面意象的擺布也迥異于傳統追求的布局樣式,運用大量:的白色、近乎平面的處理都增強了畫面的形式張力,收到了典雅、深沉的藝術效果。同時,反映出80年代以來藝術語言追求本體意識和個性解放的審美趨向。

春暉/宮麗
1998年絹本設色145cmx 210cm自藏


    宮麗。女,1965年生,山東省濟南人。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北京軍區專職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百杰畫家,宮麗》。
    《春暉》是—幅表現女子軍樂團戰士們清晨練習基本功的情景.歌頌了她們的美麗和勤學苦練的精神,畫中女戰士身著軍裝。體型健美,個個春風滿面,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嫵媚動人。畫家精心結構畫面,畫中人物有聚有散,有立有蹲,動態優美,變化豐富,整個畫面籠罩在春天的陽光下.色彩雅麗柔和, 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寓意女子軍樂隊這—新生事物沐浴著黨的恩惠,顯出勃勃生機。

花紅苗壯/亢佐田
1973年 紙本設色 102cm x l35cm 自藏


    此作是《紅太陽光輝暖萬代》一畫的姊妹篇。作者在完成了《紅太陽光輝暖萬代》之后,覺得意猶未盡,于是又構思創作了《花紅苗壯》一稿。兩幅作品各自獨立成篇,又有諸多內在聯系。二者貫穿了一條三十年前的教育方針,即”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前一幅表現的是“因”,后一幅表現的是“果”。對畫面環境和形象,作者刻意地進行了選擇保留和重新塑造,使兩畫如同一對連體嬰兒,而又不同于連環畫或組畫。作品展出后,許多人為其獨特新奇的構思所吸引,山西、西安、浙江、天津等地畫刊競相發表,人民美術出版社專門制作了掛歷,山西人民出版社又印制年畫大量發行。

井岡山的斗爭(附局部)/李震堅
1960年 紙本設色 96.5cm x l76.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的是1930年我游擊隊員在井岡山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境況。井岡山漫天飛雪,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但畫中人物洋溢著革命激情,正在研究情報,準備出擊敵人。人物布局根據主題的需要聚散有度,彼此之間相互呼應,人物表情在統一中又有變化。畫家對人物造型特征和人物精神氣質敏銳、準確的把握和表現力,顯示了他在這一領域的天賦和扎實功力。在筆墨上,畫家自如地結合光影與造型結構的關系,用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勾畫形象,生動傳神地歌頌了井岡山人民不屈不撓堅持革命斗爭的精神

苗家秀女/李乃宙
2001年 紙本設色 220cm x 180cm 自藏


    李乃宙,生于1945年,天津市人。1982年至1984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教于中國礦業大學,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李乃宙畫集》
    李乃宙的人物畫造型嚴謹,設色雅麗,用線在凝練灑脫中又有濃淡虛實,恰當地體現出人物形體的結構和空間的層次變化。這幅《苗家秀女》是畫家赴貴州黔東南苗族首府凱里所見此景此情的有感之作。畫家滿懷激情地在畫中題道:“流金歲月,黃金時節,收獲的季節,正值花季之苗家少女在母親陪伴之下,穿戴著華麗的服裝、絢麗多彩的服飾、奇特的牛角形頭飾、叮當作響的銀鎖項鏈。
    一群群美麗的苗家秀女組成一幅幅圖畫, 向人們展示著少女之美貌……”,這長長的題跋反映出畫家創作這幅畫的動機,闡釋了畫中傳達的審美意趣。

苗嶺三月/李乃宙
2001年 紙本設色 340cm x 220cm 中國美術館藏


    與《苗家秀女》一樣,這幅《苗嶺三月》也是作于畫家2001年從苗家采風歸來之后。畫家嫻熟的造型能力和對巨大場面較強的把握力,使他喜作較大的畫幅,這讓觀者在畫前往往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一幅近年來少見的巨幅人物畫。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長處,在構圖上反復推敲,使作品既密不透風又疏可走馬,畫面中恰到好處的留白讓人感到不悶不塞。畫家吸取了永樂宮壁畫的構圖模式,一絲不茍地刻畫了幾十個人物形象,以健康秀美的苗家少女的華麗造型把苗嶺三月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繁榮景象表現了出來。

南國詩人/高劍父
1935年 紙本設色 81cm x 36cm 香港藝術館藏


    高劍父多年苦心孤詣地進行中國畫的創新試驗,最終創造出一種既富于民族風格又富于新意新貌的現代新國畫。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風格雄厚奇崛,奠定了自己“嶺南畫派”開山祖師的地位。《南國詩人》畫一背手執書、高聲吟誦的詩人,其形貌偉岸,白衫飄飄,刻畫了一位風流倜儻的雅士形象。背景明月高懸,枯葉飄零,表明這是一個秋時月夜、微風徐徐的日子。畫中除了衣衫外,背景、頭部微罩淡色,這不僅烘托了主體,也強化了這一特定時刻畫中人的心情,從而也賦予了畫面更深的意蘊。

農民和拖拉機/李琦
1949年 紙本設色 69cm x 91cm 中國美術館藏


    李琦,1928年生,山西省平遙人,1947年入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50年至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曾任中國畫系主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自西方繪畫傳入我國以來,許多畫家注意從中汲取有用的成分,力圖革新中國畫。李琦便是這些畫家中突出的一位。他有深厚的傳統線描功力,又致力于研究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果,所以他能別開生面,創造出廣大勞動者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這件作品里,畫家運用傳統的中國畫筆墨、形式,吸取西方繪畫中透視、光影、解剖等知識,以較為細致的筆法,塑造了二十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輛非常寫實的拖拉機。圖中人物造型嚴謹,動態自然,把農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機時的好奇以及對美好未來憧憬的心情刻畫得纖毫畢見,真情外現。

帕米爾/葉毓中
1991年 絹本設色 160cm x l60cm 中國美術館藏


    葉毓中,1941年生,四川省德陽縣人。1965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同年入伍,曾任新疆軍區美術創作員。1983年轉業到中央美術學院,曾任副院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
    葉毓中對傳統工筆畫的繪畫語言有一種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他的工筆人物畫已經擺脫了傳統程式的束縛,畫家的性情以一種自由的、靈活的、夸張的的方式表現出來。構圖在正與奇、平與險之間達到了某種微妙的平衡,線條的運用豐富而簡括,裝飾性的人物形象充滿了情趣,豐滿而可愛。這種既自然又貼切的藝術效果十分難能可貴。形的勾畫、色彩的敷染都顯得自由與隨機,畫家在繪畫語言的不斷延伸和互動中完善與深化著這種表達方式。同時賦予了作品的視覺形式以更多的隱喻性,個人的風貌在畫中已得到充分的顯現.

婆媳上冬學/湯文選
1954年 紙本設色 114.5cm x 66.5cm 中國美術館藏


    湯文選,l925年生,湖北省孝感市人。畢業于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早年從事人物畫,70年代中期轉為花鳥畫創作。曾任長江日報社美術編輯,后任教于華中師范學校、武漢師范學院。1981年任湖北美術院副院長,1985年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副主席。
    兩婦女在冰天雪地里走著,年輕的攙著年老的,兩人的臉上都滿是笑容,仿佛根本就沒把這冰雪嚴寒放在眼里。她們有什么急事呢?老人手里的《文化課本》和畫面右下角的題跋解開了觀者的困惑。原來這是一對婆媳趕著去上文化補習班。在知識的力量下,這一對婆媳少扶老,老倚少,演繹了一段人間真情。畫家湯文選采用了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的形式,以質樸的表現手法,反映了新中國農村的新氣象,歌頌了新社會的新道德、新風尚。

齊白石像/李斛
1963年 紙本設色 70cm x 115cm 家屬藏


    《齊白石像》是李斛肖像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品。白石老人一生生活簡樸,其作品風格豪放而富于創造精神,為我國現代畫壇最卓越的大師。畫面上,老人安詳地坐在藤椅上,眼睛微閉似在沉思,面帶慈祥的微笑,手指已躍躍欲動,銀色的須發因黑袍的襯托更顯盤曲多姿。袍、帽一片潑墨,局部用濃重的墨線勾勒,筆法如古籀篆刻,完美地表現了齊翁的性格、年齡、胸襟和修養。畫面的背景也耐人尋味,老人膝下的鴿子在喁喁對語,既表現他常畫鴿的習性,也是老人熱愛和平和榮獲世界和平獎金榮譽的象征。眼前一片盛開的藤花、新生的綠葉和飛舞的藤枝,用細線雙勾,著色淺淡,雖豐富卻并不喧賓奪主,加強了畫面的主題情調,并顯得靜中有動,使人感到老人創作的繁榮、心境的平和及藝術的青春永駐。

強者奪魁/徐恒瑜
2000年 絹本設色 145cm x 195cm 自藏


    此作品取材于川西高原藏族地區一年一度在中秋時節舉行的傳統賽馬會場景。這種表現大場景的描繪能力,來自于畫家自幼對大量唐宋傳統繪畫的臨摹和研習書法藝術的長期積累。在畫面里,觀者隨處都可以感覺到你來我往、循環疾馳的排江倒海之氣勢,人物刻畫有詳有略,構圖處理有虛有實,盡管是在愈演愈烈的環境之中,其騎手們的機智與表情也欣然可見。以工筆畫法能營造這種萬馬奔騰、人歡馬叫的氣氛,使觀者不得不佩服畫家獨具匠心的高超技藝。

悄悄話/王有政
1979年 紙本設色 116cm x ll0.5cm 中國美術館藏


    王有政,1941年生于山西省萬榮縣。196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曾任陜西省藝術館美術干部。現為陜西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一級美術師、陜西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在王有政的畫面里我們常常能夠領略到一種利’實無華的精神力量。在這種平和與冷靜的抒寫中,畫家傾注了自己的滿腔熱情,他將畫面作為精神的棲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寫神,這使他的人物畫顯出了原色原味, 顯出了鮮活的生活氣息。同時,由于對生活場面的如實描述,使他的水墨人物有著一種親切感。由此,畫面所產生的淳厚自然、樸實無華的美學境界是畫家作為體悟人生、抒寫心性的一種生活方式吧!此作獲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青藏高原/謝志高
2001年 紙本設色 144cm x 366cm 自藏


    筆墨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只能在對生活的再表現中去過渡,筆墨所具有的表現性、健康性和可變性必須從生活實踐中來,這樣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作品。《青藏高原》是一幅近達4米的巨作,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境界深遠。作品中人物造型的整體概括取代了以往于物象的細微刻畫;水墨為主的人物造型與背景的空間展示取代了一招一式筆墨技法的自我陶醉;線、面和肌理構成的節奏對比形成了新的平衡;用墨、用色、用筆形成了新的視覺效果和對比精神,表現了畫家揚棄舊我、拓展新我的執著創作態度和對偉大時代的歌頌。

慶豐收/黃胄
1976年 紙本設色 68cm x 96cm 炎黃藝術館藏


    黃胄是擅長描繪西北邊疆民族生活的畫家,經過長期深入生活的寫生和創作實踐,以速寫入畫,糅速寫線條于國畫用筆,使畫面人物生氣勃勃、 自由奔放而又充滿激情。    《慶豐收》是黃胄典型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繪了豐收之后,人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畫家熟悉維吾爾族人民生活,對維吾爾族的舞蹈了如指掌,因此他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畫家不以一筆一畫的技術得失為重,敢于重疊堆砌,全力去把握畫面的整體效果,注重人物的神情動勢,注重形象美的塑造。畫家用筆隨心所欲,線上覆線,一次勾過,再勾一次,筆下的運動、思維的痕跡皆留存畫面,這種速寫式的畫法反而令人有新鮮感。黃胄創造的這一畫風影響著中國畫壇,影響了好幾代人。

秋實/朱理存
1992年紙本設色68cmx 80cm自藏


    《秋實》表現的是四川山區農家小景。描寫主人公在勞累之后,一邊喂奶—邊進入夢鄉的情景。圖中對人物進行造型夸張,以圓潤連綿的線條表現了母子入睡的甜美,反映了她們生活的豐富充實和無憂無慮。畫家吸收了農民畫的表現手法來布置豐收的果實及景物,使幼兒吮吸母親乳汁的動態作為全畫的中心,不僅與畫題一致,也通過這一切表明了秋天豐收的喜悅及農家生活的豐足美滿。

泉/韓樾
1965年紙本設色87.5cmx66.5cm 中國美術館藏


    韓樾, 1955年生于山東省安丘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曾任美術組長、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等職。60年代曾在江蘇省國畫院進修,作品《泉》曾獲第三屆全軍美展優秀創作獎。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泉》表現駐守海島的戰士在接泉水的間隙,像吮吸甘泉一樣在認真閱讀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圖中/、物高昂的熱情和如饑似渴的讀書精神。反映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畫家運用比興的手法突現主題,完成這一作品.刻畫的形象體現了一種精神,撞擊著那個時代人的心靈。這件作品中最積極,最正面的因素來自創作主體,來自畫家的。人格、智慧以及藝術語言的營造和自然生動的表達.

 

 

群眾的歌手/許勇
1962年紙本設色129cmx193cm自藏


    人物畫注重的是應物象形和傳神寫照、所以,“神”、“意”、“韻”的追求,促使畫家們在研究人物的造型達意上盡力做得扎實。這幅畫充分發揮了畫家的造型能力和線條組織能力的專長,在總體經營效果上取得了形神意韻的巧妙結合。畫家重點刻畫了位于畫面主體、彈三弦的民間歌手.即白發蒼蒼老藝人神采飛揚的神情;四周疏密有致、聚散適宜的眾多形象、形態各異,各具個性,證實了畫家對生活體驗的深入。畫面在以線為主的同時, 重視色彩的相輔相成,頗具民間意味的平涂方法給畫面的總格調輸入了新鮮、豐富、和諧、厚重、艷麗的成分——這一切都傳遞了畫家長期修煉的藝術功力和人格魅力,顯露出畫家執著的誠心、愛心和平常心。

人民歌手李有源/韓國榛
1976年 紙本設色 132cm x l30cm 中國美術館藏


    韓國榛,1944年生于陜西省西安市,祖籍山東省濰坊市。曾在部隊從事美術工作,198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現任該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描繪人物的目的是意欲捕捉與畫家內心世界相通的精神慰藉,韓國榛在幾十年的藝術探索中加強了對繪畫本質的洞察。《人民歌手李有源》是畫家的早期作品。畫家將山水畫皴擦技法運用其中,在空靈輕松的筆觸中不失厚重,畫面雖沒有大筆濡染、水墨淋漓的的氣勢,卻在舒緩有致、松緊相宜的從容狀態下獲得了樸實自然的藝術效果。不難發現,重視整體布局和黑白灰層次的對比,也是收到強烈視覺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

日夜想念毛主席/黃胄
1976年 紙本設色 230cm x l50cm 日本長崎中國現代美術館藏


    這幅畫題材源于1956年黃胄隨中央慰問團赴新疆時遇見維族老人庫爾班·吐魯木的故事。這位維族老人為感謝黨和毛主席讓他翻身得解放的恩情,決心向太陽升起的東方走去,一心要去北京見毛主席,后在政府幫助下,真的到了北京,實現了他的愿望。 這個故事太感人了,黃胄一直想用畫筆把這位善良、質樸的維族老漢對新中國的感激之情描繪出來。他先后畫過多稿,最后選定老人騎著毛驢,彈著冬不拉,唱著贊歌,迎著朝陽向東方走去。黃胄以流暢的線條、明快的色彩,塑造出了嶄新的人物形象,鮮明地揭示了老漢樸實豪爽的人物性格和心向北京、思念毛主席的內在情感,達到了藝術的完美。此作完成于毛主席逝世的前一天,趙樸初先生為此畫補寫了題記,更增加了畫面的感人之情。同時作者還應我國外交部和歷史博物館的要求,為日本長崎中國現代美術館畫了同樣一幅,原畫藏于該館。

三月三/陳白一
1983年 絹本設色 68cm x 67cm 自藏


    陳白一,原名陳倜,1926年生,湖南省邵陽人。1946年畢業于華中藝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分會主席、湖南省文聯執行主席。現為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湖南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聯委員。作品《朝鮮少年崔瑾會見羅盛教雙親》獲全國青年美展二等獎。
    陳白一的人物畫立足于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用筆用線,著眼于用色和畫面意境上的開拓,形成了自己雅俗共賞、富有民族特色的繪畫風格,這幅《三月三》便是其代表作之一。無論是從畫面的位置經營,還是意境傳達來看,都別具一格。圖中畫了兩個少數民族姑娘,撐傘席地而坐,人物集中在畫面左側,張開的大傘伸向右邊,遮住了一個姑娘的肩背,使右側留出了大面積的空白。飛舞在傘尖上的幾只蝴蝶,既平衡了畫面,又揭示了畫面表現的季節,突出了三月三的主題。

桑梓情/賀飛白
1984年紙本設色168cmxl68cm中國美術館藏


    賀飛白,土家族、1940年生,湖北省建始縣人。1965年畢業于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先后在湖北人民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現為湖北美術出版社總編輯、編審,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就人物畫藝術成就而言,現實主義藝術作品的最高成就首先就是描寫、塑造特定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同時要求具有和諧精湛的形式技巧。許多經典形象具有永存的魅力正是因為如此。《桑梓情》中刻畫的老一輩革命家賀龍形象卻是背身側面,畫家完全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塑造所要表現的對象。但仍然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圖中賀龍平和親切的態度和與民同樂的生活作風使最初的原型升華為具有鮮明特點的藝術形象, 雖然主體人物在畫中并末處于個分顯眼位置,但池在觀者心目中聽處的中心地位反而強化,這不能不說是這幅作品的成功之處。此作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現代人物畫珍藏精選
中國現代人物畫精選(三)
中國現代人物畫精選
現代人物畫200幅:努力提升鑒賞力[2]
著名畫家李江 人物作品欣賞
簡評周矩敏新寫意人物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大英县| 即墨市| 察雅县| 汨罗市| 浪卡子县| 沐川县| 波密县| 钟山县| 张家川| 玉溪市| 南投市| 扬州市| 犍为县| 吉隆县| 汽车| 巴东县| 民勤县| 萍乡市| 普宁市| 临城县| 齐齐哈尔市| 东至县| 垦利县| 庐江县| 缙云县| 宝山区| 林甸县| 阳信县| 禹州市| 常宁市| 子长县| 永年县| 天气| 富源县| 新津县| 昭觉县| 洱源县| 南充市| 牡丹江市| 突泉县|